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桂花雨》教案
素养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新词,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正确读写“桂花、糕饼”等词语,理解有关词语意思,感受汉字的形态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感受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的美。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对桂花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习借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重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对桂花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习借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难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对桂花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习借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每当金秋十月的时候,桂花树满树生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近处、远处都沉浸在香甜的气氛里,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桂花”。
2.看图了解桂花树及桂花,指名学生朗读,了解桂花小知识。
桂花:也称木犀,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桂花树姿飘逸,碧枝绿叶,四季常青,花朵为黄色或白色,秋季开花,芳香四溢。常见的主要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四个品种。桂花可以做成各种甜食,如:桂花糕、桂花酥、桂花糖。还可以做成桂花茶、桂花酒。
3.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与桂花有关,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桂花雨
4.作者简介:
琦君,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ōu)海区人。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桂花雨》《读书与生活》《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二、阅读鉴赏
任务一: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任务二:认真读读课文,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流利。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分享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和印象最深的段落。
任务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小时候在故乡和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泡桂花茶,做桂花糕饼;中学时,迁居杭州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任务四: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桂花的语段,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对桂花怎样的情感?
示例:“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之中,人好像就浸泡在桂花香气里。桂花的香气无处不在,已沁入小村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的心中。而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迷人香气的喜爱。
任务五:品读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想象作者是怎样摇桂花的,当时的情境是怎样的。
2、请同学们闭上眼晴,想象此时你是作者,看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你的头发上,落在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多快乐啊!
任务六:小组合作: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每回写到我的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
面对着姹紫嫣红的春日,或月凉似水的秋夜,我想念的是故乡矮墙外碧绿的稻田,与庭院中淡雅的木樨花香。我相信,心灵如此敏感的,该不止我一个人吧!
——选自琦君的《留予他年说梦痕》,有改动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不单单是桂花,它还代表着母亲在家乡生活的那些快乐的日子。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样,饱含着她对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梳理探究
任务一:作者写自己心系“摇花乐”,母亲思桂花,只是在思念家乡的桂花树、桂花雨、桂花情吗?
不是,是借桂花表达思乡情。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作者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任务二:作者以“桂花”为线索,用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她的童年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藏着浓郁的乡情,十分感人。你的家乡有没有什么让你难忘的人事物?试着仿照课文,写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任务三:课外阅读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小节:童年时代的母子分离;
第二小节:青年时代的夫妻分离;
第三小节:中年时期母子的生离死别;
第四小节:现代游子与大陆的隔离。
2.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些意象都是“我”乡愁的物化,是分离的见证。
课堂总结:
本节课借助桂花雨表达出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作者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