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3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17 08:3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圣彼得大教堂课标要求
知道马丁 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教学目标
★ 宗教改革的背景
★ 宗教改革的内容
★ 宗教改革的性质及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含义
你知道这些邮票是纪念谁吗?
(一)马丁·路德首先发难(德国)
一、被惹火了——挑战教皇的权威材料一: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当时梵蒂冈计划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于是在整个德国大量发行赎罪券。阅读材料,思考:为何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难?德国是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1、导火线——教皇向教民兜售赎罪券2、改革内容:
1)主张“因信称义”学说,认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2)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宣称只要内心真成悔罪,就能赦免;
3)创立反对罗马教皇的新教。课堂设问
请结合课前自主学习情况,总结归纳马丁·路德改革的导火线、改革内容、结果及意义。3、结果及意义:
⑴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⑵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⑶推动欧洲社会向近代迈进。因信称义
强调人只
有靠信仰
才能得救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的分歧点是什么?问题探究 在于怎样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是听从教会、服从教规,还是相信自己。罗马教会马丁·路德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教徒神职人员上帝上帝间接对话、得救直接对话、得救使人获得精神自由
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人文主义色彩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是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结合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教会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全面阐述了加尔文的改革派神学思想。这本书对近现代基督教以及近现代欧美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基督教原理》书影(英文版) 阅读教材归纳: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是什么?(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1、背景: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许多国家先后接受新教,加尔文深受影响
2、改革内容:
1)出版《基督教原理》,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否定教皇权力。
2)把“依靠信仰得救”解释成先定论;
3)建立政教合一的加尔文教;
3、影响:
1)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2)创立了独到的宗教改革理论,而且在实践斗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否定教会权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先定论”以宗教学说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市场扩大,商业竞争剧烈和早期殖民扩张。资产阶级竞相追求利润,人人都想发财致富。胜利者产生了优越感,增加了自信力,认为自己肯定是上帝的“选民”。“先定论”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因此恩格斯认为“加尔文的信条适合当时资产阶级。请思考:加尔文的“先定论”有何积极作用?二、火起的缘由——改革背景材料一这是什么时期的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对当时社会起了什么
作用?阅读材料,归纳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 材料二: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向而驰。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冲破教会的垄断和束缚。想一想:上述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背景呢?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材料三: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不但拥有大量地产,享有各种政治和经济特权,还操纵着人们的宗教信仰。当时西欧各国的国民,上至国王下至平民,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但是,极受人们尊敬的神职人员,却百般利用自己的权势搜刮钱财。教会除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之外,还巧设各种名目敲诈勒索。如随便拿一块破毯子,说是基督用过的,随便找一块破头巾,说是圣母玛利亚戴过的,随便找来一堆猪、羊的骨头说是耶稣大弟子圣彼德的遗骨,5个金币出售一块,至于用一堆鸡毛冒充天使的羽毛出售,更是屡见不鲜。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教会是当时西欧封建统治和精神统治的集中代表,对各国实行压迫剥削政策,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3、天主教会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反动势力,其堕落和残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2、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冲破教会的垄断和束缚(根本原因)1、文艺复兴的推动作用;二、火起的缘由——改革背景 4、改革后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2、打击了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3、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依据。影响:
1、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和罗马神权的社会改革和思想解放运动。三、宗教改革的性质及影响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2.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性质,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精神内涵: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4.影响:波及整个西欧,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同:1.背景:宗教改革还和西欧各国的社会矛盾有关,并且各种社会力量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封建教会,这是文艺复兴所不具备的。
2.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3.历史作用: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都扫荡了封建势力,其产生的新教还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不同点本课小结天主教
日益阻碍
欧洲资本
主义的
发展宗教
改革马丁·路德的
“因信称义”加尔文的
“先定论”新教摆脱了
罗马教廷的
控制,推动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