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22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课件 (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下册22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课件 (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2 21:1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读读第七单元篇章页上的这句名言,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法国]罗曼·罗兰
《古诗三首》
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三首》,去诗歌中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
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洛”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背诵两首古诗。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学习目标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本节重点
诵读正音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luò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róng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 卢 纶
诵读正音
塞下曲
dùn
chán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lún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 王 冕
yàn
诵读正音
miǎn
墨梅
qián
kūn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集中识字




luò
chán
yàn
qián

róng
“洛阳”是地名,作者的故乡,也是朋友要去的地方。
“单于”是匈奴的首领。诗中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
“乾”为天,“坤”为地,“乾坤”在诗中的意思是指天地间。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kūn
芙蓉是花名,
诗中的“芙蓉楼”
是建筑名,故址
在今江苏镇江北,
下临长江。
古代文房
四宝之一,写
毛笔字磨墨用
的文具。
知人论世
大家好,我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字少伯。我擅长七言绝句,人称“诗家夫子王江宁”。主要作品有《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等。
大家好,我是唐代诗人卢纶,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我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大家好,我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字元章,号老村、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出身农家,幼年家贫。年轻时热衷功名,屡应试不中,遂绝意仕途,浪迹江湖。一生清贫,依靠卖画为生,存世代表作有《墨梅图》。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310—1359)
王冕
(739—799)
卢纶
(约698—约757)
王昌龄
结合古诗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芙蓉楼送辛渐》和《塞下曲》这两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结合注释自读古诗。
借助古诗注释,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全班交流整首诗的诗意。
合作探究
探究过程
探究任务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请你结合注释自读古诗,四人一组,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探究活动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寒雨连江夜入吴②,
平明③送客楚山④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⑤在玉壶。
芙蓉楼①送辛渐
[唐]王昌龄
注释
探究活动
①[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
②[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③[平明]天刚亮。
④[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
⑤[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借助古诗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探究活动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借助古诗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塞下曲
[唐]卢纶
月 黑 雁 飞 高,
单 于①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②逐,
大 雪 满 弓 刀。
注释
①[单于]匈奴的首领。诗中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
②[骑]骑兵。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宋]陆游
成果展示
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天刚亮。
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
在芙蓉楼送别朋友辛渐。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用玉做成的,晶莹剔透的盛酒器。
借助古诗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
借助古诗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月 黑 雁 飞 高,
单 于 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 逐,
大 雪 满 弓 刀。
塞下曲
[唐] 卢纶
成果展示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内容多写边塞征战主题。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带着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天而降,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塞,指边界上险要的地方。塞下就是边塞附近,也指北方边境地区。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骑兵。
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
篆书“遁”的左半边表示行走,右半边是护身的盾牌。持盾而逃就叫“遁”。“遁逃”指偷偷地逃跑。
结合补充资料,深入理解诗歌内容,说说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诗歌。
·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明确要求。
·结合补充资料,小组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合作探究
探究过程
探究任务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这首诗写到了哪些景物?请用“ ”圈岀来。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孤独离情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
离愁别绪
前两句诗,王昌龄藏情于景中。他在景物中藏了什么情感?你是怎么找到的?
探究活动
这首诗一半写景,另一半写王昌龄临别时对辛渐的叮咛。叮咛了什么?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探究活动
请你结合补充资料,说说本诗中“冰心”“玉壶”指什么?表现了王昌龄怎样的精神品格?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南朝)鲍照《代白头吟》
译:人像垂下的红丝绳一样耿直,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清透。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初唐)骆宾王《送别》
译:离别的时候心里拿什么赠送给你,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的真情。
鲍照用“玉壶冰”比喻清透的人品,骆宾王用“玉壶冰”比喻纯洁的真情。
冰心:指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玉壶:指用玉做成,晶莹剔透的盛酒器,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
表现了王昌龄冰清玉洁、清廉正直、坚持操守、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
探究活动
王昌龄没有请辛渐给亲友捎带平安、祝福等话语,只让带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为什么呢?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被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当县尉,但他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杀害。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
王昌龄想用这句诗,表明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本心的高洁品格。
探究活动
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与朋友的离愁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格。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朗读前两句时,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读出依依惜别及孤独之情。
朗读后两句时,要读出叮咛和嘱托的意味,也要读出作者内心对清廉正直的坚持。
请你带着这样的情感读一读!
探究活动
短短二十个字,就讲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的故事。你能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吗?可以选用诗中的关键字组合。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雪夜逐单于
雪夜追穷寇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探究活动
塞下地广人稀,夜晚本应万籁俱寂,诗中的塞下之夜却很反常。你能从哪些字中读出反常?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飞”“逃”“逐”“满”四个字,让整首诗洋溢着紧张的战斗气氛。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大雁本该熟睡,却高高飞起来。
夜色如漆,单于偷偷地逃跑。
追击逃兵,不用大部队,只用轻装的骑兵。
大雁还没有飞向南方,雪就下起来,且来得快、下得大。天气非常寒冷。
探究活动
单于黑夜逃跑,将士们是怎么得到这个消息的?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塞下曲
[唐]卢纶
飞起的大雁把他们的行踪暴露了。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将士们虽然在休息,却很警觉,他们从大雁的惊飞猜测单于逃跑了。
这两句诗
让我们看到了怎样的将士?
机警、训练有素、善战……
探究活动
想象画面,朗读诗句。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所听
所想
前两句诗虽只有短短十个字,却有力地表现了战斗前紧张的气氛。
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大雁受惊、单于逃跑时的偷偷摸摸,读出将士的机警。
探究活动
面对单于的夜遁逃,将士们打算怎么做?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塞下曲
[唐]卢纶
敌军趁夜色偷偷逃走,说明他们怕唐军,我军有必胜的信念。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轻骑快捷,便于追击,可见唐军胜券在握。
为什么只带着轻
装骑兵去追?
探究活动
欲将轻骑逐,天上却下起了雪,这是一场怎样的雪?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塞下曲
[唐]卢纶
雪下得特别大,从“满”字可知,片刻之间,弓刀上就落满了雪花。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从这
里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将士?
英勇善战、不怕困难……
“大雪”的寒气和“弓刀”的寒光写出了战场上的肃杀之气。一个“满”字,说明作战环境恶劣,大雪说下就下。将士们长期驻守这里,保家卫国,精神可嘉。
探究活动
故事的结果、古诗的结尾都落在大雪上,戛然而止,让我们浮想联翩。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边塞天气变幻莫测,将士们追不追?
天气如此寒冷,还追不追?
道路难走,还追不追?
英勇无畏
探究活动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大唐有这样的士兵,必将战无不胜!想象画面,说一说朗读全诗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
朗读的时候,前两句应读出月黑、雁飞、遁逃的紧张气氛,后两句语调要高昂,读出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请你带着这样的情感读一读!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成果展示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古诗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后两句言志,表现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本诗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戍守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战斗紧张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英勇无畏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离别孤独
洁身自好





书写指导

书写要上收下放。

上下结构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书写要上收下放。“蓉”字撇捺左右舒展如鸟翅,下部的“口”上方不要多写一横。
书写指导

要写得左窄右宽。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要上下收,中间放。“壶”字下面是“业”,不是“亚”,不能多写一横。
左右结构
上中下结构





书写指导

左上包右下,单人并排,左小右大,四横间距均匀。
半包围结构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迁徙的鸟,是单人旁加“隹”(短尾鸟的总称),不要写成“住” 。





课堂小结
古诗三首
示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塞下曲
[唐] 卢纶
离别 孤独
洁身自好
紧张 机警
英勇无畏
精神品格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课后作业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