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单元同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病毒肆虐时,需做好消杀。下列消杀措施错误的是
A.室内空气用75%酒精喷洒消毒 B.对环境用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
C.在教室中用“84”消毒液喷洒消毒 D.对物件用漂白粉溶液擦拭消毒
2.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墨的主要成分炭黑是一种无定形碳,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B.我国古代绘画所用的“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C.绘画所用“宣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D.狼毫毛笔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一种毛笔,其笔头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3.取一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先后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如图),下列对于试管内发生的反应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应在强光照射下完成
B.甲烷和Cl2反应后试管内壁的油状液滴包括CH3Cl、CH2Cl2、CHCl3、CCl4
C.盛放饱和NaCl溶液的水槽底部可能会有少量晶体析出
D.CH4和Cl2完全反应后液面上升,液体充满试管
4.材料的发展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自古以来我国的陶瓷制品享誉海内外,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兽首冠人像使用的青铜属于合金
C.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制造特种防护服的芳纶纤维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3、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
B.CO2的结构式:O-C-O
C.的电子式:
D.K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KHSO4=K++
6.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均正确,且有对应关系的是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浓硝酸,无明显现象 常温下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B 将蘸取了某溶液的玻璃棒进行灼烧,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
C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在纸上,纸变黑。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糖
A.A B.B C.C D.D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原因 结果
A 草酸钙是人体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卤水豆腐不可与菠菜一起煮
B 三氯化铁具有氧化性 三氯化铁可作净水剂
C 聚氯乙烯塑料稳定性比聚乙烯塑料强 用聚氯乙烯塑料袋来盛装食品
D 天然气含碳量比液化石油气低 燃气灶将天然气改为液化石油气时需增大空气进入量
A.A B.B C.C D.D
8.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B.在陶瓷坩埚中加强热,可除去碳酸钠晶体中的结晶水
C.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时,为了使胶体均匀应不断搅拌
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无K+
9.肉桂酸(结构如图)可用于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医药工业等方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9H10O2
B.属于乙酸的同系物
C.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D.1mol肉桂酸含有4mol碳碳双键
10.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北溪”管道输送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己烷占绝大多数
B.用人工合成淀粉,有利于减少农药、化肥污染和促进“碳中和”
C.“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织品)谓之为纸”,文中“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我国气象探测气球可飞入3万米以上高空,气球内充有氦气,含2个中子的氦原子可表示为
11.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科技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为防控新冠病毒,将“84”消毒液与酒精1∶1混合,消毒效果更好
B.“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硅电池板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C.利用明矾净水,可以达到杀菌消毒和沉淀悬浮物的目的
D.“天宫”空间站使用石墨烯存储器,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分异构体
12.五育并举,劳动先行。下列劳动涉及的化学知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含有活性氧颗粒的漂白剂浸泡变黄的衣服 活性氧颗粒具有强氧化性,可做漂白剂
B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食醋可溶解水垢的主要成分
C 用复合膨松剂制作馒头 利用碳酸盐类产生使馒头松软
D 用酒精进行消毒 酒精的强氧化性能灭活病毒和细菌
A.A B.B C.C D.D
13.以下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H2O2的电子式:
C.乙醇的分子式:C2H6O
D.葡萄糖的最简式:C6H12O6
14.反应可实现的还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与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的空间填充模型: D.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二、非选择题
15.烷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物资。
(1)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其中最能反映其真实存在情况的是_____ (填字母)。
A. B. C. D.
(2)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反应:
①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 (填字母)。
A.试管内液面上升,最终充满试管
B.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深
C.试管内壁出现油状液滴
D.试管内有少量白雾生成
②用饱和食盐水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请写出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某链状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该烷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 该烷烃存在同分异构体现象,用结构简式写出该有机物的所有结构___________。
(4)有机物C2H6O、C2H5Cl、CH3CH=CH2、C4H10中,与甲烷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
16.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氯仿的电子式:_______。
(2)请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说明使溴水褪色的原因_______。
(3)下图中,沸点反常的原因是_______。
17.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丁烷是一种有机气体,它是打火机和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也可以用在化工生产上。
(1)正丁烷的溶沸点_______(“高”、“低”或“等”)于异丁烷,它的一氯代物(分子式为C4H9Cl)有_______ 种。
(2)若将丁烷作原料,与O2反应形成的燃料电池,丁烷作电池的_______极,若转移13mol电子,理论上需要燃烧丁烷_______g。
II.在学习了硫的转化后,某学生绘制了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
(3)写出a的结构式:_______,在不加其它试剂时g与f之间_______(“能”、“不能”或“可能”)发生反应。
(4)溶液d变为溶液e的方法是_______。
(5)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C作用均能褪色:
①品红溶液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溴水 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⑤淀粉-碘溶液
体现C具有漂白性的是_______(序号),写出C使②褪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科学家首次运用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脂肪酸。此工艺突破了众多外界条件限制,实现了人工可控,为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思路。在电催化过程中,科学家先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再将一氧化碳合成为高浓度乙酸,之后进行生物合成,利用微生物对乙酸进行发酵,最终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未来,若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淀粉、药物等,只需保持电催化工艺不变,更换发酵使用的微生物就可实现。该研究开辟了电化学结合活细胞催化制备葡萄糖等粮食产物及药物的新路径,是二氧化碳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正确”或“错误”)。
(1)运用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工艺,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脂肪酸。_______
(2)根据元素守恒,在电催化过程中,仅用一氧化碳一种原料即可合成乙酸。_______
(3)未来,电催化工艺不变,更换发酵使用的微生物可将二氧化碳合成为淀粉、药物等。_______
(4)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可实现无机物向有机化合物的转化。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酒精杀菌消毒,酒精为可燃物,在室内喷洒酒精易引发火灾,应该用酒精擦拭消毒,故A错误;
B.过氧乙酸分子中含过氧键,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B正确;
C.“84”消毒液中含有次氯酸钠,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C正确;
D.漂白粉含有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D正确;
选A。
2.B
【详解】A.炭黑和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说法正确;
B.“绢”是由蚕丝织成的丝织品,所以绘画所用的“绢”是天然高分子材料,B说法错误;
C.“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说法正确;
D.狼毫是指用黄鼠狼的尾毛做成的毛笔,毛发属于蛋白质,D说法正确;
故选B。
3.C
【分析】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反应产物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四种卤代烃,同时还有氯化氢生成,所以反应产物为混合物;卤代烃不溶于水中,因此在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出现,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必须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强光照射会发生爆炸危险,A错误;
B.常温下,CH3Cl是气体,试管内壁的油状液滴物包括CH2Cl2、CHCl3、CCl4,B错误;
C.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HCl溶于氯化钠溶液后,能使氯化钠的溶解度降低,故能使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有晶体析出,C正确;
D.甲烷和氯气取代后生成的一氯甲烷为气体,其它有机产物均为液态,且生成的HCl溶于水,故此甲烷和氯气的反应为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故会导致液面上升,但液体不能充满整个试管,D错误;
故答案为:C。
4.C
【详解】A.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正确;
B.青铜属于铜合金,为金属材料,故B正确;
C.碳纤维主要成分为碳单质,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芳纶纤维为合成纤维,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故D正确;
故选C。
5.C
【详解】A. 中子数为143、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质量数为143+92=235,原子符号:,故A错误;
B. 碳与氧形成双键,CO2的结构式:O=C=O,故B错误;
C. 的电子式:,故C正确;
D. 硫酸是强电解质,K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KHSO4=K++,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常温下,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产生了致密的Al2O3保护膜而阻止了进一步反应,A项错误;
B.玻璃中含有硅酸钠也能产生黄色火焰,而无法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钠元素。若进行焰色反应用铂丝蘸取灼烧,B项错误;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有机物中的H和O按照水的组成2:1脱去。纸张变黑,其纤维被脱水产生了炭,C项正确;
D.Cu(OH)2在碱性条件下检验还原性糖。酸性条件下,Cu(OH)2变成了Cu2+而无法检验,D项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豆腐中含有钙离子,菠菜中含有较多草酸,两者一起煮,生成草酸钙,草酸钙是人体不能吸收的沉淀物,故A正确;
B.氯化铁可作净水剂,是利用Fe3+水解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吸附凝聚水中悬浮固体小颗粒,因此氯化铁作净水剂,与氯化铁的氧化性无关,故B错误;
C.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聚氯乙烯塑料会释放出一些有毒的小分子,因此聚氯乙烯不能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故C错误;
D.天然气、石油气均为碳氢化合物,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消耗的O2为x+,其值越大,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越多,因此燃气灶将天然气改为液化石油气时,需要减小空气进入量,故D错误;
答案为A。
8.A
【详解】A.乙酸,能与碳酸钠反应,所以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加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后分液,A正确;
B.碳酸钠高温条件下能与陶瓷中的反应,所以不能用陶瓷坩埚加热碳酸钠晶体,B错误;
C.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会破坏胶体的生成,C错误;
D.颜色试验为黄色,只能证明溶液中含有,要证明是否含有,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看颜色,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的分子式为C9H8O2,A不正确;
B.分子中含有苯环、碳碳双键和羧基,与乙酸不互为同系物,B不正确;
C.分子中含有-COOH,可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C正确;
D.苯环中不含有碳碳双键,所以1mol肉桂酸只含有1mol碳碳双键,D不正确;
故选C。
10.A
【详解】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故A错误;
B.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的使用,有利于减少农药、化肥污染和促进“碳中和”的目标实现,故B正确;
C.文中“纸”指的是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的缣帛者,故C正确;
D.含2个中子的氦原子的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4,可表示为,故D正确;
故选A。
11.B
【详解】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属于一种强氧化剂,而酒精()具有还原性,二者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使消毒效果更好,选项A错误;
B.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其主要成分是硅单质,选项B正确;
C.明矾与水反应可以形成氢氧化铝胶体,从而达到沉淀悬浮物的目的,但是明矾不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选项C错误;
D.石墨烯与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2.D
【详解】A.活性氧颗粒有强氧化性性,具有漂白性,A正确;
B.醋酸可以和碳酸钙反应,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垢,B正确;
C.复合膨松剂中含有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变的蓬松,C正确;
D.不是酒精的强氧化性能灭活病毒,而是酒精先破坏细菌表面的保护膜,进入到细菌的内部,使得细菌的蛋白质变性,D错误;
故选D。
13.C
【详解】A.乙烯结构简式中的碳碳双键不能省略,结构简式正确写法:CH2=CH2,A选项错误;
B. H2O2是分子,不是离子化合物,正确写法: ,B选项错误;
C. CH3CH2OH是乙醇的结构简式,分子式应为:C2H6O,C选项正确;
D. 葡萄糖的最简式:CH2O,葡萄糖的分子式:C6H12O6,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14.D
【详解】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质量数为:20+17=37,表示为:,故A错误;
B.有2个电子层,有3个电子层,故B错误;
C.是直线形结构,氧原子半径小于碳原子,空间填充模型为:,故C错误;
D.是离子化合物,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D。
15.(1)D
(2) CD 降低在水中的溶解度
(3) CH3CH2CH2CH2CH3、CH3CH(CH3)CH2CH3、C(CH3) 4
(4)C4H10
【详解】(1)填充模型既能体现原子的相对大小又能体现空间构型,所以最能反映其真实存在情况的是D。
(2)①A.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中含有难溶于水的气体一氯甲烷,所以液体不能充满试管,故A错误;
B.氯气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氯气的量减少,所以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故B错误;
C.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中有难溶于水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液体,试管内壁出现油状液滴,故C正确;
D.氯气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氯化氢,试管内有少量白雾生成,故D正确;
选CD。
②氯气在饱和食盐水的溶解度小,用饱和食盐水而不用水的原因降低在水中的溶解度。
③氯气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烷烃的通式为,某链状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则14n+2=72,n=5,该烷烃的分子式为;该烷烃存在同分异构体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CH2CH2CH3、CH3CH(CH3)CH2CH3、C(CH3) 4;
(4)C4H10与甲烷都属于烷烃,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3个CH2,C4H10与甲烷互为同系物。
16.(1)
(2)
(3)HF、H2O、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比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大得多,液体汽化必须破坏分子间的氢键,消耗能量多,所以沸点高
【详解】(1)氯仿为三氯甲烷,含有3个C-Cl键和1个碳氢键,C、Cl的最外层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
(2)SO2使溴水褪色的原因是SO2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3)沸点反常的原因是HF、H2O、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比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大得多,液体汽化必须破坏分子间的氢键,消耗能量多,所以沸点高。
17.(1) 高于 4
(2) 负 29
(3) 能
(4)加入氧化剂,如O2或H2O2
(5) ① 5SO2+2MnO+2H2O=5SO+4H++2Mn2+
【详解】(1)对于分子式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因而正丁烷的沸点高于异丁烷;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3、CH3CH(CH3)CH3,CH3CH2CH2CH3分子中有2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CH3CH(CH3)CH3分子中有2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故C4H9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
(2)若将丁烷作原料,与O2反应形成的燃料电池,O2得到电子作正极,丁烷失去电子作电池的负极,负极电极方程式为:C4H10-26e-+8H2O=4CO2+26H+,若转移13mol电子,理论上需要燃烧丁烷,质量为=29g。
(3)a是-2价S元素的氢化物为H2S,结构式为:,g是+6价S元素的盐可以为HSO,f是+4价S元素的盐为SO,HSO和SO能发生反应生成SO2。
(4)d是+4价S元素的含氧酸为H2SO3,e是+6价S元素的含氧酸为H2SO4,加入氧化剂,如O2或H2O2可以将H2SO3转化为H2SO4。
(5)c是+4价S元素的氧化物为SO2,SO2具有漂泊性可以使①品红溶液褪色,SO2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2H2O=5SO+4H++2Mn2+。
18.(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详解】(1)由题给信息可知,在电催化过程中,科学家先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再将一氧化碳合成为高浓度乙酸,之后进行生物合成,利用微生物对乙酸进行发酵,最终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所以运用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工艺,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脂肪酸,故正确;
(2)一氧化碳分子中不含有氢元素,由元素守恒可知,在电催化过程中,仅用一氧化碳一种原料不可能合成乙酸,故错误;
(3)由题给信息可知,未来,若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淀粉、药物等,只需保持电催化工艺不变,更换发酵使用的微生物就可实现,所以未来,电催化工艺不变,更换发酵使用的微生物可将二氧化碳合成为淀粉、药物等,故正确;
(4)二氧化碳为无机物,淀粉为有机物,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过程为无机物向有机化合物的转化的过程,故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