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同步检测(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同步检测(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2 06:5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
1.“《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  )
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2.有诗云“老将稀龄更猛威,镇南关外马如飞,先士卒,出兵奇,凉山直捣凯歌归”“镇南大捷惊寰宇”“钦北故居耀神州”。诗中“老将”是指(  )
A.左宗棠 B.冯子材 C.邓世昌 D.林永升
3.日本堂而皇之地主张对钓鱼岛的所谓主权,将其长期的非法侵占变为“合法化”,是通过(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以下近代企业的创办体现李鸿章这一思想的是(  )
A.福州船政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上海轮船招商局 D.天津机器制造局
5.福建船政学堂正式开办于1867年,开设了英语、法语、驾驶、管轮等课程,以培养轮机的设计人才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并附设了船厂工人业余培训的课程。这反映了当时(  )
A.近代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B.已突破“器物”限制
C.军工企业市场化特征明显
D.近代教育走出困境
6.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
7.咸丰年间,都察院官员文瑞奏表,“方今之财入不敌(敷)出,已不待言,然犹(还)有入(收入)也”“而天下财赋,东南为重”“顷者(近来)金陵失守,安徽、两湖等处又皆蹂躏无余”“今年少入又不下千万”。材料反映出(  )
A.辛亥革命重创清朝封建专制秩序
B.列强经济侵略破坏小农经济模式
C.反帝爱国运动打击列强在华势力
D.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廷的统治
8.《马关条约》签订后,“国”的概念广泛兴起,“亡国灭种”“国耻”和“救亡”等词汇成为当时的核心话题之一。这表明甲午战败(  )
A.助长了民众的盲目排外情绪
B.导致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加速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9.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10.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运动(  )
A.意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
C.摒除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
D.注重民间资本的大量引入
11.闻一多的《七子之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被列强逼迫下割让、租借的一些地区比喻为七个孩子。下列材料中的“孩子”被“夺走”是由于(  )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母亲!我要回来,母亲!A.鸦片战争领土的丧失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中法战争中国的战败 D.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1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廷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
——摘自德阳晚报《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材料二 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
——摘自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
材料三 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摘自刘新如《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看重
六十一轮回的甲子之年》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廷舰队”建立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从中日双方分析造成甲午战争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谈谈对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理解。
?应用性、创新性——强调创新思维,体现应用价值
13.《资政新篇》的意义主要在于“时势”二字。在绝大多数国人尚处在“天朝”大国的梦幻中时,洪仁玕已预感到,随着西方文明的东传,中国古老的那一套制度、风俗、宗教、法律、文化难以持续。这表明洪仁玕(  )
A.表达了广大农民救国救民思想
B.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代表了中国人探求真理的愿望
D.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14.1874年9月,轮船招商局发布公告:“今届一年结总之期,除将办理情形及总账刊刻分送外,务请在股诸公于八月初一日午刻至本总局看账议事,凭折取利。倘远在他省,即请就近赴各分局看账,凭折支利。特此布闻。”据此可知,轮船招商局(  )
A.采用近代企业经营模式
B.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
C.已经实现“自强”目标
D.扭转中国航运业的困境
15.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16.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指出,“自海上军兴以来,二十余年,师法西人,不遗余力者,号以北洋为最……夫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据此可知,严复(  )
A.批判了北洋海军腐败 B.赞同推翻清政府统治
C.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 D.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足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运动内容的实效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摘编自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二 从清政府自身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一场自救运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则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即使它自身有很多弊病,但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用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列举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至少两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标题自拟,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通顺。)
参考答案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属于分配形式,不是“革命性”体现,A项错误;平均主义是原则,没有体现“革命性”,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上,C项正确;“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属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解析:选B 1885年,法军自越南进犯镇南关,冯子材率军取得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中法战争的局面,使战争形势对中国极为有利,故选B项。
解析:选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其中包括了钓鱼岛,C项正确。
解析:选C 依据材料中“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李鸿章通过创办民用企业达到求富目的的思想,结合所学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民用企业,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是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故排除。
解析:选A 根据材料“以培养轮机的设计人才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附设了船厂工人业余培训的课程”等信息可知,福州船政学堂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这反映了当时近代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故选A项。
解析:选C 根据题干“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大大加深,人们的民族危机意识增强,故选C项。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咸丰年间”“天下财赋,东南为重”“金陵失守”“今年少入又不下千万”等可知清廷的统治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D项正确。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败,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国”的概念广泛兴起,“亡国灭种”“国耻”和“救亡”等词汇成为当时的核心话题之一,这表明甲午战败加速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
解析:选C 材料中主要阐述了洋务运动“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其中“旧轨”指的是封建统治秩序,而“逸出旧轨”就是指封建统治秩序的逐渐崩溃。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故C项正确。
解析:选B 根据材料“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可知,洋务派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故B项正确;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主张变革封建制度,A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的“刘公岛”可知与威海卫有关,其中威海卫被英国强行占领,主要和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有关,D项正确。
解析:第(1)问,据所学洋务运动相关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概括。第(2)问,据材料一可得出日本军队属国家军队,由国家统一指挥;清朝军队属于地方势力,由个人决策;据材料二“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可得出日本军队有武士道精神;清朝军队没有忠勇精神;据材料二出处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可得出日本对侵略中国蓄谋已久。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可得出甲午战败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第二小问,据所学相关知识可得出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答案:(1)原因:政治,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程度不断加深,清廷挽救统治危局;经济,洋务运动兴起,军工民用企业的创办;思想,“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的传播;个人,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代表人物的推动作用。
(2)原因:日本军队属国家军队,由国家统一指挥;清朝军队属于地方势力,由个人决策;日本军队有武士道精神;清朝军队没有忠勇精神;日本对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或进行长时间的间谍活动)。
(3)理解:甲午战败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史实: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解析:选B 《资政新篇》的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当时的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因此B项正确。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得出轮船招商局已经采用了股份制的经营模式,A项正确。
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兔子的感叹及故事后的按语等信息可知,是提醒中国人警惕当时列强对中国的瓜分,A项正确。
解析:选D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即以中国伦理纲常、政治制度为核心,只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材料中严复已经认识到了洋务运动的不足,D项正确。
答案:(1)代表人物:奕?、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
(2)论点: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阐释: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且其军事工业仍为封建的官办工业,主观上洋务派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其官督商办(封建买办性)的特点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是不利的。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