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甄选实用备课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印度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甄选实用备课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2 07:2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新课导入
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哪里?
天竺
天竺主要指今天哪个国家?
印度
几千年的印度状况如何?
新课导入
四大文明古国(自西向东):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标要求:了解印度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
古代印度社会。
本课标题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章节标题

地理位置、发源地、早期文明遗址、发展线索、文明成果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2.发源地:印度河
3.早期文明遗址: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4.古代印度历史发展线索:
孔雀王朝:基本实现统一,农业和工商业繁荣,出现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BC18世纪
早期文明因不明原因衰亡
BC324年
鼎盛:
孔雀王朝
BC23世纪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BC1500年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建立国家
阿育王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5.文明成果:
发明“阿拉伯数字”
种姓制度
创立佛教
梵文史诗: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森严的种姓制度
章节标题

内容、特点、实质、影响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 一曰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曰刹帝利,王种也,奕世君临,仁恕为志。三曰吠奢,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戍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勤身稼穑。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
——《大唐西域记》卷二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内容:
第一等级
(掌管祭祀)
宗教贵族
第二等级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
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第四等级
(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贱民:不可接触者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2.特点:
①等级森严,贵贱分明
②等级和职业世袭
③不同等级不得通婚
3.实质:
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4.影响:
①有利于维护统治;
②下层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阻碍印度社会的发展。(消极为主)
佛教
章节标题

创立时间、地点、创始人、传播、佛教与中国
三、佛教
1.创立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
2.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尊称“释迦牟尼”
3.佛教教义:
①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
②宣扬“忍耐顺从”
(统治者支持,成为统治工具)
③因果报应,禁欲修行
4.传播:
北传至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南传至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三、佛教
佛教传播示意图
三、佛教
5.佛教与中国:
①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②始建于东汉的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③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④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玄奘西行
白马寺
敦煌莫高窟
龙门石窟
本课小结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地理位置、发源地、早期文明、发展线索、文明成果
森严的种姓制度:内容、特点、实质、影响
佛教:创立时间、地点、创始人、传播、佛教与中国
古代亚非文明共同点:
①产生于大河流域,属于东方文明
②经济以农业为主
③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④奴隶主专政统治
知识小结
课堂小练
古埃及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
古印度文明、
约公元前2300年;
中国文明、
约公元前3000年。
课堂小练
地理环境:①大河流域;②北纬20°—北纬40°。
原因大致有:①大河流域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023·湖南岳阳·33)九年级某学生在学习世界三大宗教时,写下了“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课堂笔记。他正在学习的宗教最有可能是
A.基督教 B.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B
课堂小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