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鸿 门 宴
司马迁
——《史 记》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鸿门宴》是一篇史传散文,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鸿门宴》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今天,“鸿门宴”一语已经成了危险之约的代名词。
学情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中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但是学生对于用一定的方法来分析文章还不熟练,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根据这一学情,我设置了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和掌握文段中重要的字词、句式,理解相关词句的含义,疏通文章内容结构。
2.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主要人物性格
三维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通过情境表演及个性朗读来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情感目标:
正确客观分析评价刘、项成败的个人
原因和历史原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分析项羽性格 2、分析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探究刘邦、项羽成败之因。
教法分析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1.创设情景2.读写结合3.提问点拨4.合作探究5.迁移创造等教学方法
说学法
1.要求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2.让学生参照课文注解,自主疏通文段大意,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能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答和释疑。
4.在老师指导下模拟“鸿门宴”情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通过播放《垓下歌》这首录音,营造一种悲壮氛围,唤起同学们对身处汉军重重包围之中充满了怨愤和无可奈何的末路英雄项羽的好奇,为接下来分析项羽失败原因铺垫。
教学过程
(二)读写结合、研习文章
(实现知识目标1)
(三)表演擂台、合作探究
(实现能力目标2)
把学生分成项羽、刘邦两集团,即兴表演,还原“鸿门宴”情景,探讨如何把人物性格更好的表现出来
宴前
1无伤告密
2项伯夜访
3张良献计
4刘邦拉拢
5项伯说情
(打?不打?)
1、刘邦谢罪
2、范增示意
3、项庄舞剑
4、樊哙闯帐
宴上
(杀?不杀?)
1、刘邦脱险
2、张良留谢
3、刘邦诛曹
宴后
(追?不追?)
目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理清课文结构,
为分析人物铺路。
教学过程
(四)师生互动、自由论坛
问题1、项羽是怎样一步步由主动走向被动?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被动走向主动的?
问题2、项羽、刘邦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3: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会有怎样的结局 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问题4:文中还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简略说说他们的性格。
(完成知识目标2)
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
张良 范增 樊哙
刘邦
项羽
刘邦:
圆滑机警,能言善辩,多谋善断。
项羽:
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
张良:
老练多谋。
范增:
老谋深算。
樊哙:
忠勇豪爽。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五)教师设疑、合作探究
问:文中是怎样表现刘邦和项羽性格的?自主和分小组讨论完成
(完成知识目标1)
项羽、刘邦的性格
⑴项羽在优势下: 刘邦在劣势下:
⑵项羽对下属: 刘邦对下属:
⑶项羽对内奸: 刘邦对内奸:
⑷项羽性情: 刘邦性情:
骄傲自大
忍辱负重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
从善如流,知人善任
养奸贻患
有奸必肃
率直粗豪,胸无城府
机警圆滑,虚伪狡诈 能屈能伸
对比映衬
教学过程
(六)课外延伸、能力迁移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
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
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
了他“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
又有惋惜。
教学过程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因为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教学过程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的性格决定的。
——塞万提斯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印度谚语
教学过程
你是怎样看待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在生活中又应该学会如何客观的评价一个人呢
(突破教学难点并实现情感目标3)
说板书
项羽:骄傲自大、刚愎自用、胸无城府、妇人之仁
刘邦:忍辱负重、从善如流、机警圆滑、虚伪狡诈
成
败
鸿门宴
对比映衬
教学过程
(七)课堂小结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文中项羽用性格的笔为世人书写下了只属于他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力能抗鼎拔山,还是乌江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是夕阳般的英雄末路的辉煌与悲壮。
教学过程
(八)布置作业
作业:从下列四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谈谈自己的看法,写在作文本中
我看“小人得志”
我心目中的刘邦
项羽因是英雄而失败;
刘邦因成功而是英雄。
4.我看( )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