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检测(含答案) 评价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检测(含答案) 评价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2 06:5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
1.“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
A.郡国并行 B.师法黄老
C.设置刺史 D.颁行“推恩令”
2.《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美矣”是因为(  )
A.采取黄老之学
B.奉行独尊儒术文化政策
C.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3.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将盐业和冶铁业垄断为国营,由中央大农令进行统—管理,各地设盐官、铁官进行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这一举措(  )
A.确保了盐铁生产的质量 B.减轻了百姓的生活负担
C.开启了盐铁官营的先河 D.削弱了豪强的经济实力
4.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
A.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5.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将“尚书”的职能范围进一步扩大,发展为“尚书台”。尚书台各级官员的官阶虽然很低,但是,朝廷之上,事无巨细,无所不掌,权力极大。东汉尚书台“官小权大”的制度设置(  )
A.扩大了丞相权力 B.加强了皇权专制
C.杜绝了外戚专权 D.导致了军阀割据
6.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
A.皇帝幼龄即位 B.宦官外戚专权
C.黄巾军大起义 D.地方军阀割据
?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
7.汉初相继为相者都是追随刘邦的开国元勋,到了惠帝(高祖之子)时,所任丞相曹参、王陵、陈平既是勋旧又是皇帝的长辈。每遇大议,皇帝甚至亲自到相府议政。这一现象说明,汉初(  )
A.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趋于完备
B.君主至尊局面改变
C.丞相掌握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
D.臣僚弄权现象凸显
8.汉初,大批名儒如叔孙通、陆贾、贾谊等纷纷著书立说,批判秦政,以秦亡汉兴的历史教训说服刘邦,“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秦任刑罚不变,卒灭赵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王,陛下安得而有之”,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过秦”思潮。这股思潮(  )
A.是汉初士人对黄老之术的全面抨击
B.是士人失去择主自由的挽歌
C.是士人融入大一统政权的政治期待
D.使儒学正式成为封建正统
9.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再以“齐人”“燕人”“楚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大家“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逐渐都称为“汉人”。这表明汉代(  )
A.中国的疆域基本确立 B.中央集权巩固发展
C.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 D.政权分裂根源消除
10.东汉明帝永平末年,蔡伦开始在皇宫内廷做事;到和帝即位,蔡伦为中常侍并参加政令制定;安帝亲掌朝政后,指责蔡伦曾诬陷其祖母宋贵人,命其向廷尉认罪。蔡伦最终服药自杀,其受封侯国被取消。这反映出(  )
A.东汉通过内朝抑制宦官
B.宦官参政导致东汉政治黑暗
C.皇帝利用宦官牵制外朝
D.宦官权力起伏源于君主专制
11.汉代政论家仲长统写道:“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在此,仲长统讲述的是东汉(  )
A.豪强地主势力的迅猛发展
B.商品经济的昌盛繁荣
C.国力强盛和社会财富充裕
D.社会贫富差别的巨大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秦汉官制具有如下特点:①从诸侯分立、各自为政到中央集权;②君权空前提高;③由官制简略到机构庞大;④宗法制发展;⑤政府插手经济管理;⑥管理民族事务专官的出现;⑦官俸、官服、官印有明确规定,等级森严;⑧官员选拔、考核制度的确立。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根据材料,任选秦汉官制的三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依据。
?应用性、创新性——强调创新思维,体现应用价值
13.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下表反映了两汉时期端午节习俗的概况。据此可知,两汉时期(  )
时期 地域 纪念人物 习俗
两汉 山西部分地区 介子推(割股啖君) 西汉时,确定了端午仪典,端午成为全国的重大节日
苏南、浙北 伍子胥(忠贞贤能)
绍兴 曹娥(孝女)
梧州 陈临(勤政爱民)
许多地区 屈原(爱国爱民)
A.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习俗
B.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C.城市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格局
14.刘宗绪先生认为: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就推行文教政策而言,秦始皇的失败和汉武帝的成功,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解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依赖行政强制,更不可迷信暴力手段。由此可知(  )
A.汉朝统治者更宽厚慈爱 B.治理方式影响治理成效
C.汉武帝的政策更加高明 D.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15.从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的农具有倒三角锄、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
C.农耕经济已普及全国 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其中许多杰出人物的昂扬进取、不屈不挠的斗志,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苏武绝不“屈节辱命”的精神,马援“马革裹尸”的情怀,班超“投笔从戎”“立功绝域”的追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熔铸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位汉代历史人物(不限以上提及),说明两汉历史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的作用。(要求:标题明确,史论结合,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解析:选A 汉高祖刘邦认为,秦速亡是因为废除了分封制,所以,汉初刘邦实行了“郡国并行”的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
解析:选A “与民休息”是汉初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而采用了黄老之学,A项正确。
解析:选D 汉武帝时期盐铁官营的措施是为了打击地方豪强的经济实力,进而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
解析:选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故选A项。
解析:选B 根据材料“朝廷之上,事无巨细,无所不掌,权力极大”可知,尚书台的权力虽然很大,但是受制于皇权,是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B项正确。
解析:选B 东汉中后期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故选B项。
解析:选C 材料体现了汉朝初年丞相多为开国元勋,且掌握着行政权力,这说明汉初丞相位尊权重,C项正确。
解析:选C 西汉初期的儒学家批判秦朝的治国策略,主张施行仁政,这股思潮,体现了当时儒学思想者想要积极入世有为,融入大一统政权的期待,C项正确。
解析:选C 材料“汉朝境内的百姓……逐渐都称为‘汉人’”说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表明汉代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故选C项。
解析:选D 据材料可知,作为宦官的蔡伦在东汉时期的三代帝王时期的宦海沉浮,本质上反映了宦官权力起伏源于君主专制,D项正确。
解析:选A 材料“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是对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描述,A项正确。
答案:特点:从诸侯分立、各自为政到中央集权;君权空前提高;政府插手经济管理。
历史依据: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官吏由中央任免,建立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改变了过去分封制下诸侯国各自为政的状况,加强了中央集权。秦朝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汉武帝时期,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进一步加强皇权。汉武帝时期,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平抑物价,国家插手经营商业贸易。
解析:选A 据材料可知两汉各地端午节纪念人物突出了“忠”和“孝”,说明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习俗,故选A项。
解析:选B 题目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意识形态上采取的措施为例,指出思想文化方面的治理“不能依赖行政强制,更不可迷信暴力手段”,治理方式的恰当与否和国家兴亡密切相关,说明治理方式影响国家治理的效果,故B项正确。
解析:选A 精耕细作就是通过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革新,提高农业产量的一种生产模式,与材料相符,故A项正确。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可以选取一位熟悉的汉代历史人物,如张骞,结合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概况以及影响,分析张骞所体现出来的开拓冒险、百折不挠、忠于国家的精神,说明两汉历史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再如司马迁,结合司马迁编写《史记》的概况、意义分析,分析司马迁所体现出来的严谨实录、忍辱负重、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的精神,说明两汉历史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发挥的作用。
答案:示例:张骞 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途中被匈奴扣押,但是他“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 ,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大月氏的意志和决心,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后张骞逃出匈奴人控制的地区,最终返回汉朝,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目的,但是了解了西域的相关情况。此后,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 。张骞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所体现出的开拓冒险、百折不挠、忠于国家的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