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 高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 高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2 11:4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 高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B.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C.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遮蔽。
D.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睡着。
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蔓不枝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越人语天姥 D.一狼洞其中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小洲。
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指远离故乡。
D.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贫穷。
4.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是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天姥山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发展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以及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5.下列对《登高》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观照现实的结果。
二、名句名篇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游览天姥山急切之情的诗句是“            ,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性格的句子是“            ,            ”。
(3)杜甫的《登高》以“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的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4)杜甫在《登高》中用“          ,          ”描写出秋天萧瑟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象,集中体现了“悲秋”的典型特征。
三、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7~8题。
咏 赤 壁
李 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①春深锁二乔②。
注①铜雀:铜雀台,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建于邺城。②二乔:乔公之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首七绝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实。
B.李诗宏观地描写了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
C.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曹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D.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曹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
8.就杜诗的后两句,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 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②。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②小乌巾:隐者所戴。《南史·刘岩传》:“岩隐逸不仕,常着缁衣小乌巾。”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两句意谓韦曲的满园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尽情饮酒。
C.五、六两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10.结合“小乌巾”的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李 白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1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
B.诗开头两句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彩体现李白的艺术个性,一“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
C.三、四两句交代宴别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与后文“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
D.送别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诗人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别宴上的热烈场面。
1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下面是某学生申请加入校园文学社的一封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三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校园文学社是同学们自己的社团,举办的活动很有意义,主办刊物丰富多彩,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作为一名学生,我决定加入贵社。本人对文学很有造诣,读初中时曾在学校刊物上发表过几篇作品,贵社若接受我的申请,将是贵社的荣耀,我会积极参与贵社组织的各项活动,多投稿件。请批准我的请求。
14.发挥联想和想象,任选一组诗句进行扩写。要求:想象合理,符合原诗意境;内容全面准确。
(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1.答案:D
解析:D项,“暝”的意思是“昏暗”。
2.答案:B
解析:B项,使动用法,其余均为名词作动词。
3.答案:D
解析:D项,“潦倒”的意思是“衰颓,失意”。
4.答案:D
解析:D项,诗人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有逃避现实的消极之感,但并没有“颓废”,也不“消沉”。
5.答案:C
解析:C项,“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不正确。
6.答案:(1)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4)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7.答案:C
解析:C项,杜诗中未表明剑断戟折的是曹军,且没有“苦战场面”的“展现”。
8.答案示例:(1)从假设角度反思历史,指出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历史可能改写。表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才情,使全诗深沉而有韵味。(2)末句用典兼以借代,将没有偶然因素历史可能改写的抽象思考表现得形象生动。
9.答案:C
解析:C项,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
10.参考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的描写,表达出诗人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归隐山林的想法,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解析: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
11.答案:A
解析:B项,“一‘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有误,“谁云秋兴悲”是反问,表明诗人不赞同“秋兴悲”。C项,“落寞凄清”不妥,三、四两句之境阔大疏朗。D项,“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有误,此处主要为正面描写。
12.参考答案:①诗歌表现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诗人写朋友们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愁绪。诗歌的结尾,酒酣席散,朋友们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解析:从诗歌的题目看,这是一首与友人欢宴并送别的诗歌。诗歌开头奠定了“秋兴逸”的情感基调,然后描写了秋水长空、远山落日、古木横柯的景象,接着写友人们的欢宴。从中可以看出既有欢乐、旷达的情感,也有离别的茫然惆怅之情。
13.参考答案:(1)将“决定”改为“申请”;(2)将“造诣”改为“兴趣”;(3)将“贵社的荣耀”改为“我的荣耀”。
解析:这位同学写的这封信缺少谦逊、诚恳的态度,显得自负、傲慢。所以对“决定”“造诣”“贵社的荣耀”等用语进行修改即可。
14.答案示例:(1)高峻挺拔的天姥山高高地耸立在云端,远远看去,笔直地插向天空,仿佛和渺远的天空连接到一起,陡峭高峻的天姥山好像超过了传说中高峻无比的五岳,稳稳地遮掩住了它身边的赤城山。
(2)秋日天高气爽,猎猎多风,远处不时传来猿的长啸声。远远望去,在水清沙白的辽阔江面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好一幅肃杀悲凉、空旷辽阔的秋天景象。
解析:作答本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然后要分析诗人当时的思想情绪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最后尽情发挥想象,展开联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