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复习课案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复习相似三角形的有关内容。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来建立等量关系。用方程
的思想来解几何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复习。
三.教学难点: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来建立等量关系。用方程
的思想来解几何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练习:
(学生回答并书写)
此练习主要让学生熟练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并让学生根据对应关系进行分类讨论,然后运用方程的思想进行解题。培养学生运用分类讨论、方程的数学方法进行解题的能力。这个练习讲评后教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加深同学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和应用。
提问:(1)当△DAP∽△PBC时,线段DP与PC在位置上存在什么关系?
(2)当∠DPC=90度时,△DAP∽△PBC始终存在?
(二.)提出问题:
1.例1、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AD=2,BC=6,AB=。
问题(1):在AB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A、D三点构成的三角形与P、B、C三点构成的三角形相似?
此题的解法与上题一样,只是问题的题设有所不同,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类题型的解法,并熟悉和掌握解题的过程。
问题(2):在AB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C、D三点构成的三角形与P、A、D三点构成的三角形相似?如果存在,试求出AP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总觉得有困难,不知道从那里下手。因此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先确定一个直角。
a.当∠PDC=900时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后课件展示解题思路。(应用课件的目的是节约时间,同时规范书写。
b.当∠DPC=900由学生书写,起巩固解题过程的掌握作用。
问题(3)思考:在AB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所构成的三个三角形同时相似?
从以上两题的结果看,学生自然会得出结果。
问题(4):当∠PDC=900时,现有条件下能否使△PDC∽△PBC?
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建立等量关系,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或从题目实际出发分析条件,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问题(5):是否可以通过改变AB的长度使上述相似成立?
此问题的提出,主要是让学生拓展思路,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面的例2做好铺垫。
(三)问题发展:
由于例1的解答过程分析、讨论,学生对例2的问题解决不感到特别困难,大部分学生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只是对含有字母条件的值有点不熟练。
(4) 自主探索:
练习:
矩形ABCD,AD=b,AB=a,在AB边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与D、C的连线将此图形分成三个彼此相似的三角形。问:这样的P点是否存在?若存在,a,b必须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让学生先讨论后发表意见,再教师引导分析:若存在点P是三个三角形相似,则∠DPC=90 0。且当∠DPC=90 0时,△DPC∽△PAD、△DPC∽△CBP。所以只要存在点P使△PAD相似于△PBC,三个三角形即同时相似。此题学生普遍感到有点困难,自己能分析出的不多,但在教师的分析启发下,许多学生能理解并能顺利解答。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从练习题引入问题,初步了解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然后重点分析例1,把例1分成5个小问题进行讨论,逐步深入,由浅入深,把难点分散,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重点,同时也掌握了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把课堂让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领作用的教学理念。这节课无论从教学设计,还是从教学过程的实施效果来看,本人均感到较满意。
存在不足之处是:(1)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时,教师有点放不开手脚。
(2)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照顾不到,对课堂的即时反馈了解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