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高考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高考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1 21:5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考一考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指?
苏洵、苏轼、苏辙
学习准备
文本研读
合作探究
目 录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通过吟诵感受诗词恢弘开阔的意境
品析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背诵全词
一、学习目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文:与欧阳修并称为苏欧;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
二、作者简介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元丰五年,四十七岁的苏轼在游赤壁(黄州赤鼻矶)时,吊古抒怀,写下了“两赋一词。
三、写作背景
学习准备
文本研读
合作探究
目 录
念奴娇:词牌
赤壁怀古:题目
题目含有哪些信息?
赤壁——点出地点
怀古——提示内容
一、题目解读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怀古咏史诗介绍
写景(陈迹)
怀古(人事)
抒情(感悟)
拓 展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整体感知
朗 读
再读词,简单概括上下阕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
上阕:
描写赤壁之景。
下阕:
抒发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
三、鉴赏品味
品读上阕,思考:
上阕作者主要选用了哪些意象?具体写了哪些景观?
大江、乱石、
惊涛、千堆雪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三、鉴赏品味
景观1:
长江奔流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三、鉴赏品味
这两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三、鉴赏品味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
写景与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三、鉴赏品味
这三句点明了什么?
点明了怀古的地点、时间、人物、事件;借旧时营垒的遗迹,表明这里曾是千军万马的大战场。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三、鉴赏品味
景观2:
赤壁之景雄奇壮阔。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三、鉴赏品味
这三句写了赤壁之景,哪些字写得生动、传神?
赤壁之景的特点是:
雄奇壮阔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波涛气势之大
夸张、拟人、比喻
修辞手法: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三、鉴赏品味
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由景及人、承上启下
小结上阕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
三、鉴赏品味
三、鉴赏品味
品读下阕,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乔初嫁
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
从容儒雅
谈 笑 间
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
足智多谋
三、鉴赏品味
风流儒将
英雄周瑜
雄姿英发
神勇无敌
羽扇纶巾
思考:
在赤壁之战中,涌现了众多英雄,为何词人独衷情于周瑜?
小乔初嫁
【资料补充】
《东坡题跋》卷一记李邦语:“周瑜二十四经略中原,今吾四十,但多睡善饭,贤愚相远如此。”苏轼对此颇有同感。故从怀古归到伤己。
提示:词人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
三、鉴赏品味
周瑜
年龄:
外表:
职位:
际遇:
苏轼
年龄:
外表:
职位:
际遇:
34
雄姿英发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47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三、鉴赏品味
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 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最后五句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仰慕英雄人物,
感慨功业未成。
三、鉴赏品味
小结下阕内容
赞美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失意感伤。
三、鉴赏品味
学习准备
文本研读
合作探究
目 录
 体会苏轼的人生态度
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色调灰黯,格调低沉,反映了苏轼思想中消极颓废的一面。你是如何看待的?
一、合作探究
从情感上看具有激奋和伤感的双重色彩。词中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忧愤。
从全诗主题看,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是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情绪的流露。
从词的意境和语言分析,这首词感情热烈,富于激情,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怀。
因此 “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是《赤壁怀古》的理趣所在。
一、合作探究
风流人物英雄豪杰
怀古咏史
壮志未酬
抒情
怀英豪之人
抒未酬之豪情
描壮观之景
气势磅礴雄奇壮阔
写景
回顾小结
 定风波·三月七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拓 展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拓 展
布置作业
背诵本词
完成配套练习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