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
教材分析
说学情
教学目标
说重点与难点
1
2
3
5
说课提纲
说教学过程
4
教材分析
1
《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中的第六课。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的知识。本课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本课分为三部分:(一)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二)绝缘体和导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安全用电知识。
1
教材分析
说学情
2
2
说学情
我应用问卷星对四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有关科学素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更加喜欢自己动手的科学课堂,对于科学课堂会带来许多科学知识也很感兴趣。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完成实验,也加入了水能导电的演示实验,拓展课堂启发学生课下继续探索。
2
说学情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进行了《电路》单元前五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通路状态下,小灯泡之所以亮是有电流流过灯丝;并且会连接、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
教学目标
3
3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能进行猜想、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
3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和体验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激情。
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让学生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重点与难点
4
4
教学重难点
重点:检测并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难点:认识水、大地、人体也是导体
教学过程
5
5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电路检测器,并连接导线,提问:小灯泡为什么亮了?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
2、让学生思考:采用什么办法能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把两根导线重新接起来。)
(一)复习导入,揭示概念。
塑料皮与塑料皮
塑料皮与铜丝
铜丝与铜丝
5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概念。
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揭示导体、绝缘体概念。
PPT出示: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5
教学过程
(二)自主学习,演示实验
1、以橡皮为例,让学生先预测一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提出问题:用什么工具检测橡皮的导电性?
2、教师演示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的方法。
3、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5
教学过程
(三)分组实验,整理数据
橡皮、铁片、玻璃片、木板、透明塑料片、钥匙、泡沫块、燃烧匙、回形针、石块、铁钉、橡皮筋、火柴、蜡烛、铁垫圈、铅笔芯等
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让学生说一说实验时应注意什么?(PPT出示“温馨提示”)
明确小组成员分工:谁是组长?谁是材料员?谁是操作员?谁是记录员?谁是观察员?
在本环节用希沃手机授课助手拍照展示小组实验结果
5
教学过程
(四)学生汇报,找出规律
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与预测情况进行对照分析。
2、根据小灯泡的亮与不亮进行分类(导体和绝缘体)。
3、从中发现一定的规律,做出自己的描述(凡是金属都是导体,大部分非金属是绝缘体) 。
5
教学过程
(五)安全用电意识培养
1、观察教室里的电器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各有什么作用?
2、观察修理电路的工具,说明工具的哪部分是用绝缘体材料做的?哪些是用导体材料做的?为什么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概括导体与绝缘体的作用)
5
教学过程
(五)安全用电意识培养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如何安全用电。用演示实验来验证,为什么“不能用湿布擦拭开关或用电器” ,进一步引申出“人体、大地、”也是导体,加强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
5
教学过程
(六)当堂练习,及时反馈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