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词最早开始于民间,所以在语言上有些粗糙,但是语言上也很直白、大胆,而文人写词就比较典雅、含蓄。在中唐或晚唐,大多数情况下,文人写词仅是游戏的态度,因为他们的主要精力是用来写诗和写文章的。词在当时属于艳科、小道,是业余的时候创作的。文人词的创作长期处于“尊前”“花间”的环境中,带有鲜明的娱乐消遣功能,所以就形成了“作闺音”“为艳科”的特色。到了李煜,他创作后期的词的内容变得很真实,他用词写一个亡国之君内心真实的、深刻的、深远的痛苦。“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词帝,“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为宋词开启了抒情言志的大门。
宋人以歌妓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词作,除了延续宫体、花间风格之外,还有一些是写歌妓与文人之间存在感情上的联系,甚至有些歌妓在词人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譬如,著名词人晏几道,早年过惯了富贵公子的生活,后来家道中落,生活一落千丈。黄庭坚曾评价晏几道: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一句话,晏几道实在、单纯、重情义。正是这样的人,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大家熟知的《临江仙》,“记得小艹频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小艹频”即是一位歌女。晏几道在写这首情深意长的感伤之词时,背后寄予的是自己身世的巨变与个人的切肤之痛。虽为艳词,但真挚深婉,表达了士大夫的仕途沉沦浮荡。
词,不仅是在歌舞升平、瓦栏歌肆之间,与歌妓之间推杯换盏的文学创作,更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文学。我们知道,宋代的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北宋都城汴京、南宋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宋代还逐渐取消了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为商业和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词人将眼光投向更为开阔的生活场景,用词来表现生活着的城市。著名的“白衣卿相”柳永,对北宋的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用词描绘过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当时许多著名的城市。如《倾杯乐·禁漏花深》就是柳永为宋仁宗在元宵佳节之夜与民同乐所作。这首词重在渲染上元节的节日气氛,“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向晓色、都人未散”。柳永笔下的汴京富丽堂皇而又繁荣昌盛,为我们展示了有宋以来物阜民康的社会生活风貌。
除了城市,还有描写乡村。相对于城市的富庶、繁华,乡村词的重点在于勾勒农家之乐,展现出怡然自得的、缓慢的、富有诗意的生活节奏。譬如苏轼笔下的“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辛弃疾笔下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皆是难得的、富有诗意的、文人化的乡村景色。他们亦曾在乡村的丽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苏轼在乡村中,获得“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洒脱与惬意,辛弃疾在乡村中经历了“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的恍惚与惊喜。苏轼曾写作《浣溪沙》组词,展现“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的热闹场景,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则是描述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其乐融融的生活,让我们看到大文豪笔下的乡村世界依然让我们心旷神怡。
宋代士大夫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和光同尘、与时俯仰。他们一方面承担社会的责任,一方面注重个人生活。他们试图将都市生活与乡村野趣融为一体,在闲暇之余喜欢山水形胜,在登临游览中恣意抒怀。词这种不太严肃、可长可短、随即可歌的文学样式,特别满足了宋人想要表达丰富内心感受的需要,也特别适合表现宋代文人的世俗娱乐,以及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如果我们说,宋人在诗文当中表达他们的治国情怀,有壮志的情怀,那么在宋词中,他们对于自身生活的热爱,对于宋代的边边角角细致入微的描述,就在词当中充分地表达了出来。由此来讲,宋词当得起宋代文学的主要代表。
(摘编自康震《都市燕乐中的宋词》)
材料二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宜修”出于《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这是写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词,也叫作长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从形式上看,词是比诗更多变化、更精微、更纤巧、更曲折的。
词大都是写男女的爱情相思离别,为了配合这种歌唱的场合和歌唱的人物的歌女,自然写的是比较柔婉的细腻的女性的美。所以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很多在诗里边不能表达的感情,能在词里边表达。词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篇幅一般是比较短小的,所以它天生来注定就不能写鸿篇巨制的内容,这是词在内容上“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的缘故。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发议论,可以抒情,可以纪事,什么都可以包括。而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是“诗之境阔”。
可是,我们还要注意后一句:“词之言长。”这不是说词的篇幅长,不是说词的句子长,而是说词给人的回味,词的韵味悠长。写爱情的小词,表现了人的心理感情的一种本质,可以引起人丰富的联想,所以说“词之言长”。
(摘编自叶嘉莹《唐宋诗词十七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人以歌妓为主要描写对象,这些歌妓在词人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B.黄庭坚认为晏几道这样实在、单纯、重情义的人,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
C.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而词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诗之境阔”。
D.叶嘉莹认为宋词的“要眇宜修”之美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唐后主李煜继承了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创作前期处于“尊前”“花间”的环境中,带有鲜明的娱乐消遣功能。
B.苏轼的《浣溪沙》组词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体现了二者随遇而安、和光同尘、与时俯仰的生活态度。
C.宋词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拥有一批非常杰出的创作者。他们的词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更反映了自己的人生。
D.为了满足宋人想要表达丰富内心感受的需要,适应宋代文人的世俗娱乐,以及生活中的闲情逸致,词这种文学样式应运而生。
3.宋代词人用词来表现生活着的城市,下面不属于这类作品的一项是( )(3分)
A.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B.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C.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D.吴潜《满江红·金陵乌衣园》
4.结合材料一,分析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体现的文人词作的特点。(4分)
5.结合材料二,谈一谈词在宋代比诗歌更受市民大众欢迎喜爱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屈原(节选)
郭沫若
郑詹尹[注] 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屈 原 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 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屈 原 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郑詹尹 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 原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 原 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天才能亮呢。
〔郑詹尹复提着灯笼由原道下场。〕
〔①大风渐息,雷电亦止,月光复出,斜照殿上。〕
屈 原 啊,宇宙你也恬淡起来了。真也奇怪,我现在的心境又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变换。我想,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啊。不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似乎也是镇定精神的良药啦。(复在殿中徘徊)啊,河伯!(徘徊有间之后,在河伯前伫立)请让我还是把你当成朋友,让我再和你谈谈心吧。你知道吗 现在我所最担心的是我的婵娟呀!她明明是被人家抓去了的。她是很尊敬我的一个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父亲、她的师长,她把我看待得比她自己的性命还要贵重。(稍停)她最能够安慰我。我也把她当成了我自己的女儿,当成了我自己最珍爱的弟子。唉,我今天实在不应该抛撇了她,跑了出来。她虽然在后园子里面看着那些人胡闹,她虽然把我的衣裳拿了一件出去,但我相信那一定是宋玉要她做的,宋玉那孩子,他是太阴柔了。(将神案上的酒爵拿起将饮,复搁置)唉,这酒的气味,我终竟是不高兴。河伯,你是不是喜欢喝酒的呢 你现在的情形又是怎样 我也明明看见,别人也把你抓去了。你明明是为我而受难,为正义而受难呀。啊,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你的好啊!(复在神殿中徘徊)
〔此时卫士甲与婵娟由右首出场。屈原瞥见人影,顿吃一惊。〕
屈 原 是谁
婵 娟 啊,先生在这儿啦,我婵娟啦!(用尽全力,踉跄奔上神殿,跪于屈原前,拥抱其膝,仰头望之,似笑,又似干哭)
屈 原 (呈极凄绝之态)啊,婵娟,你怎么来的 你脸上怎么有伤呀 你怎么这样的装束
婵 娟 (断续地)先生,我高兴得很!……你请……不要问我。……我……我是什么话都不想说。我只想……就这样……就这样抱着先生的脚,……抱着先生的脚,……就这样……死了去吧。
〔屈原不禁潸然,两手抚摩着婵娟的头,昂头望着天,如此有间。婵娟始终仰望屈原,喘息甚烈。〕
屈 原 (俯首安慰)婵娟,我没有想到还能够看见你,你一定是逃走出来的,你是超过了死线了。你知道宋玉是怎样吗
婵 娟 (仍喘息)他……他跟着公子子兰……搬进宫里去了。
屈 原 那也由他去吧。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正义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勇敢的人。……那位钓鱼的人呢
婵 娟 听说丢进监里去了。
屈 原 (沉默一忽之后)婵娟,你口渴吧
〔婵娟点头。〕
屈 原 (两手移去,将案上酒爵取来)这儿有杯甜酒,你喝了它吧。
〔婵娟就爵,一饮而尽,饮之甚甘,自己仍跪于地,紧紧拥抱着屈原的两膝,昂首望之。屈原以两手置爵于神案上之后,仍抚摩其头。俄而,婵娟脸色渐变,全身痉挛。〕
屈 原 (屈膝俯身,以两手套其颈,拥之于怀)啊,婵娟,你怎样 你怎样
婵 娟 (凝目摇头)先生,……那酒……那酒……有毒。……可我……我真高兴……我……真高兴!(振作起来)我能够代替先生,保全了你的生命,我是多么地幸运啊!……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我始终诚心诚意地服侍着你,因为你就是我们楚国的柱石。……我爱楚国,我就不能不爱先生。……先生,我经常想照着你的指示,把我的生命献给祖国。可我没有想到,我今天是果然做到了。(渐渐衰弱)我把我这微弱的生命,代替了你这样可宝贵的存在。先生,我真是多么地幸运啊!……啊,我……我真高兴!……真高兴!……
屈 原 (紧紧拥抱着婵娟)婵娟!你要活下去啊!活下去啊!婵娟!婵娟!……
婵 娟 (更衰弱)……啊,我……真高兴!……(喘息与痉挛愈烈。终竟作最大痉挛一次,死于屈原怀中,②殿上灯火全体熄灭,只余月光)
〔屈原无言,拥着婵娟尸体,昂首望天,眼中复燃起怒火。〕
1942年1月11日夜
注郑詹尹:南后郑袖之父,受南后密令用毒酒毒死屈原。
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表现出屈原对祖国命运的忧虑,更表现出了他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向灭亡的无奈和痛心。
B.“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一句,与鲁迅先生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有异曲同工之妙。
C.“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啊”表明屈原在与郑詹尹交谈之后对他的印象发生了转变,同时也反映出屈原一直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D.“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既是对宋玉的批判,也是对婵娟的教导和赞扬,它体现了屈原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
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詹尹给屈原送去毒酒,并以进为退企图引诱屈原喝下,作者仅用寥寥几笔,就将一个卑鄙、狡诈的反面形象呈现给读者。
B.作者运用诗化的语言,痛快淋漓地抒发人物情感,能引发读者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强烈关注,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特色。
C.作为屈原形象的诗意补充,婵娟在屈原的教导和感化下,自身人格得以不断完善,更能衬托出屈原作为先觉者的崇高价值。
D.剧本借古讽今,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它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能激发人们的民族气节和抗争精神,投身民族解放事业。
8.选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舞台说明都写到了“月光”,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9.剧中是如何塑造婵娟这一形象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B.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C.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D.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只是唐代科举各科中的其一,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成为各科之首。
B.“赋”是我国古代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通常被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
C.“补”是候补,等待授职。古代官职的变化有许多术语,如“擢”是提升官职,“迁”是调动官职。
D.“永泰元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善于写赋,受到皇帝赏识。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杜甫仍然在天宝末年被玄宗下召考试,授以官职。
B.杜甫仗义敢言,帮助朋友解难。在房琯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杜甫努力上疏救助,终因此给自己带来祸患,受到了降职处分。
C.杜甫一生多难,家庭屡遭不幸。在华州做司功参军时,因为京畿发生动乱,粮食价格奇贵,杜甫的几个孩子因缺粮被饿死。
D.杜甫晚年客居舟中,四处流浪。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后来也死去,杜甫无依无靠,为躲避战乱,携全家沿长江漂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2)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14.比较《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对于杜甫的放诞无礼,严武的态度有何不同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
15.下面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以雨后蝉鸣起兴。“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蝉之踌躇满志,是因为它既得时,又得地。
B.颔联病后的频频把盏,不知满足,睡梦醒后,倚楼远眺,心中生起无限情,可见情之深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
C.颈联化用“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而来。白诗和贺诗都借荣而复枯的秋草来抒发思念之情。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给人以寒冷之感。
16.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卫风·氓》中的“复关”借氓所居之地代氓本人,女主人公没有见到氓和见到氓之后的表现分别是“ ”和“ ”。
(2)柳永在《望海潮》中用“ , ”两句描写了茂密如云的树木、浪涛汹涌的海潮。
(3)姜夔在《扬州慢》中用“ , ”两句,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太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的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伴响。
18.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B.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C.“呀……”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原来是杨家将把名姓改换。
D.芒种前后,几乎昼夜都能听到那洪亮又有点凄凉的叫声“布谷布谷……”。
19.比喻具有生动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捏着鼻子低着头潜入水底。”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人们都以为郑板桥读书善记,却不知并不是郑板桥记忆力好,①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废寝忘食,甚至对周围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郑板桥读书如此刻苦用心,却说生平最不喜人过目不忘,这又是为什么呢 他认为过目成诵太草率了,② ,心中却根本来不及吸收和消化,如此匆忙,无异于走马观花,对自己丝毫没有影响和作用。
他还认为,过目成诵还容易带来一个不好的影响,就是无所不记,见什么都读。郑板桥认为,《史记》中以《项羽本纪》写得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战写得最精彩。但是,如果对三千多字的《项羽本纪》,③ ,岂不是没有分晓的钝汉。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22.请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出三点郑板桥的读书心得。每点都以肯定句表述,每句不超过8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北大钱理群教授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作为每一个行业里的佼佼者,自带名人效应,身上肩负着比普通人更大的责任,他们的一言一行应该传递给社会更多的正能量,鼓励人们努力追求美好生活,而不应该用“钻法律空子”“违背道德”的行为形成负面新闻占据舆论场,将错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贻害世风!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社会精英与社会承担”这一主题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 请你结合当前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向《某报》的“时事评论”栏目投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答案D
解析A项中“宋人以歌妓为主要描写对象”错误,曲解文意。原文为“宋人以歌妓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词作”而非“宋人以歌姬为主要描写对象”。B项中“黄庭坚认为……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错误,张冠李戴。原文黄庭坚的评价说明“晏几道实在、单纯、重情义”,“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是作者认为而非黄庭坚认为。C项中“而词只是写景抒情”错误,以偏概全,原文为“而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而不是词只是写景抒情。
2.答案D
解析D项中“为了满足宋人想要表达丰富内心感受的需要,适应宋代文人的世俗娱乐,以及生活中的闲情逸致,词这种文学样式应运而生”错误,强加关系。原文为“词这种不太严肃、可长可短、随即可歌的文学样式,特别满足了宋人想要表达丰富内心感受的需要,也特别适合表现宋代文人的世俗娱乐,以及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并不是目的关系。
3.答案C
解析C项中“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不属于“用词来表现生活着的城市”,因为该词是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并不是表现都市生活。
4.参考答案典雅:写室内焚香,室内陈设玉枕纱橱,重阳节东篱把酒,体现了词人雅致的生活状态。/选择高雅素淡的菊花自比,比喻精妙,更能体现词人的典雅情致。
含蓄:全词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东篱”用陶潜之典,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
解析根据原文“而文人写词就比较典雅、含蓄”,说明文人词作的特点为“典雅”“含蓄”,因此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典雅:词中意象体现出词人的典雅,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格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词人所居环境典雅,“玉枕纱厨”“东篱把酒”等内容,写出了词人生活的雅致。
含蓄:这首《醉花阴》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从她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的细节中,可以感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更加难挨。李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失眠,写一直到半夜都没有睡着。看来她不只是身体感到凉,更是内心感到凉。于是她对赵明诚的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读罢全词,一位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生动地立在读者眼前。
5.参考答案①从形式上看,参差错落,长短不齐。词是比诗更多变化、更精微、更纤巧、更曲折的。
②从内容上(其实是篇幅)看,词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篇幅一般是比较短小的,没有鸿篇巨制的内容。
③从情感表达上看,词给人回味,韵味悠长,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6.答案C
解析“对他的印象发生了转变”错误。
7.答案B
解析“现实主义文学特色”不当,应为“浪漫主义文学特色”。
8.参考答案第①处写风和雷电止息,月光斜照,烘托了宁静恬淡的气氛,也反映出了屈原在与人交流之后,心境由孤寂转为平静。第②处渲染了冷寂凄清的气氛,反衬出婵娟死后屈原悲怒难言的心情。
解析第一处“大风渐息,雷电亦止,月光复出,斜照殿上”,屈原在和郑詹尹交谈时,内心充满愤怒和痛苦,“大风渐息,雷电亦止”的景象烘托出屈原内心的波澜慢慢平息,“月光复出”,柔和的月光就像屈原此时的心情一样宁静;第二处“殿上灯火全体熄灭,只余月光”,此时婵娟已经死去,屈原内心最后的温暖也已经消失,昏暗的世界就像此时屈原的内心,那明亮的月光显得格外凄凉,月光如水,寒冷刺骨,屈原愤怒、绝望。
9.参考答案①侧面交代。通过屈原对河伯的独白,侧面表现出婵娟对屈原的尊敬和支持,塑造了一个尊敬师长、有正义感的婵娟形象。②正面描写。婵娟正式出场后,通过对婵娟动作和语言的精准刻画,表现出她对屈原的景仰、知恩图报和甘愿献身的精神。③对比衬托。将宋玉和婵娟进行鲜明对比,通过宋玉的“阴柔”和对屈原的背叛衬托出婵娟的气节和光明磊落的胸怀。
10.答案D
解析“武人粗暴”是说英乂的为人,中间不能断开;“无能”是修饰“刺谒”的状语,应当与“刺谒”相连,排除A、B两项;“游东蜀”的目的是“依高适”,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项。
11.答案C
解析C项中“‘补’是候补,等待授职”错,从文中“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来看,不是等待授职,是已经授职。
12.答案C
解析C项中“在华州做司功参军时……杜甫的几个孩子因缺粮被饿死”错误,从文中“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来看,他的孩子饿死是寓居成州同谷县时。
13.参考答案(1)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
(2)严武将要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
解析(1)宵,名词作状语,趁夜;谒肃宗于彭原郡,状语后置句;谒,拜见;拜,授官。(2)钩于帘,被动句;左右,左右的人;白,告诉;独,只。
14.参考答案①《旧唐书》中严武对杜甫的无礼不在意。②《新唐书》中严武表面不在意,实际上忌恨,甚至想杀掉杜甫。
解析《旧唐书》中这样记载“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而严武的态度是“武虽急暴,不以为忤”,可见严武对杜甫的无礼不在意,而《新唐书》中的记载是“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严武的态度是“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严武表面不在意,实际上忌恨,甚至想杀掉杜甫。
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
杜甫在天宝初年应考进士科没有考中。天宝末年,杜甫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试他的文章,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平民时和杜甫是朋友,这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帝同意了。这年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房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发怒,贬房琯为刺史,杜甫也外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野菜,饿死的儿女有好几个。过了好久,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天,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衣与鱼符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床,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里种竹、植树,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农夫村翁一起亲昵地游逛,没有拘束。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帽子,他就是这样傲慢放肆。永泰元年夏天,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就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郭英乂,杨子琳进攻西川,蜀中大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小船出三峡,但是还没靠岸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旅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衡山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喝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适逢严武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出任剑南节度使,上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去他家里。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戴头巾,而且他性情狭隘急躁、狂诞傲慢,曾经酒醉登上严武的坐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刚烈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召集官吏在门前。严武将要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一个晚上去世,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5.答案C
解析C项中“白诗和贺诗都借荣而复枯的秋草来抒发思念之情”错误。贺诗第六句系从白居易的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中化出,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行道上“更行更远还生”的草色喻示思念之殷切;不同之处则是白居易着眼于枯而复荣的春草,借喻别情之“满”、之“盛”;贺铸写的却是荣而复枯的秋草,其中暗寓失意之恨。
16.参考答案①失意之恨。首句“得意”二字,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
②怀乡思归。“征尘断处见归程”,秋雨新洗,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怀乡情重,思归心切。
③多病之愁。“病来把酒不知厌”,病后的频频把盏,不是为消渴解馋,实为借酒浇愁,可见愁之深重。
④迟暮之感。“斜阳”即落日斜晖,“秋风发上生”写秋风萧萧,鬓发斑白,都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
解析“经雨清蝉得意鸣”:“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隐含人不如蝉的况味,表现了人生失意的哀伤之情。“征尘断处见归程”:由“听”转向“见”,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病来把酒不知厌”:病后愈是贪杯,愈可见病中难以消停的情状,表达思乡之情的同时,也透露出病痛之苦。“秋风发上生”:眼见得梦想成空,徒然催人早生华发而已,诗人在诗句中表达了人生迟暮之悲。
17.答案(1)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2)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3)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18.答案D
解析原文两个双引号均是起到强调的作用,突出引号内的词为拟声词。A项,表示特殊称谓;B项,表示引用;C项,表示人们的感叹语气;D项,突出引号内的拟声词。
19.参考答案①本句把小青蛙的黑黄肤色比作穿“黑黄条纹套衫”,十分生动、形象。②能突出色彩,画面感强,给人以强烈的印象。③同时,与下文小青蛙的一系列动作相呼应,更突出了小青蛙的灵动。
解析题干要求从生动性角度进行分析,“黑黄条纹套衫”运用了暗喻,把小青蛙的皮肤的条纹比喻成黑黄条纹套衫,让小青蛙的外表具有了画面感,非常活泼生动。小青蛙的外表和后文的一系列动作“冒”“蹬”“跃”相呼应,更加突出了小青蛙的可爱。
20.参考答案①强调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捏着”“低着”上,强调入水前的状态;原句的重点落在“一捏”“一低”上,强调入水前的连贯动作。②表达效果不同:改句主要表达的是潜入水底这个结果,原句则侧重展现孩子们灵活熟练的游泳技能。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是较为普通的平铺直叙;原句通过“一捏”“一低”动作的连续使用,更加口语化,活泼风趣,与全文的风格更和谐。
解析分析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要从句子的长短整散、强调的重点、语言风格的一致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原文句子是由三个小句组成的,而改句把小句变成修饰成分,变为一句,不能突出原文中孩子们入水前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在表现孩子们的活泼可爱和游泳技能方面显得稍逊一筹;从整体风格上看,原文口语化,行文活泼,以短句居多,而改句不能和原文整体的语言风格一致。
21.参考答案①而是他勤于诵读 ②眼睛不停地在看 ③逐句逐字都记
解析第①处,结合上下文“人们都以为郑板桥读书善记,却不知并不是郑板桥记忆力好”“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推断①处可以填入“而是他勤于诵读”之类的内容。
第②处,结合上下文“郑板桥读书如此刻苦用心,却说生平最不喜人过目不忘,这又是为什么呢 他认为过目成诵太草率了”“心中却根本来不及吸收和消化,如此匆忙,无异于走马观花”,推断②处应该填入“眼睛不停地在看”之类的内容。
第③处,主要结合上下文“如果对三千多字的《项羽本纪》”“岂不是没有分晓的钝汉”,推断③处应该填入“逐句逐字都记”之类的内容。
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是否简洁连贯自然。
22.参考答案①要勤奋专注。②要用心领会。③要有选择地细读。
解析从“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废寝忘食,甚至对周围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郑板桥读书如此刻苦用心”可知,读书要勤奋专注。从“郑板桥……说生平最不喜人过目不忘……他认为过目成诵太草率了……心中却根本来不及吸收和消化,如此匆忙,无异于走马观花,对自己丝毫没有影响和作用”可知,读书要用心领会。从“他还认为,过目成诵还容易带来一个不好的影响,就是无所不记,见什么都读”可知,读书要有选择地细读。
23.写作指导题目用北大钱理群教授的话,提出真正的精英应有的社会承担问题,社会精英自带名人效应,应该传递给社会更多正能量,而不应该用负面的行为和错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贻害世风,这是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也是联想思考的基点。结合当前社会现象,思考在当今社会大背景之下,作为未来栋梁的青年学子应该学习有社会担当的精英的言行,对价值观错乱的所谓“精英”应持有批判态度。题目的价值取向明显:精英自带名人效应,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应该传播正能量,不应该造成负面影响;传递正能量鼓舞人心,传递负能量贻害世风。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