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课前小测1. 唐玄宗前期的统治史称什么?
2.唐朝开元年间经济繁荣在农业方面表现有哪些?
3.唐朝开元年间手工业兴旺的表现有哪些?
4.唐朝开元年间商业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魏晋时期选拔人才的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弊端?◇ 科举制创立于何时,是由谁创立的?◇ 唐太宗为科举制的完善做了哪些事情?◇ 武则天在科举制中有什么创举?◇ 唐玄宗时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举考试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唐朝是一个万花筒般的社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开放,人才辈出,为什么唐朝成为当时世界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呢?今天我们从它的选官制度说起……
唐朝沿袭了隋朝的科举制来选拔人才,但又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唐朝的繁荣与科举制唐太宗在位时,对科举考试做了哪些工作?(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对科举又作出了什么贡献? (她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她在位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很多。)唐玄宗时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还多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议一议: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想一想:唐朝重视科举考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科举制使得有才能的人能够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还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特别是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大在促进唐朝诗歌的繁荣。)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通过科举考试而成为唐初名相的房玄龄唐太宗与科举制 唐太宗统治时期,完善科举制,扩充国学的规模。参加考试的人数每年达千人以上,但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进士科第一名的,称状元。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考中进士的人不仅可以参加国宴,还要到大雁塔下题名留念。 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同步练习1.《新庸书》的选举志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这表明( )
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
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 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
2.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这说明( )
A.唐诗影响深远 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唐诗取材广泛 D.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3.在唐朝贞观年间,家境虽然贫寒,本人却有学识、有天赋的李四赴京赶考,金榜题名,从而命运改变。李四能够改变命运主要得益于( )
A、禅让制度 B、宗法制度 C、分封制度 D、科举制度
4.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昆明有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先生坡。从图一的路牌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BBDC5.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礼部尚书对__▲__的描述( )
A.行省制 B.科举制
C.监察制 D.三省六部制
6.右图为年画《教子成名》。它描绘的是古代女子王春娥因教育儿子刻苦读书,考取功名,而受到朝廷嘉奖的故事。与“考取功名”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BC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隋朝。
(2)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对科举制的发展做出看什么贡献?
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首设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唐玄宗时,新科进士主要考什么内容?
诗赋。
(4)这种制度对唐朝有什么影响?
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1.“缙绅”是指什么人? 有官职、做过官的人2.“终不为美”的原因是什么?不是进士出身 3.这表明唐朝实行什么制度?科举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和不断完善为唐朝统治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这对我们今天的发展有什么启示呢?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来自于教育,在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国历代选官制度1、汉代实行征辟和荐举制。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辟是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2、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即根据家世、道德、才能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3、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到明代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选择题
1.《新唐书》的选举志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这表明( )
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
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 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
2.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这说明[来*源@︿:中教网]
A.唐诗影响深远 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唐诗取材广泛 D.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3.在唐朝贞观年间,家境虽然贫寒,本人却有学识、有天赋的李四赴京赶考,金榜题名,从而命运改变。李四能够改变命运主要得益于( )
A、禅让制度 B、宗法制度 C、分封制度 D、科举制度
4.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昆明有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先生坡。从图一的路牌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5.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礼部尚书对__▲__的描述( )
A.行省制 B.科举制 C.监察制 D.三省六部制
6.右图为年画《教子成名》。它描绘的是古代女子王春娥因教育儿子刻苦读书,考取功名,而受到朝廷嘉奖的故事。与“考取功名”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二、非选择题
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
立于哪个朝代?
(2)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对科举制的发展做出看什么贡献?
(3)唐玄宗时,新科进士主要考什么内容?
(4)这种制度对唐朝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BBDCB C
二、7.(1)科举制度;隋朝。
(2)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首设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诗赋。
(4)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设计
福建省龙岩市小池初级中学 林庆元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具体的史实来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指导学生按人物顺序编制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诞生与完善的基本脉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本课的难点是: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科举制度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
从简介隋唐以前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才可以做高官,引出课文引言中李昂拒绝说情的小故事,在对比中激发学生对科举制度学习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介绍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之后(583年)隋文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他为什么要废除呢?请学生阅读课文正文第一段,自己分析或分组讨论隋文帝废除旧制的原因。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旧制对中央政权的不利之处。
2、在学习隋朝创立科举制时,围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3、?“科举制度的完善”一目,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顺序各有侧重地展开学习活动。例如:
探讨国学与科举考试的关系,认识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联为一体。观察《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结合旁边课文小字中唐太宗的话和课文中所引唐朝诗人赵嘏“太宗皇帝真长策┅┅”的诗句,从政治角度、思想角度分析,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分析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
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你会怎样做?”“请你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4、?学习“科举制度的影响”一目时,在前两个子目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组织学生分小组总结、讨论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注意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关系角度分析。
5、利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阅读分析”,指导学生活动。
6、?教师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自己讲述还是引导学生活动,都要把握好对隋唐科举制度评价的分寸。
四、小结:指导学生按人物顺序编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事记”。并观看反映科举制度的多多媒体资料
五、练习: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
六、作业: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后反思]