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6 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别康桥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6 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别康桥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1 21:0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6 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别康桥
课后篇巩固提升
一、夯实基础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斑斓(lán)     河畔(pàn)
荡漾(yànɡ) 浮藻(zǎo)
B.青荇(xìnɡ) 长篙(ɡāo)
笙箫(xiāo) 溯源(sù)
C.残羹(ɡēnɡ) 发酵(xiào)
罗绮(qǐ) 细腻(nì)
D.狗吠(fèi) 霉菌(jūn)
粗糙(cāo) 侵蚀(sh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碾压/辗转 保姆/永保青春
堤堰/偃旗息鼓
B.推诿/枯萎 炕头/引吭高歌
浆洗/奖掖提拔
C.佼美/矫健 瓦菲/雨雪霏霏
赡养/高瞻远瞩
D.欺侮/诲暗 苔藓/怡然自得
沉沦/天伦叙乐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艾青说:“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方面:      ,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辞藻来掩饰空虚;      ,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      ,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      ,不含糊其词,不写让人费解的思想,决不让读者误解如堕五里雾中。”
A.朴素  集中  单纯  明快
B.单纯  朴素  明快  集中
C.朴素  单纯  集中  明快
D.单纯  集中  明快  朴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B.说来很惭愧,我对国际问题一窍不通,写起国际问题文章来,只是信手拈来,哪里有什么真才实学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因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
C.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D.诗中有些笔墨看似朴实无华,却将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哀思准确地传达了出来。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艾 青
春天了
龙华[注]的桃花开了
在那些夜间开了
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
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
那些夜是刮着风的
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
而这古老的土地呀
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
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
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
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
经过了冰雪的季节
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
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
在神话般的夜里
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
爆开了无数的蓓蕾
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春从何处来
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1937年4月
注龙华位于上海郊外,是看桃花的名所,在当时又是著名的屠场。1931年春,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五位年轻的革命作家,在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龙华的桃花开了”点明了地点,以桃花表现春天之美,暗示这是对左联五烈士的深切纪念。
B.“没有星光”“刮着风”“寡妇的咽泣”等写的是桃花开放的环境,表现现实的黑暗与残酷。
C.“饥渴的野兽”以野兽喻土地,表现了作者对渗入了烈士鲜血的土地的憎恨,对烈士的怜惜。
D.“爆开”写桃花开放之热烈,让人感到一种绚丽之美,又让人联想到烈士们的牺牲是有意义的。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选择龙华桃花赞颂与怀念左联五烈士,角度新颖,这样切入能够更形象、更凝练地表达主题。
B.诗中接连三次使用“经过了……”,表明经过的时间之长,暗示时局艰危,革命者须百折不挠。
C.“血迹,斑斑的血迹”指烈士牺牲时的血迹,以反复手法强调了敌人的残暴和烈士的不怕牺牲。
D.桃花只是龙华的,却“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并不矛盾,因为这其实是对左联五烈士的歌颂。
★8.“桃花”意象在诗中既实又虚,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9.诗歌最后两行在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有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      ),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教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徐志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情意缱绻。而康桥什么最像新娘呢 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垂柳      ,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      的长发,逆光看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 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      ,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清亮如练的淦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虽然广场上有      的花草,身形妖娆的名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疏浚河道后,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明亮,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水草在悠悠地飘荡,一如徐志摩笔下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岸边的垂柳羡慕起河里的水草了,也探着身子,和水亲近。走在淦河边,垂柳枝乖巧地拂过脸面,柔柔的,嫩嫩的,像婴孩的手,但又不忍伸手去撩开它。
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会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河畔的垂柳,像身着盛装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
B.河畔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C.河畔的新娘,像身着垂柳的盛装,被夕阳染成金色
D.河畔的垂柳,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蓊蓊郁郁     飘逸秀美
风姿绰约     数不胜数
B.蓊蓊郁郁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数不胜数
C.葱郁浓密     飘逸秀美
风姿绰约     美不胜收
D.葱郁浓密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美不胜收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如果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想要成为诗人徐志摩,它需要做些什么 ①                        ,最大限度接近他的创作素材;其次,它要学习徐志摩同时代其他诗人的诗……但这样,②                     不,它还缺少一样东西,③                    。所谓“功夫在诗外”,无论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还是“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无不来自诗人自身的生平际遇。人工智能只有具备徐志摩的人生经历,还原他的所有体验,才有可能真正创作出类似徐志摩的诗来。
14.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作者深情怀念他的乳母“大堰河”,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下面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
15.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随着相关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最新应用,②濒危语言抢救的速度与参与抢救的范围都在扩大。③和传统手段相比,新兴数字技术正带来两方面的改观。④首先是语言存档速度和能力提升。⑤利于数字技术可以把语言以视频、声频等存档,⑥相当于为濒危语言建一座“数据博物馆”。⑦而且,人工智能更积极的作用在于互动学习方式的开发。⑧研究者发现,把不同的原住民语言和流行的应用程序结合起来,⑨对维持濒危语言的活跃度有很大帮助。
1.答案C
解析C项中“酵”应读作“jiào”。
2.答案B
解析A项中“永保青春”应为“永葆青春”;C项中“佼美”应为“娇美”;D项中“诲暗”应为“晦暗”。
3.答案C
解析第一个横线后有“华丽”一词,所以第一个横线处应填“朴素”,排除B、D两项。用这种方法进一步排除可选定答案为C项。
4.答案A
解析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此处应用“信笔涂鸦”。C项,“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与语境不符。D项,“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与语境不合。
5.答案D
解析A项,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放在“该诗”后面。B项,“因而”应为“从而”。C项,成分残缺,应在“对给大堰河……”前加“抒发了”。
6.答案C
解析C项中“表现了作者对渗入了烈士鲜血的土地的憎恨”错误,诗人认为桃花是开放在一片吮血的土地上的,正是由这些血迹的累积,才爆开了桃花的蓓蕾。表达了对残酷杀害革命者的反动派的憎恨,而不是对土地的憎恨。
7.答案B
解析B项中“表明经过的时间之长”错误,三个“经过”,除了表明时间之长外,还表明革命的艰苦和革命者对光明的向往。
8.参考答案①实:指在春天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的龙华的桃花。②虚:指桃花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新的社会。
解析诗人写《春》,始终是围绕着“桃花”展开的。“桃花”这一形象,成为这首诗成功与否的关键。一开始,诗人就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春”,点出了“桃花”:“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这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五烈士牺牲是在春天,春天,就有桃花开放。虚写:由“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可知,这“春天”,这“桃花”,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新的社会。“桃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向往光明、歌唱理想的主题。
9.参考答案①照应题目“春”和开头“春天了”。②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主旨,春天的到来,是由千万烈士的英勇牺牲换来的,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③一问一答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诗歌句子赏析题目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人问:春从何处来 /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这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是这首诗的整个内涵浓缩而成的,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来自郊外的墓窟”意思是,春天的到来,是由千万烈士的英勇牺牲换来的。“墓窟”是五烈士静静安息的坟茔,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民族的春天,诗中的“春”不仅是自然的春,更是社会光明温暖的春天。以“人问”“我说”的一问一答方式揭示诗歌的思想主旨,引发人们的思考。结构上,“春从何处来”与诗歌题目“春”和开头“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形成首尾呼应,首尾圆和。
10.答案B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领教:接受人的教益或欣赏人的表演时说的客气话;请教:体验,经受。语境是对徐志摩的诗有所认识,体会了其中的韵味和意境,所以用“领教”不正确,可用“领略”。二是成分残缺。“陶醉”应改为“陶醉于”。
11.答案D
解析段落的主要内容是说“垂柳像新娘”,因此排除B、C两项,又因为“垂柳”应是“被夕阳染成金色”,由此可以确定正确答案为D项。
12.答案C
解析“飘逸春秋”意思是潇洒地度过这一辈子。“蒲柳之姿”,蒲和柳皆望秋先凋,引申为早衰。这两词不合语境,排除B、D两项。“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美不胜收”用在此处恰当,排除A项。
13.参考答案①它要拥有徐志摩的阅读量 ②它就能创作出徐志摩的诗了吗 ③那就是徐志摩的人生经历
解析本题主要讲机器人如何成为徐志摩。第①处,前文有“它需要做些什么 ”可见,此处应为需要的内容;后文有“最大限度接近他的创作素材”,可见,第①处应填与“创作素材”相关的内容,大量的阅读才能有创作素材,因此第①处可填:它要拥有徐志摩的阅读量。第②处,前文讲了两个条件,接着用“但这样”转折,表示前面条件依然不够,机器人成不了徐志摩,根据文末一句“才有可能真正创作出类似徐志摩的诗来”且横线后标点是问号,故可填写与之相反的疑问句。第③处,前文有“它还缺少一样东西”,横线处应填缺少的东西,后文说“无不来自诗人自身的生平际遇”,故可填与徐志摩人生际遇相关的内容。
14.答案示例(1)我仰着头,凝视着您山花般灿烂的笑靥;我踮起脚,聆听着您山泉般叮咚的话语;我捧着书,思索着您醍醐灌顶的讲解。(2)您温暖的眼神像一阵春风,轻轻鼓励着我;您谆谆的教导像一场春雨,细细滋润着我;您高大的身影像一把大伞,默默保护着我。
解析本题属图文转换题。审清题干要求,如“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可以从孩子的角度表现对妈妈(或老师)的感恩之情,也可以从妈妈(或老师)的角度描写对孩子的殷殷期盼与关爱之情。
15.参考答案①将“和”改为“尤其是”;②将“抢救的速度与参与抢救的范围都在扩大”改为“抢救的速度正在提高,参与抢救的范围正在扩大”;⑤“利于”改成“利用”,在“视频、声频等”后添加“方式”;⑦将“而且”删去或改为“除此之外”。
解析第①句,根据语段的内容可知作者是突出强调人工智能的作用,所以将“和”改为“尤其是”。第②句搭配不当,“范围”与“扩大”能搭配,但是“速度”与“扩大”不搭配,故该句应改为“抢救的速度正在提高,参与抢救的范围正在扩大”。第⑤句,根据语境是说利用数字技术这种手段,而不是讲好处,所以将“利于”改成“利用”;另外,介词“以”后缺宾语,所以在“视频、声频等”后添加“方式”。第⑦句后面的内容是补充介绍“人工智能更积极的作用在于互动学习方式的开发”,所以可以将“而且”删去或改为“除此之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