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氧化还原反应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S作还原剂 B.是弱电解质
C.每生成转移 D.反应为置换反应
2.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氯气与水反应:
B.NaClO溶液与溶液反应溶液变棕黄色:
C.向酸性溶液中滴加双氧水:
D.向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3.《天工开物》记载:“凡火药以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而后火药成声”。其中涉及的主要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硝石的主要成分为硝酸盐 ②硫磺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③火药可用于制作烟花爆竹 ④每消耗1mol ,该反应转移5mol电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剂与还原剂是不同物质的是
A.2KClO32KCl+3O2↑ B.CaCO3+2HCl=CaCl2+CO2↑+H2O
C.SO2+Cl2+2H2O=H2SO4+2HCl D.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5.关于反应4CO2+SiH44CO+Si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是氧化产物 B.SiH4发生还原反应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D.还原性:SiH4>CO
6.是常见的氧化剂,可氧化、、等离子,且已知还原性:。在和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组不合理的是
A.、、 B.、、
C.、、 D.、、、
7.在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A.6∶1 B.5∶1 C.1∶1 D.3∶1
8.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A. B. C.NaCl D.
9.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中仅体现氧化性
B.发生反应,转移3mol电子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0.次磷酸钠(NaH2PO2)可用作药物和镀镍时的还原剂,反应原理为CuSO4+2NaH2PO2+2NaOH= Cu+2NaH2PO3+Na2SO4+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NaH2PO2有被CuSO4氧化
B.若1 mol H3PO3最多消耗2 mol NaOH, 则Na2HPO3是正盐
C.反应中每转移6.02 ×1023个e-,则生成标准状况下5.6 L H2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1.反应3NaClO+2FeCl3+10NaOH=2Na2FeO4+9NaCl+5H2O,还原剂是
A.NaClO B.FeCl3 C.NaOH D.NaCl
12.对过氧化氢在下列三个反应中:①H2O2+H2S=2H2O+S↓、②2H2O22H2O+O2↑、③H2O2+Cl2=2HCl+O2,所起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起相同作用 B.起不同作用
C.只起氧化剂的作用 D.只起还原剂的作用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 Fe(OH)3+3H+= Fe3++3H2O
B.向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 2Na2O2+2Cu2++2H2O= 4Na++2Cu(OH)2↓+O2↑
C.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 2I-+H2O2=I2+2OH-
D.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 +2H+= SO2↑+H2O
14.古代科学典籍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还原性者为
A.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B.脂水(石油):“高奴县出脂水,……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
C.胡粉:“胡粉得雌黄()而色黑(PbS),盖相恶也”
D.炉甘石():“其(炉甘石)底铺薪,发火煅红,……即倭铅(Zn)也”
15.N2O俗称“笑气”,医疗上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下述反应能产生N2O:3CO+2NO2=3CO2+ N2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是氧化剂
B.NO2发生氧化反应
C.NO2被还原
D.常温常压下,0.2 mol NO2参加反应会生成6.72 L CO2
二、填空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下列物质:①SO2 ②石墨 ③氨水 ④液氯 ⑤H2SO4 ⑥盐酸 ⑦漂白粉 ⑧含氧40%的氧化镁 ⑨CuSO4·5H2O ⑩熔融NaCl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
(2)已知Be(OH)2与Al(OH)3都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写出Be(OH)2分别与NaOH溶液、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硫酸铁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2)新制氯水中含有多种微粒,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氯水中,溶液显红色起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过一会儿,溶液颜色逐渐褪去,起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
(3)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4)双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填空:_______。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填化学式)。
(5)已知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①
②
③
由此推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_______。
A. B.
C. D.
三、计算题
18.饮用水中的NO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的浓度,可以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还原为N2,其化学方程式为: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__,还原产物是__。
(2)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
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
(3)反应中每生成标况下22.4LN2,转移_mol电子。
(4)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该反应中HCl表现出的性质是__。
(5)取300mL0.2mol·L-1的KI溶液与一定量的酸性KMnO4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I2和KIO3,则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是__mol。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9.某蓝色溶液中含有、、、、、、、离子中的若干种。某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成分的实验如下:
(1)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
(2)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蓝色溶液与作用,生成一种气体单质,溶液蓝色褪去,同时生成易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①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验证该白色沉淀的组成元素___________。
五、实验题
20.氯化亚砜()具有较强的巯基和羟基取代能力,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工业上可以利用与反应制得,其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物质的相关性质如下表所示:
物质
熔点/℃ 16.8 -78 -105
沸点/℃ 44.8 60 78.8
与水反应 均能与水剧烈反应
已知:(浓);与互溶。
实验步骤如下:
①通入干燥的氮气(能够抑制气体逸出),观察装置A中气泡控制的流速;
②将固体置于烧瓶B中,向烧瓶B中分多次缓慢加入5.44 mL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质量分数为98%),再向锥形瓶C中加入足量;
③冷凝管接入冷凝水后将烧瓶B升温至225℃,液体缓慢流入锥形瓶C中;
④反应完成后取下锥形瓶C,…(操作),得到高纯产物。
(1)锥形瓶C中生成氯化亚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该制备的装置存在的缺陷为_______。
(3)实验步骤④中的操作为_______(填名称)。
(4)将得到的溶于水生成两种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取所得溶液体积的用0.5 mol·L标准碘溶液滴定,选用_______作指示剂,若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则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实验Ⅱ】常用于合成正丁酰氯。向连有尾气吸收装置的容器中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1.5加入正丁酸和氯化亚砜,反应为。实验测得温度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序号 实验方案 产率/%
1 25℃,反应6 h 73.60
2 25℃,反应8 h 74.60
3 75℃,反应2 h 75.00
4 75℃,反应3 h 76.00
5 先25℃,反应1 h;后75℃,反应0~1 h 81.10
6 先25℃,反应1 h;后75℃,反应1~2 h 87.10
(5)若开始时在较高温度下反应,则会放出大量气体。通过分析上表数据,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_______(填序号),选用该实验方案的理由为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S的化合价由0降为-2,故S为氧化剂,A错误;
B.是非电解质,B错误;
C.C的化合价由0升为+4,转移,每生成转移,C正确;
D.反应不是置换反应,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D错误;
答案选C。
2.B
解析: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强酸、HClO弱酸,离子方程式:,A正确;
B.中Fe2+、I-均具有较强还原性,均能被NaClO溶液氧化,B错误;
C.酸性做氧化剂,被还原为Mn2+,双氧水做还原剂,被氧化为O2,,C正确;
D.向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D正确;
故答案选B。
3.D
解析:①硝石的主要成分为硝酸钾,属于硝酸盐,故正确;②硫磺在反应中作还原剂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故错误;③火药爆炸能发出很大的响声,燃烧产生紫色火焰,所以火药可用于制作烟花爆竹,故正确;④每消耗1mol ,该反应转移6mol电子,故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解析:A.2KClO32KCl+3O2↑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都是KClO3,故A不符合题意;
B.CaCO3+2HCl=CaCl2+CO2↑+H2O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SO2+Cl2+2H2O=H2SO4+2HCl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是Cl2,还原剂都是SO2,故C不符合题意;
D.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都是Cl2,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5.D
【分析】在反应4CO2+SiH44CO+SiO2+2H2O中,CO2中的C元素由+4价降低为+2价,CO2为氧化剂,CO为还原产物;SiH4为还原剂,SiO2为氧化产物。
解析:A.由分析可知,CO2为氧化剂,CO为还原产物,A不正确;
B.SiH4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B不正确;
C.CO2为氧化剂,SiH4为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C不正确;
D.SiH4为还原剂,CO为还原产物,则还原性:SiH4>CO,D正确;
故选D。
6.B
【分析】由题意知还原性顺序是:,则氧化性顺序是:Cl2>Br2>Fe3+>I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氧化性强的先与还原性强的物质反应,则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为:Cl2+2I-=I2 +2Cl-,2Fe2++Cl2═2Fe3++2Cl-,Cl2+2Br-=Br2 +2Cl-。
解析:A.若溶液中存在Fe2+、Br-、Cl-,表明I-被完全氧化,符合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选项A正确;
B.若溶液中存在Fe2+、Cl-、I-,表明Br-被完全氧化,不符合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选项B错误;
C.若溶液中存在Fe3+、Br-、Cl-,表明I-、Fe2+被完全氧化,符合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选项C正确;
D.若溶液中存在Fe2+、Br-、Cl-、I-,表明各种离子均没有被完全氧化,说明Cl2的量很少,符合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7.B
解析:KClO3+6HClKCl+3Cl2↑+3H2O中,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失去电子被氧化,5molHCl作还原剂,对应氧化产物;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得到电子被还原,对应还原产物,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由Cl原子守恒可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5:1,故选B。
8.A
解析:A.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Fe元素化合价升高,是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变质,故A正确;
B.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变质,故B错误;
C.NaCl不和空气中的水等物质反应,不存存在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碳酸钠放置在空气中不易变质,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9.B
解析:A.部分中N元素化合价不变,部分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在反应中体现氧化性和酸性,故A错误;
B.根据方程式,16mol硝酸参加反应转移12mol电子,则发生反应,转移3mol电子,故B正确;
C.反应中Cu、S元素化合价升高,N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产物,NO是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C错误;
D.中Cu、S元素化合价都升高,是还原剂,故D错误;
选B。
10.D
解析:A.反应中P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3价,失去2个电子,铜元素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得到2个电子,氢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0价,因此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NaH2PO2有被CuSO4氧化,A正确;
B.若1 mol H3PO3最多消耗2 mol NaOH,说明H3PO3是二元酸,因此Na2HPO3是正盐,B正确;
C.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转移4mol电子生成1mol氢气,因此反应中每转移6.02×1023个e-即1mol电子,生成0.25mol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n Vm=0.25mol ×22.4L/mol=5.6 L,C正确;
D.NaH2PO3是氧化产物,Cu和H2均是还原产物,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1,D错误;
答案选D。
11.B
解析:反应3NaClO+2FeCl3+10NaOH=2Na2FeO4+9NaCl+5H2O中,FeCl3中Fe元素化合价由+3价上升到+6价,还原剂是FeCl3,故选B。
12.B
解析:已知反应①H2O2+H2S=2H2O+S↓中H2O2中的O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2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H2O2作氧化剂,反应②2H2O22H2O+O2↑中H2O2中的O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又由-1价变为-2价,故H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反应③H2O2+Cl2=2HCl+O2中H2O2的O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故在三个反应中H2O2所起的作用不同,故答案为:B。
13.B
解析:A.三价铁离子能够氧化碘离子,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生成氢氧化铜和氧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故B正确;
C.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离子方程式为:2H++2I-+H2O2=I2+2H2O,故C错误;
D.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H++2NO+3SO=3SO+H2O+2NO↑,故D错误;
故选B。
14.B
解析:A.题中涉及反应,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A项不符合题意;
B.脂水指石油,燃烧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石油体现还原性,B项符合题意;
C.“胡粉得雌黄()而色黑(PbS)”过程中Pb元素化合价不变,胡粉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
D.最终转化为Zn,Z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体现其氧化性,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15.C
解析:A.CO中碳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是还原剂,故A错误;
B.NO2中氮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NO2中氮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C正确;
D.0.2 mol NO2参加反应会生成0.3mol CO2,常温常压下,0.3mol CO2体积不等于6.72L,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6.(1) ①②④⑤⑧⑨⑩ ⑤⑧⑨⑩ ① ②③⑥⑩
(2) Be(OH)2+2NaOH=Na2BeO2+2H2O Be(OH)2+2HCl=BeCl2+2H2O
解析:(1)下列物质:①SO2 ②石墨 ③氨水 ④液氯 ⑤H2SO4 ⑥盐酸 ⑦漂白粉 ⑧含氧40%的氧化镁 ⑨CuSO4·5H2O ⑩熔融NaCl中,③氨水、⑥盐酸、⑦漂白粉都为混合物,⑧氧化镁中,含氧量为=40%,则为纯净物。所以属于纯净物的是①②④⑤⑧⑨⑩;酸、碱、盐、金属氧化物都为电解质,则⑤H2SO4、⑧含氧40%的氧化镁、⑨CuSO4·5H2O 、⑩熔融NaCl都属于电解质,故选⑤⑧⑨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所以①SO2属于非电解质,故选①,金属单质、石墨、易溶于水的电解质的水溶液、熔融的碱、盐、金属氧化物都能导电,故选②③⑥⑩。答案为:①②④⑤⑧⑨⑩;⑤⑧⑨⑩;①;②③⑥⑩;
(2)已知Be(OH)2与Al(OH)3都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则Be(OH)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BeO2等;Be(OH)2与盐酸反应,生成BeCl2等。化学方程式:Be(OH)2+2NaOH=Na2BeO2+2H2O、Be(OH)2+2HCl=BeCl2+2H2O。答案为:Be(OH)2+2NaOH=Na2BeO2+2H2O;Be(OH)2+2HCl=BeCl2+2H2O。
17.(1)Fe2(SO4)3=2Fe3++3
(2) H+ HClO
(3)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4) K2Cr2O7
(5)B
解析:(1)硫酸铁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铁离子、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2Fe3++3,故答案为:Fe2(SO4)3=2Fe3++3;
(2)新制氯水因氯气与水的反应不完全,故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Cl2、HClO、H2O、H+、Cl-、ClO-、极少量OH-;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故起作用的粒子是H+;因HClO具有漂白性,故红色溶液逐渐褪色;起作用的微粒是HClO;
(3)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2和Ca(ClO)2,工业上制取漂白粉,利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4)氧化还原反应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中,化合价升高元素Cl失电子,化合价降低元素Cr得电子,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反应中转移电子数=6e-,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为;在该反应中K2Cr2O7中Cr元素由+6价降为+3价被还原,氧化剂是K2Cr2O7;
(5)①Cl2+2NaBr═2NaCl+Br2中,氧化性顺序是:Cl2>Br2,
②Br2+2KI═2KBr+I2中,氧化性顺序是:Br2>I2,
③I2+Na2S═2NaI+S中,氧化性顺序是:I2>S,综上得到氧化性顺序是:Cl2>Br2>I2>S,
A.Cl2+2NaI═2NaCl+I2氧化性顺序是:Cl2>I2,符合氧化性顺序,反应方程式正确;
B.I2+2KBr═2KI+Br2氧化性顺序是:I2>Br2,不符合氧化性顺序,反应方程式错误;
C.Br2+Na2S═2NaBr+S↓氧化性顺序是:Br2>S,符合氧化性顺序,反应方程式正确;
D.Cl2+K2S═2KCl+S↓氧化性顺序是:Cl2>S,符合氧化性顺序,反应方程式正确;
故答案选B。
三、计算题
18. 铝(或Al) 氮气(或N2) 10 酸性和还原性 0.032
【分析】对于反应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Al由0价升高到+3价,NaNO3中的N元素由+5价降低到0价,所以Al作还原剂,NaNO3作氧化剂。
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中,Al作还原剂,则被氧化的元素是铝(或Al),NaNO3作氧化剂,则还原产物是氮气(或N2)。答案为:铝(或Al);氮气(或N2);
(2)在反应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中,Al由0价升高到+3价,NaNO3中的N元素由+5价降低到0价,“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答案为:;
(3)标况下22.4LN2的物质的量为=1mol,转移电子1mol×10=10mol。答案为:10;
(4)在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中,HCl参加反应生成MnCl2(HCl表现酸性)、生成Cl2(HCl表现还原性),所以该反应中HCl表现的性质是酸性和还原性。答案为:酸性和还原性;
(5)依题意可知:3KI——I2+KIO3——8e-,KMnO4——5e-,所以15KI——8KMnO4,从而得出300mL0.2mol·L-1的KI溶液参加反应,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是 =0.032mol。答案为:0.032。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9.(1) 、、 、
(2)
(3) 将白色沉淀溶于硝酸,得到蓝色溶液,说明有元素;再向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元素
解析:含有的溶液显蓝色,含有的溶液显深蓝色,溶液中含有;向含有的溶液中加入氨水可用于制备,且为可溶于溶液的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不含有、,通入二氧化碳又生成白色沉淀,即可推断白色沉淀和为沉淀;则溶液中含有就不含有,深蓝色溶液在加入硝酸酸化的溶液后有白色沉淀析出,可推得化合物中含有,综上,中含有、和,不含有、、不确定是否含有、。
(1)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2)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方程式为:;
(3)①由上述分析可知,深蓝色溶液中含有和,与反应时溶液蓝色褪去,即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可推测铜元素以沉淀形式析出,反应得到的沉淀为白色且可溶于硝酸,可推测铜元素在其中不是蓝色且稳定的价,而是价,即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降低,中氮元素显价,具有还原性,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符合反应中有气体产生,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电荷守恒以及原子守恒和溶液呈酸性可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②在溶液中显蓝色,中元素为价,能被硝酸氧化为价,与硝酸反应过程中元素以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与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将白色沉淀于硝酸,得到蓝色溶液,说明有元素;再向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元素。
五、实验题
20.(1)
(2)尾气处理装置D前无干燥装置
(3)蒸馏
(4) 淀粉溶液 偏低
(5) 6 既避免了因开始时反应较快而发生原料冲出反应容器的危险,又使得反应最终有较高的产率
【分析】A装置有氮气通过可以抑制三氧化硫的逸出,B装置制取三氧化硫,C装置SO3与SCl2反应制得SOCl2,并且SCl2与SOCl2互溶,蒸馏温度控制60℃到78.8℃,SCl2得到高纯SOCl2产物,D是尾气处理装置,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环境。
解析:(1)SO3与SCl2反应生成SOCl2和SO2,反应方程式为SO3+SCl2=SOCl2+SO2↑;
故答案为:SO3+SCl2=SOCl2+SO2↑。
(2)装置D之前应该加一个干燥装置,防止D的水蒸发进入C中,因为C中的物质与水剧烈反应;
故答案为:尾气处理装置D前无干燥装置。
(3)实验步骤④中的操作为蒸馏,蒸馏温度控制60℃到78.8℃,除去SCl2;
故答案为:蒸馏。
(4)SOCl2溶于水生成H2SO3和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Cl2+2H2O=H2SO3+2Cl +2H+;标准碘滴定时用淀粉溶液做指示剂,蓝色褪去为终点;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体积大于实际消耗体积,测定浓度偏低;
故答案为:SOCl2+2H2O=H2SO3+2Cl +2H+;淀粉溶液;偏低。
(5)根据数据分析实验6方案产率最高,能耗和时间的组合最优,既避免了因开始时反应较快而发生原料冲出反应容器的危险,又使得反应最终有较高的产率;
故答案为:6;既避免了因开始时反应较快而发生原料冲出反应容器的危险,又使得反应最终有较高的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