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辛亥革命历史上的今天 南京券 辛亥革命第一篇章:寻找中山踪迹南京第一篇章:寻找先生踪迹江阴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第二篇章:走进先生其人非革命,国家无以救存之
非革命,国家无以获生存名字 孙文 孙逸仙 孙中山 广东香山翠亨村 1866年-1925 年 出生地生于乱世 想一想:他们在讨论什么? 时间:1905
地点:东京友人 家
人物:孙中山、
革命党人甲、乙等
甲:各位同志,当今形势,革命是唯一出路。要革命,首先要有革命的组织。孙先生早在几年前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这个团体,近年来各个团体如雨后春笋一样,可问题也来了,力量太过分散,也缺乏统一的指挥,不利于革命。
孙: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联合反清志士、团结革命力量,建立一个全国性统一的政党。
乙:好啊!我们把它建在国内吧?
孙:万万不可,太危险。建在日本!
乙:大丈夫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要宣誓!
孙、甲:我也来!
(数人集体宣誓):我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逾此盟,任众处罚! 创建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
总理:孙中山
地点:日本东京
创建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
地点:东京友人 家
人物:孙中山、
革命党人甲、乙等
甲:各位同志,当今形势,革命是唯一出路。要革命,首先要有革命的组织。孙先生早在几年前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这个团体,近年来各个团体如雨后春笋一样,可问题也来了,力量太过分散,也缺乏统一的指挥,对革命不利啊。
孙: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联合反清志士、团结革命力量,建立一个全国性统一的政党。
乙:好啊!我们把它建在国内吧?
孙:万万不可,太危险。建在日本!
乙:大丈夫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要宣誓!
孙、甲:我也来!
(数人集体宣誓):我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逾此盟,任众处罚! 1894年 创建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
总理:孙中山
地点:日本东京
原因:革命力量太过分散,也缺乏统一的指挥,不利与
革命.必须联合反清志士、团结革命力量.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纲领: 创建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
地点:东京友人 家
人物:孙中山、
革命党人甲、乙等
甲:各位同志,当今形势,革命是唯一出路。要革命,首先要有革命的组织。孙先生早在几年前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这个团体,近年来各个团体如雨后春笋一样,可问题也来了,力量太过分散,也缺乏统一的指挥,对革命不利啊。
孙: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联合反清志士、团结革命力量,建立一个全国性统一的政党。
乙:好啊!我们把它建在国内吧?
孙:万万不可,太危险。建在日本!
乙:大丈夫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要宣誓!
孙、甲:我也来!
(数人集体宣誓):我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逾此盟,任众处罚! 创建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
总理:孙中山
地点:日本东京
原因:革命力量太过分散,也缺乏统一的指挥,不利于
革命.必须联合反清志士、团结革命力量.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民报》 创建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
总理:孙中山
地点:日本东京
原因:革命力量太过分散,也缺乏统一的指挥,不利于
革命.必须联合反清志士、团结革命力量.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机关刊物:《民报》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连连看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 指导思想
发动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1906刘道一第一次失败浙皖起义1907秋 瑾徐锡麟失败失败失败镇南关起义1907孙中山黄 兴黄花岗起义孙中山黄 兴影响最大1911 不惧风雨如晦 “鉴湖女侠”——秋瑾英雄无惧挥宝剑
提携玉泉为国死
义军已化覆碧土
留得精神载史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打响胜利第一枪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首义北京★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星火燎原 土崩瓦解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1911.10.10.)浮雕 建立中华民国 ——1912年1月1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无量头颅无量血
可怜换得假共和革命 尚未成功
同志 仍需努力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第三篇章:感受伟人情怀辫子没了 皇帝没了 第三篇章:感受伟人情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第三篇章:感受伟人情怀辛亥革命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请为孙中山先生写颁奖词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
先生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
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
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先生有着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
先生有着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
先生有着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
先生有着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
你是封建帝制的( )者,
你是中国民主革命的( )者。
你是千古不沉民族魂。
你( )的坚强意志
你( )的高尚品德,
是留给我们的宝贵( )财富。
激励着我们我们世代传承、不断前进。 请为孙中山先生写颁奖词终结先行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激励永远同步练习1.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2.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反映了当时( )
A. 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 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BDB4.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维新思想—戊戌变法
B.“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C.三民主义--北伐战争
D.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
5.革命家的胸怀和奋斗目标对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右边材料出自( )
A.孙中山 B.黄兴
C.严复 D.康有为
6.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AD7.一位历史知名人士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 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横线处所说的应该是( )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9.“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10.1903年,在美国檀香山的一次集会中,演讲者提出“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据此推断演讲者是( )
A.林则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CDCC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 ,人们的思想犮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
(1)材枓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辛亥革命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现点:不对;
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对;辛亥革命推翻了淸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 深入人心)。(意思相近即可;只写观点,不阐述理由不绐分) 第8课 辛亥革命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 解
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
掌?? 握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
过程与方法
观察想象
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
探究思考提取信息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比较联系
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
进取意识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归纳法、史料分析法、直观法、讨论法和练习巩固法等
学法选择
归纳法、史料解析法、观察法、讨论法和练习巩固法等
课堂组织形式
分组讨论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多媒体展示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材中的插图、史料和网上资料等
板书设计
第8课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1894)
2.中国同盟会(1895)
纲领:三民主义
二、武昌起义(1911年)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光绪帝等人赞成;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广大的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无所谓。)
2、造成什么后果?(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新学案94页材料解析题所介绍的情况,就记载了孙中山起初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的历史。当年孙中山的请求遭到拒绝,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由于发生这件大事的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2、请几位学生根据33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
3、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
指导思想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同盟会纲领
推翻清朝统治
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
《民? 报》发? 刊? 词
推翻清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小结、过渡: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
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可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11年10月10日;重要人物:金兆龙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
2、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A.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
B.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C.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课本35页孙中山接受卫兵致敬的插图,就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
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37页“自由阅读卡”内容,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
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巩固小结
展示本课知识结构简图小结。
布置作业
《名校学案》中的相关作业。?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第8课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2.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反映了当时( )
A. 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 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4.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维新思想—戊戌变法 B.“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C.三民主义--北伐战争 D.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
5.革命家的胸怀和奋斗目标对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右边材料出自( )
A.孙中山
B.黄兴
C.严复
D.康有为
6.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7.一位历史知名人士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 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横线处所说的应该是( )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9.“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10.1903年,在美国檀香山的一次集会中,演讲者提出“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据此推断演讲者是( )
A.林则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 ,人们的思想犮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
(1)材枓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BDBCA DCDCC
二、11. (1)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意思相近即可)原因:辛亥革命》
(2)现点:不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对;辛亥革命推翻了淸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 深入人心)。(意思相近即可;只写观点,不阐述理由不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