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1节化学键与物质构成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的是
A.可溶于水 B.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Na2S的电子式为
B.MgCl2的电子式:
C.已知NaH是离子化合物,则其电子式是Na+[∶H]-
D.NaCl的电子式为
3.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和②属同种元素 B.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①和④可形成NaO D.②表示的是阴离子
4.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
B.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
C.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
D.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
5.下列关于化合物类型与所含键的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C.单质中不可能含有任何化学键 D.离子中不可能含有任何化学键
6.下列电子式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7.键长是描述共价键的物理量之一,下列各项中的距离属于键长的是
A.水分子中两个氢原子核之间的距离
B.氯气分子中两个氯原子核之间的距离
C.氩气中两个相邻氩原子核间的距离
D.分子中两个氧原子核之间的距离
8.2019年8月,BM和牛津大学的科研团队通过一定方法合成了一种由18个碳原子组成的环状分子,碳环由交替的碳碳单键和碳碳三键构成.其流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的质子数比多28
B.分子中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由生成的过程中碳碳三键数目逐渐增多
D.和互为同位素
9.下列是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10.一定条件下,氨与氟气发生反应:其中NF3空间结构与NH3相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除F2外,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B.NF3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NF3中只含极性共价键
D.NH4F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11.现有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Q在同一周期。相关信息如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
Y 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和为零
Z 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
Q 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时,X单质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B.Y与Q元素组成的分子中只含极性共价键
C.Y、Z、Q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
D.第五周期且与Q同主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
12.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3.下列物质的电子式正确的是
A.氯化钙 B.硫化氢 C.氯气 D.甲烷
14.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15.贵州省曾在1931年发行锑制的硬币,但因为锑很容易磨损,在流通过程损耗严重。锑(S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121Sb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123Sb互为同位素 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70
C.相对原子质量约为51 D.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
二、填空题
16.离子键
(1)NaCl的形成示意图
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形成氯化钠。
(2)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3)成键粒子:__________。
(4)成键元素:一般是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
三、实验题
17.钠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
(1)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最外层只有____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表现很强的_______。
(2)实验探究—实验1钠与氧气的反应
反应条件 常温 加热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断面呈①_______;②_______。 加热熔成闪亮③_______;发出④_______,生成⑤_______。
反应原理 ⑥_______; ⑦_______;
实验结论 ⑧_______。
(3)实验探究—实验2钠与水的反应
现象 原因
浮 钠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①_______
熔 熔成闪亮的小球 钠的熔点②_______且反应③_______
游 钠在水面上迅速游动 反应产生④_______推动钠游动
响 发出“嘶嘶”声响 钠与水反应剧烈
红 溶液变红 反应生成⑤_______
结论 钠与水反应剧烈,生成⑥_______,并且放热。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8.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2)比较、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_______>_______;比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同)
(3)、的单质分别与的单质化合时,较容易的是_______,形成的化合物热稳定性较差的是_______。
(4)元素的原子间连接方式多样,两个原子间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_______键、_______键或_______键;多个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价键彼此结合形成_______,也可以连接形成_______,这也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5)任选上述元素形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______。
1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⑥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IA 0
1 ①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②
3 ③ ④ ⑤ ⑥
(1)元素①的一种核素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表示该核素组成的符号是_____。
(2)元素⑤的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
(3)⑥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由元素②和③按原子个数1∶1组成的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单质的氧化性⑥大于⑤,请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乙醇、硫酸等物质均易溶于水,但不含离子键,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硅、金刚石等物质的熔点很高,但不含离子键,故B不符合题意;
C.HCl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HCl中只含共价键不含离子键,故C不符合题意;
D.化合物在熔融状态能导电说明其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成离子,其组成中含有离子,存在离子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A.Na2S为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硫离子构成,电子式为,A错误;
B.MgCl2的电子式为,B错误;
C.NaH是离子化合物,由Na+和H-离子组成,其电子式为Na+[∶H]-,C正确;
D.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D错误;
故答案为:C。
3.C
【详解】A.①和②分别是O和O2-,都属于氧元素,A正确;
B.①为氧原子,③为硫原子,其最外层上均有6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B正确;
C.①是O原子、④是Na原子,所形成的物质是Na2O,C错误;
D.②为O2-,为阴离子,D正确;
故选C。
4.D
【详解】A.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故A正确;
B.形成化学键的微粒可能是阴阳离子或原子,所以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故B正确;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内的化学键形成,故C正确;
D.共价键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所以极性键是一种化学键,故D错误;
故选D。
5.B
【详解】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例如氯化铵中的铵根离子中含有共价键,A错误;
B.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不可能含有离子键,B正确;
C.单质中可能含有任何化学键,例如多原子单质中含有共价键,只有单原子分子稀有气体中不含任何化学键,C错误;
D.离子中可能含有化学键,例如氯化铵中的铵根离子中含有共价键,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溴化镁为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B正确;
C.过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C正确;
D.氯化氢是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D错误;
故选D。
7.B
【详解】A.键长是成键原子间的核间距,水分子中两个氢原子不成键,A错误;
B.氯气分子中两个氯原子间形成共价键,两个氯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属于键长,B正确;
C.氩气中两个相邻氩原子不成键,C错误;
D.分子中两个氧原子不成键,D错误;
故答案选B。
8.D
【详解】A.转化为的过程中少了2个C和2个O,即的质子数比多,A项正确;
B.由分子的图示可知,碳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B项正确;
C.中碳碳三键数目分别为6、7、8、9,逐渐增多,C项正确;
D.和为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项错误;
故选D。
9.C
【详解】A.Na原子的质子数为11,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核外电子数为10,核外电子排布为2、8,A正确;
B.Cl原子的质子数为17,得到一个电子形成Cl-,核外电子数为18,核外电子排布为2、8、8,B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最多只能为8,的核外电子排布应为2、8、8、3,C错误;
D.原子核外有35个电子,根据每层最多容纳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只能为8,可知其核外电子排布应为2、8、18、7,D正确;
答案选C。
10.A
【详解】A.NF3为共价化合物,而NH4F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A错误;
B.NF3中N原子与3个F原子形成3对共用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正确;
C.NF3分子中只含N-F极性共价键,C正确;
D.NH4F是离子化合物,和F-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在中N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N-H键,因此NH4F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11.B
【分析】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且X的原子序数较小,则X为Be;由Y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和为零,可知Y位于第ⅣA族,为C或Si;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则Z是S;Q在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则Q为Cl.
【详解】A.由金属性:BeB.CCl4或SiCl4分子中均只含极性共价键,B正确;
C.非金属性:C或SiD.第五周期与Cl同主族元素的单质是碘,在常温常压下呈固态,D错误;
答案选B。
12.A
【详解】A.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分别共用2对电子,电子式为:,故A错误;
B.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氢原子与氯原子通过共用1对电子结合,电子式为:,故B正确;
C.水分子中O原子分别与H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故电子式为,故C正确;
D.氢气中H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故其电子式为H:H,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13.D
【详解】A.氯化钙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A项错误;
B.硫化氢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B项错误;
C.氯气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C项错误;
D.甲烷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D项正确;
答案选D。
14.D
【详解】A.氮气中N和N原子共用3对电子对,每个N原子需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HCl是共价化合物,H和Cl含有共价键,电子式为,故B错误;
C.NaCl是离子化合物,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含有离子键,其电子式为 ,故C错误;
D.NH3中N和H共用一对电子对,N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故D正确;
答案为D。
15.C
【详解】A.121Sb与123Sb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两者互为同位素,A正确;
B.121Sb的质子数为51,质量数为121,所以其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21-51=70,B正确;
C.根据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121Sb的质子数为51,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与质量数有关,不等于其质子数,C错误;
D.根据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其周期数,所以该核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D正确;
故选C。
16. 静电作用 带相反电荷离子 阴、阳离子
【分析】钠原子遇氯原子后,失去一个电子,给予了氯原子。这时钠原子变为带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而氯原子获得了钠原子给予的一个电子形成了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随即正负离子由于异性电荷而相互吸引,最后达到平衡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离子化合物NaCl。
【详解】(1)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氯化钠;
(2)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3)NaCl由阴、阳离子构成;
(4)离子键一般是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构成的。
故答案为:静电作用;带相反电荷离子;阴、阳离子。
17.(1) 1 失电子 还原性
(2) 银白色 迅速变暗 小球,剧烈燃烧 黄色火焰 淡黄色固体 4Na+O2=2Na2O 2Na+O2Na2O2 钠与O2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
(3) 小 低 放热 气体 碱性物质 NaOH和H2
【分析】(1) 钠是第11号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
(2)金属钠非常活泼,常保存在煤油中,取出并切开后,切面为银白色,并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纳;当钠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
(3)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观察到钠块在水面迅速游动,并发出“嘶嘶”声响,反应结束烧杯温度升高。
【详解】(1)钠是第11号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结构示意图为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表现很强的还原性;
故答案为,1,失电子,还原性;
(2)金属钠取出并切开后,切面为银白色,并迅速与氧气反应生:4Na+O2=2Na2O,迅速变暗;当钠在空气中加热时,熔成小球,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发生:2Na+O2Na2O2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所以钠与O2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
故答案为银白色;迅速变暗;小球,剧烈燃烧;黄色火焰;4Na+O2=2Na2O;2Na+O2Na2O2;钠与O2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
(3)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观察到钠块在水面漂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低,熔点低;反应结束烧杯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钠块在水面迅速游动,是因为反应产生气体推动钠游动;反应后溶液变红,说明生成碱性物质;所以钠与水反应剧烈,生成NaOH和H2,并且放热;
故答案为小,低,放热,气体,碱性物质,NaOH和H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钠元素的结构和金属钠的性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关键。
18.(1)第三周期第ⅢA族
(2) O2- Na+ HClO4 H2SO4
(3) O H2S
(4) 单键 双键 三键 链状 环状
(5)或
【分析】x的原子序数和半径最小,最高价为+1价,故x为H;y、z、d的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根据常见化合价可知y、z、d分别为C、N、O;e、f、g、h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根据化合价可知e、f、g、h分别为:Na、Al、S、Cl。
【详解】(1)f为A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ⅢA族;
(2)d、e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O2->Na+,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序大径小;g、h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HClO4>H2SO4,非金属性Cl>S,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3)O、S的单质分别与H的单质化合时,较容易的是O,形成的化合物热稳定性较差的是H2S,非金属性O>S,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化合,生成的简单氢化物越稳定;
(4)C元素的原子间连接方式多样,两个原子间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单键、双键、三键;多个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价键彼此结合形成链状,也可以连接形成环状,这也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5)上述元素形成的四原子共价化合物有NH3、H2O2,电子式为、。
19.(1)
(2)
(3)Cl2+2NaOH=NaCl+NaClO+H2O
(4)2Na2O2+2CO2=2Na2CO3+O2
(5)Cl2+S2-=S↓+2Cl-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H、②是O、③是Na、④是Al、⑤是S、⑥是Cl,以此解题。
【详解】(1)元素H的一种核素中,1个质子和2个中子,该核素的质量数为3,符号为;
(2)由分析可知,⑤是S,硫是第三周期VIA族元素,最外层6个电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3)由分析可知,⑥是Cl,则⑥的单质是氯气,Cl2与NaOH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4)由分析可知,②是O、③是Na、则元素O和Na按原子个数1∶1组成的化合物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5)由分析可知,⑤是S、⑥是Cl,则⑥的单质是Cl2,⑤的单质是S,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强制弱原理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Cl2+S2-=S↓+2Cl-。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