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白鹭》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2 11:0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第1课《白鹭》教案
素养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新词,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生字。积累“精巧、配合”等词语。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领会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写,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3.通过理解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4.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重点:能根据课文的描写,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难点:通过理解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行诗句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绝句》中的名句,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古诗。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出示白鹭图片:
白鹭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同时也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它们天生丽质,身体修长,身形矫健、轻盈,全身披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白鹭主要生长在我国长江以南等地区,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
3.出示杜牧的诗句: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你们读后有何感受?
4.一花一鸟总关情。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白鹭》,看看作者借助白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板书课题---①白 。
二、阅读鉴赏
任务一:自由读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与同桌交流生字新词。
任务二:本文描写了关于白鹭的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任务三: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白鹭的外形?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第2-5自然段描写了白鹭的外形,作者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白鹭外形的精巧之美,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任务四:小组合作学习,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哪些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了白鹭怎样的美。
课文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
①白鹭垂钓图 :是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画,白鹭实际是在清水里捉鱼,而作者说是“钓鱼”,“田”却成了画的“镜匣”,在画里,白鹭装点了清水田,清水田又使白鹭更美。
②白鹭瞭望图:这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写白鹭“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上的“嗜好”。通过“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的细节,通过与“别的鸟”的对比,表现白鹭“嗜好”的独特。
③白鹭起舞图:这是一幅动中有静的情景。黄昏低飞的白鹭,居然成了“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是因为它为乡居生活带来“清澄”和“生命”。
任务五:读读以下两句话,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首句用一个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给这篇散文定下了基调,通篇文字充满了诗性的感悟和表现力。比喻新奇、贴切。
总结句与首句呼应,强调“实在是一首诗”,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之美,让人刻骨铭心,不能忘却。
任务六: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我从两个方面感受到:一是白鹭颜色的和谐,身段的匀称,反映了白鹭的外形美;二是白鹭“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这三个画面,反映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中展现的美。
任务七:背诵课文,可借助画面或列结构图的形式进行背诵。
三、梳理探究
任务一:阅读短文《白鹭》,说说它与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白鹭是白鹭属鸟类的统称。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雪鹭,体羽皆是 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的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饰羽全有。
白鹭分布较广,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经常一只脚独立在水中,靠灵活的脖子和鱼叉一样的尖嘴觅食。它们会将河蚌往石头上甩,直到河蚌被震开。与其他鸟类不同的是,白鹤不会叫。
白鹭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地和潮湿的森林里,属涉鸟类。主要食小的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浅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它们把大而不大讲究的窝筑在树上、灌木丛或地面上。
相同点:都写到了外形的颜色、大小、喜欢捉鱼、在树上生活、不会唱歌。
不同点:课文《白鹭》的作者写白鹭“是一首诗”“精巧、适宜”“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还用了“白鹤、朱鹭和苍鹭”和白鹭作对比;课文与说明文《白鹭》最大的不同是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白鹭”非常喜爱的感情。
任务二:阅读下面两句话,说说你觉得哪句更好。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起来像是不安稳,它却一点事情都没有。这是别的鸟所没有的特点。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第二句更好,把白鹭当成人来写,白鹭好像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生活很有情趣,热爱生活的人,拥有人的美好特点。
任务三:小练笔,“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常见却容易被人忘却的美呢?请写一写。
环卫工——城市保洁员,园丁——城市美容师。默默低头工作是他们的身影;汗水和着灰尘流淌是他们的装扮;人们还在温暖的梦乡里甜蜜酣睡,他们已经用勤劳开启了城市的黎明……
任务四:课外阅读
 
郑振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岸边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那只船上,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岸上炊烟四起,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渔人就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
天色逐渐暗下来,湖面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
1.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是那样的美,读了郑振铎先生笔下的鸬鹚。你觉得它有何特点呢?举例说明。
①捕鱼高手: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
②勤劳: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③忠诚: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2.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①景物描写。开头写“岸边的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以及“又窄又长的小渔船”等景物,为我们描绘了捕鱼前恬静的环境。
②动态静态描写。捕鱼前,“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鸬鹚下船捕鱼,湖面则由静变动。
③按时间发展顺序描写。从“夕阳照在小湖上”,到“岸上炊烟四起”,再到“天色逐渐暗下来”可以看出作者为文章埋下的时间线。
④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描写。把“湖面”比喻成镜子,把“鸬鹚”拟作列队的士兵,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精彩的鸬鹚捕鱼图。
⑤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湖面的平静,前后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课堂总结:
本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画面,作者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白鹭外形的精巧之美,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