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3.了解作者抒发感情时所用的方法,体会白鹭如诗如画的美,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描写白鹭的诗句,学生诵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时而飞行于山川前,时而翱翔在蓝天上。(相机出示白鹭图片,让学生感知白鹭之美。)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喜欢赞美白鹭,让我们来看看郭沫若把白鹭比作什么吧。
(设计意图:古诗导入引起学生对白鹭的探究欲望,初步感受白鹭的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思考:作者把白鹭比作什么?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比喻句。
2.检查自学效果,指导书写。
(1)指名读课文生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先目测方格中心点,再仔细观察田字格里“嫌”“嵌”等字的结构,并提醒笔顺。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3.作者面对这么美的白鹭,把它比作什么呢?
(1)指名朗读“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顺势揭示写法: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2)为什么作者把白鹭比作诗呢?
结合诗的特点体会:诗往往是韵味无穷的,是充满意境的。作者把白鹭比作一首诗,优美而富有意境,可见对它充满了喜爱、赞美的情感。
(3)带着对白鹭的赞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出白鹭和诗的相通之处,为学生心中播撒下美丽的种子,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三、细品精读,感悟外形美
1.白鹭的精巧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作批注。
2.全班交流,相机出示文字。
(1)第2自然段是概括式描写。抓住“适宜”这个词,引导学生感受白鹭的和谐优美。
(2)第3自然段是对比式描写。①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把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比较的用意:衬托白鹭的身段小巧美。
②配乐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③原来,作者把对白鹭的喜爱
藏在了对比手法中,我们一起来尝试背诵第3自然段。
(3)所以,作者感叹道:“白鹭
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引导学生理解:人们忽略白鹭美的原因是它的大小比例适宜。
(4)学习第5自然段。
1出示白鹭的外形图,看图理
解“蓑毛”“长喙”的意思,感受白鹭的外形美。
②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白鹭写
得这么细腻。(善于观察、喜爱之情)
3老师也找到了一个原因。
(出示《登徒子好色赋》)
作者是借鉴宋玉对绝代佳人的描写,运用排比式的短语,突出白鹭的“色素”和“身段”的适宜之美。通过“分”“忽”两个词,引导学生感受白鹭美得恰到好处。
④让我们再一次跟随文字,合作朗读第5自然段,走近白鹭的身边,再次感悟白鹭外形之美。
⑤读书的时候要做有心人,白鹭的外形美记住了吗?试着背一背。
小结:同学们的眼睛真是既明亮又有智慧。白鹭的“流线型结构”,真的是巧夺天工啊!
生自由填空:白鹭确实是一首精巧的诗,你瞧它
(设计意图:通过渲染气氛,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基础上,从白鹭外形的两方面描写入手,身临其境地感悟白鹭的外形之美。联系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填空,内化语言,再次感受白鹭的外形美。)
四、读中感悟,体会姿态美
1.白鹭的外形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白鹭这首精巧的诗中还有着怎样美妙的画面呢?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6~8自然段,四人为一小组,说说你最喜欢的画面的样子,并用简洁的语言为它取个名字。
2.小组汇报,相机出示教材中
水墨画,进行点拨。
(1)清田垂钓图。
1晶析第一句“在清水田里.
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中“钓”字的用法,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思考:“钓鱼”能换成“捉鱼、捕鱼”吗?出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钓”含有孤独之味)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钓”含有天真之意)
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想象,进行对比阅读。“钓”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鹭惬意地在水田钓鱼,让整个大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2联系上下文琢磨“镜匣”的大意,体会清水田的环境之美。
③指名朗读,把白鹭的悠闲之感朗读出来。听众们闭上眼睛,想象这幅迷人的“垂钓图”。
④让我们一起走进画里,读出韵味。
(2)清晨瞭望图。
①“嗜好”本身是写人的词语,意思是:与众不同的爱好。那么白鹭与众不同的爱好是什么呢?(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
小结:如此悠然淡定地站立,不正是诗人的特质吗?(全班齐读品味白鹭的脱俗)
②“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句末一个问号,引人无限遐想。(指名回答如果是在瞭望,白鹭在望什么呢?如果它不是在望哨,那它可能在干什么呢?)
③正如大家想象的那样,白鹭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啊!郭沫若先生在语言表达上留有空白,给白鹭增加了神秘的色彩。让我们用心地把这种诗情画意的韵味读出来。
(3)黄昏起舞图。
①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它们飞向哪儿呢?结合生活实际,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结束了一天的功课,走在放学路上的孩子,偶遇白鹭,会对它们说……
农民伯伯在田里耕完地,偶遇白鹭,会对它们说……
张罗好晚饭,等待家人归来的母亲,偶遇白鹭,会对它们说……
②白鹭空中低飞,把人们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你能把这种意境读出来吗?(指名朗读,尝试背诵。)
3.小结:白鹭让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同学们,一静一动皆有韵,一花一鸟总关情。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让我们在脑海中品味这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再把自己喜欢的画面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朗读,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感受白鹭灵动而富有生命力。插画是深化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有效媒介,通过引导学生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品读关键词句,感悟白鹭在不同场景的美。)
五、赏读全文,升华情感
1.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本是白鹭的生活习性,但在作者笔下却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然而这样诗情画意的白鹭,还有人觉得美中不足呢。
(1)指名朗读第9自然段,你同意“白鹭不会唱歌”这个观点吗?你能把“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
(2)生自由填空:铿锵的歌太,而白鹭是一首 的诗。
小结:让我们和大文豪一样,面对这群灵动的小可爱们,发出内心的赞叹,再次配乐朗读第9~11自然段,也可以跟随音乐闭着眼睛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抓住作者的文字来体会白鹭的韵味美,将如诗如画的白鹭与舒缓优美的音乐有机融合,启发学生达到“诗意化”的学习境界。)
2.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一
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自然界还有哪些鸟类的生活画面和白鹭一样充满着诗情画意?
小结:同学们,鸟儿是大自然中动人的音符,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3.反复朗读全文,熟读成诵。
小结:《白鹭》一文中,作者通过描绘关于白鹭的外形美和姿态美,讴歌身边那些“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精巧美和韵味美。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在生活中,美是到处都有的,但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老师希望你们能善于发现寻常事物中蕴含的美,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六、拓展延伸,内化情感
1.背诵《白鹭》,抄写喜欢的语句。
2.《白鹭》和《银杏》是郭沫若先生同时期的两篇散文,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阅读《银杏》,感受大文豪的艺术才华。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延伸,构建一种开放的课堂模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感悟文学经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