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023-2024学年暑假衔接教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讲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023-2024学年暑假衔接教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05 09:08: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讲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了解什么是声源,掌握声音产生的条件;
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掌握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
掌握回声测距的应用。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振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叫做振动。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 声音的保存方法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可以将物体的振动记录下来,从而能保存声音,如早期的机械唱片。
常见乐器的发声原因:
乐器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打击乐器(如:鼓、锣、编钟等)受到打击时,被打击面就会振动,产生声音。
弦乐器(如:二胡、小提琴、钢琴等)通过弦的振动而发声。
管乐器(如:长笛、箫等)中有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而发声。
知识诠释: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角度1:声源的判断
【例1】下列各实例中,没有声源的是(  )
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 B.挂在胸前的哨子
C.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D.手臂振动
[变式]清晨,小明听见的闹铃声,是由闹铃______产生的,铃声是通过______传到小明耳朵的。
角度2:产生声音的原因
【例2】如图所示,小陈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变式1]如图所示,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___________产生的。
[变式2]图中,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这个现象说明(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发声的喇叭正在振动
C.小纸片振动使喇叭发声 D.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介质:能传播声波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
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约为1500m/s;在钢铁中更快,速度可达5200m/s.
4.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知识诠释:
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s,实际生活中,
我们说的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就是指速度达不到340m/s和速度超过340m/s的飞机。
角度1:声音的传播
【例3】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此现象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需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
[变式]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
(1)小明用锤敲击音叉,观察到乒乓球不断被弹开,如图甲所示,这一实验现象有力地证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类比”或“转换”)法。
(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会把小球弹起,如图乙所示,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_____中传播。如果把乙图所示的实验搬到月球上进行,那么小球能不能弹起?请作出判断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度2: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例4】下表中列出了声音在几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 1324 铅(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如图八年级(2)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时的一些场境。
(1)甲图一个同学敲桌子,另一个同学耳朵贴着桌子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在__________中能传播;
(2)乙图将音乐芯片放入水中,同学们都能听到音乐声,说明__________能够传声;
(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__________中不能传播。
[变式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如图乙所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可以传声,在月球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丁所示,在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声源的是(  )
A.人的声带 B.教室里的喇叭
C.流动的水 D.挂在胸前的哨子
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C.声音产生的原因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这样做是为了(  )
A.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B.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4.在月球上宇航员不能直接进行交谈,这是因为(  )
A.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空气 B.月球上声音的频率变了
C.宇航服把人体封闭了,声音传不到人耳 D.月球上声音传播得太慢,人耳听不到
5.如图所示,手放在喉咙处,持续不断地说话,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此事实可以说明(  )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B.固体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差
C.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D.声音不能通过真空传播
6.手拿正在发声的音叉与牙齿轻轻接触,就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音叉的振动变强了 B.利用牙齿的骨传导
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利用空气进行传播
7.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地面指挥中心可以通过声音与宇航员交流,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
D.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是如果频率不在20Hz~20000Hz范围内,人耳是听不到的,故D错误。
故选B。
8.声音在下列介质中传播速度最慢的是( )
A.空气 B.海水 C.大地 D.铁
9.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10.小明站在两幢高楼之间大喊一声,2秒后听到第一声回声,又过了2秒后听到第二声回声,则两幢楼之间的距离(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A.1020m B.510m C.680m D.850m
二、填空题
11.声音的传播需要 ___________,在真空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___________m/s,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2.5s听到回声,该同学距山崖 ___________m,要听到回声距山崖至少 ___________m。
12.超声波声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为实现探测海洋的深度,从船上发射超声波到达海底并返回船上共需2s,则海水的深度是___________m。
13.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人耳要听清回声,回声到达人耳必须比原声晚 _____s以上,人必须距离障碍物 _____m以上。(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14.百米赛跑时,小明先看到发令枪冒烟,后听到枪声。这个现象说明______,通过比较精确的测量,测出枪声从起点传到百米终点需要0.3s。请你根据上面的信息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m/s。(保留整数)
15.在一根装满水的较长的钢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______次敲击声,其中第一声是从______中传来的,最后一声是从______中传来的.
三、计算题
16.在雷雨天,看见闪电后过一会儿才能听到雷声,想要知道雷电离我们多远,只要测得看到闪电和听到雷声之间的时间就能计算出来。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1)某位同学在一个雷雨天里看见闪电3s后听到雷声,忽略闪电的传播时间,计算这位同学离闪电处的距离;
(2)试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在(1)计算时,可以忽略闪电传播的时间。
17.某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声喇叭,经5s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
(2)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
(3)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的距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讲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了解什么是声源,掌握声音产生的条件;
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掌握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
掌握回声测距的应用。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振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叫做振动。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 声音的保存方法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可以将物体的振动记录下来,从而能保存声音,如早期的机械唱片。
常见乐器的发声原因:
乐器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打击乐器(如:鼓、锣、编钟等)受到打击时,被打击面就会振动,产生声音。
弦乐器(如:二胡、小提琴、钢琴等)通过弦的振动而发声。
管乐器(如:长笛、箫等)中有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而发声。
知识诠释: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角度1:声源的判断
【例1】下列各实例中,没有声源的是(  )
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 B.挂在胸前的哨子
C.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D.手臂振动
【答案】B
【详解】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它发出声波,故是声源,故A不符合题意;
B.挂在胸前的哨子没有振动,没有发出哨声,不是声源,故B符合题意;
C.蝙蝠在黑夜中飞行,发出超声波,是声源,故C不符合题意;
D.手臂振动发声,是声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清晨,小明听见的闹铃声,是由闹铃______产生的,铃声是通过______传到小明耳朵的。
【答案】 振动 空气
【详解】[1][2]物体振动发声,一切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清晨小明听见的闹铃声,是由闹铃振动产生的,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小明耳朵的。
角度2:产生声音的原因
【例2】如图所示,小陈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A
【详解】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1]如图所示,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___________产生的。
【答案】振动
【详解】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变式2]图中,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这个现象说明(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发声的喇叭正在振动
C.小纸片振动使喇叭发声 D.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答案】B
【详解】纸片“跳舞”,是因为喇叭振动使纸片振动,说明发声的喇叭在振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介质:能传播声波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
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约为1500m/s;在钢铁中更快,速度可达5200m/s.
4.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知识诠释:
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s,实际生活中,
我们说的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就是指速度达不到340m/s和速度超过340m/s的飞机。
角度1:声音的传播
【例3】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此现象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需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
【答案】 振动 介质
【详解】[1]乒乓球接触音叉,之所以被弹开是由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月球表面是真空,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需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
[变式]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
(1)小明用锤敲击音叉,观察到乒乓球不断被弹开,如图甲所示,这一实验现象有力地证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类比”或“转换”)法。
(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会把小球弹起,如图乙所示,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_____中传播。如果把乙图所示的实验搬到月球上进行,那么小球能不能弹起?请作出判断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转换 空气 不能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详解】(1)[1]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把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弹起,便于观察,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转换法。
(2)[2][3][4]敲响右边音叉时,右边音叉振动产生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左边音叉,使左边音叉振动发声,与左边音叉接触的小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如果把乙图所示的实验搬到月球上进行,那么小球不能弹起,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角度2: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例4】下表中列出了声音在几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 1324 铅(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固体传声一般比液体快
【详解】(1)[1]由表格可知,在空气中的不同温度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2)[2]由表格可知,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声音,传播速度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速度与介质有关。
(3)[3]将表格中的物质按照固态、液态、气态分为三类,比较其声音传播的速度可知,固体传声一般比液体传声快。
[变式1]如图八年级(2)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时的一些场境。
(1)甲图一个同学敲桌子,另一个同学耳朵贴着桌子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在__________中能传播;
(2)乙图将音乐芯片放入水中,同学们都能听到音乐声,说明__________能够传声;
(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__________中不能传播。
【答案】 固体 液体 真空
【详解】(1)[1]一个同学敲桌子,另一个同学耳朵贴着桌子,声音通过桌子传递到耳朵里,说明声音在固体中能传播。
(2)[2]将音乐芯片放入水中,同学们都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即能在液体中传播。
(3)[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变式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如图乙所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可以传声,在月球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丁所示,在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 乒乓球弹跳起来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转换法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空气 不能 变小
【详解】(1)[1][2][3]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这种实验方法为转换法。
(2)[4]桌子发声时振动的幅度很小,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5][6]敲击右面的音叉,右面的音叉发声,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到左边的音叉处,引起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声,所以,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在月球上,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7]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所以听到的声音就越来越小。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声源的是(  )
A.人的声带 B.教室里的喇叭
C.流动的水 D.挂在胸前的哨子
【答案】C
【详解】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A.人的声带若没有振动,此时不会发出声音,则不是声源,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里的喇叭,若没有发出声音,则不是声源,故B不符合题意;
C.流动的水在振动,发出了声音,是声源,故C符合题意;
D.挂在胸前的哨子,若没有发出声音,则不是声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C.声音产生的原因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C
【详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 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故C符合题意,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这样做是为了(  )
A.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B.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答案】D
【详解】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故选D。
4.在月球上宇航员不能直接进行交谈,这是因为(  )
A.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空气 B.月球上声音的频率变了
C.宇航服把人体封闭了,声音传不到人耳 D.月球上声音传播得太慢,人耳听不到
【答案】A
【详解】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中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宇航员不能直接进行交谈,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如图所示,手放在喉咙处,持续不断地说话,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此事实可以说明(  )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B.固体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差
C.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D.声音不能通过真空传播
【答案】A
【详解】A.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这一事实,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
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固体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故B不符合题意;
C.手放在喉咙处,持续不断地说话,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该过程不能说明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但题干中的事实不能证明真空不能传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手拿正在发声的音叉与牙齿轻轻接触,就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音叉的振动变强了 B.利用牙齿的骨传导
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利用空气进行传播
【答案】B
【详解】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可以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利用固体传声(骨传声)的原理,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地面指挥中心可以通过声音与宇航员交流,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
【答案】B
【详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才是340m/s,故A错误;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是因为声音通过水传播给鱼儿,该现象说明了水能传声,故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地面指挥中心可以通过声音与宇航员交流,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故C错误;
D.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是如果频率不在20Hz~20000Hz范围内,人耳是听不到的,故D错误。
故选B。
8.声音在下列介质中传播速度最慢的是( )
A.空气 B.海水 C.大地 D.铁
【答案】A
【详解】A. 空气是气体,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故A符合题意;
B. 海水是液体,声音在液体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快,故B不符合题意;
C. 大地是固体,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故C不符合题意;
D. 钢是固体,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答案】D
【详解】A.回声的传播速度等于原声的传播速度.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都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决此题要知道:①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②声速的大小和介质温度、介质种类有关.
10.小明站在两幢高楼之间大喊一声,2秒后听到第一声回声,又过了2秒后听到第二声回声,则两幢楼之间的距离(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A.1020m B.510m C.680m D.850m
【答案】A
【详解】声音传播的时间为:t2s2s2s6s,通过的路程为: Svt340m/s6s,
所以两幢楼之间的距离为.故选A.
二、填空题
11.声音的传播需要 ___________,在真空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___________m/s,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2.5s听到回声,该同学距山崖 ___________m,要听到回声距山崖至少 ___________m。
【答案】 介质 0 425 17
【详解】[1][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在真空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0m/s。
[3]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的时间的一半,所以
所以
[4]要听到回声,回声传播的路程为
回声通过的是往返路程,该同学距离山崖
12.超声波声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为实现探测海洋的深度,从船上发射超声波到达海底并返回船上共需2s,则海水的深度是___________m。
【答案】1500
【详解】超声波2s内运动的距离
海水的深度
13.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人耳要听清回声,回声到达人耳必须比原声晚 _____s以上,人必须距离障碍物 _____m以上。(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答案】 4500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0.1 17
【详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
由得海洋中该处的深度,s=vt=1500m/s×3s=4500m
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2][3]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就会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s,就不会区别开,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原声就加强了,声音听起来就响亮的多了。
由得,s′=v′t′=340m/s××0.1s=17m
14.百米赛跑时,小明先看到发令枪冒烟,后听到枪声。这个现象说明______,通过比较精确的测量,测出枪声从起点传到百米终点需要0.3s。请你根据上面的信息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m/s。(保留整数)
【答案】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比光的传播速度慢 333
【详解】[1][2]百米赛跑时,在终点计时的小明先看到发令枪冒烟,后听到枪声,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比光的传播速度慢,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15.在一根装满水的较长的钢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______次敲击声,其中第一声是从______中传来的,最后一声是从______中传来的.
【答案】 三 钢管 空气
【详解】[1]在一根装满水的较长的钢管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水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钢管、水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所以会听到三次敲击声;
[2][3]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第一声是从钢管中传来的,最后一声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三、计算题
16.在雷雨天,看见闪电后过一会儿才能听到雷声,想要知道雷电离我们多远,只要测得看到闪电和听到雷声之间的时间就能计算出来。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1)某位同学在一个雷雨天里看见闪电3s后听到雷声,忽略闪电的传播时间,计算这位同学离闪电处的距离;
(2)试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在(1)计算时,可以忽略闪电传播的时间。
【答案】(1)1020m;(2)见解析
【详解】(1)同学离闪电处的距离
(2)光到这位同学所处距离用时,所以可以忽略闪电传播时间。
答:(1)某位同学在一个雷雨天里看见闪电3s后听到雷声,忽略闪电的传播时间,这位同学离闪电处的距离为1020m。
(2)闪电传播用时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17.某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声喇叭,经5s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
(2)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
(3)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的距离。
【答案】(1)1700m;(2)100m;(3)900m
【详解】解:(1)由可得,5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2)5s内车行驶的距离
(3)按喇叭时到高山的距离
答:(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是1700m;
(2)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100m;
(3)汽车鸣笛时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900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