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暑期自学宝典】(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02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暑期自学宝典】(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02 18:56: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02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蜡烛的某些性质,让学生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
3·初步学会对人体吸入、呼出气体探究的有关实验操作。
☆知识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探究蜡烛物理性质
任务一:观察:蜡烛颜色、状态、形状和问一问气味等。
任务二:观察:蜡烛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并判断其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大小关系)。
任务三: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现象与结论:(1)蜡烛 气味、 固体、硬度 。
(2)石蜡不溶于水,故 溶于水;石蜡 在水面上,故石蜡密度比水的密度 。
2、探究燃烧的蜡烛
【提出问题】1、蜡烛燃烧火焰分几层?那层最明亮?
2、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1、蜡烛燃烧时火焰分 , 最明亮。
蜡烛燃烧可能会生成 。
【设计实验】
步骤1:点燃蜡烛,观察火焰。
步骤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
步骤3:取一个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再向烧杯内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 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 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
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 处在火焰 处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面的最慢。 的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
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湿润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 干燥的烧杯内壁上有 出现;澄清石灰水 。 蜡烛燃烧生成 。
【表达与交流】点燃蜡烛的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该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蜡烛熄灭(请同学们组内合作完成下列学案)
【提出问题】1、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1、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可能是 。
【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将蜡烛熄灭,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
将蜡烛熄灭,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白烟 。 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 。
4、归纳总结(根据上述探究同学们认真总结)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 。例如:物理性质: 、状态、 、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化学性质: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2、关注物质的 。石蜡是否受热熔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
3、关注物质 以及对结果的 。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和变化后等。
☆知识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一)资料查寻: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大屏幕的资料,结合经验完成下列学案。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二氧化碳 。
2、氧气使带火星的 ,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 。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木条 。
(二)实验探究(请同学们组内合作完成下列学案)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的含量那个高?
【猜想与假设】1、空气中氧气含量可能 。
2、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可能 。
3、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可能 。
【设计实验】
实验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
实验2:向一瓶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震荡。
实验3:取2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
实验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 ;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 。 空气中氧气含量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2:向一瓶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震荡。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 ;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 。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实验3:取2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 ;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 生成。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三)小结: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探究,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 、 、设计实验、 、解释结论、 和表达与交流等。
☆知识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例题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水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 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3)检验燃烧产物中水蒸气的方法是:______;检验燃烧产物中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
练习1:小语利用蜡烛进行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B.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
C.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先变黑
D.蜡烛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其成分为水蒸气
☆知识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例题2: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珠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练习1:某同学做实验时,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而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B.反复做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C.向老师请教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1.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见老师做了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反应非常剧烈,还产生了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就“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提出问题 C.观察 D.得出结论
2.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白色粉末药品,有同学认为是氯酸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3.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某同学建议: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设计实验 B.提出假设 C.进行实验 D.交流评价
4.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熔点较低,受热易熔化
C.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D.石蜡可燃烧,燃烧时发光、放热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火焰中温度最高的一层是焰心 B.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比呼出气体中少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 D.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少
6.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硬度低,可以用小刀切割
B.蜡烛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
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
7.冬天,时常可以看到人们的鼻子里呼出的白雾,这现象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8.小明在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收集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9.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木条横伸入蜡烛火焰1s后,发现伸入火焰部分两端最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D.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燃烧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
10.对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所含成分进行比较,正确的是(  )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③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11.下列是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图一中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观察到位于___________部分炭化变黑严重(填“外焰”、“内焰”或“焰心”)。
(2)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图三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能否点燃?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白烟是___________。
(4)图四中,将一个___________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将内壁涂有___________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
12.回答下列问题。
(1)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活塞B___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
②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活塞B_____,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
③I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2)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_____(填“左移”或“右移”),原因是集气瓶中的气压_____(填“增大”或“减小”)。
学习目标
知识预习
对点练习lian’x
过关检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02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蜡烛的某些性质,让学生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
3·初步学会对人体吸入、呼出气体探究的有关实验操作。
☆知识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探究蜡烛物理性质
任务一:观察:蜡烛颜色、状态、形状和问一问气味等。
任务二:观察:蜡烛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并判断其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大小关系)。
任务三: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现象与结论:(1)蜡烛无气味、白色固体、硬度小。
(2)石蜡不溶于水,故难溶于水;石蜡浮在水面上,故石蜡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探究燃烧的蜡烛
【提出问题】1、蜡烛燃烧火焰分几层?那层最明亮?
2、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1、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焰最明亮。
蜡烛燃烧可能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设计实验】
步骤1:点燃蜡烛,观察火焰。
步骤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
步骤3:取一个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再向烧杯内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 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 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
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 处在火焰最外处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面的最慢。 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
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湿润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 干燥的烧杯内壁上有水雾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表达与交流】点燃蜡烛的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该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点燃蜡烛的过程中有蜡烛融化的变化和蜡烛燃烧的变化,蜡烛的融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3、蜡烛熄灭(请同学们组内合作完成下列学案)
【提出问题】1、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1、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可能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将蜡烛熄灭,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
将蜡烛熄灭,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白烟能够燃烧。 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4、归纳总结(根据上述探究同学们认真总结)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例如: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化学性质: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石蜡是否受热熔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和变化后等。
☆知识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一)资料查寻: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大屏幕的资料,结合经验完成下列学案。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液,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木条熄灭。
(二)实验探究(请同学们组内合作完成下列学案)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的含量那个高?
【猜想与假设】1、空气中氧气含量可能大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2、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可能小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可能小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设计实验】
实验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
实验2:向一瓶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震荡。
实验3:取2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
实验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木条燃烧;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木条熄灭。 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2:向一瓶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震荡。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小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实验3:取2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现象;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生成。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小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三)小结: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探究,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解释结论、反思评价和表达与交流等。
☆知识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例题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水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 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3)检验燃烧产物中水蒸气的方法是:______;检验燃烧产物中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1) 小 不易 小
(2) a处(或外焰) 外焰
(3) 将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斜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生,则燃烧产物中有水 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斜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出现浑浊,则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解析】(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的硬度小,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 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外焰处最先碳化,可得出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的温度最高;
(3)检验燃烧产物中水蒸气的方法是:将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斜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生,则燃烧产物中有水;
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检验燃烧产物中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斜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出现浑浊,则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练习1:小语利用蜡烛进行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B.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
C.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先变黑
D.蜡烛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其成分为水蒸气
【答案】D
【解析】A、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没有溶于水,说明蜡烛难溶于水,正确。
B、蜡烛燃烧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正确。
C、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先变黑,因为外焰温度最高。正确。
D、蜡烛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其成分为石蜡固体。错误。
故选D。
☆知识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例题2: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珠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答案】C
【解析】A、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说法正确;
B、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说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汽多,说法正确;
C、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说法错误;
D、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所以吸入的氮气被人体排出,使呼出气体含有氮气,说法正确。
故选C。
练习1:某同学做实验时,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而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B.反复做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C.向老师请教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答案】D
【解析】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实验出现了和预期不同的现象,可以自己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可以反复做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也可以向老师请教,且不可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而放弃错误的实验不管,故选:D。
1.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见老师做了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反应非常剧烈,还产生了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就“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提出问题 C.观察 D.得出结论
【答案】B
【解答】解:“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故选:B。
2.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白色粉末药品,有同学认为是氯酸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A
【解答】解: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白色粉末药品,有同学认为是氯酸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
故选:A。
3.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某同学建议: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设计实验 B.提出假设 C.进行实验 D.交流评价
【答案】A
【解答】解:某同学建议: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
故选:A。
4.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熔点较低,受热易熔化
C.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D.石蜡可燃烧,燃烧时发光、放热
【答案】A
【解答】解:A、石蜡的熔点较低,硬度较小,故描述错误;
B、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故描述正确;
C、石蜡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物质且密度比水小,故描述正确;
D、石蜡可燃,燃烧时光、放热,故描述正确。
故选:A。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火焰中温度最高的一层是焰心
B.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比呼出气体中少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
D.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少
【答案】A
【解析】A、蜡烛火焰中温度最高的一层是外焰,焰心温度最低。错误。
B、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比呼出气体中少,正确。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固态石蜡,具有可燃性,能被点燃。正确。
D、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少,正确。
故选A。
6.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硬度低,可以用小刀切割
B.蜡烛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
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
【答案】D
【解析】A、比较硬度的方法是相互刻画,用小刀可以将蜡烛切割下来说明蜡烛质软,故A正确;
B、蜡烛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会漂浮在水面上,故B正确;
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其中外焰由于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放热多,所以外焰温度最高,故C正确;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故D错误。
故选D。
7.冬天,时常可以看到人们的鼻子里呼出的白雾,这现象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答案】D
【解答】解:冬天,时常可以看到人们的鼻子里呼出的白雾,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这现象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气体是水蒸气。
故选:D。
8.小明在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收集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答案】A
【解答】解: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含量为78%,氧气的体积含量为21%,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为0.03%,人呼吸过程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氮气不参与反应,所以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气,故选:A。
9.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木条横伸入蜡烛火焰1s后,发现伸入火焰部分两端最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D.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燃烧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不符合题意;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不符合题意;
C、将木条横伸入蜡烛火焰1s后,发现伸入火焰部分两端最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不符合题意;
D、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不能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选D。
10.对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所含成分进行比较,正确的是(  )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③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答案】B
【解答】解: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
②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③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
故①②说法正确。
故选:B。
11.下列是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图一中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观察到位于___________部分炭化变黑严重(填“外焰”、“内焰”或“焰心”)。
(2)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图三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能否点燃?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白烟是___________。
(4)图四中,将一个___________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将内壁涂有___________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
【答案】(1)外焰
(2)气态
(3) 能 石蜡固体小颗粒
(4) 冷而干燥 水雾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或CO2
【解析】(1).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图一中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观察到位于外焰部分炭化变黑严重。
(2).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图三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所以白烟重新燃烧。
(4).若证明有水生成,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必须是干燥的,蜡烛燃烧生成的是水蒸气,必须液化才能看到,所以烧杯还要是冷的。所以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是干冷的。干冷的烧杯内壁才会出现水雾。验证二氧化碳生成,烧杯内壁涂澄清石灰水即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回答下列问题。
(1)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活塞B___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
②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活塞B_____,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
③I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2)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_____(填“左移”或“右移”),原因是集气瓶中的气压_____(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1) 打开 关闭 关闭 打开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除去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验证有二氧化碳生成
(2) 左移 减小
【解析】(1).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故研究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需要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干扰;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由图可知,Ⅰ装置中气体长进短出,可进入人体;Ⅱ装置中气体气体长进短出,人呼出气体可通过澄清石灰水;
①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是空气通过澄清石灰水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
②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人呼出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
③I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除去吸入空气气体中的二氧化碳;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验证有二氧化碳生成。
(2).装置中青蛙通过呼吸作用将空气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装置中气体减小,压强减小,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左移,原因是集气瓶中的气压减小。
学习目标
知识预习
对点练习lian’x
过关检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