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一单元测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yuán xiāo ( )节那天,妈妈给我煮了jiǎo zi ( ),里面的馅儿有là ròu,( )妈妈从菜缸里捞出色如翡翠的蒜头,再用tāng chí( )舀了一点儿gāo cù( )倒再碟子里当蘸料,我用筷子夹了一个尝了尝,真美味。
二、选择。(8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 正确的一项是( )
A、唾沫(tòu) 骡马(luó ) 万象更新( gēng )
B、搅和( jiǎo ) 间断( jin ) 悬灯结彩 (jié )
C、嘟囔(rǎng ) 铺户(pǔ ) 掺假( chān)
D、焖饭( mēn ) 皎洁(jiào ) 青面獠牙( liǎo )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脉脉不得语。(相视无言的样子)
B、纤纤攫素手。(伸出)
C、中庭地白树栖鸦。(既庭中,庭院中)
D、皎皎河汉女。(黄河边上的汉家女孩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十五夜望月”中的“十五夜”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B、“纤纤攫手”中的“素”字是朴素的意思。
C、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9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D、“轻烟散入五侯家”中的“五候”指的是权贵豪门。
4、与“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欢喜得快要发疯了”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
A、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砍翻成的。
B、于是,除夕噼哩啪啦大笑走来 ,又噼哩啪啦大笑着离去。
C、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商店门口的铜招牌也快要被融化了。
D、数不清的皮船被掀翻在野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三、你知道下面风俗的寓意吗?写在横线上。(8分)
宁宁去参加 小姨的婚礼,小姨家的房子上雕刻着蝙蝠(寓意: )
佛手和桃子,童子手持如意(寓意: )佛手和桃子、石榴放在
一起(寓意: )吃饭了,桌上的菜特别丰盛,有一条大鱼(寓
意: ),还有宁宁喜欢年糕(寓意: )
四、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6分)
1、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2、人行道前的汽车对待行人礼让,对待机动车谦让,对待开道其他车辆敬让、
(1)句子加点部分这样写的好处是 。
3、《迢迢牵牛星》中描写两星遥遥相对,星汉灿烂的句子是“ ,
。”
五、口语交际、(6分)
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有一座“生活垃圾分类”展示馆——“.彩虹小屋”建成启用,
它通过DIV分类“神器”和“变废 为宝”手办作品等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居
民打造了一个分类示范区,假如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电视台采访,记者让你谈谈
对“彩虹小屋”展示馆的看法,你会怎么说呢?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0分)
1、“ 一岁除, 入屠苏,”选自宋朝 写的《元日》。
写的是 时,(节日)的情景。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传统节日以及描写这些节日
的诗句》括号里写节日,后面写诗句
( )
( )
2“它们大多为三到六层楼,一百到二百多间的房屋如橘瓣装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
观。”一句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和 ,我可用期中一种方法介绍我们
的教学楼。 .
3、通过阅读《藏戏》一文,我了解了藏族的主要特色,戴着 演出。演出 时
、一部戏 。我还知道一些地方戏曲,如安徽的 ,
河南的 ,浙江的 ,四川的 都非常有名。
4、《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 ,原名 ,字 。我们还学过他写
的 ,他的语言风格 。
七、阅读理解。(20分)
(一)课内阅读(8分 )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门外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除夕衣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各色的年画”“鞭炮声基金业不绝”是从 、 、
三个方面写出了除夕的热闹氛围。
2、人们哪些活动体现了除夕的热闹?
3“万不得已”“必定”说明了什么?
4、你是如何理解“守岁}一词的?
5、你还知道哪些春节的习俗?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分)
母亲的心
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过来。
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空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自己很想吃螃蟹。这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到螃蟹呢
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末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是可以找到螃蟹的,可是,在溪水还寒冷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了。
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直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流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或许连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用双手捞起螃蟹 ,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不解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 ,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到水里,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捞起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每一次重大选择吧!在抓起与放下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怎样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母亲最终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流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 。母亲擦着眼泪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 ,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心是一样的。
1、母亲为“我”找螃蟹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 )(2分)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C、、冬天
2、阅读短文-段,哪一项不是母亲找螃蟹的原因?( )(2分)
A、母亲满足“我”的愿望 B、“我”久病初愈。想吃螃蟹
C、春天溪流里很多螃蟹 D、偏远山村卖不到螃蟹
3、第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A、 为后文母亲抓 回螃蟹 作铺垫。
B、说明 螃蟹 非常难抓 。
C、说明 母亲是一个犹豫不决,拿不定语音的人。
D、表现了母亲内心的矛盾,说明 了母亲的善良。
4、短文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根据短文内容,把故事情节补
补充完整。(3分)
“我”想吃螃蟹 母亲捞起螃蟹
5、“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放回水里“联系上下文,猜猜母亲当时在想什
什么? 写一写。(3分)
八、习作。(27分)
你的家乡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 经历。
附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元宵,饺子,腊肉,汤匙,高醋
二、选择。1、选正确读音。B 2、解释错误的。D,3、说法有误的。B,
4、修辞法不同的。B
三、说寓意。家中有福 ,万事如意, 早生贵子 年年有余,年年高
四、句子。1、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没有什么法来反抗。
2、使语言更生动有趣。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五、口语交际。略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爆竹声中,千门万户。春节,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中秋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列数字,打比方 ,略
3、面具,没有舞台,三五天还没结束。黄梅戏,梆子,绍剧,川剧
4、老舍,舒 庆春,舍予。《骆驼祥子》略
七、阅读理解,略
八、习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