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2 19:2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兴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检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代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荀子·正论篇》云:“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国语·周语》载:“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五服”之分,置蛮夷于“要服”,与实际情况不符。岭南属于蛮夷之区,其所在地区应为“荒服”。“荒服”距离王畿二千五百里,最为遥远。《尚书·禹贡》云:“五百里荒服。”《礼记·王制》云:“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在诸夏看来,中原(即中国)居天地之中,风土最佳,为文明的诸夏所居;东、南、西、北四方为非边缘,风土各有欠缺,为野蛮的蛮、夷、戎、狄所居,他们的气性、语言、衣服、器用等均不同于中原。这实际上是一种从地域和民族上划分中心与边缘、自我与他者的做法。
这种建立在空间距离和华夷之辨上的划分,其实也是政治经济权利的划分。《史记·五帝本纪》云:“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将荒服地区纳入王土,其目的是为了“致异物”,即招致各方不同物产入贡。这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需要,即中央政权通过罗致异物显示四方来朝,而地方政权通过贡物表达对中央政权的承认。“五服”的划定和“致异物”的一样,都是一种权利划分,汉晋时期地理志的“异物”书写传统与此有深刻的内在关联。
从先秦一直到唐代,岭南与中原呈一种内外分隔的状态,成为华夷、内外的一个文化分界。《隋书·地理志》描述岭南云:“自岭已南二十余郡,大率土地下湿,皆多瘴厉,人尤夭折。……所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奇异珍玮,故商贾至者,多取富焉。……其俚人则质直尚信,诸蛮则勇敢自立,皆重贿轻死,唯富为雄。巢居崖处,尽力农事。刻木以为符契,言誓则至死不改。……”由于负山阻海,地势较低,空气不易散发,岭南形成瘴疠之气;由于地处近海,物产多玳瑁珠玑,吸引四方商贾来此经商,因而商品经济尤为发达;由于商品经济发达,岭南人都唯富为雄、讲究诚信;在风俗方面,他们还维持着巢居崖处的旧俗。
总之,由于地理环境的阻隔、民族成分的复杂、经济形态的差异以及政治上的边缘地位,岭南文化与中原地区建立在农业文明和儒家思想基础上的耕读传家、礼乐教化明显不同,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风貌。
(摘编自陈恩维《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明初岭南诗派研究》)
材料二:
由于自夏、商和西周以来,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王都所在对周边地区据有绝对优势,而当时人对东亚大陆以外的情况基本还不了解,或者只了解其落后一面,所以形成了一种王都所在即天下之中,王即是天下主宰的观念。《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诗句:“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正是这种观念的写照。
大致与此同时,学者构想了一种“五服”制度:“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尚书·禹贡》据此,在王所居的京城(王畿)以外的土地应分为四方形的五等,每一等的四边宽度都是五百里。由内向外,第一等是向服(以农业为主的直接统治区),第二等是侯服(诸侯统治区),第三等是绥服(必须加以绥抚的地区),第四等是要服(边远地区),第五等是荒服(蛮荒之地)。这种设想完全脱离地理环境的实际,连后世的儒家学者都觉得无法自圆其说。宋代学者蔡沈《书集传》指出:“尧的都城在冀州,冀州的北坑加上云中、涿州、易州等地,恐怕也没有二千五百里。即使算到二千五百里,那已到了沙漠旁的不毛之地。东南那些富饶地区都是国家财富和赋税主要来源,却被当作要服、荒服而抛弃。从地势上考察,实在没有办法弄明白。”毫无可行性使这一方案胎死腹中,但方案本身既说明当时地理知识的缺乏,也反映了在这样的条件下统治者的政治野心也不敢太大。
至迟到战国后期成形的九州岛制,假托大禹在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分为九个州。实际上这是当时学者基于地理条件等因素对未来统一国家的一种规划,反映了他们的政治理想。《禹贡》九州岛的范围大致相当于北至今燕山山脉和渤海湾,南至南岭一带,西至陇东高原,东至于海。《周礼·职方》《尔雅·释地》《吕氏春秋·有始览》中都有各自的“九州岛”规划,各州名称与《禹贡》不尽相同,划分范围也有所差异,但都是当时人天下观念的反映。
(摘编自葛剑雄《人在时空之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五服”划分的依据是距离王都的远近,由远到近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绥服”)、“要服”和“荒服”。
B.蛮夷和戎狄即五方之民,其所居之处实际上都应为荒服,按照东、南、西、北四方的不同,分别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从《尚书·禹贡》的“五百里荒服”到《史记·五帝本纪》的“方五千里,至于荒服”,意味着王权和政治版图的扩大。
D.中央政权将荒服纳入王土的目的是“致异物”,即招致各方物产入贡,从而显示四方来朝,这其实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需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地理区位来看,岭南应属于“荒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与中原处于内外分隔的状态;从文化特征来看,岭南也与中原地区明显不同。
B.五服制和九州岛制都出自《尚书·禹贡》,也都代表了当时学者对于“王制”的憧憬与想象,二者共同勾画出“天下”秩序的基本格局。
C.宋代学者蔡沈以冀州和东南富饶地区为例,对五服设想进行了批评和否定,这说明五服制度不符合古人的“天下”观念,难以自圆其说。
D.《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尔雅·释地》《吕氏春秋·有始览》等文献都有“九州岛”规划,可见九州岛制有利于对“天下”进行区分和管理。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岭南“异物”书写的一项是( )
A.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
B.里树桄榔出,时禽翡翠来。(张九龄)
C.红蕉花样炎方识,瘴水溪边色最深。(李绅)
D.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
4.材料一和材料二均论及“五服”,二者的论述思路有何不同?
5.五服制和九州岛制有什么不同?为何五服制“胎死腹中”,而九州岛制却流传后世?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莓园里
洪放
草莓上的露珠是最好看的露珠了,彩霞最喜欢这露珠。每天早晨,她总要到莓园里待一会儿。空气里有清香,那是一些刚刚结出的草莓的乳嫩的香气,看不见,却在露珠里打着转儿。有时候,彩霞会在露珠里照见自己:年轻的面庞,成为露珠里的光点。
可是今天,一进园子,彩霞就感觉到整个园子安静得有些异常。本来,彩霞每天一进园子,就能看见那个身影,但今天没看见。看来,父亲是真的让他回去了。事实上也不是回去。在这个村,还有隔壁村,他是个香饽饽。虽然草莓园也没有断过技术员,但像他这样固定承包着农户园子技术的,还是头一个。
他从农科所回到这村子里,开了间草莓医院。虽然开了医院,他却从不坐诊,只出诊。他到每家每户的园子里,像个医生般的诊断,下药,驱虫,清火……他把腰躬在架子旁的样子,就像被无数的草莓给拉扯着,和它们说着悄悄话儿。
彩霞让父亲也请了他过来。渐渐地,彩霞就想听懂他和草莓说的话了。她问他:“你们说啥呢?”
“我问它是不是生虫子了?哪里疼啊?天下的植物跟人都一样,要仔细听听,它们病了,也会喊疼,再仔细看看,也会皱着眉头,低着腰。一旦把病治好了,它们就舒展开了,结的果儿也更抻更水灵了。”
“这么多学问?”彩霞前些年在外面打工,去年才回到村里,跟着父亲种草莓。她知道草莓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可她不知道这里面头头道道的事……
去年,草莓赶上了大丰年。全县全镇全村的草莓几乎都满趟儿地赚大发了。彩霞家原来没盖起来的二楼又开始盖上了,还里外装修了一遍。父亲说:“等今年的莓季下来,就把你的婚事办了。”
彩霞鼓着嘴:“我不办。”
父亲提高了声音:“人家酒都吃了,能不办?给我听着,等莓子收了,就办,热热闹闹地办。”
“我不。”彩霞说着扭头进了莓园。她正好看见他站在架子边上,用放大镜照着草莓叶子。她有些没好气地说:“就知道天天照照照,除了跟草莓说话,还知道啥?”
“真不知道啥。我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哼。”彩霞往园子深处走去,到了最里面,架子挡住了她,她鼻子一酸,但到底没哭出来。她摸着草莓叶子,说:“他跟你们说话,你们能不能把我的话也告诉给他?”
草莓叶子微微摇曳着。
一连三天,他都没到园子里来。彩霞便去问父亲:“他呢?”
“今年没请他了。去年全村草莓大丰收,没请他的,一样长得旺,生得多,何必再花那冤枉钱?我这种了好几年,路子也都熟了。再说,农技站也能请到人。还有,也免得你整天丢了魂儿似的。”
“怎么丢了魂儿?”彩霞说,“这跟请不请他有啥关系?去年要不是他,中间那次虫灾,我们家的园子就整个没了。”
“不可能。我有把握。还有,他提出要在园子里搞什么莓艺。这是啥玩意儿?能提高产量?我看他是想在园子里做花,拖着你。这事万万不成。”
父亲性子倔,他定了的事,除了合作社的老社长外,没人能干涉得了。
彩霞便去请老社长。老社长听她一说,便道:“他这人就这样,接受不了新事物,总以为外出打工来钱快。当年,我要是像他这样,这四十万亩的草莓从哪来?他种草莓,还是我连哄带骗地给拉上的。话说回来,这小伙子搞的什么莓艺,到底是啥?”
“我也不太懂。他说是艺术,能让草莓长得好。还有,园子里有了艺术,来摘草莓的人就喜欢看。”
老社长说:“我回头找他谈谈。”
彩霞回来时,顺道去了他的草莓医院。
……
彩霞脸上绯红,说:“我就问你,还愿不愿意去搞那什么莓艺?”
“当然想。我都计划好了,有些基础工作都做了。”
老社长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晚上,父亲吃饭时对彩霞道:“明天,让他再过来吧。不过有前提,你得到城里打工去,等腊月回来就办婚事。”
草莓季节盛大而丰厚。彩霞天天在微信里看着收草莓的图片,虽然她在城里,可是她每天早晨起来,还是觉得自己又进了草莓园,在露珠里照着。她总能闻见草莓的香气,乳嫩的,半熟的,成熟的,萦绕着她。她让正在园子里劳作的他每天发图片给她。可是,发着发着,他不发了,说再发,他的秘密就全暴露了。
果子销得最旺的时候,彩霞回来了……彩霞跑到园子里,却被他给挡住了。他说:“再过两天。再过两天!马上就好了。”
彩霞朝里面望着,说:“我怎么什么也没看见?”
他笑着,有些调皮,又有些羞涩。他说:“如果今年成功了,明年,我会在全村推广。到时候,来摘莓子的人可就不仅仅是摘莓子了,还能……”
她心里像亮着无数的草莓果儿,一丝丝的,一寸寸的,甜,兴奋,焦急。可是,草莓园里除了草莓,还能弄出什么秘密来?
……
过了两天,到了揭晓秘密的时候。彩霞一大早就到了园子,他和父亲正在讨论草莓明年的品种问题。这两天,父女两个就像陌生人一样,彼此躲闪着。这会儿,父亲见她来了,闷声闷气地问:“来干啥?回去。”
“是我请彩霞来的。”他说,“我请她来看我的秘密。”他的眼神兴奋而清澈,指着园子里一些高高的架子,说:“你们到上面去看看。”
彩霞往上爬。他攥着手,有些不安地看着她,仿佛她正一步步地走近他的小心思。她登上了架子,放眼一望,都是草莓,都是架子……她问:“有啥?没啥啊!”
“你再定下眼神来,朝草莓架子上看。”他喊道。
彩霞看着,心就像早晨那颗迫不及待要跃出来的草莓果,她只想把目光定在那草莓架上。然后,她任着自己的目光,从幕架上,慢慢地,定在了他的身上。
父亲问:“都看见啥啦?”
彩霞说:“你也上来看看,太……太好了,太好了!”
“有啥好?不都是草莓?”父亲边说边上了架子。彩霞说:“你定下眼神儿,慢慢看。”
这回,父亲张着嘴,好一会儿,才说:“没想到,还能弄出这玩意儿。到处都是呢。我怎么没见你弄?”
“我是每天弄一点,弄着弄着,草莓熟了,这也成了。”他说。
下了架子,父亲看着彩霞和他,突然冒出句话:“明天,我就去把亲给退了。”
很快,草莓论坛上发出了一组彩霞拍的莓艺图片,一大片的莓架上,那些成熟的草莓,组成了无数个心形。红红的,正在像梦一般地跳动……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虽然对话中多处用了第一人称,但全文使用第三人称行文,叙事灵活。
B.老社长善于做群众工作,想方设法带领群众走致富之路,因此彩霞的父亲对他百依百顺,又把“他”请了回来。
C.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行文,突出人物形象:明线是彩霞与“他”相知相爱的经历;暗线是“他”的莓艺。
D.今年,彩霞的父亲只是因为想阻止彩霞和“他”的恋情而没有再请“他”来草莓园出诊,彩霞对此很是不解。
7.下列关于小说开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的环境描写,照应标题,营造清新怡人的氛围,给小说奠定明快欢乐的情感基调。
B.小说开头描写露珠、草莓等意象,以景衬人,表现了主人公彩霞清纯靓丽,富有青春气息。
C.运用拟人修辞,描写草莓的香气在露珠里打转,突出草莓长势良好和彩霞对草莓的喜爱。
D.小说开头与结尾一样,都是以小见大,展现了当下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事业的美丽图景。
8.彩霞对“他”的爱慕之情主要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在文中找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9.小说中使用了对比和设置悬念的手法。请在文中各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举进士,调西京推官。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熙宁五年,卒,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B.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C.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D.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统称进士;明清两代殿试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陛,原指宫殿中通往皇帝御座的台阶,群臣上奏需通过“陛下者”(侍卫)转达,后用陛下尊称皇帝。“陛辞”指向皇帝申请退休。
C.朋党,为争夺权位、排除异己或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往往相互倾轧,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使政局腐败混乱。
D.迁,古代指变动官职,一般指晋升官职。如,迁封,加封爵位;迁官,晋升官爵。古代尊右,所以左迁就是降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诗文交友,名扬天下。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西京推官。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入朝为官,做了馆阁校勘。
B.欧阳修性格刚直,著文申辩。他与尹洙等人因为替范仲淹伸冤而被放逐,被世人视为同党,于是写了《朋党论》,阐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C.欧阳修谨守职分,备受器重。他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
D.欧阳修遭人忌恨,屡受陷害。他敢于直言遭到奸邪之徒的嫉恨,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2)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14.欧阳修一生正直,受到了奸邪小人的哪些陷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5~16题。
书愤(其一)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①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陇头吟②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③。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④,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②陇头吟:乐府旧题。陇头,指陇山一带,大致在今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③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星主征战。④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
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愤(其一)》首联“白发萧萧”表示诗人年华老去,却只能“卧泽中”,一个“卧”字形象写出诗人闲处家中的情形。
B.《书愤(其一)》颈联实写春雨中春草茂盛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营造出一种破败颓然又生机盎然的氛围。
C.《陇头吟》一、二两句,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星象,表现他渴望建立边功的壮志豪情。
D.《陇头吟》把长安少年成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这些不同的场景集中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
16.两首诗都使用到了“苏武”的典故,但作者对典故的剪裁和所抒发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说说不同在哪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在《六国论》中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这样做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现在好了。( )。你静立着,思想和激情会悄悄爬出来,追随你的目光,在你看得见、想得到的池方,拉开绵长的、想象的线。那时,如果你想铺开纸,记下一段旋律,每个音符,都会依照灵感的指令,立即冒出头来,记下一段旋律。你的全部才智和学问,都会一涌而起,去成就你的事业。那个名叫“创造”的词汇,不经意中或者会与你 。我是如此看重心境,就像看重天色的清朗。我 地呵护着自己的心灵,不让它存坚硬的石板上碰伤;更不让污浊的欲念像肮脏的空气, 心灵的天空。郁闷、愤怒、孤寂、失意、贪欲、妒忌……都难免如同浮云占据心灵。那时,便需要凉爽洁净的风,劲猛地吹过,荡涤浊尘,让心灵的上空重新归于清朗。清朗,是一池不曾污染过的清泉,是一片能在深夜更新空气的青青林子。谁的心,都不能永远是一张不曾书写过的白纸。可是,却能及时地换掉那些涂污了的纸张,永远以一种 的清白,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期而遇 胆战心惊 遮挡 有备而来
B.不期而遇 小心翼翼 遮蔽 有备而来
C.萍水相逢 胆战心惊 遮蔽 有备无患
D.萍水相逢 小心翼翼 遮挡 有备无患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天的清朗,你的心境也变得清爽和沉静了许多
B.清朗的一天,你的心境也变得沉静和清爽了许多
C.清朗的一天,使你的心境也变得清爽和沉静了许多
D.一天清朗,使你的心境也变得沉静和清爽了许多
20.依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近,语意连贯,风格一致。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基因编辑技术由来已久。事实上,不仅基固编辑技术能使动物个头更大、提高肉质更佳,同时还能改良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不少人将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混为一谈。事实上,基因编辑与转基因等技术,均为生物育种的重要技术。 ①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转基因是将人工分离或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 ② 。而基因编辑虽然需要转入基因的操作,但是基因编辑的产品最后是不含外源基因的。
当前,不少人认为基因编辑育种等同于常规育种,也有人认为应该把基因编辑育种按转基因育种来管理。 ③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建议,应尽快出台明确、科学、可操作的基因编辑相关法规与政策措施,把无外源基因的基因编辑作物按常规育种作物对待,不按转基因监管。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没有热情,人只不过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就像火石,在它能够发出火星之前等待着铁的撞击。——柯米尔
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们远航之魂的舵和帆。——纪伯伦
无知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雨果
理性为情感所掌握,如同一个软弱的人落在了一个泼辣的妇人手中。——萨迪
有人说为人做事要热情,有人说为人做事要理性,你是怎么看待二者的关系?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D 2.C 3.A 4.材料一由“五服”引出岭南,其论述指向为岭南与中原在地理与文化特征方面的不同;
材料二对“五服”本身作阐释、分析与评价,暗含与九州岛制度的比较。 5.不同:五服制突出王畿中心,重视华夷之辨,强调地方政权对中央政权的臣服;九州岛制结合了政治需要,根据地理条件等划定。
原因:五服设想脱离地理环境的实际,而九州岛制度作为统一国家的规划,表达了家国情怀与政治理想。
6.A 7.C 8.①彩霞埋怨“他”除了跟草莓说话,还知道啥时,“他”不理解,彩霞跑到草莓园最里面,请草莓叶子帮她传话给“他”,表现彩霞因“他”不解风情而难过的心情。②彩霞从老社长那里回来去“他”的草莓医院时,脸上绯红,表现彩霞看到心上人时的害羞。③彩霞在听“他”讲如果他的莓艺成功的话时,心里像亮着无数的草莓果,甜丝丝的,表现彩霞对“他”的信任。④彩霞看到“他”搞出的莓艺时,任自己的目光慢慢地定格在“他”的身上,表现彩霞对“他”的欣赏和崇拜。 9.①对比:彩霞的父亲先前老催彩霞办婚礼,和后来见识到“他”的莓艺,主动提出退亲形成对比,从侧面突出“他”莓艺的精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②设置悬念:小说在叙写“他”在莓园里搞莓艺的情节时,先不交代啥叫莓艺,而是由大家的疑问,和“他”说“再发,我的秘密就全暴露了”,彩霞父亲看了“他”的莓艺就主动提出退亲等内容设置悬念,直到结尾才交代“他”在莓园里用成熟的草莓组成无数个心形的莓艺,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富有波澜。
10.A 11.B 12.B 13.(1)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
(2)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 14.①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②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
15.B
16.
《书愤(其一)》 《陇头吟》
对典故的剪裁 苏武被困于大窖,匈奴不给饮食,苏武啮雪餐毡,忠贞不屈。 苏武被扣匈奴多年,节旄落尽,最终也不过做了个典属国的小官。
抒发的感情 借苏武对国家的忠心不泯,表达自己对国家的耿耿孤忠。 同情关西老将,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来说明朝廷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抒发了悲怆愤懑之情。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18.B 19.D 20.(清朗,)是一湾见之忘忧的碧水,是一缕能给心灵带来祥和的皎洁月光。
21.①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有何不同②含外源基因③基因编辑技术该如何监管 22.基因编辑技术不仅能使动物个头更大、肉质更佳,同时还能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其品质。
试卷第2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