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2 09:3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试 卷
期末综合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 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 1 分,满分不超过 10 分)
(1) 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青草池塘处处蛙
(2) 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
甫《望岳》)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3)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4) 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无案牍之劳形
(5)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
_______。(李商隐《贾生》)
不问苍生问鬼神
(6) 面临国家危难,我们应当有花木兰般“ ____________,关山度若
飞”的豪迈,而不能如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
_______”的无知;面向美好未来,我们应如花木般“草树知春不久归,
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尽情展现自我,始终坚信“山重
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希望就在前
方。
万里赴戎机
隔江犹唱后庭花
百般红紫斗芳菲
柳暗花明又一村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 zuò( )。
愧怍
(2)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lǒng zhào( )着我。
笼罩
(3)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 ér bù shě( )。
锲而不舍
(4) 不管走到tiān yá hǎi jiǎo( ),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天涯海角
3. 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夏天属于谁呢 属于澄清的湖水和花团锦簇的原野;属于烂漫天真和
欢笑嬉闹的孩童;更属于朝气蓬勃、青春年少的我们。绿茵场上,犹如
野马脱缰,我们挥洒着激情和汗水。课堂里,老师诲人不倦,我们不耻
下问
。夏天,我们心中充满阳光,脚下更有力量;我们怀揣梦想,奔向
远方。
A. 花团锦簇 B. 朝气蓬勃 C. 诲人不倦 D. 不耻下问
D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将“应用”与“研究”调换位置)
B. 教育专家认为,“阳刚”强调的不是男女性别,而是外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内有阳光坚韧、勇敢自信。(在“性别”后加上“问题”)
C. 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了我校的人员外,还有来自市里其他几所重点学校的相关人员也参加了学习。(删掉“也参加了学习”)
D. 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来临,40多家院所集体入驻“人民号”平台实施“科学家请回答”系列活动,15位院士、80多位科学家一起解答民众的“十万个为什么”。(将“实施”改为“开展”)
D
5. 探险,是勇敢者的游戏,也是孤独者的旅途。从古到今,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勇敢的探险家。他们的传奇故事感动着我们,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你们班准备以围绕“探险”这一话题展开,活动的主题是:认识探险,勇于挑战。(10分)
(1) 任务一:“伟大的悲剧”发生后,美国把设立于南极南纬90°的
科学实验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你知道这样命名的意图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纪念登上南极极点的两个勇士,斯科特虽然归途死亡,但精神永存。
(2) 任务二:班级组织了“探险的利与弊”辩论赛,下面是反方的观
点,假如你是正方辩手,请进行反驳。(2分)
我们反对探险。因为探险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有生命危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们支持探险。通过探险可以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探险是一种超越自我、拼搏进取,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体现。
(3) 任务三:右图为《海底两万里》的插图,图画表现的
是哪个情节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底漫步(海底打猎)。
(4) 任务四:由尼摩艇长联想到杨利伟太空首飞、神舟十四号乘组圆
满完成首次出舱任务、斯科特南极探险,说说人类冒着巨大危险上天入
地的意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险,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拓宽视野;探险,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能磨砺我们的心志,锻炼我们品质。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5分)
【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为一板,持就火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6.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 满铁为一板 ( )
模子
(2) 持就火之 ( )
烘烤
(3) 板已布字 ( )
另自,另外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
【乙】濮(pú)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①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陈:陈述。
8.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 不得独故人 ( )
偏爱,偏私
(2) 相寿流涕而 ( )
离开
9.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秦 王 左 右 中 外 甚 多 恐 人 人 皆 恃 恩 私 足 使 为 善 者 惧
[答案]
秦 王 左 右 / 中 外 甚 多 / 恐 人 人 皆 恃 恩 私 / 足 使 为 善 者 惧
10. 【乙】文描写“相寿流涕而去”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寿流涕而去”是因为唐太宗没有帮他官复旧职,以他离开时的失望痛苦,衬托唐太宗虚心听取劝谏、不徇私枉法的深明大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0分)
材料一:①2022年3月29日17时50分,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长六改”)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次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固体捆绑等一系列技术新突破。
②火箭芯级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捆绑了四个固体发动机作为助推器,单枚助推推力可达120吨,刷新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最快“起跑”纪录;借助固体发动机结构相对简单、部组件少、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贮存时间长的优势,“长六改”运载火箭箭上管路系统减少55%,可实现固体助推器在发射场直接安装,并实现捆绑火箭14天快速发射。
③为了保证发射任务万无一失,火箭芯一级设置了“智能”健康诊断系统。“点火”指令下达后,芯一级液体发动机先点火,健康诊断系统进入工作模式,一旦出现非正常的突发状况,健康诊断系统将立刻做出判断,实施自动紧急关机,同时助推器的固体发动机将不再点火。
④其实,我国的液体运载火箭都有一套紧急关机系统,通常设置在地面机柜中。这次“长六改”火箭的设计师把这套系统搬到火箭上。这个经集成化、小型化设计后的系统,虽然仅有一本B5书的大小,却有着比以往系统更强大的芯片运算能力,能快速精准采集发动机参数并做出实时诊断。
材料二:①在一些新闻节目中,画面上会出现一位手语播报员为听障人士服务,很好地满足了听障人士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不过,在所有视频节目中都安排手语播报员,显然成本过高,无法实现。在北京冬奥会上,新闻播报员的身边会出现一个手语播报数字人。可根据收听到的语音,自动实时生成手语手势,帮助听障人士轻松了解新闻信息。手语播报数字人为什么能听懂新闻呢?原来,科研人员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手语播报数字人以“悟道2.0”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底层核心技术,可实现智能化的手语生成,达到信息无障碍效果,让听障人士也能轻松、高效地获取比赛信息,体验冬奥会的精彩。
②另外,还有针对视障人士参与赛事活动的导盲需求而研发的导盲六足机器人——“六腿小狗”,导盲六足机器人可通过语音、操控设备输入等方式获取目的地信息,通过精确导航定位进行路径规划,利用视觉和力觉融合进行行走稳定控制,引导视障人士顺利出行。
材料三:①经过多年建设,甘肃武威肿瘤医院(武威重离子中心)装配了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离子治疗系统。项目的成功完成,实现了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医疗器械的国产化,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重离子的治疗系统和临床应用能力的国家。无论从性能指标还是临床反馈,这套系统设备毫不逊色于进口设备,但装置的成本只有国外的一半。
②重离子加速器是个“庞然大物”,从高处向下俯视,宛若一条盘踞在地上的“巨龙”,“龙身”直径达到20米,周长有50多米。“龙尾”是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回旋加速器、同步加速器、束流传输线共同组成的绵延的“龙身”,而终端应用则是“龙头”。
③离子材料甲烷进入“龙尾”后,蜕化为碳离子,再经过“龙身”的不断加速,达到光速的70%后形成离子束流,从“龙头”喷薄而出,进入到各个治疗室,在患者身体上完成重离子放疗。
(原文有删改)
11. 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长六改”的固体发动机具有结构相对简单、部组件少、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等优势。
B. “长六改”的火箭芯一级设置的“智能”健康诊断系统,保证了发射任务的万无一失。
C. 重离子治疗系统的性能指标和临床反馈,都不亚于进口设备,但装置的成本比它高。
D. 高科技已走进各个领域,三则材料分别说明高科技在航天、体育、医疗方面的应用。
C
12. 结合【材料二】谈谈“手语数字播报人”“六腿小狗”加入冬奥会
有哪些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听障人士轻松、高效地获取比赛信息,引导视障人士顺利出行,降低手语播报员的使用成本。
13. 【材料三】②③段从哪几方面介绍重离子加速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模,结构,工作流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5分)
大山里的向日葵
①又到了向日葵开花的季节。坐落在山腰处的学校教室里空荡荡的,孩子们放暑假了,只剩下后山上的向日葵在尽情地绽放,好似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②她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家里一直是书香门第。她从小就学习琴棋书画,而且心灵手巧。虽成绩平平,不过她的执着与可爱,使得她成为受欢迎的同学。
③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家人本以为她将会选择一个有名的学校去当老师,谁曾想到,她竟然说想去西部支教。问她为什么,她只是说:
“我想把快乐和希望送给山里的孩子们!”“如果你能坚持的话!”家人不反对也不赞成地对她说。
④她真的独自背起行囊,搭上火车,又跋涉十几天的山路去了那个深山里,孩子们看着这个矮小的小老师,眼睛充满着疑惑而渴望的目光。山里几乎只剩老人和小孩。“父母们都去沿海地区打工了,这些孩子有的从懂事还没见过父母!”山里唯一一所学校的校长说道。无论是从报纸还是电视,书上还是网上,她所看到的,
听到的,感受都不及亲身于此。前几个月,吃着芋头地瓜,喝着山泉水,尝不到南方小吃。她感到很不习惯,她开始想念家了。老人们听说来了一个年轻可爱的老师姐姐,都让孙子们拿着自家新鲜的菜啊、瓜啊去送给小老师。
⑤“姐姐,奶奶说让我把鸡蛋送给你!”“老师姐姐,奶奶说这些地瓜很好吃,把它们送给你!”她愣了。那些孩子们微笑的脸,红通通的手捧着篮子,她看了,莞尔一笑:“不用啦!姐姐这里有的!代我谢谢你们的爷爷奶奶,拿回去给他们吃吧!”“姐姐,你会走吗?”一个孩子说。“不会啊!姐姐一直在这里!”尽管这样说,她还是每天都想家,冷冷的夜,她总是看着那张全家福,直到累得睡着。
⑥她在后山种了一片向日葵,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这种花,“向日葵每天都向着太阳,她们会开心,会微笑,你们也要学会微笑哦!”她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会心地笑了。第二年夏天向日葵开的时候,她带着那群孩子满山地跑。一起放他们做的风筝,一起写了满满的一张张愿望纸
带,系在花上。一起剪着窗纸,贴在自家的玻璃窗上。她教孩子们唱着英文儿歌,孩子们教她编织着小布袋,他们用爱的画笔编织着大山里的土地。孩子们喜欢她的笑,喜欢她的手艺。她的生活变得充实了。
⑦又一年夏天,向日葵花又开了。但这一个酷暑,天灰沉沉的,向日葵低着头。天气实在很闷。
⑧正值放暑假的时候,她接到家里大老远来的一封信——外祖母病重,想见她最后一面。那是最疼她的外祖母。
⑨天忽然下起倾盆大雨,她带着孩子们给她的地瓜上路,她说她会回来的。
⑩坐在城镇的候车室里不安的她,望着远处的山,她犹豫了……雨越下越大,大得令人害怕。她拎着东西,飞快地跑出车站。刚跑到顶楼,她看到远处山上的泥石流正往山下冲,她毫不犹豫地离开车站,奔向她第一次走的那条山路。大雨滂沱的声音,掩盖了孩子们的哭喊声。她在向日葵地找到他们。孩子们哭着说:“姐姐,如果向日葵被淹了,你会不会就不回来了?”她坐在泥泞的土地上哭了,因为她告诉过孩子们,向日葵是阳光,是希望,亦是美好。她坚定地说:“不会!不会的!”
她救了那群孩子,可是那无情的屋顶,就砸在她身旁的向日葵上,她受重伤了。
她回到家乡治疗,孩子们硬是让校长带他们从深山里出来,怀里
揣着地瓜来送给她。她在病床上向他们微笑,告诉他们:“放心吧!我没事!我会回去的!”
记者来采访她时,她坐在轮椅上,手捧山里摘来的向日葵,孩子们围在她身边,她很开心。记者们问:“后悔过见不到外祖母吗?”她真诚地说:“后悔过,但外祖母肯定会原谅我当了大山里的那朵向日葵!如果有来生,我会生长在大山里,给大山带去希望!”孩子们听到这儿,抱着她笑了。
她也笑了,那微笑,是大山里向日葵的微笑,一年又一年。
14. 小说故事感人至深,请你简洁地概括一下故事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范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去西部山区支教。当大雨来临危及孩子们生命时,她放弃回家见外祖母最后一面的打算,返回学校救了孩子,却伤了自己。(要素完备,意思符合即可)
15. 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写“她”犹豫了,她会想什么呢?请联系语境,描写
她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
坐在城镇的候车室里不安的她,望着远处的山,她犹豫了……雨越下越大,
大得令人害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么大的雨,孩子们会不会有危险呀?我就这么离开了,孩子们怎么办?不行,我不能走,我是孩子们的老师呀。他们需要我,我一定要回去看看他们。(意思符合即可,酌情给分)
16. 这篇小说以“大山里的向日葵”做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营造阳光、快乐的氛围,是“她”和孩子们情感联系的纽带。②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紧凑。③象征意义,象征“她”给山里的孩子们带去了希望和美好,象征着“她”那种献身山区教育事业,关爱孩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7. 有同学说,本文有一点不好,主人公没有名字,印象不深刻。你觉得呢?(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以“她”作为主人公,是作者的用心安排,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1分)“她”是无数个扎根农村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守护孩子成长的支教群体的一个缩影(2分);正是因为“她”的广泛存在,才有农村教育的希望,才有农村孩子的美好未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使小说更有现实意义(2分)。(共5分,意思符合即可)
三、写作。(50分)
18. 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改变一个人,一本书、一幅画甚至是一片树叶也能改变一个人。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事、物,因为他们(它们)的影响,我们获得成长。
请以“是你改变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