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示范课说课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分数与除法”示范课说课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10-29 09:1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分数与除法
(第 1 课时)
分数与除法
一、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二、教材分析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根据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又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了平均分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沟通除法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从而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本节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1.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难点
三、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情境一
情境二
沟通除法与分数的联系
发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巩固练习
发现除法与分数的区别
情境一
在前几节课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比较熟悉,会很顺利地联想到分数的意义。所以例1没有让学生操作,只是让学生理解1块蛋糕的 就是 块。
情境二
出示情境图2: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
根据题意先让学生在本上用画图的方法表示每个小朋友分蛋糕的数量,然后课件演示学生分的过程。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知识经验;每个学生不仅应知应会,而且必须独立完成。这是本节课学习过程的起点。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时间和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
沟通除法与分数的联系
用算式表示这两个问题和结果。目的是沟通除法与分数两者意义的联系,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创造。
发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观察黑板上这组算式,你有哪些发现呢?通过两个例题和学生的举例,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所有的除法算式都可以转化成分数的形式。分数可以作为除法的商。
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巩固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通过练习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发现除法与分数的区别
分数与除法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呢?
这个环节是使学生明确:分数是一种数,也可以表示两数相除;而除法是一种运算。
二、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1.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觉得 与 是同一个数,还是不同的数?他俩什么关系?
2. 你能画画图或者列列算式,用多种方法证明它俩相等的关系吗?
可以画图
用数轴表示
算式
三、回顾总结
回顾: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历程,我们经历了哪些数学活动?
总结:收获了哪些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积累了哪些数学活动经验?是否还有没弄明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