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小池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备课精品--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龙岩市小池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备课精品--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16 08:15:58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侵略与反抗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它本是明代一故园。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圆明园圆明园海晏堂与十二兽首焚烧的万园之园
那不变的痛心记忆
历史永在见证
我们需要思考历史再现1、火烧圆明园A、“夏宫”指的是? B、“抢劫”和“付之一炬”指什么?发生在什么时候?具体时间? 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呢?C、“强盗”指的是?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中国依旧狭小的市场并没有满足侵略者贪婪的欲望。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法国于1856年发动侵略战争。
从战争的目的与结果看,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发动国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俄国侵占我国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西北部共计
150多万平方千米平方千米 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千米,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1.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 先后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清政府腐败无能,它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2.人民做出什么反应? 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端不满。人民纷纷起义,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击外国的侵略势力。 想一想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 1840年为2万多箱,1850年增加到5万多箱。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材料三: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探究: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
请按照时间、事件的对应形式来谈一下太平天国运动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请你分析(1)1851年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占领南京,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3)北伐西征,占半壁江山
(4)1860年,青浦大捷战胜华尔洋枪队
(5)1862年,慈溪战斗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领导人:洪秀全
定都:天京(现在的南京)感受农民运动的波澜壮阔 1840 1842 1856 1860 1851 1864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反封建反侵略侵略反抗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半殖民化程度加深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罪行
同步练习1.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2.右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侵略军的暴行是( )
A.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沾炮台
B.割占中国台湾、,湖列岛
C.洗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D.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口岸
3.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CB4.两个“强盗”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这座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世界名园,化成一片焦土!这两个“强盗”是 ( )
A.英美联军 B.美法联军
C.英德联军 D.英法联军
5.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右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6.历史遗迹能够让我们回味历史,读懂历史。圆明园遗迹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的耻辱
B.英法联军的暴行
C.沙俄侵华的罪证
D.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DBB7.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下情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C.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牺牲
D.左宗棠率清军痛击阿古柏侵略军
8.近代史上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BC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付诸一炬……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
材料二 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请回答:
(1)材料一叙述的是哪次战争中哪一事件?“有一天”指发生于哪年的一天?“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国和法国。
(2)材料二中说俄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指什么?
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看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
落后就要挨打。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了? 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记? 住
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过程与方法
综合理解
探索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识图填图
新学案91页第三题:沙俄割占我国领土及其条约名称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思想意识
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归纳法、史料分析法、直观法、讨论法和练习巩固法等
学法选择
归纳法、史料解析法、观察法、讨论法和练习巩固法等
课堂组织形式
分组讨论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多媒体展示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材中的插图、史料和网上资料等
板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1.英法——火烧圆明园
2.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
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 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
(1)——[4];(2)——[1];(3)——[2];(4)——[3]
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
?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推翻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 [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线索。
2、布置作业
3、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收复新疆》。
?
布置作业
《名校学案》中的相关作业。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选择题
1.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2.右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侵略军的暴行是( )
A.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沾炮台
B.割占中国台湾、,湖列岛
C.洗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D.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口岸
3.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两个“强盗”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这座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世界名园,化成一片焦土!这两个“强盗”是 ( )
A.英美联军 B.美法联军 C.英德联军 D.英法联军
5.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右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6.历史遗迹能够让我们回味历史,读懂历史。圆明园遗迹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的耻辱
B.英法联军的暴行
C.沙俄侵华的罪证
D.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7.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下情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C.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牺牲 D.左宗棠率清军痛击阿古柏侵略军
8.近代史上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付诸一炬……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
材料二 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请回答:
(1)材料一叙述的是哪次战争中哪一事件?“有一天”指发生于哪年的一天?“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
(2)材料二中说俄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指什么?
(3)看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
参考答案
一、BCBDB BBC
二、9.(1)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国和法国。
(2)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落后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