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怀化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2 14:30:4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怀化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考古学家在某一早期人类遗址中发现了一 些古人类头骨化石,头骨具有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等特征;遗址中还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用火痕迹。该早期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思想主张中属于孔子的是(  )
A.”以法治国” B.”顺应自然”
C.”兼爱”“非攻” D.”仁者爱人”
3.”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以上内容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它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4.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是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  )
A.改汉姓 B.穿汉服 C.通汉婚 D.用汉语
5.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景象。下列盛世出现在唐朝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6.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陆续采取了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民用企业、筹建新式海陆军、举办新式学堂、外派留学生等措施。该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扶清灭洋” D.”振兴中华”
7.1940年,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对日军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见右图),这一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平型关大捷
8.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其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是(  )
A.董存瑞 B.黄继光 C.罗盛教 D.邱少云
10.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大会。”它”指的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1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我们从中可以了解(  )
A.古中国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D.古印度文明
12.小明同学在归纳世界古代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时,罗列了四个国家(见下表)。
世界古代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西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拜占庭帝国
其中不属于地跨三洲大帝国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3.14至17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下列人物和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但丁——《神曲》 B.达·芬奇——《哈姆雷特》
C.拉斐尔——《最后的晚餐》 D.莎士比亚——《蒙娜丽莎》
14.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人,他坚信地圆说,向往东方。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87名船员分乘3艘船,从西班牙出发,开始航行。下列选项与他航行史实相符的是(  )
A.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B.”发现”美洲新大陆
C.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D.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15.某文献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 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建立新的政府。”据此推断该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6.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都是为了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B.都改变了社会性质,有利于社会进步
C.都是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改革
D.都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17.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1914年爆发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B.1914 年6月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
C.列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矛盾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18.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次革命爆发的时间是(  )
A.1917年3月 B.1917年10月 C.1917年11月 D.1918年11月
19.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讲道:”我们最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据此可知罗斯福政府推出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0.时空坐标法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下图是小明同学绘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空坐标图,图中时间与事件对应有误的是(  )
A B C D
A.1939年9月 B.1942年1月
C.1942年7月-1943年2月 D.1945年9月
21.湖南各族先民创造了光彩夺目的青铜文化,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文物出土于湖南境内的是(  )
A. B.
C. D.
22.战国时期的屈原和西汉时期的某一 人物先后流寓湖南,他们写出了大量富于创造性的作品,反映出忧国忧民、不懈探索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开启了湖湘文化的源头。这一人物是(  )
A.贾谊 B.魏源 C.周敦颐 D.曾国藩
23.在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中,湖南涌现出大批仁人志士,其中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  )
A.陈天华 B.黄兴 C.宋教仁 D.蔡锷
24.2023年5月4日至7日,首届湖南(怀化)RCEP经贸博览会在怀化举办。以下关于怀化古代历史论述正确的是(  )
A.战国时期的怀化属黔中郡管辖
B.怀化被称为火车拖出来的城市
C.粟裕、滕代远、向警予都是怀化籍革命人士
D.1945 年9月2日在芷江举行日本受降仪式
二、非选择题(25题14分,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0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祖至元二十八年冬十月,乃命杨祥充宣抚使……并给银符,往使琉球。
——摘自《元史·琉球传》
材料二:本朝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万年。其子郑经改东都日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次年)设置……隶属福建省。领县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县,领县四。
——摘自 《清一统志台湾府》
材料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五关。”
——杨昌浚《七绝》
材料五:和平解决 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社会制度、生活。
——摘自徐斌《理性的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元朝和清朝前期管辖台湾的行政机构。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回答出清朝时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边疆领土完整的两次军事行动。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为解决台湾问题,国家采取的”独特的模式”是什么?
(4)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为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应该怎么做?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来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材料四: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时期和重要人物。明朝初期进一步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例中国近代屈辱外交的史实。写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取得的哪项成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当今世界格局呈现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感想。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摘自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18 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新经济”,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五:科学技术从来没 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摘自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请回答:
(1) 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材料一提到了三大发明,还有一大发明是什么?北宋哪一人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材料二中提到的工业革命最先在哪一国家开始?它把人类带人什么时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你列举三例”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的科技成果。
(4)材料四中”新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根据材料五并结合自身,谈.谈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该怎么做。
28.述评题。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斗争、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开国大典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阅读以上文字和图片并结合所学,就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简要叙述,并进行评价。
述评要求:史实正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评价合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古人类头骨化石,头骨具有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 ”“ 遗址中还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用火痕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北京人。A、C、D不符合题意,错误;B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熟记相关知识。
2.【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分析可知,A、B、C不符合题意,错误;D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要熟记相关知识。
3.【答案】A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该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要熟记相关知识。
4.【答案】D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孝文帝改革中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分析可知,A、B、C不符合题意,错误;D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要熟记知识点并分析题干内容解题。
5.【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文景之治”是西汉时的盛世局面,A错误;
“光武中兴”是东汉时的盛世局面,B错误;
“开元盛世”是唐朝时的盛世局面,C正确;
“康乾盛世”是清朝时的盛世局面,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盛世局面,要熟记相关知识。
6.【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要熟记相关知识点。
7.【答案】B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1940年,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 ”“ 这一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百团大战。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要熟记相关知识点。
8.【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辽沈战役的影响,要熟记相关知识点。
9.【答案】D
【知识点】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是邱少云。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中的战斗英雄,要掌握相关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要熟记相关知识。
11.【答案】C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A、B、D不符合题意,错误;C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要了解相关知识并熟记。
12.【答案】B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亡;拜占庭帝国的兴亡;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疆域都地跨欧、亚、非三洲,A、C、D不符合题意,错误;西罗马帝国没有地跨欧、亚、非三洲,B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疆域范围,要熟记相关知识。
13.【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
《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莎士比亚,B错误;
《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时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要熟记相关知识。
14.【答案】D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麦哲伦的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分析可知,A、B、C不符合题意,错误;D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要熟记并梳理清楚开辟新航路的相关知识点。
15.【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根据题干中“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 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分析可知,体现了《人权宣言》中的人权、自由、平等等权利。A、C、D不符合题意,错误;B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权宣言》的内容,熟记相关知识并结合题干材料分析解题。
16.【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该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且两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通过改革两国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本国社会的进步。分析可知,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整合能力,要充分理解事件相关知识,从中整理出二者相同和不同之处。
17.【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后来居上的欧洲强国企图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资源,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它们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欧洲各国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成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了解一战爆发的背景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
18.【答案】C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917年11月,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要熟记相关知识点。
19.【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是推行“以工代赈”。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要正确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结合题干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20.【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D正确;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10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发生在1942年7月-1943年2月,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战期间重大事件的时间,要熟记知识点同时要注意审清题意。
21.【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A符合题意,正确;
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B不符合题意,错误;
铜鼎出土于河南偃师西南二里头村,C不符合题意,错误;
三星堆青铜面具出土于四川广汉,D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的青铜器,首先要认识青铜器,其次要了解相关青铜器的资料。
22.【答案】A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符合题意,A正确;
魏源是清朝人,不符合题意,B错误;
周敦颐是宋朝文学家,不符合题意,C错误;
曾国藩是清末高官,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历史人物,仔细审题利用排除法选出答案。
23.【答案】D
【知识点】中华民国;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蔡锷在护国战争中功勋卓著,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护国战争,要审清题意,了解相关知识解题。
24.【答案】B
【知识点】湖南
【解析】【分析】A、C、D是属于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错误;B是历史论述,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历史论述,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论述,同时注意审题。
25.【答案】(1)元:澎湖巡检司;清:台湾府;
(2)雅克萨之战;左宗棠收复新疆;
(3)由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了大陆和台湾的分离;模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等。
【知识点】左宗棠收复新疆;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186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2)分析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5年和1686年,康熙皇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1689年,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伊犁。为加强西北边塞,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督办新疆军务,成功收复新疆。
(3)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台湾和大陆分离。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故答案为:(1)元:澎湖巡检司;清:台湾府;(2)雅克萨之战;左宗棠收复新疆;(3)由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了大陆和台湾的分离;模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台湾问题,要掌握台湾与大陆的相关历史,熟记相关的知识点。
26.【答案】(1)时期:西汉;人物:张骞;壮举:郑和下西洋;
(2)屈辱外交:《南京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等(任答两点即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弱国无外交。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1)西汉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互相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郑和的远航,时间长,规模达,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遭受帝国主义的入侵,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饱受欺凌和压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根据材料三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图二乔冠华率领的中国外交团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国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分析以上材料可知,国家综合国力越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就越大,综合国力越弱,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就越小,所以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弱国无外交。
故答案为:(1)时期:西汉;人物:张骞;壮举:郑和下西洋;(2)屈辱外交:《南京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等(任答两点即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弱国无外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外交的发展变化,熟记相关知识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弱国无外交,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27.【答案】(1)造纸术;毕昇;
(2)英国;蒸汽时代;
(3)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电灯、内燃机等(任答三例即可);
(4)全球化和信息化;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分析】(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匠人毕昇发明的。
(2)根据材料二中“ 18 世纪60年代开始的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它最早开始于英国的纺织行业,随着蒸汽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3)分析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随着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各国发明家发明了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等。
(4)根据材料四中“ 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综合分析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的革新推动社会的进步,也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鼓励创新。
故答案为:(1)造纸术;毕昇;(2)英国;蒸汽时代;(3)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电灯、内燃机等(任答三例即可);(4)全球化和信息化;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熟记相关知识点并正确分析材料审清题意。
28.【答案】示例: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被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发动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吸取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随后爆发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大局为重,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并为经济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随后实行的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再次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不断努力。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敌后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被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创建人民军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最终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成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改革开放等政策,推动经济的发展,并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故答案为:示例: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被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发动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吸取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随后爆发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大局为重,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并为经济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随后实行的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再次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不断努力。
【点评】本题要审清题干,并从所学知识中选取相关史实,形成文字,回答问题。要注意表述要清楚,史实选取要符合题意,语言要简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怀化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考古学家在某一早期人类遗址中发现了一 些古人类头骨化石,头骨具有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等特征;遗址中还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用火痕迹。该早期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古人类头骨化石,头骨具有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 ”“ 遗址中还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用火痕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北京人。A、C、D不符合题意,错误;B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熟记相关知识。
2.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思想主张中属于孔子的是(  )
A.”以法治国” B.”顺应自然”
C.”兼爱”“非攻” D.”仁者爱人”
【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分析可知,A、B、C不符合题意,错误;D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要熟记相关知识。
3.”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以上内容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它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答案】A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该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要熟记相关知识。
4.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是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  )
A.改汉姓 B.穿汉服 C.通汉婚 D.用汉语
【答案】D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孝文帝改革中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分析可知,A、B、C不符合题意,错误;D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要熟记知识点并分析题干内容解题。
5.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景象。下列盛世出现在唐朝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文景之治”是西汉时的盛世局面,A错误;
“光武中兴”是东汉时的盛世局面,B错误;
“开元盛世”是唐朝时的盛世局面,C正确;
“康乾盛世”是清朝时的盛世局面,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盛世局面,要熟记相关知识。
6.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陆续采取了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民用企业、筹建新式海陆军、举办新式学堂、外派留学生等措施。该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扶清灭洋” D.”振兴中华”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要熟记相关知识点。
7.1940年,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对日军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见右图),这一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平型关大捷
【答案】B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1940年,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 ”“ 这一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百团大战。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要熟记相关知识点。
8.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其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辽沈战役的影响,要熟记相关知识点。
9.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是(  )
A.董存瑞 B.黄继光 C.罗盛教 D.邱少云
【答案】D
【知识点】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是邱少云。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中的战斗英雄,要掌握相关知识。
10.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大会。”它”指的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要熟记相关知识。
1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我们从中可以了解(  )
A.古中国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D.古印度文明
【答案】C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A、B、D不符合题意,错误;C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要了解相关知识并熟记。
12.小明同学在归纳世界古代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时,罗列了四个国家(见下表)。
世界古代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西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拜占庭帝国
其中不属于地跨三洲大帝国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答案】B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亡;拜占庭帝国的兴亡;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疆域都地跨欧、亚、非三洲,A、C、D不符合题意,错误;西罗马帝国没有地跨欧、亚、非三洲,B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疆域范围,要熟记相关知识。
13.14至17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下列人物和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但丁——《神曲》 B.达·芬奇——《哈姆雷特》
C.拉斐尔——《最后的晚餐》 D.莎士比亚——《蒙娜丽莎》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
《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莎士比亚,B错误;
《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时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要熟记相关知识。
14.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人,他坚信地圆说,向往东方。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87名船员分乘3艘船,从西班牙出发,开始航行。下列选项与他航行史实相符的是(  )
A.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B.”发现”美洲新大陆
C.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D.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答案】D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麦哲伦的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分析可知,A、B、C不符合题意,错误;D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要熟记并梳理清楚开辟新航路的相关知识点。
15.某文献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 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建立新的政府。”据此推断该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根据题干中“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 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分析可知,体现了《人权宣言》中的人权、自由、平等等权利。A、C、D不符合题意,错误;B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权宣言》的内容,熟记相关知识并结合题干材料分析解题。
16.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都是为了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B.都改变了社会性质,有利于社会进步
C.都是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改革
D.都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该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且两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通过改革两国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本国社会的进步。分析可知,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整合能力,要充分理解事件相关知识,从中整理出二者相同和不同之处。
17.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1914年爆发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B.1914 年6月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
C.列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矛盾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后来居上的欧洲强国企图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资源,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它们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欧洲各国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成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了解一战爆发的背景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
18.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次革命爆发的时间是(  )
A.1917年3月 B.1917年10月 C.1917年11月 D.1918年11月
【答案】C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917年11月,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要熟记相关知识点。
19.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讲道:”我们最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据此可知罗斯福政府推出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是推行“以工代赈”。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要正确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结合题干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20.时空坐标法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下图是小明同学绘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空坐标图,图中时间与事件对应有误的是(  )
A B C D
A.1939年9月 B.1942年1月
C.1942年7月-1943年2月 D.1945年9月
【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D正确;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10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发生在1942年7月-1943年2月,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战期间重大事件的时间,要熟记知识点同时要注意审清题意。
21.湖南各族先民创造了光彩夺目的青铜文化,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文物出土于湖南境内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A符合题意,正确;
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B不符合题意,错误;
铜鼎出土于河南偃师西南二里头村,C不符合题意,错误;
三星堆青铜面具出土于四川广汉,D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的青铜器,首先要认识青铜器,其次要了解相关青铜器的资料。
22.战国时期的屈原和西汉时期的某一 人物先后流寓湖南,他们写出了大量富于创造性的作品,反映出忧国忧民、不懈探索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开启了湖湘文化的源头。这一人物是(  )
A.贾谊 B.魏源 C.周敦颐 D.曾国藩
【答案】A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符合题意,A正确;
魏源是清朝人,不符合题意,B错误;
周敦颐是宋朝文学家,不符合题意,C错误;
曾国藩是清末高官,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历史人物,仔细审题利用排除法选出答案。
23.在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中,湖南涌现出大批仁人志士,其中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  )
A.陈天华 B.黄兴 C.宋教仁 D.蔡锷
【答案】D
【知识点】中华民国;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蔡锷在护国战争中功勋卓著,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护国战争,要审清题意,了解相关知识解题。
24.2023年5月4日至7日,首届湖南(怀化)RCEP经贸博览会在怀化举办。以下关于怀化古代历史论述正确的是(  )
A.战国时期的怀化属黔中郡管辖
B.怀化被称为火车拖出来的城市
C.粟裕、滕代远、向警予都是怀化籍革命人士
D.1945 年9月2日在芷江举行日本受降仪式
【答案】B
【知识点】湖南
【解析】【分析】A、C、D是属于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错误;B是历史论述,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历史论述,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论述,同时注意审题。
二、非选择题(25题14分,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0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祖至元二十八年冬十月,乃命杨祥充宣抚使……并给银符,往使琉球。
——摘自《元史·琉球传》
材料二:本朝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万年。其子郑经改东都日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次年)设置……隶属福建省。领县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县,领县四。
——摘自 《清一统志台湾府》
材料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五关。”
——杨昌浚《七绝》
材料五:和平解决 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社会制度、生活。
——摘自徐斌《理性的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元朝和清朝前期管辖台湾的行政机构。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回答出清朝时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边疆领土完整的两次军事行动。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为解决台湾问题,国家采取的”独特的模式”是什么?
(4)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为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1)元:澎湖巡检司;清:台湾府;
(2)雅克萨之战;左宗棠收复新疆;
(3)由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了大陆和台湾的分离;模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等。
【知识点】左宗棠收复新疆;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186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2)分析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5年和1686年,康熙皇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1689年,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伊犁。为加强西北边塞,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督办新疆军务,成功收复新疆。
(3)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台湾和大陆分离。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故答案为:(1)元:澎湖巡检司;清:台湾府;(2)雅克萨之战;左宗棠收复新疆;(3)由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了大陆和台湾的分离;模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台湾问题,要掌握台湾与大陆的相关历史,熟记相关的知识点。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来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材料四: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时期和重要人物。明朝初期进一步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例中国近代屈辱外交的史实。写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取得的哪项成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当今世界格局呈现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1)时期:西汉;人物:张骞;壮举:郑和下西洋;
(2)屈辱外交:《南京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等(任答两点即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弱国无外交。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1)西汉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互相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郑和的远航,时间长,规模达,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遭受帝国主义的入侵,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饱受欺凌和压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根据材料三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图二乔冠华率领的中国外交团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国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分析以上材料可知,国家综合国力越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就越大,综合国力越弱,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就越小,所以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弱国无外交。
故答案为:(1)时期:西汉;人物:张骞;壮举:郑和下西洋;(2)屈辱外交:《南京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等(任答两点即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弱国无外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外交的发展变化,熟记相关知识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弱国无外交,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摘自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18 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新经济”,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五:科学技术从来没 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摘自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请回答:
(1) 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材料一提到了三大发明,还有一大发明是什么?北宋哪一人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材料二中提到的工业革命最先在哪一国家开始?它把人类带人什么时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你列举三例”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的科技成果。
(4)材料四中”新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根据材料五并结合自身,谈.谈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该怎么做。
【答案】(1)造纸术;毕昇;
(2)英国;蒸汽时代;
(3)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电灯、内燃机等(任答三例即可);
(4)全球化和信息化;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分析】(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匠人毕昇发明的。
(2)根据材料二中“ 18 世纪60年代开始的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它最早开始于英国的纺织行业,随着蒸汽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3)分析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随着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各国发明家发明了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等。
(4)根据材料四中“ 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综合分析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的革新推动社会的进步,也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鼓励创新。
故答案为:(1)造纸术;毕昇;(2)英国;蒸汽时代;(3)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电灯、内燃机等(任答三例即可);(4)全球化和信息化;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熟记相关知识点并正确分析材料审清题意。
28.述评题。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斗争、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开国大典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阅读以上文字和图片并结合所学,就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简要叙述,并进行评价。
述评要求:史实正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评价合理。
【答案】示例: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被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发动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吸取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随后爆发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大局为重,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并为经济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随后实行的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再次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不断努力。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敌后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被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创建人民军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最终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成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改革开放等政策,推动经济的发展,并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故答案为:示例: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被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发动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吸取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随后爆发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大局为重,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并为经济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随后实行的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再次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不断努力。
【点评】本题要审清题干,并从所学知识中选取相关史实,形成文字,回答问题。要注意表述要清楚,史实选取要符合题意,语言要简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