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要加强经济学与法学的交叉融合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律经济学,更好总结和提炼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
道上运行。
扎根中国土壤。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戏的”。改苹开放特别是斯时代
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照目的发展成就,为构建中国特色
法律经济学提供了丰厚土壤。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出发,大胆分析和挖掘
蓝含其中的中国智悬、中国方案,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进行理论创斯,加快建构中国特色法
律经济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打破学科界限。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的多样性蓝藏着多元化的理论发
晨路径,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研究范式和学科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随着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推动经济建设与法治建设同频共振,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
前行,就不能局限于狭隘的单一学科视角,而要进一步突破既有学科边界和学术界限,加强经济
学与法学之间的交流对话和交叉融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社会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如何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
定提供法治保倖等问题加强交叉研究,形成更有针对性、更具启发意义的创新理论成果。
加强交又检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
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可探索使用联合研
究、交又脸证的方法,既用经济学理论检验法学研究可能产生的局限,也用法学理论检脸经济研
究得出的结论、思考经济分析可能忽视的向题。这样的双向交叉检验和交流互动,既有利于在法
治轨道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又有利于为拘建中国特色法律经济学作出原创性的理论贡献。
(摘编自赵海怡《加强经济学与法学的交流互动》)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必须坚持法治思雏、增强法
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
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
发展都必须貫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高质量发及呼唤高质
量法治保障。这不仅需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而且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和掌
庐江县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1/8庐江县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原文是“法律实证研究以一定的数据、案例为基础”。
2.A 强加因果。
3.C 符合“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于实践构建社会主义经济法律”的观点。
4.①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提出论题:加强经济学与法学的交叉融合研究,构建中国
特色法律经济学;
②然后指出经济学与法学交叉融合研究的具体方法:“扎根中国土壤”“打破学科界限”
“加强交叉检验”。(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5.①突破经济学与法学的学科界限,实现交叉融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创新理
论成果;
②用经济学理论与法学理论交叉验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特色经济学贡献原
创性理论;
③经济学研究者和法学研究者互相掌握彼此的专业知识,在交流互动中推动中国特色法
律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A “悔悟”理解不当。
7.C “宿命论色彩”理解不当。
8.①线索作用。小说以“红蛇”为线索,贯穿整个情节,矛盾冲突由梦境中红蛇而起,
以绳索幻化为红蛇而终;
②隐含多重含意。标题既指梦中红蛇,也指现实中缢死楚成王的绳索,还是冷血无情、
吞噬人性的政治斗争的象征。(如从人物、主题等方面作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小说扣准了暮年楚成王无德这一点深入刻画,他刚愎自用、愚昧昏聩、听信谗言、
残暴无道的形象跃然纸上;
②特殊的心理描写。小说通过两次写到梦境,反映了楚成王心理状态。楚成王因梦而听
信谗言,以致误害忠良,残暴无道;
③精彩的语言描写。与潘崇对话时,楚成王由惊到怒,对潘崇深信不疑,愚昧昏聩;与
斗勃对话时,楚成王对斗勃的建议置之不理,刚愎自用。(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也可酌情给分。)
10.ADG
11.B 倍,加倍。
12.D “虞诩向朝廷请求增兵”“只能分抄侧击”理解错误。
13.(1)庞涓果然在夜里到达(马陵),站在树下看见树干露白处写有文字,于是(让
{#{QQABCYAEggioABJAAAACAw2wCgMQkgECCKgORAAUoEAAyRNABCA=}#}
士兵)钻木点火照亮文字。(白书,烛各 1 分,语意 2 分。)
(2)孙膑(向敌人)显现自己弱小,而我现在(向敌人)显示自己强大,这是因为所
处形势不同的缘故啊。(见,示各 1 分,语意 2 分。)
14.①孙膑减灶目的:让庞涓误以为齐军胆怯而逃散,以致军力越来越弱,诱使庞涓追
赶。
②虞诩增灶的目的:让羌人误以为虞诩军队援军越来越多,以致军力越来越强,而不敢
追击。
(答对 1 点得 2分,答对 2 点得 3分。)
15.D “描绘了夏夜乘凉的孤独寂寞”中的“孤独寂寞”分析错误,应为“悠闲自得”。
16.①白描:开头两句简笔勾勒出了一个恬静可人的月夜图。夕阳霎时间,就悄悄地西
沉落山,东方的明月渐渐地升起来了,月光轻轻泻入了庭院荷塘;
②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五、六两句,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荷花的香气清
淡细微,竹露滴在池面清脆悦耳,营造出清静安谧之境。以动写静,写出心中恬淡闲适;
③炼字:忽”、“渐”二字运用巧妙,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明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
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 “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表现出一种心理的
快感;
④拟人:“送”字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清风吹送荷香的情景。(至少写出两种,写出
一种得 3 分。)
17.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②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③渺渺兮予怀,望美人
兮天一方。
18.①土生土长 ②蜂拥而至(纷至沓来) ③如火如荼(热火朝天)
19.C 解析:“村 BA”引号的作用为特定称谓。A项,强调。B项,引用。C 项,特定称
谓。 D项,特殊含义。
20.解析:“村 BA”——乡村文化又一表现形式,在丰富乡村生活的同时,让更多人关
注乡村、回到乡村、聚在乡村,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语序不当,“回到乡村、关注乡村、
聚在乡村”改为“关注乡村、回到乡村、聚在乡村”;搭配不当,“提高了活力”改为“增添
了活力”,每改对一点得 2 分)
21.①端午节源远流长 ②向来讲究兼容并包 ③文化传承是否久远
22.参考答案:该句使用比拟(拟人)手法(1 分),将节日文化习俗人格化,赋予人的
情感色彩(1 分),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节日文化习俗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让人感到生动有趣
的道理(2分)。
23.按高考阅卷标准评分。
{#{QQABCYAEggioABJAAAACAw2wCgMQkgECCKgORAAUoEAAyRN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