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史上的今天——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萌芽和艰难发展→“黄金时代”→再度受挫
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1、时间短暂,过程曲折
2、地区、产业不平衡
3、总体水平落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头顶乌云密布,脚下困难重重考考你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是
A、故宫博物院 B、南京博物馆
C、南通博物苑 D、西安博物馆考考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甲午战争之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考考你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个行业中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 业 D、服务业考考你以下不属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时间短暂,过程曲折
B、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C、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D、总体水平较高小组挑战:连连看A
B
C
D:张謇、大生纱厂、“实业救国”、状元:“黄金时代”、一战、辛亥革命、国货运动:短暂、艰难、不平衡、落后:“面粉大王”、荣氏兄弟、九?一八、七七事变家乡江苏的近代民族工业最早的近代民族工业:
张謇:南通大生纱厂(1899)、广生榨油厂(1902)
荣氏兄弟:无锡保兴面粉厂(1902)
辛亥革命后:继续发展,逐渐成为中心。
民国时期:
第一大行业——棉纺业:无锡业勤纱厂、常州大成染织厂,南通大 生纱厂等等;
第二大行业——面粉业:南通大兴面粉厂、无锡悦德油饼厂等。
1933年全国五大碾米中心,江苏占两个(无锡、镇江)
日军侵华时期:遭受严重掠夺和破坏,甚至毁灭。共同努力建设科技新江苏 捷 报
贵府少大老爷张謇恭应殿试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钦点翰林院修撰 江苏南通人,16岁中秀才,32岁中举人,41岁中状元。第一份简介 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中国近代早期的民族资本企业创办人之一。第二份简介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张謇创办的事业口头完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图表1、辛亥革命的作用;
2、一战中,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3、国货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一战后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卷土重来;
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3、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洋务运动到清末荣毅仁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隆重举行。荣毅仁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
卓越的国家领导人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 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二人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1912年,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紧俏,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一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看
图
说
话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朝中后期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近代时期)外国企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18401860188019001920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萌芽和艰难发展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1912年我国的经济结构1919年我国的经济结构看图说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同步练习1.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④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近代实业第一人》中写道: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 )
A.林则徐B. 魏源C.张謇D.严复 A C 3.“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这段话反映了张謇( )
A.赞成商务立国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思想 D.提倡实业救国
4.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茌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 )
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来
5.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主张是( )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6.面对民族危机,张謇的救国方案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实业救国” D.“民主共和” D C D C 7.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 D.大生纱厂
8.在百度搜索中输入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你可以得到以下哪个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 )
A.邓世昌 B.张謇 C.李鸿章 D.詹天佑
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未能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座大山长期挤压 B.海外华侨缺乏投资热情
C.投资商人不善经营 D.投资过于集中在轻工业
10.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
A.创办学堂 B.编练新军 C.兴办实业 D.自强求富 D B A C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把1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1916年则降到95.3,1917—1919年更降为59.2。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41 .3家,1916-1920年达到年均124.6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试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说明1913-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短暂的春天”。 辛亥革命的鼓舞(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推动”或“民众与社会的支持”亦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掠夺。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 解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掌??? 握
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原因和特征(明确“謇”与“骞”的写法以及两人之间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归纳概括
从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中,划分阶段,训练归纳概括的能力
分析判断形成观点
认识民族工业发展各阶段速度的不同是内外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联系比较解释现象
培养学生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解释历史,准确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用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思想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阶级基础;它的两面性决定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特殊国情
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萌芽→“黄金时代”→凋谢萎缩)
难点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形成的内外因和过程短暂的原因)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归纳法、史料分析法、直观法、讨论法和练习巩固法等
学法选择
归纳法、史料解析法、观察法、讨论法和练习巩固法等
课堂组织形式
分组讨论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多媒体展示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材中的插图、史料和网上资料等
?板书设计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简介
2.背景
3.活动概况(创办实业、结果)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主要阶段的特征及其原因
2.旧中国民族工业的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用课本目录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为了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这些探索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它们归于失败后,中人民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场革命的开端是什么事件?胜利于什么事件?(开端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胜利于1949年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百余年的近代史中写满了屈辱、抗争和探索的事例。在我们已经学过的内容中,多数属于政治的、战争的历史事实。今天,我们要从经济方面回顾这段历程。(布置学生阅读99——103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相关事件、人名、企业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
状元事业家张謇
1、你从张謇“实业救国”中,想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从张謇办企业的目的、情怀、结局等方面思考回答]:
A、目的:抵制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剥削,发展本国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
B、情怀:国家民族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
C、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列强的“倾销”挤垮破产。
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但是历史也证明了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很难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制和阻挠。)
2、当时的内外反动势力是什么?(内有封建势力,外有帝国主义。)
?
教师小结、过渡:我们在前面还学过张骞这个人物。“骞”与“謇”怎么区分?张骞是西汉出使西域的人物,他骑着马儿出塞西行,所以“塞”下以“马”换“土”[此处应板书讲解]。张謇考中过清朝的状元。状元者,必然擅长言语,所以“塞”下是“言”不是“马”
?
张謇把国家民族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为重,义无返顾地放弃了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他所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是炎黄子孙自己开办的民族工业,这些企业的兴起、短暂发展和迅速破产的过程,就是整个旧中国民族工业历史的缩影。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板书《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简表》,组织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在书上找到答案加以标注,然后通过“接龙”式练习,理解之:
时期
A
B
C
特征
D
E
F
原因
G
H
I
A. 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 萌芽???????????????????? E. 短暂的“黄金时代”??? ?F. 再度受挫,凋谢萎缩
G. 在历史趋势的作用下,官民“自强、求富”(此点由老师讲解即可)
H.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I.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2、简述101页“阅读文字”关于“荣氏企业”兴衰历程。(提醒学生运用“提炼法”:
A、初创发展:“黄金时代”加上艰苦奋斗
B、屡遭挫折:“九一八”事变后,陷入困境;“七七”事变后,毁于一旦。
C、抗战胜利后:有所恢复,但远未达到战前水平。)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是什么?(发展进程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地点集中于沿海沿江工业城市,类型集中于轻工业],发展水平整体落后,带有显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
巩固小结
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102页选择题:应选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提醒学生预习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布置作业
《名校学案》中的相关作业。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量(万袋)
1911年
10
约600
4.3
1919年
120
约4500
18.8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④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近代实业第一人》中写道: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 )
A.林则徐B. 魏源C.张謇D.严复
3.“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这段话反映了张謇( )
A.赞成商务立国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思想 D.提倡实业救国
4.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茌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 )
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来
5.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主张是( )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6.面对民族危机,张謇的救国方案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实业救国” D.“民主共和”
7.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 D.大生纱厂
8.在百度搜索中输入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你可以得到以下哪个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 )
A.邓世昌 B.张謇 C.李鸿章 D.詹天佑
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未能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座大山长期挤压 B.海外华侨缺乏投资热情
C.投资商人不善经营 D.投资过于集中在轻工业
10.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
A.创办学堂 B.编练新军 C.兴办实业 D.自强求富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把1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1916年则降到95.3,1917—1919年更降为59.2。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41 .3家,1916-1920年达到年均124.6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试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ACDCD CDBAC
二、6.说明1913-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短暂的春天”。 辛亥革命的鼓舞(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推动”或“民众与社会的支持”亦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