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1阶段 走近悲剧故事(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1阶段 走近悲剧故事(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2 16:5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良知与悲悯
第一阶段 走近悲剧故事
情景设置
(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戏剧作品中的悲剧
,
既包含戏剧的共性特征,又在戏剧语言、戏剧冲突、人物
等方面展现出独特性。
悲剧呈现的是人与人、人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以主人公的受难与毁
灭使人产生怜

、痛苦的体验
,
同时出乎其外
,
对人物的抗争精神感到敬佩和震撼,
从而获得沉痛的快
感,

受到崇高以及对生命的超越
,
这是悲剧精神的审美价值所在。艺术是对生活典型化的加工
,
戏剧
作品不再
是现实本身,而是基于现实的艺术品,这使得戏剧难免与日常生活产生距离。且经过变形
加工的悲
剧作品,往往不能被轻而易举地欣赏,它需鉴赏者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
站在一定的高度去
窥探其内心和本质。加之现实生活
的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选择情节铺设
简单、语言通俗

白的作品,倾向于欣赏更加轻松的作品
,
用以消遣、寄托
,
或作为放松的工具。
基于这样的现

,
本单元的学习意在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了解戏剧知识,阅读优秀的悲剧
作品,了解悲剧人物并进人他们的情感世界
,
唤起审美共同感,领
会悲剧的价值所在。
)
学习目标
目标 1 了解关汉卿、曹禺、莎士比亚的生活时代及生平经历,了解其创作理念与风格。
目标 2 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把握戏剧的核心特点。
目标 3 借助课外资源,完成整部剧阅读,并梳理主要人物、情节、矛盾等。
目标 4 交流分享阅读心得,并整理共同疑惑。
学习环节
今 环节一:走近悲剧世界
关汉卿
关汉卿(约 1230—约 1300),号已斋叟, 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戏曲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 称为“元曲四大家”,并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 世界浪子班头。 ”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 60 多种,但大都佚失,现仅存 18 种。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 《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四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被誉为“曲家 圣人”,简称 “曲圣”。此外,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享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 1958 年还被誉为“世 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窦娥冤》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 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以利于巩固其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 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 人民过着悲惨的日子。贪污横行,冤案不计其数。元世祖死后,他的孙子铁穆耳即位,就是元成宗。元成 宗时期, 贪赃枉法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次, 查出有贪污行为的官吏一万八千多人, 冤案五千多件。《窦 娥冤》的冤案就发生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
曹禺
曹禺 (1910—1996),原名万家宝, 现代剧作家, “当代语言大师”。1933 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话剧—— 《雷雨》,这部话剧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 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 始走向成熟。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原野》,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1940 年创作了 《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成话剧, 从而达到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 1949 年以后, 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和《王昭君》。 曹禺的作品不仅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也受到世界各国观众的青睐。被称作“中国的莎士比亚”。
《雷雨》故事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少年时代就目睹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 强烈的反抗情绪, 经过几年的酝酿、构思, 于 1933 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 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 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 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 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 或许是一声 呼喊”( 《曹禺选集 ·后记》 )。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
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莎士比亚
威廉 · 莎士比亚(1564-1616)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近代 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他是欧洲乃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 时代人本 · 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在西方,每家都 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 他一生共写了 37 个剧本、两首长诗和 154 首十四行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 《理查三世》《亨利四世》等,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相关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 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 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本剧取材于 12 世纪的一部丹麦史, 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 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
拓展:
戏剧
内涵 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 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作用 用来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分类 艺术呈现形式 话剧、歌剧、舞剧、戏曲
反映的时代 历史剧、现代剧
物理长度 独幕剧、多幕剧
风格流派 古典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现代主义戏剧等
冲突性质与命运结局 悲剧、喜剧、正剧
戏剧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戏剧结构 幕(戏剧情节发展在时间上的一个大段落) 场(小于“幕”的一个情节单位)
三要素 矛盾冲突 (基本要素) 内涵: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特点:尖锐激烈、高度集中、进展紧张、曲折多变 形态:人与人的冲突、人物内心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人物语言 内涵:剧中人物的语言。 主要特点:丰富的潜台词、高度个性化、富于动作性 表现形式: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 、 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
舞台说明 内涵: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 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创作原则 “三一律”,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 于一个主题。
今 环节二: 自读课文,完成表格
1.自主学习《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哈姆莱特(节选)》,对自己特别有感触或有疑问处进行批注。 选择其中一个作品,完整阅读全剧。
示例:
今 技巧点拨 批注的具体内容 ①赏析语言特色②评点人物 ③生发联想④剖析写法 ⑤评判文本⑥质疑问难 批注的类型 ①评价式②分析式 ③感想、联想式④概括式 ⑤质疑式
2.根据表格的提示,理解人物特点,理清人物关系;梳理主要情节和矛盾冲突。
篇目
主要人物的身世命运
人物面对的主要矛盾
人物解决矛盾的方式与体现出的性格特征
剧中哪段人物台词或哪个戏剧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关于这部作品,还有哪些疑问
示例:
窦娥冤
主要人物的身世命运 窦娥年幼丧母,7 岁被父亲抵给蔡家做童养媳, 17 岁成婚,两年后丈夫亡故,与婆 婆相依为命。后被张驴儿嫁祸,以毒害张父之罪被判处死。其父窦天章最终为窦 娥昭雪冤狱。
人物面对的主要矛盾 与张驴儿父子的矛盾冲突(道德与不道德、遵从礼教与弃置礼教间的矛盾);与州官 桃杌太守的矛盾冲突(正义、公道与不公道的政治威压之间的矛盾);窦娥内心的矛 盾冲突(相信与不相信天地鬼神的矛盾)。
人物解决矛盾的方式与 体现出的性格特征 忠于丈夫, 孝顺婆婆, 吃苦耐劳, 淳朴善良;拒绝张驴儿父子霸占, 劝婆婆勿招张 驴儿父子进门,有节孝观念;怒斥张驴儿父子,遭受严刑拷打而不畏惧,绝不逆来 顺受,不甘受命运的摆布。
剧中哪段人物台词或哪 个戏剧场景给你留下的 印象最深 为什么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它用精辟而非常概括的语言表达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不平等的强烈愤慨。 表达了普通老百姓要求维持社会公平,惩恶扬善的愿望。在句式上,几乎全用口 语,既贴近老百姓的语言,又自然流畅,气势充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关于这部作品,还有哪 些疑问 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 却在第三折“滚绣球”一曲里责骂天地, 该如何理解
今 环节三:梳理内容,鉴赏片段
以学生完整阅读的剧目为依据分组,开展小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课堂分享学习成果。 1.交流各自梳理的情节、人物、矛盾冲突等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2.小组合作,画出人物关系示意图,完成全剧剧情梗概。
窦娥冤
故事梗概
《窦娥冤》的主要人物是楚州地方一个贫苦女子窦娥。窦娥从小死了母亲,她父亲窦天章还不起债, 又因为上京赶考,缺少盘费,把她卖给孤苦的蔡婆婆家做童养媳。到蔡家没两年,丈夫就害病死了,只剩 了窦娥和她婆婆两人相依为命地过日子。 楚州有个流氓叫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跟他父亲张老儿一起,赖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给 张老儿。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张驴儿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 一顿。 张驴儿怀恨在心。过几天,蔡婆婆害病,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张驴儿偷偷地在汤里下了毒药,想 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窦娥把羊肚汤端给蔡婆婆喝。蔡婆婆接过碗,忽然要呕吐,不想喝,让给 张老儿喝了。张老儿中了毒,在地上翻滚了几下,就咽了气。 张驴儿毒死了自己父亲,把杀人的罪名,栽到窦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门。 楚州知府桃杌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背地里被张驴儿用钱买通了,把窦娥抓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是 她下的毒。窦娥受尽了百般拷打,痛得死去活来,还是不肯承认。 桃杌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窦娥想到婆婆年纪老,受不起这个酷 刑,只好含冤招了供。 贪官桃杌把窦娥屈打成招,定了死罪,把她押到刑场去处死。窦娥眼看没有申冤的地方,她满腔悲愤 地咒骂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在临刑的时候,她又向天发出三桩 誓愿:一要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她的尸体;三要让楚州大旱三年。窦 娥的誓愿居然感动了天地。那时候,正是六月大伏天气,窦娥被杀之后,一霎时天昏地暗,大雪纷飞;接 下来,楚州地方大旱了三年。后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窦娥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杀人凶手 张驴儿被处死刑,贪官桃杌也得到应有的惩罚。
人物关系图
雷雨
故事梗概
三十年前,当周朴园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时,他爱上了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并与她有了两个儿 子。但后来为了给他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周家逼得侍萍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大海投河自尽。侍萍母 子侥幸被人救起后,侍萍带着二儿子流落他乡,靠做佣人为生,而大儿子周萍被周家留下。侍萍后又嫁与 鲁贵并与之生女四凤。周朴园所娶的那位小姐没有为周家生儿育女便去世, 周又娶蘩漪, 并与之生子周冲。 在周朴园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下,蘩漪过着枯寂的生活。周经营矿山等现代产业,常年在外,蘩漪便有机 会接近周的大儿子周萍,并与之私通。周萍既慑于父亲的威严,又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蘩漪逐渐疏远, 并移情于侍女四凤。与此同时,周冲也向四凤求爱。蘩漪得知周萍变心后,说服周萍未果。周萍为了摆脱 蘩漪,打算离家到父亲的矿上去。蘩漪找来四凤之母侍萍,要求她将女儿带走。侍萍来到周家,急于把四 凤领走,以免重蹈自己当年之覆辙,但又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此时大海正在周家矿上做工。在作为罢工代 表来与周朴园交涉的过程中,与周萍发生争执,结果遭周萍率众殴打。鲁家一家人回到家中,四凤还在思 念周萍。夜晚, 周萍跳窗进鲁家与四凤幽会, 蘩漪则跟踪而至, 将窗户关死。大海把周萍赶出, 四凤出走。 雷电交加之夜,两家人又聚集于周家客厅。周朴园以沉痛的口吻宣布了真相,并令周萍去认母认弟。此时 周萍意识到了四凤是自己的妹妹,大海是自己的亲弟弟。四凤羞愧难当,逃出客厅,触电而死,周冲出来 寻找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经受不住打击而疯,周朴园则一个人在悲痛 中深深忏悔。
人物关系图
哈姆莱特
故事梗概
《哈姆莱特》描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王子于德国留学期间,父王为其弟克劳狄斯所 杀,凶手掩盖真相,篡夺王位,迎娶王嫂;哈姆莱特费尽周折,在戏中戏里明白了真相。但他陷入了“生
存还是死亡”形而上的思考之中, 放弃了报仇的机会, 结果被克劳狄斯反扑, 只有招架之功。在比剑会上, 哈姆莱特终于觉醒,勇敢刺死仇人;同时,他也中毒殉难。
人物关系图
补充:
人物 身份 人物 身份
哈姆莱特 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 现任丹麦国王,哈姆雷特叔父
乔特鲁德 王后,哈姆莱特之母 波洛涅斯 御前大臣
奥菲利娅 波洛涅斯之女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之子
霍拉旭 哈姆雷特之友 罗森格兰兹 朝臣
吉尔登斯吞 朝臣 奥斯克里 宫廷大臣
3.在交流的基础上,选出最受关注的一段台词或一个场景,选出剧中一个最具悲剧意义的人物,并阐述 理由。
示例:
鲁侍萍
(一)此情,已惘然
跟所有的童话故事一样,一个出生在富贵之家,风流倜傥,年轻潇洒的少爷看上了自家身份低微的女 佣,吸引少爷的是女佣的青涩美丽,温柔善良;吸引女佣的是少爷的山盟海誓,甜言蜜语。可是这样的结 合,从来都不会像童话那样美好,从古至今都带着悲剧色彩。
旧时年纪还尚轻的鲁侍萍,一定是安分守己的干着自己的活计,祈求过安稳地度过这一生,不求嫁入 荣华富贵,也没奢求不属于自己的生活。
但是,她却也像众多少女一样,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面对着少爷周朴园的甜言蜜语,时不时的关爱,
而轻言许诺此生不负,相信爱情的坚定,生育两个儿子,渴望过与自己的“良人”度过此生。
倘若周朴园真得有情有义,与侍萍情意相投、两情相悦,即使有各方的阻拦下,也会与自己爱人侍萍 相守,相依为命,贫苦不离,生同枕、死同穴。那么,侍萍也会认为是幸福的。
但是,他却是时刻明白自己少爷身份,那颗将自己放在第一位,只懂爱自己的心,又怎么甘愿会与身 份卑贱的侍萍厮守一生?他终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放弃了侍萍。
这段爱情故事,结尾在一个下着大雪的冬夜,鲁侍萍被逼得,抱着刚刚生下三天的小儿子投河自杀。
虽然侍萍命未丧于此,但是那段痴情,却永远的消逝在那大雪隆冬的深夜,那冰冷的河水中,大雪永 远的埋葬了此份情。
(二)此身,命运纵
鲁侍萍活了下来,虽然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善良、正直、顽强,但是如同旧时代大多数女子一 样,她将一切的悲剧,将现实的残酷,将自己的厄运统统归之于"命"。
她不抵抗,麻木地随波逐流,周朴园的背叛,使她的心永远绝望于爱情,失贞永远束缚住她的身。
没有了爱情,对于侍萍来说,此生余下的,就只有活下去的现实。离开了周府的侍萍并没有重回新生, 遇上苦难后的相伴之人,她过得并不好,遇人不淑,嫁了两次,最后与鲁贵的婚姻,显然也不是青涩时, 她渴望的幸福。
鲁贵是个趋炎附势、见钱眼开、面目丑恶的男人,他轻视,低贱的侍萍,对待侍萍没有所谓的温柔, 而是面目狰狞的吆喝训斥。而鲁侍萍只觉得一切皆是命运,麻木而不挣扎不逃脱,只是用沉默对抗一切。
对自我的放弃,归结于命运,也没有给侍萍带来她想要的解脱,相反只是在一次次不抵抗中,践踏着 自己的身体与身为人的尊严。
年少的侍萍,用最诚挚的情感追求爱情,却遭到无情的抛弃;而现在的她,如行尸走肉般的苟活,却 依旧倍受歧视与辱骂。
归结于命运的,依旧沉重的现实,使得鲁侍萍的精神早早地枯萎了。
(三)此心,念儿女
爱情让青葱之年的鲁侍萍,盲目地放弃自己,奋不顾身,而爱情死亡的背叛,却更让侍萍对生活丧失 信心,丧失激情、斗志。仿佛在周府的那几年,已经费尽了她此生的所有热情,以至于心灰意冷的她与自 己的爱一同死在那冬夜。
今后侥幸活下来的的侍萍,如同行尸走肉般的活着,与谁在一起也都仅仅是为了活下来,养活自己的 孩子,了却此生罢了。
现在中年的侍萍,早就对一切漠不关心,唯一支撑她的便是她的孩子们,她悉心照料自己的一儿一女,
与周朴园生的小儿子,与鲁贵所生的女儿,鲁侍萍身为母亲,她将自己有所仅有的,所有的关爱都给予自 己的孩子,她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剩余的幸福寄托在儿女的人生中。
鲁大海与四凤是她仅剩的,活下去的意义。
每个孩子都是当妈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或许在每个无法入眠的深夜,或许在大海对她撒娇的时候,在 她为孩子缝制衣裳,做着饭的时候,她也念起自己的大儿子周萍,那个她还未看着他长大,听着他叫自己 娘,未看着他结婚生子,侍萍回想起那个她大概再也不会见到的孩子,在她痛恨的周府,她的儿子应该过 着还不错的生活。
后来,她被迫回去面对长大成人的周萍,面对儿子的质问,侍萍只有一句“我是…你打的这个人的 妈。”体现了她最后的忍耐与爱, 她内心的矛盾不堪, 或许是侍萍身为一个母亲最后的对亲生骨肉的浓烈的 爱。
但是,这样无回报的爱,却是压垮侍萍的最后一个稻草,女儿四凤与同母异父兄长周萍的乱伦,甚至 还怀了孩子,令侍萍猝不及防。
就这样,一场不可抵挡的大雷雨摧毁了一切,三个孩子的殒命,最后的侍萍终究疯了。
4.梳理出共性的阅读困惑。
篇目 困惑
窦娥冤 示例:第三折中窦娥先是指天斥地,临刑前又希望天地为她申冤,而许下了三桩誓愿,探 究一下这是否矛盾。
雷雨 示例:周朴园心中依然还惦念着鲁侍萍,为何在得知鲁侍萍的身份之后立刻变得冷漠?
哈姆莱特 示例:哈姆莱特为何要故意装疯?
学习评价建议
阶段 评价内容与要点
第一阶段 1.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方面:能梳理出剧作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并用怡当的方式说明人 物关系;能梳理出全剧的主要事件和线索;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不偏离作者的创作意图;能形成对 作品的个人理解;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剧情,剧情梗概要素完备。 2.学习方法方面:能查阅与作品相关的资料,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各方评价等信息;在小组交 流中能记录同学的阅读理解与感悟,对自己的阅读体会进行补充完善;能通过梳理,提炼出研读
本单元作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学习态度方面:能积极参与小组交流、讨论,清晰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能对交流 内容做好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