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届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下)》测试卷
第4 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A:学生版(试题+解析)
【模拟测试】
一、单选题
1.(2023·广东·模拟预测)701年,日本制定《大宝律令》,规定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国学,各置博士、助教,招贵族子弟,授以儒学经典,其中《论语》和《孝经》作为必修科目。757年,孝谦天皇下诏,令全国每家必备一本《孝经》,奖励“孝子”“贞妇”。以上史实说明日本儒学( )
A.成为日本官方统治思想 B.逐步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
C.地位超越佛教影响巨大 D.成为一般人进阶的敲门砖
2.(2023春·浙江·高三联考)《一千零-夜》描述的人物,“从商人到金匠,从理发师到渔夫,从平民到国王,几乎人人都是物质派”,“悬诗”之所以能在阿拉伯半岛产生,也是因为半岛上集市的繁荣。这反映了( )
A.地理环境对阿拉伯商业发展的影响 B.阿拉伯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C.阿拉伯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品质 D.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
3.(2023·辽宁大连·模拟预测)8世纪,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该材料( )
A.肯定阿拉伯帝国在贸易中的桥梁作用 B.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异常发达
C.指出巴格达贸易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印证阿拉伯帝国商业的繁荣
4.(2023·广东广州·模拟预测)8世纪中期至9世纪中期,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大部分著述,都被翻译成了阿拉伯语;12世纪,西班牙的学者们把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由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这一现象( )
A.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B.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繁荣
C.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传承发展 D.加速了西欧文艺复兴进程
5.(2023·广东广州·三模)阿育王武力统一印度后,在帝国境内的主干道旁树立了一些大型圆柱并把公告、法令雕刻其上。如发掘于德里北边密拉特城的“阿育王柱”就写道“朕思虑如何造福百姓,不惟朕之亲属及首都居民,要滨江百姓亦能蒙受恩泽”。通过这种方式,阿育王的统治思想传播到整个印度。由此可知,阿育王统治时期( )
A.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国家 B.国家治理手段不断发展
C.多元文化实现高度融合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6.(2023·北京海淀·三模)笈多王朝灭亡后,印度在7世纪建立戒日王朝。戒日王朝宣布土地国有,分配给臣属和封国。臣属的封地称采邑。各封国也把土地分给下级贵族作为采邑。最初的封地以禄田的形式存在,以后转为世袭领地。这表明当时的印度( )
A.雅利安进入北部地区 B.奴隶制王朝开始兴起
C.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D.进入到封建社会形态
7.(2023·天津·联考模拟预测)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中古时期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并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的桥梁 B.阿拉伯文化推动文艺复兴运动
C.文化传播文明交流具有一定合理性 D.欧洲文明源于阿拉伯与东方国家
8.(2023·广东佛山·模拟预测)阿拉伯帝国曾大量引进印度柚木建造战船和商船,并应用于城市建设、社会生活等方面,形成了广泛的社会需求,并且印度柚木作为南方作物传播到阿拉伯世界。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物种交换改变人们生活习惯 B.阿拉伯帝国强盛的表现
C.社会需求刺激古代帝国扩张 D.印度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9.(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三模)印度教开始摆脱只属于某一特定地区之中特定阶级宗教的狭隘属性,发展成为拥有众多信徒、真正代表印度的宗教,它包罗南亚次大陆所有的宗教派别、哲学思想、信仰观念,并无统一经典,也没有绝对必须信奉的神灵,信徒只要尊敬婆罗门,理论上接受吠陀经典即可。这体现印度教( )
A.继承了以往婆罗门教的开放包容性 B.传播方式兼顾时代变化和文化传统
C.缺乏完整体系实际上信仰相当无力 D.内容博大有利于消除各类教派矛盾
10.(2023春·重庆沙坪坝·高三校考)下表总结了阿拉伯帝国时期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据此可推知( )
类别 名称 简介
数学 《积分和方程计算》 直到16世纪一直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代数学和阿拉伯数字计数法,通过这部著作传入欧洲。
文学 《天方夜谭》 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民间故事,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
历史 《黄金草原和珍玉宝藏》 第一卷为东西方各国历史概要,后三卷为阿拉伯帝国史,是研究阿拉伯帝国历史及当时世界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
A.希腊化时代新的文化中心的形成 B.文艺复兴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C.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D.阿拉伯帝国时期经济繁荣
11.(2023·湖北·联考模拟预测)有学者指出:“受翻译运动的影响,那些希腊语版本早已遗失的古希腊哲学和其他科学著作才得以成为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现代欧洲文明体系的形成,正是得益于这些来自沙漠的游牧人旺盛的好奇心和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不懈学习与吸收。”这一观点( )
A.论证了阿拉伯人引领文化发展潮流 B.指出了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和特点
C.旨在强调阿拉伯人吸收创新的意义 D.意在揭示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12.(2023·湖南岳阳·模拟预测)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同时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类活动的情况,如图为某国商人商业活动示意图。由此可知该国( )
A.对外贸易完全控制在国家手中 B.商人活动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
C.商人垄断了跨洲的陆海交通线 D.商业活动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3.(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模拟预测)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的绘画艺术,题材极其广泛,有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戏曲场景和山川景物等。浮世绘往往以彩色木版画的形式,大量印刷出版。下图是葛饰北斋所绘《富岳三十六景》之一,据此可知,该艺术形式( )
A.体现了皇室贵族的审美趣味 B.其产生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
C.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D.反映了幕府时代的社会危机
14.(2023·河北·模拟预测)某学者认为,好奇心使古代阿拉伯人在炼金术领域取得成果。比如:蒸馏、加热、溶解等方法,以及改变物质物理形态的其他方法都被发明或改进了;许多化合物被成功地合成,尽管关于化学反应的观点十分荒谬。该学者意在强调,在古代阿拉伯( )
A.封建迷信的影响力减弱 B.社会需求助推科学发展
C.世界不同文明相互交流 D.经济转型引发观念更新
15.(2023·广东深圳·模拟预测)公元9世纪,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纸店和书店林立。哈里发麦蒙与拜占庭的关系缓和后,曾派遣大翻译家侯奈因访问君士坦丁堡,请求拜占庭皇帝代为搜集希腊古籍。麦蒙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使得巴格达成为汇集古典文化的汪洋大海。由此可知( )
A.巴格达成为希腊化世界的中心 B.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C.拜占庭文明影响到奥斯曼帝国 D.日耳曼人注重吸收欧洲传统文化
16.(2023·广东惠州·一模)黑格尔指出:“阿拉伯人之获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这件事具有这样的历史意义:最初乃是通过这条道路,西方才知悉了亚里士多德。对亚里士多德作品的译注和亚里士多德的章句的汇编,对西方各国,成了哲学的源泉。”黑格尔重在强调,阿拉伯人( )
A.保存了希腊的古典文化 B.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D.创造了辉煌的哲学成果
17.(2023春·湖南·高三联考)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这( )
A.反映希腊哲学在欧洲影响巨大 B.得益于欧洲商品经济发展
C.说明阿拉伯扮演文化桥梁作用 D.促进了欧洲实用哲学发展
18.(2023·黑龙江·一模)公元8世纪初,倭马亚王朝哈里发阿布杜·马立克下令,规定阿拉伯语为国家正式语言,一切公文都使用阿拉伯语,以取代叙利亚通用的希腊语,伊拉克和东方各省通用的帕拉维语,以及埃及的科普特语。各国古籍,大量被翻译为阿拉伯语。这一举措( )
A.促成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推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发展
C.导致了阿拉伯帝国分崩离析 D.消除了帝国境内各民族间隔
19.(2023·天津河西·模拟预测)《天方夜谭》是一本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中国的男孩阿拉丁与邪恶的非洲魔法师斗智斗勇,最终取得神灯并成为国王的故事。这反映出( )
A.阿拉伯文化具有多元性 B.阿拉伯文化具有统一性
C.两河流域文明历代相承 D.两河流域文明历史悠久
20.(2023秋·辽宁辽阳·统考期末)《天方夜谭》汇集了古代近东、小亚细亚和其他地区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形象地再现了中世纪时期阿拉伯文明以及周边文明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图景。这反映出古代阿拉伯文明( )
A.推崇帝国统治 B.具有包容性
C.以和谐为理念 D.极富扩张性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秋·北京石景山·期末)文明的传承与互鉴
材料一 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波斯帝国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三、论述题
22.(2023春·广东惠州·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
——改编自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根据材料,围绕“文明交流”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古代、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模拟测试】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国学”、“令全国每家必备一本《孝经》”可知,日本重视儒学,使儒学逐渐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日本对儒学的重视,并不能说明儒学成为日本官方统治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地位超越佛教,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日本对儒学的重视,但不能说明儒学成为一般人进阶的敲门砖,排除D项。
2.【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半岛)根据材料可知,《一千零-夜》描述的人物都是“物质派”,“悬诗”的产生也受到半岛繁荣集市的影响,体现了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并没有体现阿拉伯的地理环境,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并没有体现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文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并未体现阿拉伯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世纪(阿拉伯帝国)。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时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材料“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商业繁荣,D项正确;材料涉及其他地区的商品来到阿拉伯帝国,没有涉及其对东西方贸易的桥梁作用,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贸易既有海上丝绸之路也有陆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真正连成一个整体,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先是“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大部分著述,都被翻译成了阿拉伯语”,“12世纪,西班牙的学者们把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由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可知,阿拉伯保存了古希腊文化,当古希腊文明在欧洲湮灭后,欧洲又借助阿拉伯版本重新获得了古希腊文化,这就为继承、发展古希腊文化提供了一些条件,由此可见,材料这一现象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传承发展,C项正确;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廷的迷信,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促进欧洲发展,而不是阿拉伯帝国繁荣,排除B项;文艺复兴的时间是14-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可知,阿育王以武力统一印度全境,后又在这些石柱上雕刻上他“如何造福百姓”的统治思想,可知阿育王不再以征伐为国策,而是以仁政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这是国家治理手段的不断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无法得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阿育王的部分政治思想,没有体现这种思想的来源于多元文化,排除C项;根据材料“阿育王武力统一印度”,可知阿育王统治时期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材料也未体现统治阶级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可知,戒日王朝时宣布土地国有,由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臣属和封国,但后来封地转为世袭领地,即土地由国有变为私有,表明当时的印度进入到封建社会形态,D项正确;雅利安人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进入印度,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印度进入封建社会,不是奴隶社会,排除B项;材料反映印度社会形态的转变,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阿拉伯文化“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意在说明阿拉伯文化对中古时期欧洲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讲的是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B项正确;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在材料中有涉及,但是材料重点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排除A项;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观点表述错误,排除C项;欧洲文明不是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材料反映阿拉伯帝国曾大量引进印度柚木,建造战船、商船和城市建设等,强大的购买力说明阿拉伯帝国的强盛,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物物交换,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阿拉伯帝国扩张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对印度柚木的依赖,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印度。据材料“包罗南亚次大陆所有的宗教派别、哲学思想、信仰观念”“无统一经典,也没有绝对必须信奉的神灵,信徒只要尊敬婆罗门,理论上接受吠陀经典即可”可得出,印度教多元和宽容的特点适应了时代变化和文化传统,有利于印度教的传播和发展,B项正确;婆罗门教维护种姓制度,维护婆罗门阶层的特权地位,具有狭隘性,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肯定印度教的多元宽容,而非指出其局限,排除C项;“消除矛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时期(西亚)。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时期的数学、文学和历史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根据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的经济是文化成就的基础,D项正确;A选项史实错误,阿拉伯帝国时期不属于希腊化时代,排除A项;B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文化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积分与方程计算》没有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质题、推断题。时空: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翻译运动时期,阿拉伯人在保存了中世纪失传的古代希腊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为现代欧洲文明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这一言论强调了阿拉伯人吸收创新的意义,C项正确;材料反映阿拉伯人在古典文化保存和现代欧洲文明兴起所作的贡献,而不是对文化发展潮流的引领,排除A项;材料反映阿拉伯人吸收古希腊文化,而没有提到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和特点,排除B项;该学者的主要目的是阿拉伯人于现代欧洲文明兴起的关系,而不是揭示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据材料“巴格达”“麦加”“长安”及陆上、海上两条主要交通线可知,这是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阿拉伯商人足迹东至中国,西达西班牙、热那亚,南到非洲内陆,活动遍及中华文明区、阿拉伯文明区、欧洲文明区、非洲文明区,B项正确;“国家手中”不合史实,阿拉伯民间商人积极从事对外贸易,排除A项;“垄断了”不合史实,当时该范围内文明区的商人都参与着对外贸易,排除C项;“世界市场”不合史实,世界市场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03—1867(日本)。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封建社会晚期的江户时代,由于经济增长,城市里出现了市民文化,市民阶层对艺术品的需求量增大,浮世绘的题材极其广泛,有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戏曲场景和古典名著插图等,浮世绘可以说是江户时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唯物史观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该艺术形式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C项正确;浮世绘题材极其广泛,代表市民阶层对艺术的审美,并非体现了皇室贵族的审美趣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浮世绘与西方艺术的关系,无法得出其产生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排除B项;从浮世绘中可以看到日本德川幕府时期民众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危机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得出主要结论:古代阿拉伯的医学家对黄金等矿物的“好奇心”,使其在炼金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说明了社会需求助推科学发展,B项正确;炼金术主要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具有封建迷信色彩,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古代阿拉伯,未涉及世界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炼金术的发展,没有体现经济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9世纪(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请求拜占庭皇帝代为搜集希腊古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汇集了拜占庭和希腊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巴格达并未成为希腊化世界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奥斯曼帝国,无法得知拜占庭文明影响到奥斯曼帝国,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阿拉伯人,并未涉及日耳曼人,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阿拉伯帝国)。据材料内容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湮没无闻,得益于阿拉伯人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译注和编辑,西方人才获悉亚里士多德,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阿拉伯人对文化的保存,无法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B项:希腊三哲的思想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排除C项;材料重点强调阿拉伯人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译注和汇编,并非创造哲学成果,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上,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材料体现了阿拉伯扮演文化桥梁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扮演了文化桥梁的作用,“反映希腊哲学在欧洲影响巨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阿拉伯对文化的重要作用,无法体现“得益于欧洲商品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阿拉伯扮演了文化桥梁的作用,没有展现实用哲学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8.【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8世纪(阿拉伯)。根据材料“阿拉伯语为国家正式语言,一切公文都使用阿拉伯语,以取代叙利亚通用的希腊语,伊拉克和东方各省通用的帕拉维语,以及埃及的科普特语。各国古籍,大量被翻译为阿拉伯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倭马亚王朝 在全国推行阿拉伯语,有利于阿拉伯文化的传播以及伊斯兰教的发展,B项正确;文艺复兴起源自14世纪的欧洲,与阿拉伯地区无关,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这一举措不会导致阿拉伯帝国的崩溃,排除C项;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民族间隔也不会因语言的推广而消除,排除D项。故选B项。
19.【答案】A【详解】根据“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中国的男孩阿拉丁与邪恶的非洲魔法师斗智斗勇”得出《天方夜谭》作为阿伯的民间故事集,根据材料可知吸收了中国和非洲的因素,因而具有文明的多元性,A项正确;统一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的内容反映的不是统一性,而是多元性,排除B项;阿拉伯不处于两河流域,排除CD项。故选A项。
20.【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汇集了古代近东、小亚细亚和其他地区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再现中世纪时期阿拉伯文明以及周边文明,这反映出古代阿拉伯文明具有包容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阿拉伯的帝国统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阿拉伯文化体现和谐理念,排除C项;极富扩张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条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相对开明的政策。
影响: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
(2)作用: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
例子: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一“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得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根据材料一“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得出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根据材料一“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得出相对开明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方面回答。影响:根据材料一“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和所学知识得出,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
(2)作用:根据材料二“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得出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例子:关于两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阿拉伯数字、将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等方面回答。
三、论述题
22.
【答案】示例1:
论题:文明的交流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阐释: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中国、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印度数字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中国的炼丹术都是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借鉴阿拉伯文化保存的希腊、罗马文献、中国的发明技术等,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进步和欧洲科学的发展,有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传到世界各地,丰富了饮食种类,改变了饮食结构,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总之,世界文明呈多元发展格局,文明的交流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共同进步。
示例2:
论题:文明的多层次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阐述:制度交流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古代日本开展大化改新,学习中国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政治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完善了日本统治制度。
文化交流使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亚历山大帝国在扩张过程中,把希腊文化传播到所到之处,并把希腊文化与埃及文化、西亚文化、印度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区域——“希腊化世界”。
经济交流推动社会发展。新航路开辟使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传到世界各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
总之,文化交流的层次与内容非常丰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类,时空是古代和近现代世界。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主要论述的是文明交流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结合史实,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可得出文明的交流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其次,结合阿拉伯帝国传播东西方文化以及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传到世界各地等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要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2023届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下)》测试卷
第4 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A:学生版(试题+解析)
【模拟测试】
一、单选题
1.(2023·广东·模拟预测)701年,日本制定《大宝律令》,规定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国学,各置博士、助教,招贵族子弟,授以儒学经典,其中《论语》和《孝经》作为必修科目。757年,孝谦天皇下诏,令全国每家必备一本《孝经》,奖励“孝子”“贞妇”。以上史实说明日本儒学( )
A.成为日本官方统治思想 B.逐步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
C.地位超越佛教影响巨大 D.成为一般人进阶的敲门砖
【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国学”、“令全国每家必备一本《孝经》”可知,日本重视儒学,使儒学逐渐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日本对儒学的重视,并不能说明儒学成为日本官方统治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地位超越佛教,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日本对儒学的重视,但不能说明儒学成为一般人进阶的敲门砖,排除D项。
2.(2023春·浙江·高三联考)《一千零-夜》描述的人物,“从商人到金匠,从理发师到渔夫,从平民到国王,几乎人人都是物质派”,“悬诗”之所以能在阿拉伯半岛产生,也是因为半岛上集市的繁荣。这反映了( )
A.地理环境对阿拉伯商业发展的影响 B.阿拉伯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C.阿拉伯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品质 D.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
【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半岛)根据材料可知,《一千零-夜》描述的人物都是“物质派”,“悬诗”的产生也受到半岛繁荣集市的影响,体现了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并没有体现阿拉伯的地理环境,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并没有体现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文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重商倾向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并未体现阿拉伯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辽宁大连·模拟预测)8世纪,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该材料( )
A.肯定阿拉伯帝国在贸易中的桥梁作用 B.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异常发达
C.指出巴格达贸易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印证阿拉伯帝国商业的繁荣
【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世纪(阿拉伯帝国)。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时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材料“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商业繁荣,D项正确;材料涉及其他地区的商品来到阿拉伯帝国,没有涉及其对东西方贸易的桥梁作用,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贸易既有海上丝绸之路也有陆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真正连成一个整体,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广东广州·模拟预测)8世纪中期至9世纪中期,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大部分著述,都被翻译成了阿拉伯语;12世纪,西班牙的学者们把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由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这一现象( )
A.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B.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繁荣
C.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传承发展 D.加速了西欧文艺复兴进程
【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先是“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大部分著述,都被翻译成了阿拉伯语”,“12世纪,西班牙的学者们把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由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可知,阿拉伯保存了古希腊文化,当古希腊文明在欧洲湮灭后,欧洲又借助阿拉伯版本重新获得了古希腊文化,这就为继承、发展古希腊文化提供了一些条件,由此可见,材料这一现象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传承发展,C项正确;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廷的迷信,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促进欧洲发展,而不是阿拉伯帝国繁荣,排除B项;文艺复兴的时间是14-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广东广州·三模)阿育王武力统一印度后,在帝国境内的主干道旁树立了一些大型圆柱并把公告、法令雕刻其上。如发掘于德里北边密拉特城的“阿育王柱”就写道“朕思虑如何造福百姓,不惟朕之亲属及首都居民,要滨江百姓亦能蒙受恩泽”。通过这种方式,阿育王的统治思想传播到整个印度。由此可知,阿育王统治时期( )
A.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国家 B.国家治理手段不断发展
C.多元文化实现高度融合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可知,阿育王以武力统一印度全境,后又在这些石柱上雕刻上他“如何造福百姓”的统治思想,可知阿育王不再以征伐为国策,而是以仁政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这是国家治理手段的不断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无法得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阿育王的部分政治思想,没有体现这种思想的来源于多元文化,排除C项;根据材料“阿育王武力统一印度”,可知阿育王统治时期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材料也未体现统治阶级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北京海淀·三模)笈多王朝灭亡后,印度在7世纪建立戒日王朝。戒日王朝宣布土地国有,分配给臣属和封国。臣属的封地称采邑。各封国也把土地分给下级贵族作为采邑。最初的封地以禄田的形式存在,以后转为世袭领地。这表明当时的印度( )
A.雅利安进入北部地区 B.奴隶制王朝开始兴起
C.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D.进入到封建社会形态
【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可知,戒日王朝时宣布土地国有,由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臣属和封国,但后来封地转为世袭领地,即土地由国有变为私有,表明当时的印度进入到封建社会形态,D项正确;雅利安人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进入印度,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印度进入封建社会,不是奴隶社会,排除B项;材料反映印度社会形态的转变,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3·天津·联考模拟预测)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中古时期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并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的桥梁 B.阿拉伯文化推动文艺复兴运动
C.文化传播文明交流具有一定合理性 D.欧洲文明源于阿拉伯与东方国家
【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阿拉伯文化“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意在说明阿拉伯文化对中古时期欧洲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讲的是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B项正确;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在材料中有涉及,但是材料重点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排除A项;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观点表述错误,排除C项;欧洲文明不是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3·广东佛山·模拟预测)阿拉伯帝国曾大量引进印度柚木建造战船和商船,并应用于城市建设、社会生活等方面,形成了广泛的社会需求,并且印度柚木作为南方作物传播到阿拉伯世界。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物种交换改变人们生活习惯 B.阿拉伯帝国强盛的表现
C.社会需求刺激古代帝国扩张 D.印度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材料反映阿拉伯帝国曾大量引进印度柚木,建造战船、商船和城市建设等,强大的购买力说明阿拉伯帝国的强盛,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物物交换,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阿拉伯帝国扩张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对印度柚木的依赖,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三模)印度教开始摆脱只属于某一特定地区之中特定阶级宗教的狭隘属性,发展成为拥有众多信徒、真正代表印度的宗教,它包罗南亚次大陆所有的宗教派别、哲学思想、信仰观念,并无统一经典,也没有绝对必须信奉的神灵,信徒只要尊敬婆罗门,理论上接受吠陀经典即可。这体现印度教( )
A.继承了以往婆罗门教的开放包容性 B.传播方式兼顾时代变化和文化传统
C.缺乏完整体系实际上信仰相当无力 D.内容博大有利于消除各类教派矛盾
【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印度。据材料“包罗南亚次大陆所有的宗教派别、哲学思想、信仰观念”“无统一经典,也没有绝对必须信奉的神灵,信徒只要尊敬婆罗门,理论上接受吠陀经典即可”可得出,印度教多元和宽容的特点适应了时代变化和文化传统,有利于印度教的传播和发展,B项正确;婆罗门教维护种姓制度,维护婆罗门阶层的特权地位,具有狭隘性,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肯定印度教的多元宽容,而非指出其局限,排除C项;“消除矛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3春·重庆沙坪坝·高三校考)下表总结了阿拉伯帝国时期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据此可推知( )
类别 名称 简介
数学 《积分和方程计算》 直到16世纪一直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代数学和阿拉伯数字计数法,通过这部著作传入欧洲。
文学 《天方夜谭》 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民间故事,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
历史 《黄金草原和珍玉宝藏》 第一卷为东西方各国历史概要,后三卷为阿拉伯帝国史,是研究阿拉伯帝国历史及当时世界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
A.希腊化时代新的文化中心的形成 B.文艺复兴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C.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D.阿拉伯帝国时期经济繁荣
【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时期(西亚)。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时期的数学、文学和历史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根据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的经济是文化成就的基础,D项正确;A选项史实错误,阿拉伯帝国时期不属于希腊化时代,排除A项;B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文化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积分与方程计算》没有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3·湖北·联考模拟预测)有学者指出:“受翻译运动的影响,那些希腊语版本早已遗失的古希腊哲学和其他科学著作才得以成为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现代欧洲文明体系的形成,正是得益于这些来自沙漠的游牧人旺盛的好奇心和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不懈学习与吸收。”这一观点( )
A.论证了阿拉伯人引领文化发展潮流 B.指出了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和特点
C.旨在强调阿拉伯人吸收创新的意义 D.意在揭示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质题、推断题。时空: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翻译运动时期,阿拉伯人在保存了中世纪失传的古代希腊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为现代欧洲文明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这一言论强调了阿拉伯人吸收创新的意义,C项正确;材料反映阿拉伯人在古典文化保存和现代欧洲文明兴起所作的贡献,而不是对文化发展潮流的引领,排除A项;材料反映阿拉伯人吸收古希腊文化,而没有提到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和特点,排除B项;该学者的主要目的是阿拉伯人于现代欧洲文明兴起的关系,而不是揭示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3·湖南岳阳·模拟预测)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同时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类活动的情况,如图为某国商人商业活动示意图。由此可知该国( )
A.对外贸易完全控制在国家手中 B.商人活动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
C.商人垄断了跨洲的陆海交通线 D.商业活动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据材料“巴格达”“麦加”“长安”及陆上、海上两条主要交通线可知,这是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阿拉伯商人足迹东至中国,西达西班牙、热那亚,南到非洲内陆,活动遍及中华文明区、阿拉伯文明区、欧洲文明区、非洲文明区,B项正确;“国家手中”不合史实,阿拉伯民间商人积极从事对外贸易,排除A项;“垄断了”不合史实,当时该范围内文明区的商人都参与着对外贸易,排除C项;“世界市场”不合史实,世界市场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3·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模拟预测)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的绘画艺术,题材极其广泛,有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戏曲场景和山川景物等。浮世绘往往以彩色木版画的形式,大量印刷出版。下图是葛饰北斋所绘《富岳三十六景》之一,据此可知,该艺术形式( )
A.体现了皇室贵族的审美趣味 B.其产生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
C.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D.反映了幕府时代的社会危机
【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03—1867(日本)。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封建社会晚期的江户时代,由于经济增长,城市里出现了市民文化,市民阶层对艺术品的需求量增大,浮世绘的题材极其广泛,有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戏曲场景和古典名著插图等,浮世绘可以说是江户时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唯物史观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该艺术形式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C项正确;浮世绘题材极其广泛,代表市民阶层对艺术的审美,并非体现了皇室贵族的审美趣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浮世绘与西方艺术的关系,无法得出其产生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排除B项;从浮世绘中可以看到日本德川幕府时期民众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危机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2023·河北·模拟预测)某学者认为,好奇心使古代阿拉伯人在炼金术领域取得成果。比如:蒸馏、加热、溶解等方法,以及改变物质物理形态的其他方法都被发明或改进了;许多化合物被成功地合成,尽管关于化学反应的观点十分荒谬。该学者意在强调,在古代阿拉伯( )
A.封建迷信的影响力减弱 B.社会需求助推科学发展
C.世界不同文明相互交流 D.经济转型引发观念更新
【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得出主要结论:古代阿拉伯的医学家对黄金等矿物的“好奇心”,使其在炼金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说明了社会需求助推科学发展,B项正确;炼金术主要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具有封建迷信色彩,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古代阿拉伯,未涉及世界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炼金术的发展,没有体现经济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3·广东深圳·模拟预测)公元9世纪,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纸店和书店林立。哈里发麦蒙与拜占庭的关系缓和后,曾派遣大翻译家侯奈因访问君士坦丁堡,请求拜占庭皇帝代为搜集希腊古籍。麦蒙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使得巴格达成为汇集古典文化的汪洋大海。由此可知( )
A.巴格达成为希腊化世界的中心 B.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C.拜占庭文明影响到奥斯曼帝国 D.日耳曼人注重吸收欧洲传统文化
【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9世纪(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请求拜占庭皇帝代为搜集希腊古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汇集了拜占庭和希腊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巴格达并未成为希腊化世界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奥斯曼帝国,无法得知拜占庭文明影响到奥斯曼帝国,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阿拉伯人,并未涉及日耳曼人,排除D项。故选B项。
16.(2023·广东惠州·一模)黑格尔指出:“阿拉伯人之获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这件事具有这样的历史意义:最初乃是通过这条道路,西方才知悉了亚里士多德。对亚里士多德作品的译注和亚里士多德的章句的汇编,对西方各国,成了哲学的源泉。”黑格尔重在强调,阿拉伯人( )
A.保存了希腊的古典文化 B.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D.创造了辉煌的哲学成果
【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阿拉伯帝国)。据材料内容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湮没无闻,得益于阿拉伯人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译注和编辑,西方人才获悉亚里士多德,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阿拉伯人对文化的保存,无法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B项:希腊三哲的思想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排除C项;材料重点强调阿拉伯人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译注和汇编,并非创造哲学成果,排除D项。故选A项。
17.(2023春·湖南·高三联考)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这( )
A.反映希腊哲学在欧洲影响巨大 B.得益于欧洲商品经济发展
C.说明阿拉伯扮演文化桥梁作用 D.促进了欧洲实用哲学发展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上,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材料体现了阿拉伯扮演文化桥梁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扮演了文化桥梁的作用,“反映希腊哲学在欧洲影响巨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阿拉伯对文化的重要作用,无法体现“得益于欧洲商品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阿拉伯扮演了文化桥梁的作用,没有展现实用哲学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8.(2023·黑龙江·一模)公元8世纪初,倭马亚王朝哈里发阿布杜·马立克下令,规定阿拉伯语为国家正式语言,一切公文都使用阿拉伯语,以取代叙利亚通用的希腊语,伊拉克和东方各省通用的帕拉维语,以及埃及的科普特语。各国古籍,大量被翻译为阿拉伯语。这一举措( )
A.促成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推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发展
C.导致了阿拉伯帝国分崩离析 D.消除了帝国境内各民族间隔
【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8世纪(阿拉伯)。根据材料“阿拉伯语为国家正式语言,一切公文都使用阿拉伯语,以取代叙利亚通用的希腊语,伊拉克和东方各省通用的帕拉维语,以及埃及的科普特语。各国古籍,大量被翻译为阿拉伯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倭马亚王朝 在全国推行阿拉伯语,有利于阿拉伯文化的传播以及伊斯兰教的发展,B项正确;文艺复兴起源自14世纪的欧洲,与阿拉伯地区无关,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这一举措不会导致阿拉伯帝国的崩溃,排除C项;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民族间隔也不会因语言的推广而消除,排除D项。故选B项。
19.(2023·天津河西·模拟预测)《天方夜谭》是一本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中国的男孩阿拉丁与邪恶的非洲魔法师斗智斗勇,最终取得神灯并成为国王的故事。这反映出( )
A.阿拉伯文化具有多元性 B.阿拉伯文化具有统一性
C.两河流域文明历代相承 D.两河流域文明历史悠久
【答案】A【详解】根据“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中国的男孩阿拉丁与邪恶的非洲魔法师斗智斗勇”得出《天方夜谭》作为阿伯的民间故事集,根据材料可知吸收了中国和非洲的因素,因而具有文明的多元性,A项正确;统一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的内容反映的不是统一性,而是多元性,排除B项;阿拉伯不处于两河流域,排除CD项。故选A项。
20.(2023秋·辽宁辽阳·统考期末)《天方夜谭》汇集了古代近东、小亚细亚和其他地区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形象地再现了中世纪时期阿拉伯文明以及周边文明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图景。这反映出古代阿拉伯文明( )
A.推崇帝国统治 B.具有包容性
C.以和谐为理念 D.极富扩张性
【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汇集了古代近东、小亚细亚和其他地区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再现中世纪时期阿拉伯文明以及周边文明,这反映出古代阿拉伯文明具有包容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阿拉伯的帝国统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阿拉伯文化体现和谐理念,排除C项;极富扩张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秋·北京石景山·期末)文明的传承与互鉴
材料一 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波斯帝国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答案】(1)条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相对开明的政策。
影响: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
(2)作用: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
例子: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一“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得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根据材料一“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得出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根据材料一“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得出相对开明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方面回答。影响:根据材料一“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和所学知识得出,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
(2)作用:根据材料二“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得出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例子:关于两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阿拉伯数字、将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等方面回答。
三、论述题
22.(2023春·广东惠州·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
——改编自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根据材料,围绕“文明交流”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古代、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答案】示例1:
论题:文明的交流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阐释: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中国、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印度数字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中国的炼丹术都是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借鉴阿拉伯文化保存的希腊、罗马文献、中国的发明技术等,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进步和欧洲科学的发展,有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传到世界各地,丰富了饮食种类,改变了饮食结构,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总之,世界文明呈多元发展格局,文明的交流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共同进步。
示例2:
论题:文明的多层次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阐述:制度交流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古代日本开展大化改新,学习中国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政治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完善了日本统治制度。
文化交流使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亚历山大帝国在扩张过程中,把希腊文化传播到所到之处,并把希腊文化与埃及文化、西亚文化、印度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区域——“希腊化世界”。
经济交流推动社会发展。新航路开辟使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传到世界各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
总之,文化交流的层次与内容非常丰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类,时空是古代和近现代世界。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主要论述的是文明交流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结合史实,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可得出文明的交流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其次,结合阿拉伯帝国传播东西方文化以及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传到世界各地等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要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