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化学
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专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
3.2溶液的酸碱性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2溶液的酸碱性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02 10:29:32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3.2溶液的酸碱性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酸、碱、盐溶液
B.强酸与强碱形成的盐,其水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C.电离常数大的酸溶液中c(H+)一定比电离常数小的酸溶液中的c(H+)大
D.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逐级减小
2.常温下,将pH=3的HA溶液V1mL与pH=11的NaOH溶液V2mL混合,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一定大于V2
B.若V1=V2,反应后溶液的PH可能等于7
C.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c(H+)+c(OH-)=2×10-7mol/L
D.若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则V1一定小于V2
3.设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C.一定条件下,1molFe分别在足量的氧气、氯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均为3NA
D.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溶液时,若阴极增重12.8g,则理论上阳极产生的气体分子数为0.2NA
4.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0.1 mol·L 1的乙酸溶液中含H+的数量为0.1NA
B.100 mL 1 mol·L 1FeSO4溶液中所含O原子的数目为0.4NA
C.的溶液中含有离子数目为
D.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5.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浓度,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量取15.00 mL待测液:在25 mL滴定管中装入待测液,调整初始读数为10.00 mL后,将剩余待测液全部放入锥形瓶
B.润洗酸式滴定管时应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mL所要盛装的酸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其内壁,再从上口倒出
C.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读取的滴定液体积数据偏小
D.判断滴定终点: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再变化
6.常温下,将Ba(OH)2溶液滴加到0.05 mol·L 1H2SO4溶液中,pH和电导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稀溶液中H2SO4的二级电离完全
B.可利用该反应测定稀酸稀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
C.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与电导率的变化相反
D.沉淀量最大时,电导率最低,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 )=1×10 1 mol·L 1
7.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通入少量HCl气体,溶液中PH值增大
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3COO-浓度增大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3COO-浓度减小
8.在室温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与氨水混合至pH=7时,消耗盐酸体积大于氨水
B.浓度均为0.2mol/L的NaOH溶液与氨水,导电能力相同
C.HCl溶液中c(Cl-)与c(CH3COOH)溶液中c(CH3COO-)相等,则两溶液pH相等
D.分别对pH=2的HCl溶液与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100倍,CH3COOH溶液的pH变化大
9.取pH=11的X、Y两种碱溶液各10 mL,将其分别稀释至1000 mL,稀释过程中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稀释前,X、Y两种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X溶液中c(OH- )比Y溶液中c(OH-)大
C.若a>9,则X、Y都是弱碱
D.用同浓度盐酸中和X、Y两溶液,完全中和时消耗的盐酸体积Vx> Vy
10.现有等体积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溶液,将它们分别与V1 L、V2 L、V3 L等浓度的盐酸混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混合前三溶液pH相等,将它们同等倍数稀释后,NaOH溶液pH最大
B.若混合前三溶液pH相等,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V1>V2>V3
C.若混合前三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V1>V2>V3
D.若混合前三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V1>V2>V3
11.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仪器使用错误的是
A.滴定实验取20.00mL稀硫酸待测液时,眼睛注视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与刻度
B.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使用前均需查漏
C.用10mL量筒量取2.5mL浓硫酸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
D.用干燥的pH试纸测得某NaClO溶液的pH约为9
12.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0 g D3O+中含有10NA 个电子
B.标况下,2.24L CCl4所含共价键的数目是0.4NA
C.0.1mol N2与足量的H2充分反应,生成NH3分子的数目为0.2NA
D.100 mL pH = 1的H2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H+的数目是0.01NA
13.下列实验误差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B.用沾有水珠的锥形瓶盛装待测液进行滴定,测定浓度偏小
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读取数值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
14.50 ℃时水的离子积Kw=5.5×10-14,则在此温度下,c(H+)=1×10-7mol·L-1的溶液
A.呈酸性 B.呈碱性 C.呈中性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纯碱属于盐类物质,其水溶液呈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2)小苏打是常用的食用碱,写出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3)NaCl的焰色试验呈_______色。
(4)“酒是陈的香”,酒的主要成分是CH3CH2OH,该化合物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
16.计算下列溶液的pH:
(1)pH=2的某酸稀释100倍,pH___,pH=12的某碱稀释100倍,pH__。
(2)室温时,将pH=5的H2SO4溶液稀释10倍,c(H+):c(SO)=___,将稀释后的溶液再稀释100倍,c(H+):c(SO)=__。
(3)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Kw=1×10-12。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与pH=1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__。
三、计算题
17.太空很神秘,水的世界也深不可测,从水作溶剂、水分子运动到水的电离、水与活泼金属反应等等。结合书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状况下,的溶液的_______(填“>”“<”或“=”,下同)12,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_______。
(2)某温度下,纯水中,则此时纯水中的_______;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硫酸使,则_______。
(3)T℃下,水的离子积曲线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T℃小于
b.A点溶液
c.B点溶液呈碱性
d.保持温度不变,加入少量的酸可以实现从B点到C点的变化
②该温度下,将溶液与硫酸混合。
若所得混合溶液呈中性,且,,则_______;若,且,,则所得混合溶液的_______。
18.常温下,Ba(OH)2和NaOH混合溶液的pH=14,取该溶液100 mL,持续通入CO2,当通入的CO2体积为0.56 L时生成沉淀最多,试通过计算回答(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态下测得,设溶液体积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变化):(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1)混合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 mol·L-1。
(2)当通入的CO2总体积为1.792 L时,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mol·L-1。
四、实验题
19.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25℃和95℃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0.3 g和6.9 g。实验室制备苯甲酸并测定其纯度的步骤如下:
I.苯甲酸的制备
量取一定量的甲苯和足量 溶液发生反应: +2KMnO4 +KOH+3MnO2↓+H2O,装置如图所示。待甲苯完全反应后趁热过滤,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合并滤液和洗涤液,然后放在冷水浴中冷却,用浓硫酸酸化使溶液由强碱性变为强酸性,至苯甲酸全部析出,过滤得到粗产品。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冷凝管的出水口为_______(填“a”或“b”)。
(2)三颈烧瓶中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为_______,用油浴加热的优点是_______。
(3)“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每得到1 mol滤渣,理论上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4)酸化时,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冰醋酸代替浓硫酸,理由是_______。
II.纯度测定
(5)称取0.10 g样品,溶于15 mL NaOH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作指示剂,用盐酸滴定至红色恰好消失,加入20 mL乙醚,再加入10滴溴酚蓝作指示剂,摇匀,用盐酸滴定,边滴边将水层和乙醚层充分摇匀使生成的苯甲酸及时被乙醚溶解,滴定至终点时,消耗8.0 mL盐酸,则苯甲酸的纯度为_______,若第二次滴定过程中,滴定管起始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则导致所测得样品中苯甲酸的纯度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酸、碱、盐溶液,故A正确;
B.强酸与强碱形成的盐,其水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故B正确;
C.酸的浓度没确定,所以电离常数大的酸溶液中c(H+)与电离常数小的酸溶液中的c(H+)无法比较,故C错误;
D.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且电离程度依次减小,电离常数逐级减小,故D正确;
故答案:C。
2.A
【分析】A.
【详解】A.如果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如果酸是强酸,则V1一定大于V2,如果酸是弱酸,V1可能大于V2,可能等于V2,A错误;
B.如果二者体积相等,如果酸是弱酸,酸浓度大于碱,混合溶液呈酸性,pH < 7;如果酸是强酸,二者混合溶液呈中性,B正确;
C.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 ,c(H+)+c(OH-)=2×10-7,C正确;
D.由于V1 V2溶液显酸性或中性,若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所以则V1一定小于V2,D正确;
故本题选A。
3.D
【详解】
A.1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0.1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不是气态,B错误;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1molFe在足量的氧气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均为NA,C错误;
D.甲池A为电解池的阴极,电极反应为,增重的铜物质的量为,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乙池石墨极为电解池的阳极,电极反应为:,依据电子守恒,生成氯气,气体分子数为0.2NA,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A.乙酸是弱酸,不完全电离,故溶液中含H+的数量小于0.1NA,A错误;
B.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溶液中所含O原子的数目大于0.4NA,B错误;
C.没有给出溶液体积,无法计算,C错误;
D.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物质的量为0.5mol,甲烷和乙烯分子中均含4个氢原子,故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配制标准酸液时应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盐酸,而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浓盐酸,A错误;
B.润洗酸式滴定管时应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mL所要盛装的酸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其内壁,再从下口放出,重复2~3次,B错误;
C.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则读取数值偏小,C正确;
D.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应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再变化,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因为硫酸为二元酸,c(H2SO4)=0.05 mol·L 1,若二级电离完全时,c(H+)=0.1 mol·L 1,则开始滴定时pH=1,与图示不符,A错误;
B.稀酸稀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应该是指H++OH =H2O,而题给反应中生成了硫酸钡沉淀,状态变化会产生热量变化,不可利用该反应测定稀酸稀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B错误;
C.观察图象可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电导率的变化先减小后增大,对于水的电离,开始酸溶液中较小,随着加碱的变化,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中和后,水的电离程度减小,与电导率的变化相反,C正确;
D.沉淀量最大时,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反应完全,此时产物为硫酸钡和水,溶液呈中性,因反应放热,由水电离的c(OH )大于1×10 7 mol·L 1,但远小于1×10 1 mol·L 1,D错误;
答案选C。
7.C
【详解】A.加水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平衡正向移动,A错误;
B.通入少量HCl气体,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B错误;
C.加入氢氧化钠,消耗氢离子,其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C正确;
D.加入醋酸钠固体,醋酸钠易溶于水,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与氨水混合至pH=7时,溶液中溶质为和,氨水过量,故A错误;
B.为弱电解质,NaOH为强电解质,浓度均为0.2mol/L的NaOH溶液与氨水,NaOH溶液导电能力强,故B错误;
C.HCl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溶液中,为弱电解质,,电离出的,若,则两溶液中的相等,pH相同,故C正确;
D.稀释时,强电解质的pH变化大,所以分别对pH=2的HCl溶液与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100倍,HCl溶液的pH变化大,故D错误;
故选C。
9.C
【分析】因为稀释100倍以后,二者变化曲线不一样,所以两种碱有相对强弱,pH变化慢的为弱碱,即碱性X>Y,pH=11的X、Y两种碱溶液,碱溶液的起始浓度c(Y)>c(X),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A.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稀释前,X、Y两种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不相等,故A错误;
B.稀释后,pH(Y)> pH(X),所以X溶液中c(OH- )比Y溶液中c(OH-)小,故B错误;
C.当a=9时,X为强碱,若9
D.据以上分析可知,碱溶液的起始浓度c(Y)>c(X),当溶液的体积相同时,用同浓度盐酸中和X、Y两溶液,完全中和时消耗的盐酸体积Vx< Vy,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若混合前三溶液pH相等,将它们同等倍数稀释后,强碱溶液pH变化幅度较大,由于一水合氨存在电离平衡,溶液的pH变化幅度小,因此溶液碱性强的是一水合氨,该溶液的pH最大,故A错误;
B.若混合前三种溶液pH相等,氢氧化钠、氢氧化钡二溶液中c(OH-)相等,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消耗酸的量相同的为(Ba(OH)2)与c(NaOH)溶液;由于一水合氨的浓度较大,消耗酸的体积较多,因此则V1=V2
C.若混合前三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等体积的三种碱的溶质总量相同,氢氧化钡为二元强碱,消耗酸的体积较大,氢氧化钠和一水合氨均为一元碱,消耗酸的体积相等,V2=V3;因此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酸的体积为:V1>V2=V3,故C错误;
D.若混合前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氢氧化钡为二元强碱,消耗酸的量较大,氢氧化钠为一元强碱,消耗酸的体积小于氢氧化钡;一水合氨为一元弱碱,若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显酸性,因此若要保持溶液呈中性,一水合氨需得过量,也就是消耗酸的体积与氢氧化钠相比要小一些,即V2>V3;即酸碱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V1>V2>V3,故D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A.稀硫酸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故滴定实验取20.00mL稀硫酸待测液时,眼睛注视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与刻度,A正确;
B.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具有活塞或玻璃珠,故使用前均需查漏,B正确;
C.根据量筒使用“大而近”的原则可知,用10mL量筒量取2.5mL浓硫酸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C正确;
D.由于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而能漂白pH试纸,故不能用干燥的pH试纸测得某NaClO溶液的pH,D错误;
故答案为:D。
12.D
【详解】A.D3O+的摩尔质量为22g/mol。常温常压下,20 g D3O+的物质的量为mol,1个D3O+含有10个电子,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含有NA 个电子,故A错误;
B.标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 CCl4所含共价键的数目,故B错误;
C.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0.1mol N2与足量的H2充分反应,生成NH3分子的数少于0.2NA,故C错误;
D.100 mL pH = 1的H2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c(H+)=0.1mol/L,n(H+)=0.1mol/L×0.1L=0.01mol,H+的数目是0.01NA,故D正确;
故选D。
13.B
【分析】
【详解】A.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碱的浓度变小,PH偏小,故A正确;
B.用沾有水珠的锥形瓶盛装待测液进行滴定,测定浓度无影响,故B错误;
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读取数值偏小,故C正确;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造成热量散失较多,所测温度值偏小,故D正确。
14.B
【详解】此温度下,则c(OH-)> c(H+),溶液呈碱性,故选:B。
15. 碱 NaHCO3 =Na++HCO 黄 羟基
【详解】(1)纯碱是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分步水解,故溶液显碱性;
故答案为:碱性。
(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 =Na++HCO;
故答案为:NaHCO3 =Na++HCO。
(3)NaCl的焰色试验呈黄色,因为钠离子焰色试验呈黄色;
故答案为:黄。
(4)酒的主要成分是CH3CH2OH,该化合物中官能团为-OH,名称为羟基;
故答案为:羟基。
16.(1) ≤4 ≥10
(2) 2:1 20:1
(3)pH=6
【解析】(1)
若某酸为强酸,则c(H+)被稀释100倍,即稀释后c(H+)=10-4 mol/L,pH=4,若为弱酸,由于稀释过程中弱酸继续电离补充H+,c(H+)被稀释小于100倍,即稀释后c(H+)>10-4 mol/L,则pH<4,故此处填:≤4;若某碱为强碱,则c(OH-)被稀释100倍,即稀释后c(OH-)=10-4 mol/L,pH=10,若为弱碱,由于稀释过程中弱碱继续电离补充OH-,c(OH-)被稀释小于100倍,稀释后c(OH-)>10-4 mol/L,则pH>10,故此处填:≥10;
(2)
pH=5的H2SO4稀释10倍,c(H+)和c(SO42-)同等倍数减小,所以c(H+)∶c(SO42-)=2∶1;若将稀释后的溶液再稀释100倍,其pH≈7,而c(SO42-)相当于在起始浓度基础上被稀释1000倍,则c(SO42-)=,所以c(H+)∶c(SO42-)=10-7∶5×10-9=20∶1;
(3)
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Kw=1×10-12,则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中c(OH-)=0.1 mol/L,pH=1的盐酸中c(H+)=0.1 mol/L,两溶液等体积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故溶液pH=6。
17.(1) > <
(2)
(3) b 2:1 10
【详解】(1)标准状况下, 水的离子积Kw<1×10-14,该温度下0.01mol·L-1NaOH溶液中c(OH-)=1×10-2,则c(H+)==1×10-11,所以pH>11。
(2)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5×10 7mol/L,则此时溶液中 c(OH )=5×10 7mol/L;温度不变,则Kw=c(OH )×c(H+)=5×10 7mol/L×5×10 7mol/L=2.5×10 13,加入稀硫酸使溶液中c(H+)=5×10 3mol/L,根据Kw=c(OH )×c(H+)可知,c(OH )==5×10 11mol/L。
(3)①a. 根据图像可以计算,B点Kw=c(OH )×c(H+)=1.0×10 7mol/L×1.0×10 6mol/L=1.0×10 13>1.0×10 14,则T℃大于25℃,a错误;
b.A点c(OH )=10-5 mol/L,根据该温度下Kw =1.0×10 13,则c(H+)==1×10 8mol/L,即溶液,b正确;
c.B点溶液c(OH )
d.从B点到C点,c(OH )不变,c(H+)增加,则Kw发生变化,说明温度改变了,故d错误;
综上所述,选b。
②将pH=a的NaOH溶液VamL与10-bmol/L的H2SO4溶液VbmL混合,所得溶液呈中性,则说明c(OH-)·Va =c(H+)·Vb,由于a=12,b=1,根据①可知,该温度时Kw =1.0×10 13,则10-1·Va =2×10-1·Vb,所以Va:Vb=2:1;
若,且,,设Va=1L,Vb=3L,则c(OH-)·Va=10-2×1 mol
>c(H+)·Vb=2×10-3×3 mol,说明碱过量,则混合后溶液显碱性,则酸碱混合后溶液中c(OH-)=,则c(H+)=,则。
18. 0.50 0.05
【详解】(1)混合溶液的pH=14,则c(OH-)=1mol/L,溶液中n(OH-)=1mol/L×0.1L=0.1mol,
CO2通入0.56L时沉淀量最大,氢氧化钡恰好完全转化为碳酸钡,根据原子守恒则n[Ba(OH)2]=n(BaCO3)=n(CO2)==0.025mol,故溶液中n(NaOH)=0.1mol-0.025mol×2=0.05mol;
(2)100mL溶液中n(OH-)=1mol/L×0.1L=0.1mol,二氧化碳物质的量==0.08mol,n(OH-):n(CO2)=5:4,故CO2与混合溶液完全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钡及少量碳酸钡沉淀,最终生成0.05molNaHCO3、xmolBa(HCO3)2和ymolBaCO3,根据原子守恒可知:x+y=0.025、2x+y=0.08-0.05=0.03,解得:x=0.005mol、y=0.02mol,则溶液中c(Ba2+)==0.05mol/L。
19.(1) 恒压滴液漏斗 b
(2) 溶液上方不再有明显油珠 受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
(3) MnO2 3
(4) 不能 醋酸是弱酸。无法将溶液调至强酸性
(5) 97.6% 偏高
【详解】(1)根据仪器的构造知,仪器X为恒压滴液漏斗;冷凝管的出水口为b;答案为:恒压滴液漏斗;b;
(2)由于甲苯不溶于水,而苯甲酸在水中能溶解,因此当三颈烧瓶中溶液不分层,说明甲苯已完全反应;油浴加热的优点是受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答案为:溶液上方不再有明显油珠;受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
(3)由题给信息可知,反应有二氧化锰沉淀生成,所以“滤渣”的主要成分为:MnO2;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锰元素得化合价由+7价变为+4价,故每得到1 mol MnO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答案为:MnO2;3;
(4)醋酸是弱酸,无法将溶液调至强酸性,酸化时,不能用冰醋酸代替浓硫酸,答案为:不能;醋酸是弱酸,无法将溶液调至强酸性;
(5)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参加反应的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可知,与苯甲酸反应的,所以苯甲酸的纯度为97.6%;滴定过程中,滴定管起始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读数得出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大,则与苯甲酸反应的NaOH溶液体积偏小,所以测得样品中苯甲酸的纯度偏高。答案为:97.6%;偏高。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二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三单元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专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单元 盐类的水解
第四单元 沉淀溶解平衡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