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第三单元课题1教学内容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板书及预测教学过程分子和原子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第二课时1.已了解物质的构成—分子和原子
2.积累了一些微粒运动实例 学生对微观世界比较陌生,仅有一些生活积累,没有形成感性认识,更谈不上对分子原子等微观世界的理性认识。 思维活跃,实验兴趣浓厚,初步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能力。 新课标要求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微观粒子的特征;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观察、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能力。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从微观角度解释现象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经历较高维度的认知过程,能提高学习效率。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经历较高维度的认知过程,能提高学习效率。 建构主义: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他人无法代替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设置情境,引入新课思考情境导
入中的问题判断出微小粒子的存在完成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活动一、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学生实验)了解到微观粒子的存在,形成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揭开原子、分子的神秘面纱自学书本48页下方内容形成较完整感性认识,得到分子性质一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原子、分子存在活动二、分子运动现象(教师演示实验)梳理感性认识 分子性质二 活动三、水和酒精混合(教师演示实验)20ml+20ml=40ml? 20ml 水20ml 酒精水和乙醇混合测其体积分子性质三注射器压缩水和空气实验打火机“液”化“气”实验完善分子性质三突破难点: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相互交流、评价、总结等方法组合,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来降低各活动的难度。课堂小结教师完善板书 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
二、微观粒子(如分子)的性质
(小、动、 有间隔)
1.分子很小
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巩固应用:一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当堂演练;二是与教材课后习题、练习本习题相结合。习题选择及使用先后顺序:
书本:(练习与应用):2(2、3、4)、
1(1)、2(1、5)
练习本:第一课时1、3、5、6拓展延伸:选择练习册上的能力提升题,该题一是注重所学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二是注重严谨思维品质的培养。 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
二、微观粒子(如分子)的性质
(小、动、有间隔)
1.分子很小
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1.本节课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模式。努力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现象过渡到分子原子相关知识,完成知识的迁移应用,预计能达到从个别到一般的效果。 2.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演示、练习等学习环节力图完成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迁移和对比,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增强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的同时,培养了其“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3.由于班额较大,学生的探究能力参差不齐,可能我会对少数小组的指导不够及时,部分学生的学习过程得不到落实。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