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辽宋夏金元时期
1
课程标准
2
3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目录
1
2
3
4
5
核心素养
思维构建
重点回顾
易错点拨
知识拓展
1-思维构建
金灭辽
金灭北宋
蒙古灭夏
蒙古灭金
元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蒙古
南宋
西夏
金
蒙古
(改元)
元灭南宋
民族关系——民族进一步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边疆管辖
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王安石变法
中央机构
地方制度
都市生活
瓦子、勾栏
市民文化
经济
重心南移
交通
驿站制度
中外交通发达
科技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文化
宋词
元曲
《资治通鉴》
社会变化
2-重点回顾——北宋的政治
中央集权 措施 军事
政治
经济
影响
重文轻武 目的
表现
影响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取消节度使的收税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①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副宰相;设多重机构。
②地方:文臣担任州县长官,三年一换;设通判分知州权力;
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大大加强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重点回顾——政权并立
政权 民族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元
契丹
东京
(开封、汴京)
10世纪初
上京临潢府
汉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党项
女真
汉
蒙古
11世纪前
12世纪初
1127年
1271年
元昊
阿骨打(金太祖)
赵构(宋高宗)
忽必烈(元世祖)
兴庆府
会宁
临安(杭州)
大都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2-重点回顾——政权并立
蒙古灭西夏
蒙古灭金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元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蒙古
南宋
西夏
金
蒙古(改元)
元灭南宋
实现统一
⑤
③
①
②
④
序号 双方 事件 概况 ① 北宋-辽 澶渊之盟 人物 影响
② 北宋-西夏 宋夏和议 内容 影响 ③ 北宋-金 靖康之难 ④ 南宋-金 岳飞抗金 宋金议和 战役 议和 ⑤ 南宋-元 文天祥抗元 宋辽保持和平局面
夏对宋称臣,北宋给夏岁币
北宋灭亡
淮水至大散关为分界线,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寇准、宋真宗
郾城大捷
议和后宋夏榷场贸易兴旺
2-重点回顾——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 品种 粮仓 工具 首位 经济作物 手工业 纺织 制瓷 瓷都 制瓷中心
造船 商 业 都市 海外贸易 商港 管理机构 远达 纸币 原因 名称 时间 地区 茶树、棉花
占城稻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苏湖熟,天下足)
秧马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南宋后期兴起棉纺织业
江西景德镇
南宋时江南地区
广州、泉州、明州
广州、泉州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市舶司
商贸的繁荣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
“交子”
开封、杭州
2-重点回顾——元朝的统治
中央 地 方 边疆地区 台湾 设置 影响 西域 西藏 中央 地方
影响 ①中书省——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②枢密院——军事事务和调度军队
③御史台——监察事务
澎湖巡检司
北庭都元帅府
行省制度(中央“腹里”(山东、山西、河北)归中书省)
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宣政院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2-重点回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都市生活 都市 市民 生活 娱乐场所 原因 节日 宋词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元曲 作家 作品 四大家 史 学 作品 作者 内容 体裁 北宋开封、南宋临安(杭州)、元朝大都(北京)
市民阶层的扩大
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就有了
豪放派
婉约派
豪放派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瓦子
关汉卿
《窦娥冤》
《资治通鉴》
司马光
从战国到五代
编年体通史
科 技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发明 应用 意 义 中外交通 陆路 影响
海路 北宋毕昇
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战国-“司南”
北宋-制成指南针
北宋末年开始应用于航海
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唐孙思邈
唐末—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宋元—广泛用于战争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
宋代远达波斯湾和东非海岸.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的交通要道
建立四通八达的驿站
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
2-重点回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2-重点回顾——图话历史
宋太祖像
王安石像
岳飞像
成吉思汗像
忽必烈像
2-重点回顾——图话历史
契丹货币
西夏货币
女真人像
大金得胜陀颂碑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契丹鸡冠壶
2-重点回顾——图话历史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金与南宋的对峙
元朝形势图
2-重点回顾——图话历史
宋代《耕获图》
宋代瓷器
《清明上河图》
秧马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宋代海外贸易图
2-重点回顾——图话历史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
2-重点回顾——图话历史
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宋代蹴鞠铜镜
河南禹州送点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苏轼像
李清照像
关汉卿像
2-重点回顾——图话历史
毕昇像
南宋持罗盘陶俑
司南
泥活字板
元代火铳
马可波罗像
元朝交通路线图
宋代火器
3-知识拓展——民族交融
经济文化交流
频繁的战争
少数民族内迁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政权并立;民族间的交流
频繁的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宋元时期
为民族进一步融合创造了条件;加速北方封建化
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元朝时民族融合达到高潮,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影响
时期
原因
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形成
3-知识拓展——地方行政制度
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时代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作用 趋势 西周
秦朝
元朝
地方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中央管理,地方服从中央
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一方面巩固西周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另一方面随着诸侯国的力量日益强大,威胁中央统治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
3-知识拓展——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 方向 过程 趋势
开始
完成
表现 影响 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政府重视农业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方农业、手工业和海外贸易均获得快速发展
*宋朝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国家财政,仰给东南)
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基本确定了我国经济南强北弱的格局
唐朝中期
南宋时期
3-知识拓展——文学体裁演变
你知道唐、宋、元、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吗?分别有哪些代表人物?其形式变化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元___
宋___
唐___
明清___
曲
词
诗
小说
世俗化、平民化、反传统、反封建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并扩大,适应了市民阶级的文化需求
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李白、杜甫、白居易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4-易错点拨
A
C
B
D
E
宋朝政治的特点是 轻武、 治国、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强干 , 虚外。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主要是为了抑制 的权力,而非轻视武备。
北宋只是实现 统一,没有完成全国统一,同时期还有辽、西夏等政权并存。
宋和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是 的战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澶渊之盟约定宋与辽是 的平等关系;宋夏和议约定西夏向北宋 ;宋金和议约定 向金称臣。
守内
武将
局部
民族间
南宋
重文
文人
弱枝
兄弟国
称臣
4-易错点拨
A
C
B
D
E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灭掉西夏和金的是 政权,灭掉南宋的是 。
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 政权并统一 ;忽必烈建立 并统一 。
宋朝时 被打破,经商不再受 限制。
北宋时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南宋时期出现的是“ ”。
元朝
元朝
全国
时空
会子
蒙古
蒙古
元朝
蒙古
交子
坊市界限
4-易错点拨
A
C
B
《史记》是西汉的 所著,其体裁是第一部 通史;《资治通鉴》作者是 ,其体裁是第一部 通史。
“ ”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是瓦子里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一个瓦子往往包含数个勾栏
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是在 而非唐朝。
编年体
元朝
瓦子
勾栏
司马迁
纪传体
司马光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5-核心素养
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摘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材料认为“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科举制得到完善,文官政治取代了军人政治,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城市中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世俗文化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海外贸易繁荣,政府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进行管理;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5-核心素养
材料中“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根据材料说说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一盟约的。
凡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
——摘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辽和北宋;
这一盟约促进了双方边境维持几十年的和平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与融和。但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使北宋军备废弛。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5-核心素养
北宋初年,宋辽只有征战。1004年、宋辽“澶渊之盟”。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西夏建立后,多次进政北宋。1044年,宋夏议和,宋每年赐给西夏岁币。宋和辽、夏和议以后,恢复了经济文化交流。
图示反映这一时期政权特点是什么?根据材料说说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些?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并谈谈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关系。
政权并立;
战争、签订盟约、贸易往来;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友好往来、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交往、交流促进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等。
5-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材料一:岳飞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有人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平?”岳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材料二: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写下《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他严词拒绝。刑场上,他面南而拜,从容就义。
选材料一:岳飞不计个人名利,不怕牺牲,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选材料二:文天祥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崇高的民族气节。
请任选一则材料,谈谈这位英雄身上体现出怎样的高尚品质。
中国古代南方经济最终超过北方,归根结底是由构成社会生产力实体三因素(劳动力、劳动力资料、劳动对象)的情况所决定。两次大动乱,导致了两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掌握比较先进生产技术的劳动者增大量增加……南方优越自然条件一经与先进生产技术技术相结合,便会产生超出北方之上的生产力。宋政府在经济上倚重江南地区并在政治上反映出来……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据材料归纳宋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南方经济最终超过北方”是在何时完成的?
原因: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县级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的重视。
时间:南宋。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5-核心素养
西藏和台湾自古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材料中A和B处,在元朝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中国国家发展和民族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①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和台湾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5-核心素养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实。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摘自《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根据材料,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
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大一统,社会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5-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