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危害,理解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策会直接影响社会发展;通过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认识到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对外开放促进繁荣富强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2.时空观念:运用时间轴,梳理历代加强君主专制、思想控制的措施以及对外关系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3.史料实证:通过教材第102页“材料研读”提供的材料,分析军机处的职能;通过教材104页“清代农民卖儿卖女图”,了解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4.历史解释:通过分析君主专制带来的弊端,认识到君主专制是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根源,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历史情景的再现和感悟、分析,认识到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对外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2.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名为“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那么君主专制是如何建立、完善及强化的呢?清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教师提问:军机处设立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回答: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2.教师提问:军机处设立于何时?
学生回答: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3.教师提问:军机处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4.教师提问:军机处的设立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掌朝政,标志着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史料解读
材料一 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 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和教材,概括清朝文字狱兴起的背景、时期和特点。
学生回答:①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②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③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和教材,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回答: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合作探究:清朝的文字狱和明朝的八股取士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1)不同点:①具体内容不同:文字狱是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冤狱;八股取士是明朝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②影响不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有独立的见解,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八股取士使读书人从小死背经书,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相同点:都是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手段,都具有消极影响。
5.史料解读:
材料 清朝乾隆时期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巨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巩固清朝统治,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部分,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6.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和教材,概括清朝文化专制政策的基本情况。
学生回答: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7.教师提问:清朝的文化专制政策造成了哪些危害?
学生回答: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使中国古代文化遭受了一次浩劫。
8.回顾所学知识,总结归纳秦、汉、明、清加强思想专制的措施。
朝代 秦 汉 明 清
措施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八股取士 大兴文字狱,文化专制
目的 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目标导学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教师提问:根据教材,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为了一己私利,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百姓;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2.教师提问: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回答: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
3.教师提问: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回答: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目标导学四:闭关锁国政策
1.教师提问: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担心主权受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教师提问: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学生回答:清廷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合作探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回答: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闭关锁国政策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课堂总结
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体现了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于解决清朝政治矛盾,巩固统治起到过一定作用。君主专制强化后,皇帝独断专行,大臣唯命是从。在君主专制统治下,贪腐之风在官场、军队蔓延,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社会危机重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介绍了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内容比较枯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考虑到这样的学情,在设计这堂课时最好要形象化,多给学生展示一些感性的素材,让学生通过这些素材认识到清朝是如何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推向了顶峰。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图片、视频以及相关资料,力图使制度类的课题形象化,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