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04 15:2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短周期元素X和Y的离子X2+和Y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2+的离子半径比Y2-小
B.X的原子序数比Y小
C.X和Y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D.X和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2.钚是一种放射性元素,是原子能工业的一种重要原料,可作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裂变剂。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的元素
B. 与为两种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C. 与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 原子核中有145个中子
3.某同学设计如下元素周期表,已知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空格中均有对应的元素填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X、Y、Z元素分别为N、P、O
B.白格中都是主族元素,灰格中都是副族元素
C.Z的氢化物只有一种
D.X、Z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4.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B.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C.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IIIA族
D.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关
C.从Li→F,Na→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均呈现+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6.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代表原子序数),正确的是
A. B.
C. D.
7.2016年11月30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正式批准将117号化学元素命名为“Tennessee”,符号,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和互为同位素 B.是第七周期第ⅥA族元素
C.中子数为176的,其核素符号是 D.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
8.A、B、C均为短周期的元素,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已知: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分别是
A.Be、Na、Al B.O、P、Cl C.P、O、Cl D.C、Al、P
9.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n的数值等于5
B.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都是35
C.在化学反应中,溴原子获得电子形成
D.溴元素为金属元素
10.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随着人们对科学的认识不断深入,终于使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变得完整。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③的氢化物水溶液呈酸性
B.元素⑥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
C.元素⑦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
D.元素⑤的最高价为+7
11.A、B为相邻周期的同族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包含的元素种类分别为m种和n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如果A和B同在Ⅰ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x-n
②如果A和B同在Ⅶ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x-n
③如果A和B同在ⅠA族,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x+m
④如果A和B同在ⅦA族,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x+m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2.以、、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上述物质涉及的6种元素中属于副族元素的种数为
A.0 B.1 C.2 D.3
13.“涪江之滨,天府之腹,南山巍然如画图”,百年南山,历久弥新。2020级某同学在3月植树节挖坑时发现一把古老的木质戒尺。关于该戒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组成该戒尺的主要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
B.戒尺中含有的和两种核素互为同素异形体
C.可通过测定的含量大致推算其年代
D.C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ⅣA族
1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部分短周期元素制作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钟表”,下列有关该“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12:00时“时针”所指元素的金属性最强
B.从中午12:00点到下午6:00点,“时针”所指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C.8:55时“时针”和“分针”所指的两种元素(“针”所指以最近为准)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之比为1:1
D.2:00时,“时针”和“分针”所指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均只有两个电子,性质相似
15.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E在周期表中位于A,B,C,D四种元素中间(如图所示),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是(镧系、锕系、0族元素除外)(  )
A.4x B.4x+6 C.4x+10 D.4x+14
二、实验题
16.在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后,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Ⅰ.为了验证卤族部分元素递变规律,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指出溴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
(2)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A中通入Cl2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为确保“非金属性:氯>溴>碘”的实验结论可靠,你认为做好本实验最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
(5)下列性质的递变正确,且能作为卤族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判断依据的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Cl2、Br2、I2的熔点逐渐升高b.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c.HCl、HBr、HI的酸性逐渐减弱d.Cl-、Br-、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Ⅱ.为了验证非金属性:N>C>Si,该兴趣小组又设计如下装置,实验所用到的物质有:①稀HNO3②稀盐酸③碳酸钙④Na2SiO3溶液⑤饱和NaHCO3溶液,已知H2SiO3不溶于水。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6)分液漏斗内装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填序号),B中装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填序号)
(7)烧杯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律,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Ⅰ.(1)将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钠、钾、镁、铝分别投入足量的0.1 mol/L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慢。
(2)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反应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强于NH3·H2O的碱性,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强于N的金属性,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
Ⅱ.利用如所示装置可以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已知: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的非金属性。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A中应加入________溶液,B中应加入Na2CO3,C中应加入______溶液,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每个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元素。
(1)表中所列元素中,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_______,属于主族元素的有_______,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周期_______族。
(2)下列_______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A.b、c、i B.a、g、k C.c、g、l D.d、e、f
(3)i元素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的最高化合价是_______,最低化合价是_______。
(4)按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元素b、c、f、l,并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这样排序的原因______。
19.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乙、丙、丁的位置未标出):
已知①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
②甲的原子序数与乙、丙原子序数之和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2)丙和丁可形成多种共价化合物,在这些化合物中丙表现正化合价,其中丙具有相同化合价的物质有两种,这两种化合物能够相互转化,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单质均可与H2反应生成氢化物,其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写化学式),丙的氢化物溶于丁的氢化物中所形成的溶液滴入酚酞显红色,则丙的氢化物空间构型为_______。
(4)乙单质与丁的氢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甲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能和甲单质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短周期元素X和Y的离子X2+和Y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X为Mg元素,Y为O元素。
【详解】A.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则X2+的离子半径比Y2-小,A正确;
B.X为12号Mg元素,Y为8号O元素,则X的原子序数比Y大,B错误;
C.X原子有3层电子层,而Y原子有2层电子层,则X和Y原子的电子层数不相等,C错误;
D.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而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X和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D错误;
故选A。
2.C
【详解】A.Pu的原子序数为94,是第七周期的元素,A正确;
B.与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则它们为两种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B正确;
C.与质量数相同,但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电子排布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C错误;
D.原子核中有个中子,D正确;
故选C。
3.A
【详解】A.根据该同学设计的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和表中元素位置可知:X的原子序数为7,Z的原子序数为8,Y的原子序数为15,因此X为N,Z为O,Y为P,A正确;
B.白格中的稀有气体元素不属于主族元素,B错误;
C.Z的氢化物有、,C错误;
D.Z的简单氢化物为水,常温下水为液态,氨气为气态,沸点:,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故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A错误;
B.由图可知,镓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中子数目无法确定,B错误;
C.根据主族元素的周期序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IIIA族,C错误;
D.由N、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N可显-3价,Ga显+3价,故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D正确;
故答案为:D。
5.B
【详解】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元素的性质体现在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周期性的变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原子结构,不是元素的性质,A错误;
B.一般情况下,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关,B正确;
C.由于O、F是活泼非金属元素,没有与族序数相等的最高正化合价,C错误;
D.H、He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1~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6.A
【分析】同一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差值为2(第一主族1和2周期)、8或者18。
【详解】A.序数6与14差8, 14与32差18,符合周期表的结构规律,A正确;
B.序数11在第三周期第一列,左侧没有元素,B错误;
C.序数2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最右侧一列,即0族,C错误;
D.序数6与12相差6,12与24相差12,均不在周期表的同一列,D错误;
故答案选A。
7.A
【详解】A.与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两者互为同位素,A正确;
B.Ts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位于ⅦA族,B错误;
C.中子数为176的Ts,其质量数=176+117=293,其核素符号为:,C错误;
D.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因此同族中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均比Ts元素强,D错误;
故答案选A。
8.B
【详解】假设A的原子序数是x,则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可知:B的原子序数是(x+8-1),C的原子序数是(x+8+1)。由于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原子序数的4倍,所以4x=(x+8-1)+(x+8+1),解得x=8,所以x+8-1=15,x+8+1=17,因此A是O元素,B是P元素,C是Cl元素,故合理选项是B。
9.B
【详解】A.由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图中n的数值为35-2-8-18=7,故A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5,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5,核电荷数为35,故B正确;
C.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溴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溴离子,可以表示为Br-,故C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溴,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
答案为B。
10.B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③为氮元素,氢化物为氨气,其水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⑥为钠元素,在第IA族,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故B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⑦为镁元素,氧化物为氧化镁,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⑤为氟元素,非金属性最强,没有正化合价,故D错误;
故答案:B。
11.A
【详解】①如果A和B同在Ⅰ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和A的原子序数之差恰好为B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则B的原子序数为x-n,故①正确;
②如果A和B同在ⅦA族,A、B原子序数之差恰好为相邻两周期下一周期的元素种类数,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x-m,故②错误;
③如果A和B同在ⅠA族,B在A的下一周期时,A和B的原子序数之差恰好为A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则B的原子序数为x+m,故③正确;
④如果A和B同在ⅦA族,A、B原子序数之差恰好为相邻两周期下一周期的元素种类数,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x+n,故④错误;
①③正确,选A。
12.B
【详解】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为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为副族,六种元素中只有Zn 属于副族元素,其余均为主族元素,B项正确。
13.B
【详解】A.H元素位于第一周期,C、O元素位于第二周期,在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都是短周期,因此均为短周期元素,故A正确;
B.和两种核素,它们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是同位素,故B错误;
C.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可根据半衰期时间大致推算其年代,故C正确;
D.C元素的质子数为6,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ⅣA族,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4.C
【详解】A.12:00 时为镁, 11:00 时为钠,钠的金属性最强,故A错误;
B.H 的金属性弱于 Li 、 Be ,故B错误;
C.8:55 时“时针”和“分针”所指的两种元素分别是 F 和 Na ,二者形成离子化合物 NaF ,阴、阳离子之比为 1:1 ,故C正确;
D. 2:00 时,“时针”和“分针”所指的元素分别为 He 和 Mg ,前者性质稳定,后者性质活泼,故D错误;
故选: C 。
15.B
【详解】在A、B、C、D四种元素中,同周期的A、C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x,又因同主族各周期相邻的两元素之间的原子序数相差8、18、32。所以四种元素中,同主族的B,D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可能为2x、2x+10或2x+14。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可能为4x、4x+10或4x+14,只有选项B不可能。故合理选项是B。
16. 第四周期第ⅦA族 2Br-+Cl2=Br2+2Cl- 溶液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氯气通入少(适)量 bd ① ⑤ CO2+H2O+=H2SiO3↓+
【分析】Ⅱ.实验为验证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应利用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比较,装置A应盛的漏斗中应盛放稀硝酸,烧瓶中应盛放碳酸钙,装置B用于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杂质,应盛放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装置C应盛放硅酸钠溶液,据此答题。
【详解】Ⅰ.(1)Br为第35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ⅦA族;
(2)向长颈漏斗中通入氯气,氯气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
(3)A中充分反应后,反应生成的Br2可以在是试管中与试管中的KI溶液反应,反应生成是I2溶于CCl4中实现萃取的过程,该过程的现象为溶液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4)为保证氯气只与Br-反应而不溶于溴水中,应保证氯气通入适量;
(5)a.单质的熔沸点不能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a正确;
b.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说明Cl、Br、I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反应逐渐变难,Cl、Br、I越来越不容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逐渐减弱,b正确;
c.无机无氧酸的酸性不能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
d.Cl-、Br-、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说明Cl-、Br-、I-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d正确;
故答案选bd;
Ⅱ.(6)根据分析,分液漏斗中应盛放的试剂为稀硝酸,填①;装置B中应盛放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填⑤;
(7)C中发生的反应为CO2与硅酸钠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SiO3↓+。
17. 钾 铝 不合理,用碱性强弱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时,一定要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进行判断,NH3 H2O不是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分液漏斗 防止倒吸 浓盐酸 KMnO4 Na2S S2-+Cl2=S↓+2Cl- 硫酸 Na2SiO3 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分析】I.(1)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
(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II.(3)根据仪器的构造判断仪器A的名称;球形干燥管具有防止倒吸的作用;
(4)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性:Cl>S,可根据Cl2与Na2S的置换反应验证;
(5)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可根据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硅酸来证明。
【详解】I.(1)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同一主族,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所以元素金属性:K>Na>Mg>Al,则K与盐酸反应最剧烈、Al与盐酸反应速率最慢;
(2)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 H2O,可说明碱性NaOH>NH3 H2O,但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Na>N,因为要验证金属性的强弱,必须通过比较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来进行比较,而NH3 H2O不是N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故答案为:不合理,用碱性强弱比较金属性强弱时,一定要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而NH3 H2O不是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II.(3)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球形干燥管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可避免C中液体进入锥形瓶中;
(4)要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性:Cl>S,可根据活动性强的单质能够将活动性弱的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验证,即利用Cl2与Na2S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验证,则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应分别为浓盐酸、KMnO4、Na2S溶液,在B中反应制取Cl2,在装置C中发生反应:S2-+Cl2=S↓+2Cl-,故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5)若要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Si,可通过CO2和Na2SiO3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硅酸来证明,A中可以加无挥发性的H2SO4,B中加Na2CO3溶液,二者反应制取CO2,然后将反应产生的CO2通入C中的Na2SiO3溶液中,发生反应: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因此会看到: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从而可以证明酸性:H2CO3>H2SiO3,则元素的非金属性:C>Si。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实验方案设计。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清楚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或复分解反应规律进行设计实验,根据离子方程式中物质拆分原则,结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书写离子方程式。
18.(1) abcfgijlm abcdfghijkl 四 IVB
(2)D
(3) 非金属 +5 -3
(4)原子半径:Cl【分析】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am依次为H、Na、Mg、Sr、Ti、Al、C、Ge、P、O、Se、Cl、Ar。
【详解】(1)短周期是指一二三周期,则属于短周期的元素有abcfgijlm;主族是指元素周期表中既包含短周期元素又包含长周期元素的竖列(不包括第零族,即稀有气体元素),则属于主族元素的有abcdfghijkl;e是Ti元素,其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IVB族;
(2)A.单质P不是电的良导体,A错误;
B.H2和单质Se不是电的良导体,B错误;
C.Cl2不是电的良导体,C错误;
D.Sr、Ti、Al都是金属,属于电的良导体,D正确;
故选D。
(3)i是P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主族序数(O、F除外),主族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族序数-8(H、B除外),因此P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5价,最低化合价为-3价;
(4)元素b、c、f、l分别指Na、Mg、Al、Cl,这四种元素都属于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这四种元素按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Cl19. 第三周期VA族 2NO2 N2O4 H2O 三角锥形 2F2+2H2O=4HF+O2 S+2H2SO4(浓) 3SO2 ↑+2H2O
【详解】因为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可以设甲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根据四种元素的位置关系可以得出4a=24,a=6 。说明甲是第VIA族元素的S元素。因为甲的原子序数与乙、丙原子序数之和相等,可以判断丁与甲是同主族元素,则丁为O元素。由于丙与丁可以形成多种共价化合物,所以丙为N元素,则乙为F元素。
(1)S元素在周期表中第三周期V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VA族;
(2)N元素和O元素形成的N的相同价态的化合物应为+4价化合物,即NO2和N2O4;二者相互转化的方程式为2NO2N2O4 ,故答案为:2NO2N2O4;
(3)N、O、F、S四种元素的氢化物分别为NH3、H2O、HF、H2S,由于H2O形成的氢键比NH3、HF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强,所以沸点最高的是H2O;NH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结构不对称,所以是极性分子,故答案为:H2O;三角锥形;
(4)F2和H2O能剧烈地发生反应生成O2,方程式为2F2+2H2O=4HF+O2,故答案为:2F2+2H2O=4HF+O2;
(5)S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2SO4,浓H2SO4与S加热情况下反应生成SO2 ,反应方程式为S+2H2SO4(浓) 3SO2 ↑+2H2O ,故答案为:S+2H2SO4(浓) 3SO2 ↑+2H2O。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