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第2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04 15:2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第2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氢元素
B.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可得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C.推广使用煤液化和气化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D.煤的气化的主要反应是
2.以下结构表示的物质中是烷烃的是
①CH3OH ②CH2=CH2 ③ ④CH3CH3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
3.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结构简式为,它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
B.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烟
C.它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
4.科学家在-100℃的低温下合成了一种结构简式为的烃X,实验测得其分子中只有一种氢原子,根据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的分子式为C5H4
B.X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1molX在一定条件下可与2mol氢气发生反应
D.X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
5.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通入稀溴水中,干燥
B.除去溴苯中混有的少量单质溴: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C.除去75%的乙醇中的水制无水乙醇:加入生石灰,振荡、静置、蒸馏
D.除去乙醇中混有的少量苯,可通过分液的方法实现
6.下列关于乙烯和聚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者都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相似 B.二者互为同系物
C.二者的碳氢原子个数比相同 D.二者的分子组成相同
7.下列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生成它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C.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废弃塑料制品可随意丢弃
D.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被称为聚合物,是因为它们大部分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而得到的
8.科学家研制的一种使沙漠变绿洲的新技术,是在沙漠中喷洒一定量的聚丙烯酸某酯()与水的混合物,使其与沙粒结合,起到既能阻止地下盐水上升,又能蓄积雨水的作用。下列关于聚丙烯酸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合成聚丙烯酸酯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②聚丙烯酸酯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③聚丙烯酸酯能使溴的溶液和酸性溶液褪色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
9.①、②是两种常见烃的球棍模型,下列对于其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种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
B.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D.等物质的量①、②完全燃烧时,放出CO2的物质的量相等
10.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乙烷的电子式: B.异丁烷的结构简式:
C.甲烷的比例模型: D.丙烷的球棍模型:
11.使1乙烯与氯气先发生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总的物质的量最多是
A.3 B.4 C.5 D.6
12.常温下,既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的少量乙烯的试剂是
A.酸性溶液 B.溴水 C.蒸馏水 D.氯化氢气体
13.四元轴烯(t)、苯乙烯(b)及立方烷(c)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分子式均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和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c不能
B.t、b、c中只有t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以处于同一平面
C.t、b、c的二氯代物(不考虑立体异构)均只有三种
D.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t和c两种
14.聚乙烯可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乙烯生成聚乙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完全燃烧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时,消耗的氧气相同
B.聚乙烯比乙烷的含碳量高,燃烧时容易产生浓烟
C.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5.下列几种橡胶中,最不稳定、长期见光与空气作用就会逐渐被氧化而变硬变脆的是
A.天然橡胶()
B.硅橡胶
C.乙丙橡胶()
D.硫化橡胶(天然橡胶中加硫黄,使断裂,使其由线型结构变成体型结构)
二、实验题
16.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仪器装置示意图(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去)及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苯 溴 溴苯
密度/() 0.88 3.12 1.50
沸点/℃ 80 59 156
在水中的溶解性 不溶 微溶 不溶
按下列合成步骤完成各题。
(1)向a中加入15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向b中小心加入4液态溴。由b向a中滴入几滴液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滴完。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充分反应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①向a中加入10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10水、8稀溶液、10水洗涤。用溶液洗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分离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__;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进行的是________ (填写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17.煤的干馏实验如图所示:
(1)煤干馏后得到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别主要含有什么物质?___________
(2)煤焦油经过分馏可以得到萘(),请写出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完全燃烧后的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证明所得水层中含有氨___________?若用硫酸回收氨以生产化肥,请根据所得产物的化学式计算这种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三、工业流程题
18.我国资源丰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Ⅰ.以原油为原科生产有机高分子材料聚乙烯、聚丙烯的流程如下:
(1)流程中②表示的加工方法是____(填序号)。
A.分馏 B.聚合 C.裂解 D.干馏
(2)写出聚乙烯的结构简式_______。
Ⅱ.浩瀚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从海水中可以提取很多有用的物质,例如从海水制盐所得到的卤水中可以提取碘。活性炭吸附法是工业提取碘的方法之一,其流程如下:
资料显示:
ⅰ. pH=2 时, NaNO2溶液只能将I-氧化为I2,同时生成 NO
ⅱ. I2+5Cl2+6H2O=2HIO3+10HCl; 氧化性:KMnO4>Cl2
ⅲ. 2Fe3++2I-=2Fe2++I2
(3)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方案甲中,根据 I2的特性,分离操作 X 应为___________、冷凝结晶。
(5)Cl2、酸性KMnO4等都是常用的强氧化剂,但该工艺中氧化卤水中的 I-却选择了价格较高的NaNO2,原因是_______。
(6)方案乙中,已知反应③过滤后,滤液中仍存在少量的 I2、I-。 为了检验滤液中的 I-,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稀H2SO4、淀粉溶液、Fe2(SO4)3溶液、CCl4。
a.将滤液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碘单质存在,
b.从水层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
四、有机推断题
19.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乙烯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根据如图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
(2)乙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注明条件):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注明条件):__________。
(4)物质C的沸点为12.27℃,常用于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物质C可通过反应④和反应⑥制得,其中最好的方法是反应________(填”④”或”⑥”),理由为_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煤中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的碳、氢、氧、硫等元素,A正确;
B.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会燃烧,要想将煤干馏,需隔绝空气加强热,B错误;
C.煤的液化和气化,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C错误;
D.煤的气化主要是煤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水煤气,C(s)+H2O(g)CO(g)+H2(g),D错误;
故答案为:A。
2.D
【详解】①CH3OH含有羟基为醇类, ②CH2=CH2 为乙烯是烯烃,③为异丁烷, ④CH3CH3为乙烷,是烷烃,综上所述故选D。
3.A
【详解】A.苯乙烯为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选A;
B.苯乙烯的分子式为C8H8,与苯的最简式相同,即含碳量很高,故燃烧时产生黑烟,B不选;
C.因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苯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不选;
D.苯乙烯中苯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苯乙烯中的碳碳双键和溴、卤化氢、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D不选;
故本题选A。
4.D
【详解】A.根据烃X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5H4,A正确;
B.X分子中含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正确;
C.X分子中含两个碳碳双键,1molX在一定条件下可与2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
D.由结构对称性可知,分子中只有一种位置的H,一氯代物只有1种,D错误;
故选D。
5.D
【详解】A.乙烯与溴水中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 二溴乙烷,乙烷不反应,经洗气干燥后可得纯净乙烷,A正确;
B.溴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溴化钠和次溴酸钠,然后分液可达目的,B正确;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Ca(OH)2,后蒸馏可得无水乙醇,C正确;
D.乙醇与苯互溶,利用分液法无法实现分离,D错误;
故选D。
6.C
【详解】A.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聚乙烯中只含碳碳单键和碳氢键,不具有双键性质,不能使溴水褪色,故A错误;
B.两者所含官能团不同,不属于同系物,故B错误;
C.聚乙烯是乙烯的加聚产物,碳氢原子个数比相同,故,C正确;
D.聚乙烯是由n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两者分子组成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一般在一万以上,故A正确;
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化合物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生成它的小分子有机物在结构上差别很大导致物理和化学性质上都有较大差别,故B正确;
C.废弃塑料制品可以导致白色污染,不可随意丢弃,故 C错误;
D.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大部分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得到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一万以上,简称高分子或聚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8.B
【分析】根据高聚物结构简式,聚丙烯酸酯应为CH2=CHCOOR 的加聚产物,聚丙烯酸酯中不含碳碳双键,由于n不确定,该物质为混合物;
【详解】①由聚丙烯酸酯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单体为CH2=CHCOOR,①正确;
②聚合度n不确定,聚丙烯酸酯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②正确;
③聚丙烯酸酯没有碳碳双键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也不能与酸性反应,故不能使溴的溶液和酸性溶液褪色,③错误;
答案选B。
9.D
【分析】由图可知,①为CH3CH3,②为CH2=CH2。
【详解】A.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征,CH3CH3含有2个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故A错误;
B.CH3CH3的性质稳定,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
C.CH3CH3不含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
D.乙烷和乙烯分子中均含有2个碳原子,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等物质的量①、②完全燃烧时,放出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0.B
【详解】A.乙烷中碳原子周围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H原子周围满足2电子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故A正确;
B.异丁烷的结构简式为,故B错误;
C.甲烷中,C原子原子半径大,且为正四面体结构,其比例模型为,故C正确;
D.丙烷中碳碳键不在一条直线上,且空间立体结构,其中碳碳键键长比碳氢键键长要长,其球棍模型为,故D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烯含有碳碳双键,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需要1mol氯气。所得产物中含有4个氢原子,完全被取代又需要4mol氯气,则共计是5mol,答案选C。
12.B
【详解】A.酸性溶液能将氧化生成,故除去甲烷中的少量乙烯时不能使用酸性溶液,A项错误;
B.常温下,溴水和乙烯反应生成无色液体1,2-二溴乙烷、出现褪色现象,溴水不与甲烷反应,则溴水既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的少量乙烯,B项正确;
C.常温下CH4、均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C项错误;
D.常温下CH4、与氯化氢均不反应,即使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也很难控制气体的相对用量、难以除尽杂质,D项错误;
答案选B。
13.A
【详解】A.t和b的分子结构中均含有碳碳双键,二者均能使酸性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故A正确;
B.b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乙烯基,由于单键可以旋转,乙烯基与苯环直接相连,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可以处于同一平面,故B错误;
C.不考虑立体结构,二氯代物t和c均有3种,b中含5种H,固定1个Cl移动另一个Cl时二氯代物一定大于3种,故C错误;
D.b的同分异构体还可以是链状结构,如,故D错误。
答案选A。
14.A
【详解】A.乙烯是聚乙烯的单体,它们的最简式相同,它们含C和H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所以等质量的两者完全燃烧时生成CO2、H2O的量分别相等,消耗的氧气液相同,A正确;
B.聚乙烯燃烧时低烟,有少量熔融落滴,不产生浓烟,B错误;
C.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聚乙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错误;
D.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聚乙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错误;
故答案选A。
15.A
【分析】这道题考查橡胶的性质,当橡胶中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时,橡胶不稳定,长期见光与空气作用就会被逐渐氧化而变硬。
【详解】A.天然橡胶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不稳定,会被空气氧化而变硬,A正确;
B.硅橡胶不含不饱和键,所以比较稳定,B错误;
C.乙丙橡胶不含不饱和键,所以比较稳定,C错误;
D.选项硫化橡胶中的碳碳双键已断裂,故硫化橡胶稳定,不易被氧化,D错误;
故选A。
16.(1) HBr 冷凝回流作用
(2) 除去未反应的Br2 干燥溴苯
(3) 苯 C
【详解】(1)a中,Fe和溴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溴化铁,在溴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HBr,HBr遇水蒸气生成氢溴酸小液滴而产生白雾,冷凝管有冷凝回流作用,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生成的HBr和挥发出的溴通过导气管进入a中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钠盐。故答案为:HBr;冷凝回流作用;
(2)②通过分液进一步提纯粗溴苯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分液漏斗,溴苯中含有溴,加NaOH溶液,把未反应的Br2转变为NaBr和NaBrO洗到水中;故答案为:除去未反应的Br2;
③向分离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加入干燥剂,无水氯化钙能干燥溴苯,故答案为:干燥溴苯;
(3)反应后得到的溴苯中溶有少量未反应的苯。利用沸点不同,苯的沸点小,被蒸馏出,溴苯留在母液中,所以采取蒸馏的方法分离溴苯与苯,
故答案为:苯;C;
17.(1)固体主要是焦炭;液体主要是煤焦油,含苯、甲苯等;气体主要是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2) 128 CO2和H2O
(3) 用玻璃棒蘸取水层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证明水层中含有氨 21.21%
【解析】(1)
隔绝空气给煤高温加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叫煤的干馏,所得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焦炭,液体主要是煤焦油,含苯、甲苯等,气体是焦炉气,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2)
根据萘的结构简式可确定其分子式为C10H8,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8=128,该分子只含有C、H两种元素,故燃烧后的产物为CO2和H2O。
(3)
氨的水溶液显碱性,用玻璃棒蘸取水层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证明水层中含有氨,若用硫酸回收氨,可得到化肥(NH4)2SO4,其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8.(1)C
(2)
(3)2I-+2+4H+=2NO↑+I2+2H2O
(4)升华(或加热)
(5)氯气、酸性高锰酸钾都是强氧化剂,会继续氧化I2
(6)滴加少量Fe2(SO4)3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振荡
【分析】(1)
原油是多种烷烃、环烷烃的混合物,主要存在状态是液态。根据它们沸点的不同,将互溶的液态混合物进行分离,采用的方法是分馏,然后以C4-C10的烃类混合物为原料,采用裂解方法制取得到乙烯、丙烯等烯烃,烯烃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生聚乙烯、聚丙烯,故操作操作②是裂解,合理选项是C。
(2)
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生聚乙烯,其结构简式是。
(3)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会将I-氧化产生I2,被还原产生NO,同时产生H2O,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2+4H+=2NO↑+I2+2H2O。
(4)
酸性条件下、I-反应产生的I2,根据碘单质受热时发生升华的特性,在低温下干燥,然后经升华、冷凝、结晶就得到粗碘。
(5)
Cl2、酸性KMnO4等都是常用的强氧化剂,但该工艺中氧化卤水中的I-却选择了价格较高的NaNO2,这是是由于它们的氧化性太强,会将反应产生的I2进一步氧化。
(6)
I-具有还原性,Fe3+具有氧化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I2,I2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故检验滤液中的 I-操作方法是:将滤液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碘单质存在,然后滴加少量Fe2(SO4)3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振荡,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其中含有I-;若溶液不变蓝色,则溶液中不含I-。
19. 分馏 CH2=CH2 CH2=CH2+H2OCH3CH2OH 加成反应 CH3CH3+Cl2CH3CH2Cl+HCl ④ 乙烯与HCl的加成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乙烷与氯气反应将得到多种氯代物的混合物,产物不纯
【详解】(1)石油经过分馏可生产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操作①的名称为分馏;
(2)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
(3)反应③为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反应⑥为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乙烷,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4)氯乙烷可通过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或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得,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加成反应(④)制得,因为乙烯与HCl的加成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乙烷与氯气反应将得到多种氯代物的混合物,产物不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