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2 12:1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课外·一起成长
有一篇文章瞬间点燃了思想解放热潮,成了撬动改革开放的思想杠杆,也成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以哲学语言展开的政治宣言;它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获得了不仅广泛而且坚实的认同,树立了在未来改革关口破路前行的思维模式;它使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回归“实践”,开启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的良性互动。重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改革开放宣言,我们仍激情澎湃。
课前·基础认知
背景链接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的严重阻碍。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天新华社转发。5月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也陆续转载。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文学常识
评论
评论,一种应用文体。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评论具有新闻性和政论性的特征。评论的新闻性表现为提出人们当前关注的问题,突出新意,迅速传播。评论的政论性服务于各自的阶级、政党和集团,按本阶级的世界观解释客观事物。
不同的新闻传播工具对评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的按规格、等级分类,有的按作者署名或不署名分类,有的按篇幅长短分类,没有统一的格式。以中外报纸为例,可分为五类:①社论。包括专论、代论、来论、编辑部文章等。社论是规格最高的评论,代表编辑部的观点。②本报评论员文章。包括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文章等,规格次于社论。③短评。代表编辑部意见的短篇评论。④编后记和编者按。是编辑为新闻报道或文章加的说明或批注。⑤专栏评论。一般署作者名字,形式活泼,体现作者风格。
广播、电视有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本台短评、广播(或电视)讲话、记者述评、编后话等,通讯社有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等。
知识梳理
1.精记字音
2.词语积累
(1)流毒: 毒害流传;流传的毒害。 
(2)拨乱反正: 治理混乱的局面,使恢复正常。 
(3)五花八门: 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4)自吹自擂: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5)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3.词义辨析
(1)肃清·澄清
辨析:“肃清”,彻底清除(坏人、坏事、坏思想)。“澄清”,(水、天空)清亮;使混浊变为清明,比喻肃清混乱局面;弄清楚(认识、问题等)。
例句:① 肃清 行业乱象,规范汽车消费贷款的担保业务,已成为行业的共识诉求。
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务必首先在思想上
 澄清 几个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误区。
(2)妥当·妥善
辨析:“妥当”,稳妥适当。“妥善”,妥当完善。“妥当”强调适当而可靠,“妥善”强调完善。
例句:①被房东喊话的女房客现身,称其因生病住院将搬家事宜交给了助理,但助理未处理 妥当 。
②双方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妥善 解决核心问题,努力创造良好环境,实现双方共同目标。
(3)无稽之谈·不经之谈
辨析:两者都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话,常可换用,但有细微差别。“无稽之谈”偏重于无法查考、没有根据;“不经之谈”偏重于不合道理、荒唐。
例句:①这并不是 无稽之谈 ,确实是从大量史料中总结出来的。
②天命、报应、鬼魂之类的话,完全是封建统治者用来欺骗人民的 不经之谈 。
课堂·重难突破
初读课文 明大意
文脉预览
主旨探微
这篇文章重申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文章还指出: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观点、新的结论,抛弃那些不再适合新情况的个别旧观点、旧结论。
精读课文 细揣摩
任务一 立论与驳论——分析文章立论驳论结合的特点
1.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破立结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总标题和第一个小标题部分提出了本文的观点,这是“立”;第二个小标题部分中“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有的同志说,我们批判修正主义,难道不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衡量,从而证明修正主义是错误的吗 ”,列举有的人的错误认识或者错误观点,提供批驳的靶子,然后进行分析批驳,揭示其片面、错误之处,这是“破”。全文以立论为主,立中有破,破立结合,增加了论证的力量。
2.本文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部分,批驳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和“我们批判修正主义,难道不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衡量,从而证明修正主义是错误的吗”,请分析作者是如何批驳的。
①采用直接驳论点的方式:针对错误观点,作者提出了“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的观点。然后从反面列举“四人帮”的种种谬论根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从正面列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的事例加以证明,从而有力地驳斥了有的同志的担心
采用直接驳论点的方式:针对错误观点,作者提出了“不研究实践经验,不从实践经验出发,是不能最终驳倒修正主义的”的观点。作者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实践,证明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个别国家或少数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学说这个事例来论证
任务二 理论与事实——分析文章的论证
1.文章善于运用经典理论来进行论证,分析下面的经典理论用来证明什么观点。
①“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②“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③“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
④“毛主席从来对思想理论问题采取极其严肃和慎重的态度,他总是要让他的著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的考验以后再来编定他的选集。”
⑤“当然,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参考答案:①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②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
④毛主席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
⑤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
2.文章列举了大量典型事例来论证,以“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两部分内容为例进行分析,完成下面的表格。
(1)
门捷列夫制定的元素周期表被证实
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被证实
马克思主义被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路线的破产
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正确的,而“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是错误的
(2)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新实践的不断检验,包括新的历史事实的发现,曾对《宣言》的个别论点作了修改
毛泽东在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多次写按语
3.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文章以设问开篇,提出文章的中心话题,然后以小标题的方式结构全篇,每个标题是每个部分的中心,显示了作者论述的角度及观点,将不同的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有机组接成篇,使得整篇文章散而有序,散而有纲;同时,各小标题之间又形成了递进关系,使论述层层深入。
随堂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A
解析:B项,“擂”应读“léi”;C项,“诌”应读“zhōu”;D项,“禁”应读“jì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流毒  领域  捍卫  缪误
B.权威 衡量 光辉 宣言
C.慎重 妥当 祟拜 辩证
D.纂夺 纠正 裁剪 摧毁
答案:B
解析:A项,“缪”应为“谬”;C项,“祟”应为“崇”;D项,“纂”应为“篡”。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们不仅承认实践是真理的标准,    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的标准。
(2)现在,“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   ,
“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
(3)因此,正是实践,也   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4)马克思主义    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
A.并且  但是  只要   之所以
B.而且 但是 只有 之所以
C.并且 因此 只有 既然
D.而且 因此 只要 既然
答案:B
解析:根据语言环境和关联词的搭配选出答案。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解析:B项,“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不是指未来的事物。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天回忆起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似乎是一场哲学命题的学术之争,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这一场大讨论却直接左右着中国的命运。
B.正是革命导师的这种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才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而永葆其青春。
C.凡有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的“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只有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
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结束4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答案:A
解析:A项,一面对两面,在“‘实践’”后面加上“是不”。
6.把下面几句话改成一个长单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对实践作出全面的、科学的考察和规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由此制定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成了旧唯物主义所无法完成的彻底批判唯心主义或神秘主义的任务。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功绩之一。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功绩之一,就是第一次对实践作出全面的、科学的考察和规定,并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哲学,由此制定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完成了旧唯物主义所无法完成的彻底批判唯心主义或神秘主义的任务。
解析:首先确定句子的主干,然后把剩下的句子作为附加成分。
课外 一起成长
因文学法
[写作技法]
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就是引用理论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里所说的理论,是指公认的科学原理、公理,实践总结的经验、常识,理论经典、理论家的论述,名言警句、格言成语,等等。引用这些理论言论有不同的情况,有的引证与论点完全相同,这就形成了直接证明;有的引证是与论点相关的大道理,这就要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来推论出论点的正确性。这两种引证都会有力地证明论点,往往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如本文第一个小标题“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部分,一上来就引用马克思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指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接着又引用毛泽东的“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
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义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进一步指明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革命导师的论断,精辟透彻,高屋建瓴,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提升了论证效果。
[写作训练]
请以“成功的道路”为话题,运用引用论证写一个议论性的片段,30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中国人说“条条道路通北京”,欧洲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文人说“人皆可为尧舜”,常人则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意思都一样:成功的道路千万条。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这句话颇有道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英雄不问出处,你看孟老夫子一下子就举出了六个例子。如果你说这些古人的年代太久远了,那么,请看下面几位:身患重病仍探索宇宙奥秘的霍金,“中国的保尔”吴运铎,在轮椅上抒写人生的史铁生……身体残缺、屡遭磨难的人照样可以成就非凡人生。可见,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不仅确有道理,而且确实能给人以精神力量,使他们自信自勉,自强不息,从而取得令人仰慕的成就。
素材积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光明日报社的社史展厅内,珍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7张报纸改样。如今报纸已经泛黄,但上面被红笔圈改过的痕迹依然清晰。这篇拉开了中国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序幕的评论员文章,全文6 200多字,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被誉为“春风第一枝”,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文章的主要作者胡福明虽至耄耋之年,但一贯勤于阅读、思考的他,依然保持着惊人的记忆力和清晰的逻辑。一篇文章改变历史,这是作为一个
学者值得无比骄傲的事情。然而胡福明认为,这是他应该也是必须去做的。书生本色,是他很看重的身份,而一个读书人最大的武器,是思考与表达。胡福明说,他目前正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我在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要求是什么,怎么实现、怎么发展。”这个一直走在思索路上的时代老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向前,不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李时珍坚持实践,终得真知,蕲州产的白花蛇,亦叫蕲蛇,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开始研究它,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不是真的蕲蛇。蕲蛇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李时珍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长满石楠藤的龙峰山上。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
适用话题:“实践出真知”“身体力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