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提示讲故事,发展思维促改变——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蜘蛛开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巧借提示讲故事,发展思维促改变——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0课《蜘蛛开店》。我将从单元整体分析和课时分析两大板块进行说课。
【板块一:单元整体分析】
一、说单元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改变”为单元人文主题,设计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篇童话故事。《大象的耳朵》写的是大象在对自我认识的不断变化中成长。《蜘蛛开店》写的是因蜘蛛想法的改变而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小故事。《青蛙卖泥塘》写的是青蛙因不断改变,让结局变得越来越好的故事。《小毛虫》则是写耐心等待,不断改变成长。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借助提示讲故事”,旨在指导学生借助提示,梳理故事的内容,按顺序讲述故事,不遗漏重要的内容。
单元整体教学要注重整体性、关联性和结构性,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打破教材的编排,以这样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先教授《大象的耳朵》,让学生走进文本,借助插图,读懂故事,理解“改变”。接着教授《蜘蛛开店》,让学生学会根据示意图复述故事。紧接着教授《小毛虫》,让学生掌握借助语句复述故事的方法。最后再教授《青蛙卖泥塘》,让学生在已经能借助提示讲故事的基础上,演一演童话故事。
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重组,是根据这四篇课文的编排特点:从说故事到演故事,逐步提高训练要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同时,我还根据“内容之间的联系”,将本单元的教学板块进行合理融合教学,我是这样融合的,请看表格:
二、说单元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语文教学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基于以上对单元内容的分析和解读,我制定了单元目标。
接下来从教材分析等七个方面进行第二板块的说课——《蜘蛛开店》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故事情节简单、一波三折,内涵丰富。写了一只无聊的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它渴望简单,害怕麻烦,由于来的特殊顾客一次又一次让其崩溃,蜘蛛由卖口罩改到卖围巾再改到卖袜子,最后逃回了网上。
课文告诉我们: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多动脑筋,不能害怕麻烦、一昧改变,否则就会招致失败。
本课具有结构反复的特点,“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三个部分情节类似,写法相同,都是按照蜘蛛想卖什么、写什么招牌、顾客是谁、结局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和童话故事都非常感兴趣,学习本单元时会有较强的积极性。而且课文篇幅不长,理解起来较为容易。
有关“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训练,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进行了一些有意的安排,学生已经学会了借助图片、关键词、关键句讲故事。而且,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乐于表达与分享。
三、说素养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材与学情分析,在《新课标》核心素养理念和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我制定了以下的课时素养目标。
四、说教学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因此,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学生运用合作探究法、读中感悟法等学习方法来学习课文。
五、《蜘蛛开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我将创设“蜘蛛抓小虫”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复习词语;再指明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巩固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顺畅地走进课文,为深入文本内容做铺垫。
环节二:搭建框架,完成示意图。
新课标指出,在低学段的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因此,我先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默读课文:蜘蛛开的商店都卖了什么呢?蜘蛛的招牌内容换了几次?都是怎么写的?学生很容易就能理清故事的3个情节,分清了示意图中的3条主线。
接着:我让学生在理清主线的基础之上,完善示意图。让学生思考:蜘蛛的编织店来了哪些顾客?他们又分别想买什么呢?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贴一贴。
然后: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感知人物内心。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组织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设想自己就是蜘蛛老板,在小组内说一说你三次开店分别是怎么想的?在学生汇报时,我相机引导学生理清楚河马、长颈鹿和蜈蚣的特征,以及结局如何。从而使学生明白,开店要经过深思熟虑。
再组织学生分组朗读,在读中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低学段的学生要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我环节的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学生很容易想到这只蜘蛛遇到困难就退缩, 害怕困难。我就顺势点拨总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是的,做事情前要经过深思熟虑,不能一遇到困难就一味单纯地改变,只有认真思考 、多动脑经寻求方法,才能获得成功,由此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环节三:结合示意图,讲述故事。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必须能借助提示复述故事,愿意向他人讲述读过的故事,乐于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
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让学生发现一条丝线就是一个小故事。接着让学生组成4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线,看着示意图来说一说这个情节,同时出示评分标准,设计评选“金牌故事王”的情境,激发学生讲好故事的兴趣和动力。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各个情节都比较理解、熟悉了,所以大部分同学在小组同伴的帮助下,都能够轻松地借助示意图讲述故事,由此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环节四:大胆想象,合理创编
我将从结尾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故事创编。我给学生提供两个角度,角度一:蜘蛛没有吸取教训,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售卖,又会来什么顾客呢?结局会怎样?角度二:蜘蛛找到问题所在,改变经营方式,重新售卖,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这样的设计,能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落实核心素养中“思维能力”训练的要求。
六、板书设计
这节课,我将这样板书,大家请看:本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围绕“改变”这一人文主题,呈现了蜘蛛因想法改变引发的三个小故事。同时也是这个故事的示意图,让学生能够根据这个示意图讲故事,落实本课的素养目标。
七、作业设计
最后说说我的作业设计:
在“双减”的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是提质、增效的一味良药。本课,我设计了小梳理、小侦探、小道理等生动多样的作业,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