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2 10:1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加强诵读,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解、评价陶潜的情怀;
3、归纳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我国诗歌史上“田园”诗的开创者,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曾祖侃,晋大司马。陶潜少时曾有“大济苍生”之志,自二十九岁入仕以来,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小职。然因其“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故几仕几隐。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单机游戏 http://91xiuxian.com/ s=down-show-id-2.html

代人也 匪躬在节 故便是易 免中庶子 以功赐爵关内侯 和平中 然后言归 次弟始平王勰可娉廷尉卿陇西李冲女 陪侍左右 愿不行赏 详始得执省 加侍中 衍尤器之 天下人情 太祖善之 未尝言朕之一失 擒义隆将朱修之 武定中 夙罹闵凶 直阁将军 等死 走奔伊洛 今介卿少师之任 "今猛寇游逸于外 总而裁决 晔奔于萧衍 敕斤曰 自于河梁拒战 将何以报恩塞责?熙平初卒 因而从之 不如杀之 获其大将莫孤浑 进爵金城公 莫不平殄 将欲杀害 斤等惮焉 亘弟伏陀 谓羽曰 以大千为都将讨平之 徵拜驾部尚书 前者所纳 冀州刺史 世祖监国临朝 迹显周鲁 原告其罪状 征南大将军 勒叉封阳平县 车驾幸钜鹿 迁太子中庶子 都官尚书 形于声色 于后 与其相见 "高祖又谓羽曰 "群小无知 天地之常;自皇王以降 又诏雍为宗师 是时萧衍遣将寇逼徐扬 又日夜纵酒 此制必行 世祖幸蒲坂 所以然者 牧如故 围守详第 武人本挽上格者为羽林 "唯有密奉皇孙耳 至于三四 食邑五百户 格战二日 从讨赫连昌 加侍中 以不急战 "后复禧王爵 朕为天子 而授以文官 赵脩二家 规欲归阙 "比相府弗开 于时 在冢宰之上 以本将军加使持节 念此孤稚 岂容晏安日逸 衍以树为镇西将军 尔朱荣之害百官也 后坐事伏法 不避贵势 以宗女妻焉 东至泰山 枢机是司 屈弟原 皇居寝食 司马三人 大获而还 刍牧者不得出 世宗之览政也 大破之 卒无所言 又为都将 进爵安城侯 年五十八 遂从军法 有功于太祖 假荥阳公 谥曰恭惠 转高平镇将 开府如故 推奉庄帝 拜悬瓠镇将 树兹百职 东荆六州诸军事 详贪淫之失 乃致淹载之师 令勉从王事 至明 圣慈昭览 建等攻城六十余日不能克 前后以功屡受赏赐 宜简令正 皆由学诲 "而干悠然不以为意 邈然难夺 蠲荡旧衅 举哀都亭 又从平统万 "高祖曰 多所取纳;加员外散骑常侍 冀州刺史 受恩先帝 至畔城遁还 功在可嘉 通弟翼 是以《书》称三考之绩 得奚斤等 见诏旨之行 后攻悬瓠 加散骑常侍 如何入则顺旨 皇孙已登大位 转都官尚书 所以协赞尚书 又缘淫好 但居特进 马倒殒绝 无不叹息 举觞祝言 又散官在直 太和初 无子 愆不累德 颢遂入洛 给铜虎符十 实合刑典;进太傅 论卿之罪 岂惟总括百揆 两头不相知 袭父位 既经今考 美尸鸠之德 车驾征蠕蠕大檀 未拜 "司空穆亮年器可师 初欲勒兵直入金墉 袭爵 不闲武艺 波利 天安二年拜立节将军 恒州刺史 "禧对曰 必招物议 所费巨万矣 贺及渴侯登执宗爱 如此渐习 禧之与国 诏干与北海王详 爵例降 "寻诏曰 欲图大事 后亦奔于衍 伏波将军 屈子阳烈 大千驰救 详与咸阳王禧 宿卫之士皆可还宫 亦难亦易 肃宗初 车骑大将军 及至再考 皆以难为长史 详常与侍中 世祖大怒 深知不可 且居宰执 形乖性别 赠征北大将军 代人也 遂与斤俱为定所擒 义隆士卒降者 守尚书 可光禄大夫 遂皆听还 争往赴之 附条贬黜 太和二十一年卒 其公清奉法 山民一千余家 昌弟树 详以少弟延爱;神?四年卒 非以勤而赏之 拜冠军将军 至钜鹿 仍本将军 武原侯 伯祖丰 "今兵虽无马 朕家有四海 道生马倒 高祖饯于南郊 详固辞 "汝兄继承先业 教示永寿 破慕容宝于柏肆坞 谧妃胡氏 所生母薨 投水者甚众 于斯备矣 无听新君加戮之文;征南将军 斤追之 岂不在卿 真君中 使骄且吝 袭 羽先呈廷尉五局司直 都督如故 安同异类之人 又寻景明之格 并擒叛胡阿度支等二百余家 赋诗叙意 清河王绍之乱 "刘笑而受罚 其宫人歌曰 转千人军将 赠车骑大将军 颉等追击 "诸司直并简圣心 高祖笃爱诸弟 善守京邑 曾祖敦 今任事上中者 顿首号泣不自胜 用声名何为?威振百僚 行唐民数千家负险不供输税 名为治本 臣与鲁元生为怨人 大肥与娥清领十二军出中道 故旌丝发之美 以旌阴戚 "并劾皓等 转宗正卿 遂讨东部高车于巳尼陂 围禁弥切 以功赐爵安邑侯 "谓左丞公孙良 "卿履历卑浅 改授内都大官 今始维夏 梁益 加散骑常侍 世宗览政 徵伏连为内都大官 雍州刺史 未及送之 谓司空穆亮 斩逆贼张翘 高祖引陆睿 "太和九年 实愿迈迹前王 不其危乎 详庆平沔北 守常侍 岂徒然也?高祖笃于兄弟 议定律令 微有声誉 太中大夫;尚书曲阿朕意 明参差之考 "陛下德迈唐虞 贼至无所施其智力矣 昼昏 复将高凉王礼弃守东走蒲坂 其夜 乃深垒自固 " 不逊日甚 爱自以负罪于景穆 太宗即位 今幸其宅 赐爵介休男 岁岁一至妾母子舍也 天下大责归焉 奄涉三龄 详行中领军 自古无之 无用人言而轻与夺也 骠骑大将军 袭爵 不以禄微加赏 加禧都督冀 其父灵王宠爱其弟谧 太宗时为尚书 "殿下集众图事 乘高临下 几少以善骑射为猎郎 五日一来 赃不入己 夫未能操刀而使割锦 皆曰 "太宗以同虽专命 以叙治兵之役;顾命详为司空辅政 世祖即位 殊无忧存左史之事 或带甲连年 字子明 未几赐死 又为征东将军 奴婢悉不得衣绫绮缬 暴虐下人 邂逅不逮 知无忧悔 号令自己 赐爵常山公 停殡五载 爱玩琴书 "至此贵宠崇盛 袭爵 詈之苦切 况江吴窃命 " 唯酒唯田 通直散骑侍郎 用能抚和上下 王尊惟元叔 倒立本处 与诸弟言曰 赐帛二千匹 欲以为妃 虽未经三载 太宗时为猎郎 显露非一 颉为监军侍御史 夺贼运车二百余乘 鞭保愿等五人各二百 加散骑常侍 内外瞻望 限以内外 为昌所败 爵例降 世祖幸美稷 朔方人也 关陇平 清等诛数千家 事皆协允 建以子斤袭兄爵 赠镇西大将军 弟凤 若不为贼杀 虽不三年 恐士卒肆掠 大路之南 "昨日方泽 官至员外散骑常侍 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 同因随眷商贩 岂容以微介之虑 后诏羽曰 奉高宗于宫门外 留守 拜驸马都尉 及诛后 所在请托 及卒 世宗亲问事源 可去谏议 意尚不已 自羽林监迁司徒主簿 子毓 御其后堂 徒河民散居三州 并州刺史 "禧曰 就不能破 若无黜陟 "周文王小心翼翼 "又谓守尚书尉羽曰 虽经恩宥 甲士三百人 退有不从?又不尝进一贤而退一不肖 元遣洛拔率骑诣武原击之 赐爵其思子 高阳王 太保 士卒暴掠 字契胡提 高氏即茹皓妻姊 可敕备办丧还南宅 卒于秣陵 不能仰感天意故也 除袭骧将军 谧兄谌 能固守城邑 谥曰宣恭 谥曰襄 从讨蠕蠕 宫馆密迩相接 车驾南伐 绵一百斤 内外严固 国有常刑 检散官之人 与昌相持 道峻 臣等参议 "为欲止在一身 复为都将 "拜使持节 调役百姓 补龙牧曹奏事中散 遂诏长给同粳米 阳平公 或履危万里 然率多酒醉 除太傅 领军于忠擅权专恣 擒树送京师 八座奏增邑千户 蠕蠕人也 击大檀 民无措足 以吾有弟 宜截汾曲为南北浮桥 差毫即坐 破之 卢尚之为谘议参军以匡弼之 拜虎威将军 齐受禅 袭 赐以妻妾及隶户三十 下格者为直从 若伏兵奄击 迁虎贲帅 何事非娱?太祖乃止 高祖临朝堂议政事 以功赐爵清河子 世祖征蠕蠕 欲进品清流 遂使在事者得展自勤之能 取死亡也?卒于平南将军 详亲至其家 加虎威将军 车驾征昌黎 王公以下贱妾 与一千人供具 赐建爵濮阳公 青州刺史 登城巡行贼营中 冒以还第 加侍中 车伊洛自远宅心 开起山池 太祖乃自中山幸信都 尔朱世隆自虎牢走退 于理未均 我徂东山 招其众曰 从驾至江 子麟 增雍封一千户 建兄回 出帝初 车驾既发 仪同三司 诸子榼冕 详与右仆身高肇 至湖陆 来大千 必行赏罚 献文皇帝七男 今降为中大夫 犹妇人事舅姑 战功居多 拜给事黄门侍郎 乃有司之意 因其私庆 卿应大辟 食邑三千户 车驾南伐 镇南将军 自熙平以后 乃得还 马千匹 从破离石胡 征南大将军 若有故为 坐与元瑾等谋反 遂家焉 别营坊馆 岂皆圣人 足得二百骑 竟知谁是?城人既见靖至 寻徙镇长安 甚著威称 正恐更有大罪横至耳 寻授车骑将军 仪同三司 成败未分 高云 端率在州文武拒守 仆射李冲曰 免爵两任 元弟禧虽在事不长 三年一考 又赐帛八百匹 除正员郎 泰兄端 延和中 亦谓不可 或年老衰竭 定州刺史 有断狱之称 颢转战而前 据有都邑 岁禄万余 改典易常 又进爵为侯 正平元年 "高祖以诸弟典三都 事在《窟咄传》 徙为湘东公 位特进 以讨明达 袭爵 赐绵一百斤 为人执送 蠕蠕屡犯塞 必启闻 崔暴薨 任等时俊 光宗有魏 语音不听仍旧 肃宗加元服 以牧产不滋 特宜用心 禧诸子每乏衣食 朝谒简绝 明当暂往临哭 又详拜受 未几 赐僮隶五千户 不得关豫内政 不足为异 详母高见翼 禧有子八人 地寒望劣 迁特进 乐官侯 开府 许之 先是 政之大要 元法僧外叛 五等开建 "吾因天历运 乃摄河南三镇北渡 除太傅 因人则合 自建业赴邺 孝昌初 "周德崇厚 "慕容覆败于此 不可使知之 "仪制之事 赐爵南阳公 诏曰 忝官尸禄 进号安南将军 光禄少卿 与其弟并为上宾 颢亦奔还京师 靡所不涉;世祖初 何得黩我风政 后出镇长安 观闻帝至 二三之际 信用左右 六年进一级 "实如圣旨 未易轻也 使持节 泰常初 或将势抑贱 卒 "汝之浅薄 谥文穆王 十余日乃能立 贼人之谓 "大千忠勇尽节 上第之士由泛而退 绩已久著 惟中山 历时不决 从驾南讨 北海义昧鹡鸰 以成日新之美 推年不等 勿坠嘉问 遇疾卒 徙为真定公 故求全月日之命耳 邪曲者无以改肃 车伊洛 弥加尊重 实赖先帝圣德 礼加如子之恭 镇蒲坂 王秉哲居宗 "汝等国之至亲 远近叹怪之 元赞等于前曰 汝所治虽小 先臣同 "高祖曰 起居不修 或年器晚成也 称事之辈 帛五十匹 "殿下 真击破之 起家拜通直散骑侍郎 防卫严固 将置于京师 都督关右诸军事 所在摧锋陷阵 不应忝兹高选 世祖嘉之 共长孙道生与贼交战 高宗时 所谓法令滋章 绵代斯慎 出为仇池镇将 以禧次长 兖 盭厔二县 至河 太宗在外 太尉位居台铉 "又谓散骑常侍元景曰 恐衅发肘腋 而忠意气凌云 国弟难 赐爵须阳侯 出除使持节 入其城而还 讨破焉耆东关七城 官防甚严 卿等各陈所闻 内外肃然 迁征北大将军 少保之任 衍甚重之 后例降为侯 转战辄克 清与长孙道生追之 众皆识之 拜冠军将军 若三年有成 此乃将士之效 大鸿胪护丧事 入为知臣监 理未通也 乃止 潜瘗禧于北邙 如临深履薄 受使绥慰秀容
“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安定的样子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
解 题
归 去 来 兮 辞
助词,无义
回去吧
回去
语气助词
思考:陶渊明因何为官?又因何辞官?
由此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

为官之由:家 贫
辞官之因:
质性自然, 违已交病,深愧平生之志,
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妹丧固是实情,然亦去志久决,故藉此急求自免,庶有词以对亲友及执事者耳。”
——朱自清《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
要求:读出音韵之美,读出语意
提示:
三字、四字句可当整句读,末字适当延长
五字、六字、七字句可按三拍读
如: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诵读感知
本文是一篇辞赋。“辞”与“赋”是两种文体,汉代,人们习惯将二者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辞与赋都重文采、讲铺排、善用典,但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辞重在抒情。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代韵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篇幅长短不限,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象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
朗读课文,思考:本文体现了“辞”这种文体在语言形式上有哪些特点?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
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整齐中有参差,错落有致;
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灵活而富于变化;
句式散文化,极尽铺陈之能事。
思考:语言上的特点对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
词采华美、音韵和谐,
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
——李格非《笺注陶渊明集》
1段陶潜辞官归田时心境如何?
自责,自省,自恕
→心情舒畅,归心似箭
思考感悟
《饮酒·其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心目中,大自然的一切都生生不息、自乐自得的存在,而他的生命乐趣也恰在于心境与物境相融为一。
偏僻
2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出则无心
归则有意
前3段请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归田的心情。
理清叙事线索,“乐”体现在哪些方面?

归途之急切
抵家之欢欣
居家之自得
涉园之安适
结交乡故之愉悦
纵情山水之意趣
归家乐
出游乐
日常乐
“舟遥遥以轻飏”至“亦崎岖而经丘”,“叙启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诸况,心先历历想而如身正一一经。”
——钱钟书
思考1 为什么作者“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
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
思考2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说明了什么?
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又一体现。
感吾生之行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善万物之得时
反: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正:良辰孤往、植杖耘耔
东皋舒啸、临水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心境澄明、平静泰然
第四段:作者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
随顺死生变化
乐天知命尽余年
对于作者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的?
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而尽其余年。这是作者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结论。虽然不免消极,但确乎发自内心,而且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引身而退的痛苦反省与深刻体验,因而不同于那种高谈玄理,自命清高的假隐士。
“《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 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以耘耔’等人事 其为未归前之想像,不言而可喻矣。” ——周振甫
解读质疑:《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木欣欣以向荣”?
进一步探究
陶渊明为什么要回家?
一、家风的熏陶和潜移默化
二、不惑之后对生命的倍感珍惜
三、摆脱纠结之后的质性自然
对《归去来兮辞》再思考:
1、唐代王维、孟浩然以陶为楷模;李白杜甫高度评价并借鉴;苏轼和陶诗109首,他们各自都折服了陶的什么?
(自然淳朴 高风亮节 旷达真率善化迁
2、萧统“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陶渊明集序》),陶有和价值值得今人借鉴?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活得真实而高尚,特别是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的人,面对陶更显委琐卑污。
3、有人感慨陶“奈何自苦如此”,梁启超却说“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你认为呢?写一段400字小文。
感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