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章末复习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章末复习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02 16:3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四章章末复习
粗糙
正在发光
同种均匀介质
真空
3×108 m/s
同一平面
法线两侧
等于
光滑
相等
相等
垂直

反射
反射
斜射
改变
同一平面
法线两侧
小于
大于
筷子“折断”
池水“变浅”
红、橙、黄、绿、蓝、靛、紫
红、绿、蓝 



会聚


发散
倒立
缩小

照相机
倒立
等大

倒立
放大

投影仪
不成像
正立
放大

放大镜


焦点





1.(2021·洛阳模拟)“月是故乡明,情是洛城浓”,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在洛阳应天门录制。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月亮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观众在现场能看到演员们进行场面宏大、气势磅礴的歌舞表演,是因为光的   。
  不是  
反射
2.小明军训进行瞄准练习时,教官告诉他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就瞄准了,这是根据  的道理。请举出一个例子说明此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掘进方向等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挖隧道时用激光
3.雨过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水,迎着月光走,地面   (选填“发亮”或“发暗”)的是水,你的依据是   。
解析:
迎着月光走,地上的水面对月光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强,看起来亮;粗糙的地面对月光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弱,看起来暗,所以地面发亮的是水。
发亮 
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
4.(2021·商丘梁园区模拟)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C.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D.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A 
6.作图: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A点的光路图。
7.西湖公园里有一座桥,桥上有一彩灯距水面3 m,该彩灯的“倒影”是   (选填“虚”或“实”)像,若湖水上涨了0.2 m,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该彩灯的“倒影”是虚像;已知彩灯距离水面(物距)3 m,所以彩灯的“倒影”距离水面(像距)也为3 m;若湖水上涨0.2 m,此时彩灯距离水面3 m-0.2 m=2.8 m,彩灯的“倒影”距离水面也为2.8 m;像的大小等于彩灯大小,像的大小不变。
A
虚  
不变
2.8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实像
B.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成像越大
C.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
D.潜望镜是由平面镜制成的
D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B错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故C错误;潜望镜是由两块互相平行的平面镜制成的,故D正确。
9.小红在做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实验时把薄玻璃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
①在图中画出蜡烛AB通过薄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A′B′。
②小红在E点看到A′时,从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薄玻璃板反射后刚好经过E点,画出这条入射光线及其反射光线。
10.(2021·南阳邓州二模)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应选择   (选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薄玻璃板
解析:
(1)玻璃板透光可以看到另一侧的物体,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都可以成像,玻璃板如果薄,两个像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反之,较厚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10.(2021·南阳邓州二模)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按实验要求摆放器材,点燃蜡烛A,观察蜡烛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
像与物大小相等
解析: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10.(2021·南阳邓州二模)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在光屏上接收不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用眼睛在   (选填“A”或“B”)侧可以直接看到蜡烛A的像。
虚 
解析:
(3)因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人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应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观察。
A
11.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   是反射光线,   是折射光线。
HD 
解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该关于法线对称,所以HF和HD中一条为入射光线,另一条为反射光线,AE为法线,GC为界面;根据折射定律的内容,HB为折射光线,所以FH为入射光线,HD为反射光线。
HB
12.(20-21·驻马店驿城区校级开学考)在桌面上放一枚硬币,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见硬币,这是因为光照射到硬币上发生了   。把这枚硬币放在不透明的杯子底部,从杯子上方看下去能看到杯底的硬币,这是光的    现象。然后向后退,直到刚好看不见杯底的硬币立即站住,如图所示。向杯子里倒水,当水达到一定深度时,刚刚看不到的硬币又看见了,这是光的   现象。观察拍摄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有   。
解析:
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见硬币是因为光照射到硬币上发生了漫反射;硬币反射的光线由于沿直线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看到了硬币;我们又能看见硬币,这是因为光照射到硬币上发生了反射,反射光线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看到了“硬币”,看到的硬币实际上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漫反射  
一部分光被折射到水里
折射
直线传播 
13.(2021·南阳卧龙区校级三模)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   (选填“深”或“浅”);湖中孔桥的“倒影”是由光的   而形成的虚像。
浅 
解析:
水中鱼的反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会误认为光一直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当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经水面折射所成的鱼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鱼的上方,所以从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湖中的孔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反射
14.如图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
15.如图为彩虹的形成示意图,观察此图可知,彩虹的形成过程不仅发生了光的折射,还发生了光的   。由图可知,如果紫光、绿光和红光以同样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   光的折射角最大。
解析:
太阳光经雨滴发生折射形成各种单色光,各种单色光经雨滴的反射和折射后以不同角度射出,高度不同导致经雨滴折射进入人眼的单色光不同,使人观察到彩虹,这种现象叫作光的色散。紫光、绿光和红光以同样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红光的偏折是最小的,紫光的偏折是最大的,即红光的折射角最大。
反射 

16.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成的
B.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色散
C.色散是光被分解的现象
D.白光是一种单色光
D  
17.在森林里绝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太阳光有   作用,容易引燃瓶子下面的易燃物,从而导致火灾发生。
凸透镜   
会聚
18.(2021·河南中考)如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B.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白、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解析: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实质是光的折射现象;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A、C错误,B正确。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故D错误。
 B


D
20.(20-21·洛阳洛宁期中)小李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入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如图甲所示,由此判断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解析: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60.0 cm-50.0 cm=10.0 cm。
10.0
20.(20-21·洛阳洛宁期中)小李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接下来(如图乙),小李将蜡烛放到光具座上小于30 cm刻度线处,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烛焰清晰的倒立的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果利用该实验装置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他应将蜡烛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移动,同时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移动。
解析:
(2)小李将蜡烛放到光具座上小于30 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烛焰的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果利用该实验装置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物距应该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他应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移动,此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同时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位置移动。
缩小  
远离
靠近
20.(20-21·洛阳洛宁期中)小李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3)小李继续利用该实验装置模拟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他将蜡烛放到光具座上正确的位置后,应从   (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观察烛焰所成的像。
解析:
(3)利用该实验装置模拟放大镜的成像原理,u光屏
20.(20-21·洛阳洛宁期中)小李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4)在如图乙所示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凸透镜位置不动,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眼镜片,将光屏适当向右移动后,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镜片是    (选填“远视”或“近视”)。
解析:
(4)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眼镜片,将光屏适当向右移动后,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说明像推迟会聚了,即该镜片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近视
21.(1)在图甲中,烛焰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相当于人眼有某种视力缺陷。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后移动到某一位置时能成清晰的像,则图甲的成像情况相当于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看物体,要使图甲的光屏上能成清晰像,可以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添加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解析:
(1)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后移动到某一位置时能成清晰的像,这说明像距变大了,即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后方,为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远视 
凸透镜
21. (2)如图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解析:
(2)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这说明像提前会聚了,即该眼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是远视眼镜。
远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