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复习巩固
有一个人外出打工。有一天,他寄回一封家书:“儿的生活好痛苦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好多钱。”结果他的父母看了之后一个哭,一个笑,你知道为什么吗?”
哭曰:儿的生活好痛苦,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好多钱。
笑曰:儿的生活好,痛苦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好多钱。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如何断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考试大纲”对标点符号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本考点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
(2) 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正确的书写位置;
(3)注意号与点号连用时的规范;
(4)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发现、改正或补出。
学习目标:
1、掌握标点符号的常用规则
2、明晰标点符号的易错点
点号
标号
句中点号( 、 , ; : )
停顿时间由短到长
句末点号( 。 ? !)
—— …… “ ” ( )《 》
表示不同语气
标点符号分类
考点解读
一、顿号
1、顿号是句中最小的停顿,一般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者并列的短语。
例: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水平。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如: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分不开的。
3、全文共六个部分,就有三、四个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全文共六个部分,就有第三、四个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约数时
不用顿号,但表示确数时用顿号。
4、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
例: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5、互相包含的成分之间不能用顿号
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
6.多个并列词语,最末两个之间用连词连接,不用顿号。
今天晚会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合唱、
相声和杂技。
7.书名的并列不用顿号。
二、逗号
1、主语较长时,主谓间用逗号隔开
这个演员表上排在最后一名的小角色,却赢得了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2、强调主语时,主谓之间应用逗号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3、主语后有语气词,主谓间用逗号
你啊,还是老样子。
4、主谓短语作宾语,主谓间用逗号
我明白,你有很大难处。
5、强调成分和其他成分之间用逗号。
她随手打了他一下,轻轻地。
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
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6、如果并列短语中,某一部分内还有并列词语时
大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小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
,
,
①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
规模大。
②这篇文章真实、感人。
③这篇文章写得真实、感人。
7、并列词语作谓语、补语时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
,
,
,
8、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如: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 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 ,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月季呀,玫瑰呀,米兰呀……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他们在朦胧的月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9、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时,短语之间只能用逗号。
,
,
1、并列词语作谓语、补语时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2、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时,短语之间能用逗号。
3、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约数时不用顿号,但 表示确数时用顿号。
4、如果并列短语中,某一部分内还有并列词语时
大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小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
5、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6、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小结:
三、感叹号的 使用与辨析
感叹号用于句末表强烈感情。
(1)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
号,前一个用逗号。
啊,啊!又到周六了。
四、括号
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的标号。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句内括号指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
1、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翻译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文译本。
A.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的词语。
B.如果注释内容后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放在括号
之后。
C.前半括号之前不用任何标点。
D.后半括号前除问号、叹号不用任何标点。
“福娃妮妮”的造型创意来源于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燕”还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妮妮在体操比赛中登场,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环。
句外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
3、 他培育了许多玫瑰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
A.句外括号要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B.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段话,那么句
末点号可有可无
4.破折号与括号的功能相同,不能同时用。
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5.括号里的内容一般不读出来,因此广播稿中不用括号。
五、省略号的用法
1、省略号前若是句意完整的句子,句号、叹号和问号应保留,否则不用任何标点。
A.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B.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省略号后除了后引号与括号外,一般不用标点
至今还保存在岛上的水井、碑石、各种建筑物……,这一切铁的事实都雄辩地证明,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3.一般列举三项后才使用省略号。
4、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同时使用。
我对字画、古玩、盆景、古典家什、玲珑湖石……等等都有兴趣
1、“嗯,我也这么打算呢,”他回答:
“我已经预习了不少功课了。”
2、她每次去超市都会买很多零碎的东西,什么杏肉呀、酸奶呀、薯片呀,满满地装了一车。
3、王力先生认为:“现代汉语中,跟古代‘之’字大致相当的‘的’字,被认为是介词(《新著国语语法》1956版)是不恰当的(王力《古代汉语》1981年版)。
六 冒号
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示例: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示例:她高兴地说:“咱们去好好庆祝一下吧!”
2.表示总结上文。
示例: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3.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示例:(做阅读理解题有两个办法。)办法之一:先读题干,再读原文,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课文。办法之二:直接读原文,读完再做题,减少先人为主的干扰。
4.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示例:同志们、朋友们:……
5.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在列举式或条文式表述中,如不得不套用冒号时,宜另起段落来显示各个层次。
示例: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
【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答案】3.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甲处“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中的冒号使用错误,冒号在此处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句中要解释的是“插画(插图)”,但冒号后面的解释的是“绘本”。
七 引号
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示例: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2.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示例: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3.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示例1: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
示例2: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示例3: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4.当引号中还需要使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示例: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5.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示例:我曾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这样谈幸福:
“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幸福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
6.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或节日一起标引。
示例1:“5·12”汶川大地震
示例2:“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
示例3: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真题训练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
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8.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答案】B
【解析】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有表述特殊含义、需要强调的作用。A项,“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B项,“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引号的作用是表述特定含义。C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引用话语的作用。D项“文明”,引号是表示讽刺或嘲笑的作用。分析可知,B项引号的作用符合要求。
八破折号
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示例1: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示例2: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2.标示插入语。
示例: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3.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
示例1:坚强,纯洁,严于律已,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示例2:画家开始娓娓道来──
数年前的一个寒冬,……
4.标示话题的转换。
示例:“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5.标示声音的延长。
示例:“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6.标示引出对话。
示例:──你长大后想成为科学家吗? ──当然想了!
7.标示事项列举分承。
示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8.用于副标题之前。
示例:飞向太平洋
──我国新型号运载火箭发射目击记
9.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示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示例2:很多人写好信后把信笺折成方胜形,我看大可不必。(方胜,指古代妇女戴的方形首饰,用彩绸等制作,由两个斜方部分叠合而成。──编者注)
真题训练:2020全国1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__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的组成部分。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九 省略号
1.标示引文的省略。
示例: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
示例1: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部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示例2:他气得连声说:“好,好……算我没说。”
3.标示语意未尽。
示例1: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示例2:你这样干,未免太……!
4.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示例: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5.标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示例:“还没结婚吧?”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6.标示特定的成分虚缺。
示例:只要……就……
7.在标示诗行、段落的省略时,可连用两个省略号(即相当于十二连点)。
示例:从隔壁房间传来缓缓而抑扬顿挫的吟咏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真题训练:2020年新高考I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
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8. 下列各句中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 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 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答案:B【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破折号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掌握破折号常见的几种作用,如表解释说明或补充说明,表语意的转折或转换,表声音的中断或停顿,表语意的跃进等,结合语境仔细辨析。
文本“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跳跃,前面内容写想起专卖门钉肉饼小店,后面写“去吃门钉肉饼”,前后内容形成语意的跳跃。
A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本草纲目》”是对“这部药学经典”的解释说明。
B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转折,前面写“再去看看他”,后面写“有什么看头啊”,前后内容相近,形成语意的跳跃。
C项,破折号作用是语意的转折,“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与“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在语意上构成转折。
D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通过增添修饰成分,用扩展的方式,对“一个人”进行补充说明。
真题训练:2022年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加字)博物馆已经发生了 ① 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 ② 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去线)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 ③ 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
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 ④ 。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答案:B
真题训练:2023年全国新课标I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答案:示例一:①处,两个逗号将“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三个动作分隔开来,叙述完每个动作后进行停顿,突出了祥子拉车的艰难吃力。
示例二:②处的两个逗号将时间状语“半天”独立出来,起强调作用,突出“闭住口”的时间之长,凸显了狂风的猛烈和祥子在狂风中坚持拉车的痛苦与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