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复习提问1.隋朝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隋文帝的统治措施有哪些?
3.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 三点?作用?导入新课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灭亡的标志:( )年,隋炀帝在( )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建立:( )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 ),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李渊即( ),退位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就是( ),年号( )。618江都618李渊贞观唐太宗唐高祖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善于学习历史经验,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在位时期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都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请在教材中找出能体现他开明思想的一段文言文。
2,他在位时实行了哪些政策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1、吸取隋王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 过分压榨农民;
2、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4、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唐太宗的政策和措施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2、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3、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4、任用贤才和虚心讷谏。“房谋杜断”与谏臣魏征 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征 比较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动脑筋题盛世局面的形成: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贞观年间的经济情况: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____<<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___<<资治通鉴>> 乾陵“无字碑”,也称丰碑,是为女皇武则天立的一块巨大的无字石碑。它与西侧唐高宗的述圣纪碑相对应。历代对武则天为何要立“无字碑”有不同的说法,或许较为合理的解释是,这“无字碑”是按武则天本人的临终遗言而立的,其意无非是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这充分展示了她博大的帝王胸怀与气魄。因为她临终前已经历了被逼退位,早已预见到她身后将面临的无休止的荣辱毁誉的风风雨雨…… 武则天与无字碑三、女皇武则天1、执政过程。
2、在位措施。
3、如何评价她。1、执政过程本是( )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唐高宗周2、在位措施及作用。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 )、( )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农业生产选拔贤才3、如何评价。 我国历史上( )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政启( ),治宏( )”。唯一开元贞观小结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建立唐朝“贞观之治”“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同步练习1.“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①实行科举取士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提倡节俭 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开元初,四方丰稳,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之年,杭州推出了“中国大运河·杭州申遗旅游线”。该旅游线路中的杭州 段,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右图水利工程的中心应是
A.咸阳 B.涿郡 C. 洛阳 D.余杭 D D D C 5.《北京晚报》2014年4月10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
②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③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④589年,他在位期间实现了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 ②开凿目的是为了南粮北运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7.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A.重视教育B.倡导节俭C.轻徭薄赋D.虚心纳谏 B D D 8. “三农”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有何认识?为此,他在位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使农民“衣食有余”?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贵君轻);轻徭薄赋、注重发展生产、倡导戒奢从简。
材料二: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是什么?
政府宣传推广并提供技术支持。 材料三: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情况材料四:中国某地的农村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1921年以后苏俄(联)粮食生产出现了什么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材料四的民谣歌颂的是中国哪项农村改革?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增长;实行新经济政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 汉武帝
政治: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
军事: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举办太学
民族 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唐太宗
政治: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经济:发展科举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思想文化: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第2课 “贞观之治”
一、选择题
1.“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①实行科举取士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提倡节俭 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开元初,四方丰稳,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之年,杭州推出了“中国大运河·杭州申遗旅游线”。该旅游线路中的杭州 段,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右图水利工程的中心应是
A.咸阳 B.涿郡
C. 洛阳 D.余杭
5.《北京晚报》2014年4月10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
②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③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④589年,他在位期间实现了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 ②开凿目的是为了南粮北运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7.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A.重视教育 B.倡导节俭 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
二、非选择题
8. “三农”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情况
年份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
(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材料四:中国某地的农村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有何认识?为此,他在位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使农民“衣食有余”?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1921年以后苏俄(联)粮食生产出现了什么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材料四的民谣歌颂的是中国哪项农村改革?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参考答案:
一、DDDCBDD
二、8.(1)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贵君轻);轻徭薄赋、注重发展生产、倡导戒奢从简。
(2)政府宣传推广并提供技术支持。
(3)增长;实行新经济政策。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
第2课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福建省龙岩市小池初级中学 林庆元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展示历史材料,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通过指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人物图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2、导入新课: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3、讲授新课:
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5、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6、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然后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后,小结: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二、女皇武则天:
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她提拔的,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后来的姚崇、宋 就是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三、开元盛世:武则天之后玄宗即位后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4、全课学完后请学生就本课内容,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5、教师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6、问题探究: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7、作业: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附:板书设计
一、唐朝建立唐朝,立和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都:长安。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4、 “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教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