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7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
课后篇巩固提升
一、夯实基础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攒拥 冗长 敦厚 殷勤
B.涤荡 偌大 麦秸 泡馍
C.陵墓 逞能 嬉闹 震憾
D.熨平 痴呆 田埂 渺小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
②即使没有老伴在身边陪伴,孑然一身也可以幸福,没有生活琐事的负累,随心所欲地享受自由。
③中考后,告别了青梅竹马的初中同学,来到高中,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学习新知识,感到眼界开阔,前途更光明。
④在当下中国,有些人认为父辈的职业地位决定了子辈的职业地位。其实,从农民、工人家庭中走出来并且大有作为的人俯拾皆是。
⑤努力学习,就能增加才干。有了知识功底,还要多思,才能形成思想。多练,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出口成章,文不加点,靠的是多学,多思,多练。
⑥班主任虽然日理万机,但多次找我谈心,解开我的思想疙瘩。我再不努力学习,对得起班主任吗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3.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我看来,贾平凹的《秦腔》就是沈从文没有写完的《长河》。 沈从文太爱他的家乡, 他不忍心把他已经觉察到的家乡人的变化写出来。 贾平凹比沈从文心硬,他把他所感受到的家乡,农村社会在20世纪的变迁写了出来——这就是《长河》已经写了一部分但没有写下去的东西。 这样看沈从文,沈从文的文学 丰富起来, 不是一幅画挂在博物馆里。他也不是过去的人,不是已经过气的作家,他是活在今天的。
A.因为 所以 况且 如果 也 也
B.因为 所以 可是 只有 才 才
C.虽然 但 因为 如果 才 才
D.虽然 但 因为 只有 也 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经过艰难的跋涉,一条窄窄的石路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条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B.因为我们的到访,使这个即将消逝的山村有了一丝生气。
C.当时短短的二十年内,仅就这一个地方说,人口就从一百四十余万降到二十五万,原因是因为一场浩劫。
D.即使在比较平静的夜里,野狗的嗥叫和麂子的嘶声也会让人觉得格外恐怖。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妥帖的一句是( )
A.我不是都市激昂的乐章,也不是小山乡愁间的短笛;而是茫茫沙漠中的一串驼铃——勇敢的跋涉者的旅伴。
B.我不是钱塘江澎湃的雄潮,也不是桃花源安逸的小溪;而是路边草丛中的萤火虫——给行人带来光和热。
C.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也不是屈身于卧房斗室的盆栽;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装扮美丽的大自然添上一笔。
D.我不是超凡脱俗的白莲,也不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而是万绿丛中最普通的一株小花——也有一份与众不同的自豪。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看 麦 熟
刘成章
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走到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这一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②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作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③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咱关中俗话“麦梢黄,女看娘”呀!这种风俗辈辈沿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大体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④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的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是被馨香浸透。
⑤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秦腔的声音。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⑥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里,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⑦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她们或者静看半天,或者干脆上前折个麦穗,放在手心把颗粒搓下来,吹去皮皮,数数一共是多少颗,然后挑一颗胖嘟嘟的颗粒,轻巧地扔进红唇,用雪白的牙齿咬咬。只这么一下,她们就能估摸出眼前这片麦子能产多少斤上等麦,能磨多少袋特级粉,能擀多少案好面条了。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的,竟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的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都不是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
⑧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 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 爹又在做着什么 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这回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 ”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 ”可是婆家的事又如何能让她们放下心呢!婆娘,婆娘,婆娘的心里有多少牵挂啊!
⑨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麦子的金黄与婆娘们的亮丽动人交相辉映,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B.作者笔下人物鲜活生动,多姿多彩,婆娘勤劳孝敬,公婆通情达理,爹娘质朴善良,集中展现了关中人民的精神风貌。
C.文章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写了关中平原麦熟和婆娘们看“麦熟”的喜人景象,意在突出本文“歌颂丰收”的主题。
D.文章第⑤段,作者引用婆娘们并不懂得的《诗经》中的诗句,体现了“看麦熟”风俗的文化内涵及其深厚底蕴。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肥沃的关中平原”开头,既为后文描写麦熟景象做了铺垫,也为后文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
B.文章第①段按时间顺序,多用短句,简洁明快,既可突出小麦生长之快,也表现了人们内心的无比喜悦。
C.文章第⑧段文字主要通过对群体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及场面烘托,表现婆娘们对娘家和婆家的双重牵挂。
D.本文将叙事、写人、抒情融为一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采用长短错落的句式,生动展现了关中大地的独特魅力。
★8.文章洋溢着关中平原浓郁的乡土风情,请从不同角度举例分析。
9.散文最突出特点“形散神聚”在本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历经几百年,秦腔竟然没有被淘汰,被沉沦,① 。这其实是有解的,其解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如果你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a)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b)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c)② ,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d)二愣(e)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 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10.文中括号处的标点符号,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选项 a b c d e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成“人们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也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其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为什么
1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3.把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20世纪90年代,北斗系统启动研制,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先有源后无源,先区域后全球。先后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现如今,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14.下图是国家邮政总局于2020年5月11日发行的《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邮票。全套2枚,采用连票形式,以远近结合(第一图远景有城镇楼宇、乡村景象以及飞机、轮船、货车、高铁等;第二图远景有救治场景、方舱医院等。将两图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众”字为红色底)的构图方式诠释了全民抗疫的主题。请写出三处构图要素并阐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流畅,不超过120个字。
15.下面是复兴中学校庆的征文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做修改。
金秋十月,学校将迎来百岁生日。为弘扬“复兴”精神,凝聚校园文化,我们热诚地邀请广大教职工、海内外校友,抽空拿起手中的笔,讲讲您与学校的故事,抒发您对学校的情感。凡参加此次征文的投稿者均惠赠一份校庆纪念品。敬盼您的来稿。
1.答案C
解析C项,“震憾”应为“震撼”。
2.答案D
解析①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②孑然一身:孤零零一个人。③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现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对象用错。④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所指对象只能是物,此处形容“从农民、工人家庭中走出来并且大有作为的人”多,用错了对象。⑤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⑥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此句大词小用。
3.答案B
解析“沈从文太爱他的家乡”和“他不忍心把他已经觉察到的家乡人的变化写出来”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以第一、二处横线应该使用“因为”“所以”,由此排除C、D两项。“贾平凹比沈从文心硬”是把贾平凹和沈从文进行比较,构成转折关系,所以第三处横线应该使用“可是”,排除A项。
4.答案D
解析A项,偷换主语,应将“一条窄窄的石路出现在我们面前”改为“找到一条窄窄的石路”。B项,缺少主语,去掉“因为”或“使”。C项,句式杂糅,去掉“因为”。
5.答案B
解析“萤火虫”与“雄潮”“小溪”不同类,也不相关,“带来光和热”也不妥。
6.答案C
解析C项中“意在突出本文‘歌颂丰收’的主题”错误,本文主题丰收是其一,更重要的是美德,是对关中人特有的淳朴风情的歌颂。
7.答案C
解析C项中“对群体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及场面烘托”错误,对群体人物的刻画主要运用的是心理描写。
8.参考答案①农谚:“清明麦子埋老鸹”“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气与当地农业相连,增添了浓郁的民俗气息。②称谓: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一心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别具人性与人情味。③饮食: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关中饮食,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④民乐:《诗经》之歌融入秦腔,写出了当地古老、粗犷、淳朴的风俗。⑤关中风俗:“麦梢黄,女看娘”的风俗辈辈沿袭,在现代依然有着旺盛蓬勃的生命力。
9.参考答案①文章内容丰富,语言表达活泼,但线索清晰,题旨明确而集中,体现了散文在自由中有节制的美。②形散:文章场景多样,表达形式灵活多样,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句式长短、整散结合,有人物描写,有借物抒情,也有发表议论。③神聚:结构上以“看麦熟”为线索,串起了这些场景,思路清晰,结构谨严。文章主旨在于集中表现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展现以婆娘为代表的关中人孝顺善良、勤劳质朴、热爱生活、活力四射的美好的人情、人性,表达对中华民族悠久的淳朴本色的赞美之情。
解析“形散”:文章场景多样,依次描绘了麦子成熟、婆娘们忙碌准备、行走路上、品尝麦粒、牵挂爹娘等多个场景,看似散落;表达形式灵活多样,主要有叙事、写人、抒情等;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采用长短错落的句式,生动展现了关中大地的独特魅力;句式长短、整散结合;作者笔下的人物多姿多彩,婆娘们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丈夫、公婆通情达理,娘温和善良。所以整体看起来,文章的格式不拘泥于形式。“神聚”:首先,文章线索明确,结构上以“看麦熟”为线索,作者通过反复描写麦熟景象,突出了关中大地丰收的景象,表现出关中大地人们对丰收的喜悦之情,思路清晰,结构谨严;其次,主题鲜明,文章主旨在于集中表现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婆娘们身上所具有的孝顺善良、勤劳质朴等美德在“看麦熟”的过程中充分彰显,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人情美、人性美的传承、弘扬,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婆娘的赞美之意,也蕴含了作者对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讴歌之情。文章全部内容皆围绕这个主旨展开。
10.答案A
解析(a)处“一抹黄褐的平原”与“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构成并列关系,故排除B、D两项;(b)处根据如果句子中大并列之间又有了小并列,单句中,大并列之间用逗号,小并列之间用顿号,“白杨、苦楝、紫槐”属于小并列,整个句子与前面句子构成大并列,故选用逗号,排除C项;(c)处“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表示感叹,故选用感叹号;(d)和(e)处“二愣”是引用,
故选用双引号。
11.参考答案①原文使用反问语气,能够增强语言气势和文章感染力,表明结论确定无疑;②原文运用第二人称,既与上文中的“你”相照应,又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解析题干中更改成“人们”效果不如“你”好;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而题干使用陈述句,语气不如原句强烈,所以题干表达效果不好。
12.参考答案①这使多少人在大惑而不得其解 ②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
解析①处后面句子“这其实是有解的”,是对画横线处的解释,故①处应表示疑问或不解,故填“这使多少人在大惑而不得其解”;②处是对面句子的总括,根据下文“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可见是对秦人的描述,故填“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
13.参考答案北斗系统经历“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为全球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服务。
解析语段第一句话交代北斗系统研制的发展思路。第二句话具体诠释第一句话内容。第三句话强调北斗系统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第四句话交代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一、二句内容可以整合概括为“北斗系统经历‘三步走’发展战略”,或“北斗系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三、四句内容可以检索出的关键信息是“自主建设”“为全球提供服
务”“高精度、高可靠”。据此概括整合即可。
14.参考答案①“众”字为红色底,寓意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②“消灭新冠肺炎”图景置于“众”字之下,寓意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疫情。
③第一图近景有医护人员等群体形象,远景有城镇乡村景象,寓意人人参与疫情防控。
④第一图飞机、高铁等元素,寓意全国各地包括海外驰援湖北的感人场面。
⑤第二图以救治场景、逆行支援背影等为背景衬托医务人员,寓意他们不畏艰险、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
15.参考答案(1)“生日”改为“华诞”;(2)“抽空”改为“百忙中”;(3)“讲讲”改为“讲述”;(4)“惠赠”改为“赠送”或“敬赠”。
解析仔细阅读征文启事初稿的片段,可发现:“生日”一词一般用于指人出生之日,此处用于修饰学校建校一百周年不当,且口语意味较浓,可改为“华诞”;“抽空”“讲讲”是口头语,校庆征文启事应用庄重的书面语,故可分别改为“百忙中”和“讲述”;“惠赠”是称人赠予的敬辞,用于此处不恰当,此处是说校方将赠予参加此次征文的投稿者纪念品,可改为“赠送”。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