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素养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和伟大精神。
重点: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和伟大精神。
难点: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和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伟人:他一生笔耕不辍,用文学作品带领中国人民前进;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被誉为“民族魂”,他是谁?
2.(出示鲁迅画像。)他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3.尽管,在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于上海不幸病逝;尽管“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鲁迅先生的遗言;尽管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镇压人民群众,不许悼念鲁迅先生。然而人民真的会忘记他吗?
4.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近鲁迅。
板书课题——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二、阅读鉴赏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文中“有的人”分别指哪两种人。
一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人;
一种是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人。
任务二:再读课文,第一小节短短的几行字中“活着”“死了”出现了两次,分别指什么?
诗中第一个“活着”指的是身体活着,第二个“活着”指的是灵魂活着;第一个“死了”指灵魂死了,第二个“死了”指的是身体死了。
任务三:读到“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让你联想到鲁迅先生的哪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这句话体现了鲁迅甘愿为民牺牲的精神。
任务四:诗中写的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们的结果如何?
一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人民只会唾弃他;一种是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
任务五: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每节诗的前两句是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中是行尸走肉。每节诗后两句是指像鲁迅以及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任务六: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说一说。
《有的人》创作背景(节选)
我和鲁迅并没有见过面,也没有通过信,这首诗是参观了他的故居归来有感而写的,这岂不是“即兴”之作?是的,它是“即兴”之作,但是我写它确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深刻的思想感受的。所以,它的思想内容是深厚的,耐人寻思回味的。两种人、两种人生观的鲜明对比,使它有着永恒的意义,所以受到读者欢迎,反应强烈。
诗中要歌颂的“有的人”,不单指鲁迅,而是所有像鲁迅一样的人。
任务七:诗歌以“有的人”为题,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先生的深厚感情。
三、梳理探究
任务一:你还知道哪些和鲁迅先生一样的品质高尚的人?模仿诗歌,写写你眼中的他。
任务二:搜集写鲁迅先生、赞美鲁迅先生的诗歌或文章,读一读,抄一抄。
这样一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在为曹靖华的译作写序;逝世前两天,他还在写作。可是现在我们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再也得不到他的关爱了……
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不让我们爱戴?
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叫我们忘怀?
任务三:结合资料说说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野草题辞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和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鲁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
名人对鲁迅的评价
叶圣陶评价鲁迅: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老舍评价鲁迅: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
毛泽东评价鲁迅: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许多年来,他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他虽然死了,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任务四:课外阅读。
悼鲁迅先生(节选)
巴 金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掉的文章,连最远僻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逝世——(出生) 汇集——(分散) 悲痛——(欢喜)
2.“一个不幸的消息”指的是鲁迅先生逝世了。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比喻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全中国人民 悲痛的心情。
4.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还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斗。
5.为什么鲁迅先生的逝世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填补的损失?请用“ ”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课堂总结:
这首诗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每节诗的前两句是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中是行尸走肉。每节诗后两句是指像鲁迅以及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