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2 08:0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清时期
1
课程标准
2
3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
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目录
1
2
3
4
5
核心素养
思维构建
重点回顾
易错点拨
知识拓展
1-思维构建
明朝
清朝
君权强化
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废丞相、八股取士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郑和下西洋
军机处、文字狱
雅克萨之、闭关锁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巩固统一
经济发展
中外交往
科技文化
高产农作物
商帮、手工工场、人口增长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红楼梦》、京剧
长城
2-重点回顾——明清时期皇权的加强
明 朝 全面改革官制 中央 地方 影响 厂卫 明太祖 明成祖 八股 取士 考试内容 答题要求 答卷格式
影响 清 朝 军机处 时间 特点 影响 文化专制 表现 影响 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取消行省,设“三司”;诸子为王,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加强
东厂
锦衣卫
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使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雍正
“四书”“五经”
朱熹的《四书集注》
八股文
简、速、密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并达到顶峰
文字狱;尊孔读经、禁书毁书
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2-重点回顾——明清的对外关系
明朝 郑和下西洋 条件 目的 概况 时期 次数 出发地
最远到 特点 影响 明成祖
①经济: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②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支持
③对外政策:明朝政府前期实行积极的对外政策
④技术: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
①政治目的(主要):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②经济目的:发展海外贸易,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规模大、时间长、次数多、航行范围广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7次
刘家港
2-重点回顾——明清的对外关系
明 朝 戚继光抗倭 背景 军队 战役
性质 意义 评价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背景 侵略者 时间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患严重
台州九战九捷
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戚家军
1553年
新航路开辟后
葡萄牙
巩固东南海防,保障了沿海人民的生命安全
2-重点回顾——明清的对外关系
清 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时间 侵略者
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含义 表现 影响 积极 消极 荷兰
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巩固了海防,维护了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1662年
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②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身统治。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只开放广州一处,设“广州十三行”
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重点回顾——明清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科技 明 朝 《本草纲目》 作者 类型 影响 《天工开物》 作者 类型 地位 《农政全书》 作者 类型 建筑 明长城 目的 起止点 影响 北京城 营建 基础
构成 核心
特点 影响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药物学
农业、手工业技术
农业生产经验、技术
东方医学巨典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防御蒙古贵族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加强了北部边防,为边疆地区提供了相对和平安定的环境。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明成祖
平面呈“凸”字形;中轴线纵贯南北,左右对称。
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也称紫禁城
元大都
2-重点回顾——明清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文学 明朝 《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 《水浒传》 作者 《西游记》 作者 清朝 《红楼梦》 作者 地位 艺术 明朝 书法 绘画 戏剧 人物 代表作
清朝 昆曲 代表作 京剧 形成 地位 吴承恩
罗贯中
施耐庵
曹雪芹、高鹗
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徐渭
董其昌
汤显祖
《牡丹亭》
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道光年间
2-重点回顾——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
明朝 农业 手工工业 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中心 商业 城市 商帮 清朝 农业 统治者 表现 影响 手工业 手工业工场 出现 成熟
特点 商业 商业网 商帮 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景德镇
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苏州
北京和南京
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推动了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推广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明朝
清朝
规模大、分工合作、雇佣关系
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东南台湾 明
清朝
1885年-台湾省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西南 西藏 册封 顺治
康熙
机构 雍正
乾隆
制度 乾隆
设噶厦政府
金瓶掣签制度
班禅额尔德尼
驻藏大臣
达赖喇嘛
西北 新疆 战争 康熙
乾隆
机构 乾隆
1771-土尔扈特部回归 三征准噶尔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伊犁将军;设哨所
东北黑龙江 雅克萨之战 时期
侵略者
结果
康熙
1689年-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沙俄
影响:巩固了边疆,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2-重点回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重点回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危机
明 朝 建立 时间 人物 都城
灭亡 李自成起义 原因 口号 政权 结果 清 朝 前身 后金 时间 人物 民族 改为 清朝 时间 人物 都城 社会矛盾 表现 影响 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陕北连年大旱
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1644年,攻破北京城,明朝灭亡
朱元璋
1368年
应天府
均田免赋
1616年
努尔哈赤
女真
1636年
北京
皇太极
政治腐败、贪污之风盛行、军备废弛、经济衰退、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经济衰退,国力孱弱,民众生活困苦,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危机严重,封建统治日益没落。
2-重点回顾——图话历史
锦衣卫印
军机处外景
江南贡院科举考场
明长城示意图
明朝北京城平面示意图
2-重点回顾——图话历史
郑和像
榜葛刺进麒麟图
戚继光像
广州十三行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闭关锁国
2-重点回顾——图话历史
李时珍像
《天工开物》插图
宋应星
《本草纲目》药材插图
《农政全书》书影
曹雪芹像
汤显祖
2-重点回顾——图话历史
明代青花扁壶
清代纺织图
清代开荒执照
《耕织图》
《盛世滋生图》
2-重点回顾——图话历史
郑成功像
顺治皇帝会晤五世达赖图
班禅金印
达赖金印
乾隆皇帝像
康熙皇帝像
金奔巴瓶
2-重点回顾——图话历史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使用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新疆伊犁将军府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
清朝疆域图
清代《平定准噶尔图卷》
朱元璋像
明代《流民图》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明朝形势图
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养鸟的旗人
李自成像
清代农民卖儿卖女图
2-重点回顾——图话历史
3-知识拓展——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
隋唐
北宋
元朝
明朝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废丞相和中省;设内阁
清朝
设军机处
三省六部制
中外朝制度
西汉
监察制度
中央官制
地方制度
郡县制
推恩令
刺史制度
派文臣担任,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
行省制度
取消行省设三司,分封诸子为王
御史大夫
刺史
通判
御史台
锦衣卫;东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类别 目的 趋势
中央官制
地方行政制度
监察制度
加强君主专制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皇权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服务于专制皇权
3-知识拓展——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皇权专制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
思想:禁锢思想,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经济: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提供了政治保障
消极
积极
3-知识拓展——思想文化专制
1
焚书坑儒
秦朝
3
八股取士
明朝
4
文字狱
尊孔读经
清朝
2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西汉
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
3-知识拓展——文学体裁演变
你知道唐、宋、元、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吗?分别有哪些代表人物?其形式变化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元___
宋___
唐___
明清___



小说
世俗化、平民化、反传统、反封建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并扩大,适应了市民阶级的文化需求
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李白、杜甫、白居易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3-知识拓展——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三国-吴国
元朝
1662年
1684年
1885年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
澎湖巡检司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设台湾省
历代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唐太宗
元朝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1965年
文成公主入藏
宣政院
册封“达赖喇嘛”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金瓶掣签制度
噶厦政府
驻藏大臣
西藏自治区
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西汉
唐太宗
武则天
元朝
康熙
乾隆
1876—1878
西域都护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北庭都元帅府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部回归
平定准葛尔叛乱
左宗棠收复新疆
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
台湾、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要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认识:
3-知识拓展——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知识拓展——中外交往
1
张骞出使西域;
班超经营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汉朝
3
宋朝设市舶司
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
宋元
5
一带一路
现代
4
郑和下西洋
海禁;闭关锁国
明清
2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遣唐使来华
唐朝
影响
事件
特点
时期
陆路为主
海陆为辅
海陆并举
全面繁荣
海陆为主
海陆衰落
共商
共建
共享
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海外贸易发达,四大文明的外传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
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发展
朝代 史实 政策特点 方式 影响
唐朝
宋辽夏金时期 元朝 清朝 文成公主入藏;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澶渊之盟;宋夏合议;宋金和议;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
回族形成;设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北庭都元帅府
先后设台湾府、台湾省;
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设驻藏大臣;
平定准葛尔叛乱、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军事
和亲
册封
机构设置
会盟
改革
民族迁徙
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形成,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开明的
民族政策
有战有和
以和为主
因地制宜
恩威并重
因俗而治
3-知识拓展——民族关系
4-易错点拨
A
C
B
D
E
丞相制度在 设立, 废除。
后金建立者是 ,清朝建立者是 。
明朝是被 所推翻,并非被清军所灭。
闭关锁国的含义是 对外贸易,而不是 。
戚继光、郑成功与岳飞的功绩都为广大人民利益的正义斗争,但戚继光、郑成功是 英雄,而岳飞是 英雄。
明朝
皇太极
李自成农民起义
完全禁止
抗金
努尔哈赤
秦朝
严格限制
民族
4-易错点拨
A
C
B
D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说明我国边疆地区出现了危机,这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 的标志之一。
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 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国与 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修筑秦长城是为了防御 ,明长城是为了防御 ;秦长城西起 ,东到 ,明长城东起 ,西至 。
明朝的科技由于受 的影响,科学巨著以 为主, 科技仍领先。
衰落
亚非
嘉峪关
传统
亚欧
专制主义
总结性
匈奴
蒙古贵族
临洮
辽东
鸭绿江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5-核心素养
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中国政治和经济达到高峰;国力空前强盛;奠定了中国版图;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巨著;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等。
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皇权高度膨胀;实行特务统治;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与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等。
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古代盛世的顶峰”,另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晖”。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5-核心素养
材料一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共同之处:政府支持;主动交流;官方组织。
共同作用:开拓了交通线;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展现了大国风度。
据材料一、二,指出其反映历史现象的共同之处。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二者的共同作用。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5-核心素养
①左侧三座都城设计理念上有哪些相同点?
②观察唐宋都城平面图,你认为它们在商业区规划上有什么不同?请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北京城是哪位皇帝在位时设计建造的,并分析北京城设计的特点。
①皇城都处于城市中轴线上,基本对称排布,体现皇权至上的设计理念。
②宋朝相比唐朝,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早市夜市草市。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明成祖朱棣。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型,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5-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朝代:A:元朝;B:清朝;
机构:a:澎湖巡检司;b:伊犁将军;
图一 图二
根据材料判断图一中A和图二中B分别代表什么朝代?AB两个朝代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在a、b两地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
史料实证
爱国情怀
5-核心素养
图一戚继光 图二荷兰军队投降 图三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
材料中三幅图片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都是反侵略的民族英雄
都具有热爱国家、不畏强敌、不惧侵略;勇于反抗的反侵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