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反应热的计算同步练习题(含答案)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2反应热的计算同步练习题(含答案)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04 16:1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反应热的计算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加氢制甲醇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化工技术,其中的一步反应为,该反应中物质的相对能量及所含共价键的键能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及共价键 键能/(kJ/mol)
x
436
[H2O(l)]H-O 485
1067
已知:
A.x为821
B. ΔH=-3kJ mol-1
C.图中所示反应的逆反应活化能为1993
D.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合成氨工业中氢气可由天然气和水反应制备,其主要反应为:。已知下列键能数据:
化学键 C-H H-O C=O H-H
键能/ 414 464 803 436
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为
A.-162kJ/mol B.+162kJ/mol C.+965kJ/mol D.+1470kJ/mol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C(s,石墨)C(s,金刚石)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B. ,则中和热为
C. ,则氢气燃烧热为
D.若 , ,则
4.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称为反应热。反应热()又因化学反应的分类给予不同的名称。如我们学过的燃烧热,又如由稳定单质化合生成1mol纯物质的热效应称为生成热,断裂化学键时,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如图分别表示水与二氧化碳各1mol时分解能量变化情况(单位: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生成热:
B.的燃烧热:
C.O—H键的键能:
D.
5.已知:。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的过程如图所示:
过程Ⅰ:
过程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每消耗,转移电子
B.过程Ⅱ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过程Ⅰ、Ⅱ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依次是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D.铁氧化合物循环制具有成本低、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6.“世上无难事,九天可揽月”,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碳酰肼类化合物[Mn(L)3](ClO4)2是种优良的含能材料,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组分,其相关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H2=-299kJ·mol-1,则△H1(kJ·mol-1)为
A.-1389 B.-1334 C.-1703 D.-1563
7.已知反应的能量情况如图所示,曲线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
B.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变小
D.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则增大
8.已知断开键消耗能量,断开键消耗能量,,则断开
A.吸收能量 B.释放能量
C.吸收能量 D.释放能量
9.已知25℃、下,水蒸发为水蒸气需要吸热
则反应2C(s)+O2(g)=2CO(g)的反应热为
A.ΔH=-396.36kJ·mol-1 B.ΔH=-110.53kJ·mol-1
C.ΔH=-154.54kJ·mol-1 D.ΔH=-221.06kJ·mol-1
10.在298K、101kPa下,将4.4gCO2通入150mL1mol·L-1KOH溶液中充分反应(不考虑气体逸出),测得反应放出akJ的热量,已知该条件下,0.5molCO2通入1L1mol·L-1K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bkJ的热量。则下列表示CO2与KOH溶液反应生成KHCO3溶液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O2(g)+KOH(aq)=KHCO3(aq)  H=-2(5b-a)kJ·mol-1
B.CO2(g)+KOH(aq)=KHCO3(aq)  H=-2(5a-4b)kJ·mol-1
C.CO2(g)+KOH(aq)=KHCO3(aq)  H=-(20b-a)kJ·mol-1
D.CO2(g)+KOH(aq)=KHCO3(aq)  H=-2(10a-b)kJ·mol-1
11.下,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态水变为水蒸气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B.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C.标准状况下,水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约为
D.、下,
12.以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有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就放出1300.0kJ的能量
B.当有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态时,吸收1300.0kJ的能量
C.当有(乙炔)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时,该反应就放出1300.0kJ的能量
D.当有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该反应就放出1300kJ的能量
13.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E)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化学键 H-H F-F H-F H-Cl H-I
E/(kJ mol-1) 436 157 568 431 299
A.表中最牢固的化学键是H-F
B.431kJ mol-1>E(H-Br)>299kJ mol-1
C.1molH2(g)与1molF2(g)生成2molHF(g)放出25kJ的能量
D.1molH2(g)分解成2molH(g)需吸收436kJ的能量
14.两种制备硫酸的途径(反应条件略)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和过量O2反应可直接生成SO3
B.S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若△H1<△H2+△H3,则为放热反应
D.含0.5 mol H2SO4的稀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即为中和热
15.一定条件下,废水中的NO可被氧化为NO。已知反应2NO(aq)+O2(g)=2NO(aq) ΔH1=-146.0kJ·mol-1,NO(aq)+O2(g)=NO(aq)+O(g) ΔH2=xkJ·mol-1,O=O键断裂需要的能量为499.0kJ·mol-1。则x的值为
A.+176.5 B.-176.5 C.+322.5 D.-322.5
二、填空题
16.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C(s)、CO(g)和H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s)+O2(g)=CO2(g) △H=-394kJ·mol-1;
2CO(g)+O2(g)=2CO2(g) △H=-566kJ·mol-1;
2H2(g)+O2(g)=2H2O(g) △H=-484kJ·mol-1;
试写出由C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与一氧化碳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2)键能是断裂1mol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已知N≡N键能为946kJ/mol,H—N键能为391kJ/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 ΔH=-92kJ/mol,则H—H键的键能是________。
(3)25℃,1.01×105Pa时8g甲烷完全燃烧,当恢复至原状态时,放出445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7.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在生活、生产、科技及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冷敷袋在日常生活中有降温、保鲜和镇痛等用途。制作冷敷袋利用_____(填“放热”或“吸热”)的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的原理。
(2)“即热饭盒”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它可利用下面_____(填字母)反应释放的热量加热食物。
A.生石灰和水 B.浓硫酸和水 C.钠和水
(3)已知:2molH2与足量O2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2kJ热量。
①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用图中的_____(填字母“a”或“b”)表示。
②写出H2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4)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化学计量数相同)分别为△H1、△H2,△H1_____△H2(填“>”“<”或“=”)。
(5)已知H-H键键能为436kJ mol-1,H-N键键能为391kJ mol-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 △H=-92.4kJ mol-1,则N≡N键键能是_____。
(6)“神舟”系列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O2)作燃料,N2O4作氧化剂,反应后产物无污染。
已知:反应1:N2(g)+2O2(g)=N2O4(g) △H1=xkJ mol-1
反应2:C2H8N2(1)+4O2(g)=N2(g)+2CO2(g)+4H2O(g) △H2=ykJ mol-1
写出C2H8O2(l)和N2O4(g)反应生成N2(g)、CO2(g)、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
三、计算题
18.完成下列问题
(1)在 25℃、101 kPa 下,已知 SiH4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 mol 电子放出热量 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燃料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已知25℃、101kPa下C8H18(辛烷)的热值为b kJ/g,表示辛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已知:H2O(l)= H2O(g) ΔH= +44.0kJ·mol-1,甲烷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热效应如下图所示。
①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CO的燃烧热ΔH=___________kJ·mol-1
③已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86kJ·mol-1,氧气中O=O键的键能为496kJ·mol-1,水蒸气中H-O键的键能为463kJ·mol-1,则氢气中H-H键的键能为___________kJ·mol-1。
19.回答下列问题:
(1)室温下,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a kJ的能量,写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2)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其常见合成方法为:CO(g)+2H2(g)=CH3OH(g) ΔH,已知反应①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H-H C-O C≡O H-O C-H
E /(kJ/mol) 436 343 1076 465 413
由此计算ΔH =_______kJ/mol;
(3)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 L (标准状况下),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845.8 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
(4)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所含离子Cl-、ClO-、ClO、ClO、ClO 各1 mol,其相对能量的大小如图所示(各离子在图中用氯元素的相应化合价表示),
则反应3ClO-(aq) =ClO(aq)+2Cl-(aq)的ΔH=_______kJ/mol。
(5)乙烷在一定条件可发生反应:C2H6(g)=C2H4(g)+H2(g) ΔH,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C2H6(g) C2H4(g) H2(g)
燃烧热ΔH/(kJ/mol ) -1560 -1411 -286
ΔH=_______kJ/mol。
(6)已知:Al2O3(s)+3C(s)=2Al(s)+3CO(g) ΔH1=+1 344.1 kJ/mol
2AlCl3(g)=2Al(s)+3Cl2(g) ΔH2=+1 169.2 kJ/mol
由Al2O3、C和Cl2反应生成Al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7)在1 200 ℃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H2S(g)+O2(g)=SO2(g)+H2O(g) ΔH1
②2H2S(g)+SO2(g)=S2(g)+2H2O(g) ΔH2
③H2S(g)+O2(g)=S(g)+H2O(g) ΔH3
2S(g)=S2(g) ΔH4,则ΔH4的正确表达式为_______。
四、实验题
20.某学生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将100mL盐酸与100m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在稀溶液中,可以近似地认为酸和碱的密度、比热容与水的相等)。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2)简易量热计如果不盖杯盖,生成1mol时所测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将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实验中改用60mL盐酸和60m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二者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4)若用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进行上述实验,生成1mol时,所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绝对值将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向内筒中加入稀碱时,应当缓慢而匀速地加入
b.将用量筒量取好的稀盐酸加入内筒后,应当快速用水冲洗量筒内壁,将剩余的稀盐酸转移至内筒中,以免造成测量误差
c.用量筒量取稀酸或稀碱时,视线必须与液体凹面最低处相平
d.内筒洗净后,未及时烘干,直接用该内筒进行实验,对生成1mol时所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无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①△H=,②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 ,焓变=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即3=2x +436-1067-485×2,x=799,故A错误;
B.①△H=,②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 ,故B正确;
C.图中所示反应的逆反应活化能为2034-41=1993,故C正确;
D.正反应吸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D正确;
选A。
2.B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旧的键断开需要吸收能量,新的键形成释放能量,则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4×414kJ·mol-1+4×464kJ·mol-1-2×803kJ·mol-1-4×436kJ·mol-1=+162kJ·mol-1,故选B。
3.B
解析:A.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由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可知,石墨能量低,石墨稳定,故A错误;
B.中和热指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该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0.5akJ能量,则中和热为,故B正确;
C.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该反应生成气态水,不是稳定氧化物,则氢气燃烧热不是,故C错误;
D.相同物质的量的C完全燃烧放热多,放热的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故D错误;
故选:B。
4.D
解析:A.氢气、氧气生成水为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的生成热:,故A错误;
B.的燃烧热是1molCO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故B错误;
C.根据图示,H-H键的键能为436、O=O键的键能为494,,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O—H键的键能:,故C错误;
D.①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 ,故D正确;
选D。
5.C
解析:A.过程Ⅰ:,当有分解时,生成,而的物质的量为,故生成,氧元素由价变为0价,故每消耗转移电子,选项A正确;
B.已知反应①和反应②,根据盖斯定律,由可得过程Ⅱ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选项B正确;
C.过程Ⅰ和过程Ⅱ中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故不存在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选项C错误;
D.反应中,为气体,而为固体,故铁氧化合物循环制的产物易分离,且由于利用太阳能,故成本低,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6.C
解析:由盖斯定律可知,△H1=2△H 2+△H 3—△H 4=2×(—299kJ/mol)+(—1018kJ/mol)—(+87kJ/mol)= —1703kJ/mol,故选C。
7.B
解析: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而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焓变为负值,A错误;
B.由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正确;
C.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化学反应速率加快,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的ΔH,C错误;
D.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3OH,会放出更多的热量,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则ΔH减小,D错误;
答案选B。
8.A
解析: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则该反应E()+2E()-6E()=E()+2×-6×=,E()=,则断开吸收能量,故A正确;
故选:A。
9.D
解析:已知25℃、101kPa下,水蒸发为水蒸气需要吸热44.01kJ,设H2O(l)=H2O(g) H=+44.01kJ/mol为式I,2H2O(l)=2H2(g)+O2(g) H=+571.66kJ/mol为式II,C(s)+H2O(g)=CO(g)+H2(g) H=+131.29kJ/mol为式III,根据盖斯定律2III-II+2I得2C(s)+O2(g)=2CO(g)的 H=2×131.29kJ/mol-571.66kJ/mol+2×44.01kJ/mol =-221.06kJ/mol,故选D。
10.D
解析:由题意可知,0.5molCO2通入1L1mol L-1KOH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由充分反应放出bkJ的热量可知,反应的反应热△H=—=—2bkJ mol-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2KOH(aq)=K2CO3(aq)△H=—2bkJ mol-1①,4.4gCO2与150mL1mol L-1KOH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比为:(1mol L-1×0.15L)=2:3,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钾和碳酸氢钾,设生成碳酸氢钾xmol,由碳原子和钾原子的原子个数守恒可得:2(0.1—x)+x=0.15,解得x=0.05,由充分反应放出akJ的热量可知,反应的反应热△H=—=—20akJ mol-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2(g)+3KOH(aq)=K2CO3(aq) +KHCO3(aq)△H=—20a kJ mol-1②,由盖斯定律可知,②—①可得CO2与KOH溶液反应生成KHCO3溶液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KOH(aq)=KHCO3(aq)△H=—2(10a—b)kJ mol-1,故选D。
11.C
解析:A.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是气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A正确;
B.水分解是吸热反应,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成键放出的总能量,B正确;
C.标准状况下,水是液态,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相关计算,C错误;
D.根据盖斯定律,可由①-②合并而成,其,D正确;
故选C。
12.A
解析: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消耗2.5molO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放出的能量为1300kJ,A正确;
B.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即生成时1molH2O(l),放出的能量1300kJ,B错误;
C.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能量的变化,C错误;
D.1个CO2分子有4个碳氧共用电子对,所以有4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即生成1molCO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知,放出热量为650kJ,D错误;
故选A。
13.C
解析:A.共价键的键能越大越牢固,则表中最牢固的化学键是H—F,A正确;
B.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简单氢化物越稳定,简单氢化物中化学键的键能越大,结合表中数据可知431kJ mol-1>E(H—Br)>299kJ mol-1,B正确;
C.1molH2(g)与1molF2(g)生成2molHF(g)放出的能量为(2×568-436-157)kJ=543kJ,C错误;
D.H—H键能为436kJ mol-1,且断裂化学键需吸收能量,则1molH2(g)分解成2molH(g)需吸收436kJ的能量,D正确;
故选C。
14.C
解析:A.S和过量O2反应生成SO2,SO2与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可逆反应产生SO3,S与O2不能直接反应生成SO3,A错误;
B.SO2与水反应产生H2SO3,H2SO3是酸,电离产生H+使溶液显酸性,因此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能使其褪色,B错误;
C.根据图示可得①SO2(g)+H2O2(aq)=H2SO4(aq) △H1、②SO2(g)+O2(g)SO3(g) △H2、③SO3(g) +H2O(1)=H2SO4(aq) △H3,根据盖斯定律,由2×①-2×②-2×③可得热化学方程式:2 H2O2(aq)=2H2O(1)+O2(g) △H=2△H1-2△H2-2△H3,若△H1<△H2+△H3,则△H<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正确;
D.含0.5 mol H2SO4的稀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除产生1 mol H2O,还产生BaSO4沉淀,离子结合形成离子键会释放热量,因此反应放出的热量比中和热的数值大,故反应放出的热量不是中和热,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5.A
解析:2NO(aq)+O2(g)=2NO(aq) ΔH1=-146.0kJ·mol-1,②NO(aq)+O2(g)=NO(aq)+O(g) ΔH2=x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分析,②×2-①得热化学方程式为:O2(g)=2O(g) ΔH2=2x+146.0=+499.0kJ·mol-1,x=+176.5 kJ·mol-1。
故选A。
二、填空题
16.(1)C(s)+ H2O(g)= CO(g)+ H2(g) △H=+131 kJ·mol-1
(2)436 kJ/mol
(3)CH4(s)+2O2(g)= CO2(g)+ 2H2O(g) △H=-890 kJ/mol
解析:(1)已知反应①C(s)+O2(g)=CO2(g) △H=-394kJ·mol-1;②2CO(g)+O2(g)=2CO2(g) △H=-566kJ·mol-1;③2H2(g)+O2(g)=2H2O(g) △H=-484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可得反应C(s)+ H2O(g)= CO(g)+ H2(g),则C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与一氧化碳的热化学方程式C(s)+ H2O(g)= CO(g)+ H2(g) △H=-394 kJ·mol-1-(-566kJ·mol-1)- (-484kJ·mol-1)=+131 kJ·mol-1。
(2)设H—H键的键能为x kJ/mol,则946kJ/mol+3x kJ/mol-6391kJ/mol=-92kJ/mol,解得x=436 kJ/mol,则H—H键的键能是436 kJ/mol。
(3)8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1m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45kJ2=890 kJ,则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s)+2O2(g)= CO2(g)+ 2H2O(g) △H=-890 kJ/mol。
17.(1)吸热
(2)A
(3) a 2H2(g)+O2(g)=2H2O(1) △H=-572kJ/mol
(4)=
(5)945.6kJ/mol
(6)C2H8N2(1)+2N2O4(g)=3N2(g)+2CO2(g)+4H2O(g) △H=(y-2x)kJ mol-1
解析:(1)制作冷敷袋可以利用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通过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从而达到降温、保鲜和镇痛等的目的;
(2)A.生石灰和水反应产生Ca(OH)2,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可以利用该反应释放的热量加热食物,A符合题意;
B.“即热饭盒”需要使用安全可控的放热反应来提供热量,浓硫酸有腐蚀性,使用存放危险,B不符合题意;
C.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NaOH有腐蚀性且氢气易燃烧,有安全隐患,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①H2与足量O2充分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能量变化可以用图a表示;
②2molH2与足量O2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2kJ热量,所以H2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g) +O2(g)= 2H2O(l) △H=-572kJ/mol;
(4)相同条件下反应的△H只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故同温同压下,H2(g) +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1=△H2;
(5)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所含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所含键能之和,根据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可得x+3436-23391=-92.4,解得x= 945.6,即N≡N键的键能是945.6 kJ/mol;
(6)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2-2反应1得,C2H8N2(1)+ 2N2O4(g)=3N2(g)+2CO2(g)+4H2O(g) △H =△H2-2△H1=(y-2x) 。
三、计算题
18.(1)
(2)
(3) -283 436
解析:(1)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转移,每转移1 mol 电子放出热量 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25℃、101kPa下C8H18(辛烷)的热值为,燃烧热指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让出的热量,的摩尔质量,完全燃烧,表示辛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①根据如图,反应Ⅰ为:;反应Ⅱ为,根据盖斯定律,得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题目信息,可得反应Ⅰ:
反应Ⅱ: ,根据盖斯定律:得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③已知氢气的燃烧热为:, ,则,氧气中O=O键的键能为,水蒸气中H-O键的键能为,设氢气中H-H键的键能为,所以。
19.(1)H2(g)+O2(g)=H2O(l) ΔH=-kJ/mol
(2)-99
(3)1:4
(4)+117
(5)+137
(6)Al2O3(s)+3C(s)+3Cl2(g)=2AlCl3(g)+3CO(g) ΔH=+174.9 kJ/mol
(7)(ΔH1+ΔH2-3ΔH3)
解析:(1)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a kJ的能量, 可知1 mol H2燃烧放出热量为kJ,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 ΔH=-kJ/mol ;
(2)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键能与生成物总键能的差计算,故该反应的反应热△H=(2×436 kJ/mo1+1076 kJ/mo1)-(413 kJ/mol+343 kJ/mol+465 kJ/mol)=-99 kJ/mol;
(3)混合气体物质的量n=。设H2、CH4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 mol、y mol,则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得0.5x×571.6+890y=3845.8 kJ;x+y=5 mol,解得x=1 mol,y=4 mol,所以混合气体中二者物质的量之比n(H2):n(CH4)=1:4;
(4)由图可知反应3ClO-(aq)=ClO(aq)+2Cl-(aq)的ΔH=(63 kJ/mol+2×0 kJ/mol)-3×60 kJ/mol=-117 kJ/mol;
(5)根据物质的燃烧热,可得表示物质燃烧热的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①C2H6(g)+5O2(g)=2CO2(g)+3H2O(l) △H=-1560 kJ/mo1;
②C2H4(g)+3O2(g)=2CO2(g)+2H2O(l) △H =-1411 kJ/mo1;
③H2(g)+O2(g)=H2O(l) △H= - 286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将热化学方程式①-②-③,整理可得C2H6(g)=C2H4(g)+H2(g) △H= (-1560+ 1411+286)kJ/mol=+137 kJ/ mol;
(6)①Al2O3(s)+3C(s)=2Al(s)+3CO(g) ΔH1=+1 344.1 kJ/mol
②2AlCl3(g)=2Al(s)+3Cl2(g) ΔH2=+1 169.2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将热化学方程式①-②,整理可得Al2O3(s)+3C(s)+3Cl2(g)=2AlCl3(g)+3CO(g) ΔH=+174.9 kJ/mol;
(7)已知:①H2S(g)+O2(g)=SO2(g)+H2O(g) ΔH1
②2H2S(g)+SO2(g)=S2(g)+2H2O(g) ΔH2
③H2S(g)+O2(g)=S(g)+H2O(g) ΔH3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③×3)×,整理可得2S(g)=S2(g) ΔH4=(ΔH1+ΔH2-3ΔH3)。
四、实验题
20.(1) 玻璃搅拌器 使强酸和强碱充分反应
(2)偏大
(3)不相等
(4)偏小
(5)c
解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玻璃搅拌器,作用是搅拌,使强酸和强碱充分反应,故答案为:玻璃搅拌器;使强酸和强碱充分反应。
(2)简易量热计如果不盖杯盖,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但中和热焓变是负值,则生成1mol H2O时所测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ΔH)将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实验中改用60mL盐酸和60m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减少,所放出的热量更少,即不相等,故答案为:不相等。
(4)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吸热,若用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进行上述实验,生成1mol H2O时,所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数值偏小,即生成1mol H2O时,所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绝对值()将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5)a.向内简中加入稀碱时,应当快速倒入内简中,以减少热量损失,故a错误;
b.将用量筒量取好的稀盐酸加入内筒后,若快速用水冲洗量筒内壁剩余的稀盐酸至内筒中,溶液的质量增大,所以量筒中剩余的液体不要用水冲洗,故b错误;
c.用量筒量取稀酸或碱时,眼睛必须与液体凹面最低处相平,保证量取的酸或碱的用量准确,实验操作规范,故c正确;
d.内简中有残留的水,使溶液的总质量偏大,导致溶液的最终温度偏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