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检测(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检测(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2 06:4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
1.近代中国某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证明孔子是一位维新派,并用孔子来支持自己的变法主张。这位思想家是(  )
A.魏源 B.康有为
C.严复 D.谭嗣同
2.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作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
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4.“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观察如图,该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源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谕,其主要目的是(  )
A.防止义和团“反清复明”
B.命清军与洋人剿灭义和团
C.取悦侵略者以保证统治地位
D.剿灭义和团以逞威风
?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
7.甲午中日战争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他提出了设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并对皇帝负责的设想。这说明康有为(  )
A.政治思想开始成熟 B.试图减少变法的阻力
C.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D.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8.一般来说,组织上的统一领导乃是行动一致的先决条件。但是,在义和团运动中,组织极其分散,行动却非常一致。究其主要原因是当时(  )
A.清政府大力扶持义和团运动
B.农民阶级革命成功的条件成熟
C.拜上帝会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D.民众的反帝爱国主义觉悟高涨
9.义和团运动前,西方媒体对中国人的评价是“一群没有活力的群众”“无可救药”“没有民族热望”;之后却多见诸如“有光荣革命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等议论。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完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挽救了濒临崩溃的清政府
C.打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
10.五四运动时期,人们认为义和团运动是“迷信、蒙昧的反现代化运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其又被刻画成“英雄主义的爱国运动”;改革开放后,在强调其是“反帝爱国运动”的基础上,评价更趋多元。这反映了(  )
A.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变得模糊不清
C.历史叙述无法再现真实历史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血性,然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内容“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清政府在“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条约内容的特点,并简述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应用性、创新性——强调创新思维,体现应用价值
12.《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宣传了民主共和思想
13.19世纪末,天演学说走红,立宪之议高扬,各种变政历史、亡国历史、维新传记纷纷出版,各种醒华、救华、兴华的刍议、高议、新议竞相提出。这说明当时(  )
A.民主政治付诸实践
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C.研究历史蔚然成风
D.儒家正统地位已经动摇
14.下表是1896年梁启超所列的《西学书目表》的部分内容,其反映了这一时期向西方学习内容的新变化是(  )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电学、化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等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等
A.由学习技术转向学习制度
B.由学习技术转向学习思想
C.由学习制度转向学习思想
D.由学习思想转向学习技术
15.八国联军中的法军司令弗赖称:“1901年4月,联军之德军在向山西边境推进时遇到麻烦,中国军队借助狂风暴雨掩护的夜袭、水攻以及防不胜防的地雷战等,给联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这可用于说明(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得人心
B.中国参战军队取得辉煌战果
C.晚清军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D.传统军事方略仍有较大影响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南互保”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对这一历史事件,可谓众说纷纭。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较多地认为它是“一幕丑剧”,是“对帝国主义妥协投降”的“卖国罪证”;80年代以后,世人对其积极性和合理性才有了初步认识,也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观点。如“东南互保”是“张之洞等地方大吏对西太后及其顽固派盲目排外政策的抵制”,“是以保全清室统治而又不得罪帝国主义为前提的”,“是一种妥协苟安的曲线自救之策,是一种均势思想指导下的以夷制夷政策”。它“具有维护国家大局的深层含义”。“东南互保”是在长江流域面临列强侵略之际,为“保守疆土”所做的一种努力,并通过条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等等。
——摘编自李鹏军《东南互保新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南互保”的认识,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解析:选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为了宣传变法,减少阻力,创作了《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变法,故B项正确。
解析:选C 由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的危机”以及“最符合时代潮流”要求,可知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正确。
解析:选C 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主张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中体西用”思想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故A、B两项错误;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D项错误。
解析:选C 材料“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表明其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材料“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表明其反封建不彻底,主张改良,故可知其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故C项正确。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东交民巷”及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D项正确。
解析:选C 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不断发生变化,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自身的统治,故C项正确。
解析:选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设议院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核心,其议员代表由民间间接选举选出,是政治民主化发展的标志,而伴随着维新变法的进行,康有为认识到在中国推行西方式的议会制度会受到较大阻力,因此为了减少阻力,提出了制度局的构想,B项正确。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在义和团运动中,组织极其分散,行动却非常一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故D项正确。
解析:选D 材料中西方媒体对中国人民的评价在义和团运动后发生逆转性变化,“有光荣革命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强大的生命力,D项正确。
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不同,反映了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时代性,A项正确。
答案:(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2)特点: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使中国长期陷入被动状态。
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选C 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故C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均排除。
解析:选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因此这一时期各种救亡图存的论调兴起,B项正确。
解析:选A “算学、电学、化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可知“西学”大多与自然科学有关,体现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技术;“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大多与西方的政治制度有关,体现了“西政”主要体现在国家制度的层次,说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技术到制度的转变过程,A项正确。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国军队借助狂风暴雨掩护的夜袭、水攻以及防不胜防的地雷战等”“给联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可知晚清军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项正确。
答案:示例一 认识:“东南互保”是一幕丑剧。
理由:东南互保是在清中央政府对外宣战后,公开反抗朝廷决议,破坏中央集权体制,为之后的地方割据、混乱首开先例,留下隐患。东南互保是在列强对华发动军事侵略的背景下,地方大员不顾整体战局、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与列强互签和约,是向帝国主义侵略投降的卖国行为。
示例二 认识:“东南互保”有其积极性和合理性。
理由: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盲目排外的错误决策,势必引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此情势下,东南互保是对中央错误决策的有力抵制。有利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缓和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战争范围、抵制外来侵略的作用。因此,“东南互保”是一种曲线自救之策,具有维护国家大局的深层含义,具有积极性和合理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