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数的顺序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课时“数的顺序”。
2、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数、数的组成和数的读法、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一张从1—100的百数表来认识数的顺序,完成例四和“做一做”习题有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数感,掌握100以内数的规律和比较实物转化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百数表”,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难点: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5、教学准备
照教科书中百数表里格子的大小,准备“田”字框、“十”字框多个和一个“10×10”的方格图等。
二、说教法
1. 演示法
通过填写一张1—100以内的数字表,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这张表上,让学生自然轻松地数出1—100的数和找出有规律的数。
2. 情景教学法
让学生读填好的数字表,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急于提出问题的心理趋向。
3.观察法、比较法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读,如横读、纵读、交叉读、个人读、分组读、集体读等形式,然后从不同行列中去观察、比较,找出有趣的排列及相邻数之间的大小。
4. 练习法
学生为了掌握数的顺序,就不得不用一些习题来帮助学生验证、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是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三、说学法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不仅充分运用直观,而且重视语言与直观的巧妙结合,无论是老师的语言,还是学生的操作,都要引导学生边看边读、边读边想。在教学中,通过看、读、想、读等思维形式,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如13左右相邻差1,上下相邻差10,左斜相邻差9,右斜相邻差11。 这种教法一改过去的例题——示范——讲解——练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的观察、探索的活动中,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特征。
四、说教学流程
数的顺序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张
藏宝图,这里藏着许多有趣的秘
密呢!我们快来看看吧!
二、观察百数表,探索规律
(一)认真观察,发现规律
1
3
5
7
9
12
14
16
18
20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28
37
46
64
73
82
91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按照
这个规律你能接着填出哪些数呢?
(二)多种活动,探究规律
涂一涂:给十位是3的数 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
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
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
通过涂色,你发现了什么吗?
你还发现什么新的规律了吗?
二、观察百数表,探索规律
(三)依据规律,拓展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56
34
给数找家:请你把
34和56送回家。
34
56
二、观察百数表,探索规律
(三)依据规律,拓展提升
34
56
给数找家:请你帮
45和78找找家。
78
45
45
78
二、观察百数表,探索规律
(三)依据规律,拓展提升
按照上表中的排列,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
做一做。
说清填写的理由。
二、观察百数表,探索规律
三、巩固练习,掌握规律
按顺序连点成画。
四、总结:
小朋友,今天这堂课我们着重研究了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我们按横着比比、竖着比比的方法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规律,回家后记得把今天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哦!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44页练习九,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